回村人才當頭雁 脫貧路上勇向前 第A04版:要聞 20201026期 濟南日報

2020-12-26 濟南時報
  

崔高村大力發展生態農業。
  10月20日,在章丘區刁鎮街道崔高村的濟南浩瑞塑膠製品有限公司工廠裡,機器忙碌地工作著,工人們有序地將產品進行打磨、分裝。這家公司主要經營塑料製品、橡膠製品、亞克力製品等,負責人高猛在2015年將公司遷到了老家崔高村,租下村裡的閒置土地建起了生產車間。
  起初因為銷售市場和村裡基礎設施落後的原因,高猛從沒想過回鄉建廠,最終促成他回鄉發展的是崔高村黨支部書記時乃勝。
  作為土生土長的崔高村人,時乃勝對村裡的情況非常了解。據他回憶,崔高村是出了名的貧困村,因為村裡沒有集體收入來源,導致村裡基礎設施落後,村裡貧困戶只能靠補貼生活。為改變村裡貧窮的面貌,一直在外發展的時乃勝回村當上了村黨支部書記。
  時乃勝認定村裡的發展還是要靠產業,他想起了在外創業的老鄉高猛。於是,時乃勝便三番五次去找高猛,動員他回鄉發展,在了解到高猛對回鄉創業的顧慮和需求後,積極幫他出謀劃策。經過多次交流,時乃勝的真誠打動了高猛,這才下定決心回鄉發展。
  回鄉後,高猛看到村裡的情況後覺得自己應該為村裡做點什麼。結合村裡的實際,他建起工廠後,積極聘用村裡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同時,他還免費為村民供水,解決了村裡用水難題。
  除了吸引人才回村發展,時乃勝還帶領村民創辦了濟南東籬源生態農業基地。走進蔬菜大棚,鬱鬱蔥蔥的蔬菜秧映入眼帘,成串的西紅柿掛滿了菜秧。時乃勝介紹,基地主打綠色天然原生態種植理念,用蜜蜂進行授粉。雖然這樣產量低,但品質高。吃過的顧客口口相傳,大棚裡的蔬菜供不應求。
  如今,蔬菜大棚由之前的2個發展到現在的17個,時乃勝還創建了電商平臺和東籬源產業扶貧基地,讓崔高村的蔬菜遠銷北京、上海等城市。村裡集體收入有了保障,也帶動了更多本村和周邊村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崔高村村民的生活真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崔高村在發展產業讓村民「錢袋子」鼓起來的同時,緊抓「出彩人家」創建,讓精氣神挺起來。通過每月開展環境衛生檢查評比、「出彩超市」積分兌換獎品等措施,激發了脫貧攻堅內生動力。逐漸由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蝶變」成接連拿下省級衛生村、省級文明村、章丘區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章丘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的幸福村莊。(濟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璐敏)

相關焦點

  • 覃永科:三度駐村 決戰脫貧勇擔當
    三度駐村 扶貧路上踐初心初次進駐,助推精準識別。2015年10月,覃永科接受區民政廳委託到西林縣八達鎮那卡村開展精準識別工作。積極創建「一幫一聯扶貧超市」項目,為三個村推進菜單點單式扶貧提供了幫助。三度進駐,勇擔扶貧重任。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脫貧攻堅依然面臨艱巨任務和巨大挑戰。2019年9月,覃永科作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隊員來到扶貧一線,被選派到西林縣八達鎮周幫村掛任黨組織第一書記,第三次進駐西林縣。關鍵時刻派駐村,覃永科深知自己責任重大。
  • 把思政教育挺在第一位 第A03版:要聞 20201026期 濟南日報
    「思政教育永遠在路上。我們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把思政教育挺在第一位,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董海燕說。 (本報記者 趙冰)
  • 時政快訊 第A02版:要聞 20200930期 濟南日報
    (本報記者張帥)●9月29日下午,省婦聯到萊蕪區雪野街道房幹村、章丘區文祖街道石子口村視察我市「出彩人家」創建工作。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孫豐華,市政協副主席張作平參加活動。 (本報記者高明)●9月29日上午,市委常委、市總工會主席雷天太到市委黨校作專題報告。
  • 濟南日報報業集團優秀通訊員名單 第A04版:特別報導 20201107期...
    倩孫健智 孫 培 孫 營 孫 爽 孫 瑞 牟媛媛紀 輝 蘇 杭 蘇 澤 蘇 峰 蘇 晗 蘇 毅杜衛東 杜紅霞 杜 進 杜志強 杜秀香 杜 坤杜英欣 杜 凱 杜秋燕 杜衍飛 李士民 李士勇李 衛 李衛衛 李 飛 李豐美 李元旭 李雲亮李少華 李長婷 李文文(平陰縣玫瑰鎮)李文文(濟陽融媒體中心) 李文華 李巧萍 李 東李冬華 李冬梅 李永進 李 芊 李亞楠 李延勇李興振 李軍(市委市直機關工委) 李軍(濟南水務集團
  • 光明日報文學遺產版:也說「衡陽雁」
    這是想當然之論,衡山七十二峰中最高的乃位於回雁峰北面的祝融峰,南來的大雁能夠飛越祝融峰,又豈能飛不過回雁峰?實際上回雁峰本身並不高,範成大曾親自登上此峰,並云:「登回雁峰,郡南一小山也。」藉助現代地理學知識,我們更是能準確知道它的海拔只有90多米,根本無法抵擋住南飛的大雁。二是外形酷似。宋犖等人認為回雁峰的得名源自其外形如飛動之雁:「衡州回雁峰因峰勢取名耳,世傳謬甚。」
  • 南方日報報導|茂名電白:脫貧路上故事多 特色產業遍開花
    今年,張振光一家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已逾萬元,達到脫貧標準,這個曾因病致貧的家庭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張振光家的變化是電白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今年4月,省扶貧辦督戰電白脫貧攻堅工作。電白舉一反三進行排查,打好戰貧組合拳,狠抓各項問題整改。
  • 內鄉縣板場鄉駐村第一書記郭盈溫:堅守駐村初心 勇擔脫貧使命
    內鄉縣板場鄉駐村第一書記郭盈溫:堅守駐村初心 勇擔脫貧使命河南經濟報記者張彤 通訊員張德勝2020年12月2日,雪後萬物蕭瑟。內鄉縣板場鄉文龍村的果園裡,洋溢著歡聲笑語。駐村第一書記郭盈溫邀請林果專家正在手把手地傳授貧困群眾冬季林果管理技術。「2016年5月,我從縣農科所到文龍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從一名專業人才轉變為一名扶貧幹部,始終把產業扶貧作為最直接、最有效的脫貧之策和增強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居家就業的長遠之計。」郭盈溫說。
  • 社旗縣唐莊鄉官營村:脫貧路上幹勁足
    在這條他自己親手鋪砌的致富路上,他愈挫愈勇,戰貧鬥窮的幹勁不斷增大。時光的指針,撥回到脫貧攻堅戰號角剛剛吹響時候。官營村的一些貧困戶著實讓村幹部、駐村工作隊發了愁。逐戶走訪摸排後發現,官營村當時最突出的問題是一些貧困戶意志消沉,缺乏幹勁。他們沒有脫貧的願望,致富動力不足,甚至連家裡的衛生都懶得打掃。扶貧先扶志。要想實現整體脫貧,必須先把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激發出來。
  • 黨建引領增活力 小康路上邁大步——清水縣抓黨建促脫貧紀實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甘肅省脫貧攻堅縣(區)宣傳周·清水】黨建引領增活力 小康路上邁大步——清水縣抓黨建促脫貧紀實孟捷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邱暄美 謝志娟 白永萍 崔亞明金秋時節,走進清水縣的鄉鎮村落,目之所及,處處碩果纍纍,一派豐收景象。過去,許多村落因為條件差、發展慢,留不住村民的腳步:村「兩委」班子不健全,青壯年勞動力外流,脫貧動力嚴重不足。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 來自脫貧攻堅戰線的「濟南強音」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濟南紮根一線的扶貧工作者們正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信念,忘我奮戰,他們奔走於村落和田間,戰「疫」鬥「貧」,把汗水灑進泥土,為群眾持續穩定脫貧而戰。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我市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根本出路,緊密連接群眾增收脫貧,不斷增強貧困群眾自主「造血」功能。  葉家坡是省定貧困村,全村212戶603人,貧困戶就有125戶210人。貧困戶多、破房子多、光棍子多、小孩子少「三多一少」是葉家坡給人的直觀印象。南部山區西營街道葉家坡村第一書記李洪文堅信:「要想擺脫貧困,還得發展產業。」
  • 陳水燕:勇戰荒漠「女愚公」脫貧路上綻芳華
    她用28年時間,將一片「天空無飛鳥,地上無荒草」的700多畝石漠化荒山披上綠裝,變成「花果山」,並帶動10多戶貧困戶脫貧增收,先後榮獲「全國農村科技致富女能手」「雲南省雙學雙比女能手」「紅河州勞動模範」、雲南省脫貧攻堅「社會扶貧模範」等榮譽。
  • 【脫貧攻堅】庫倫脫貧攻堅奔走在「趕考」路上
    【脫貧攻堅】庫倫脫貧攻堅奔走在「趕考」路上 2020-03-31 20: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聚焦脫貧攻堅 捧起水靈靈的新聞
    原標題:濟南日報報業集團百名記者進百村聚焦脫貧攻堅 捧起水靈靈的新聞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如何展示出老鄉們的生活變化是黨媒的責任,更是黨媒的使命。
  • 墊江縣三溪鎮向前村:從貧困村向產業村的蛻變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柏青青墊江縣三溪鎮向前村屬於長壽湖溼地保護區,由於無法引進和發展加工企業和大型養殖場,致使向前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為進一步增強向前村村民的內生動力,駐村工作隊積極組織村民大力發展黃精、花椒等特色產業,切實幫助村民增收,使扶貧工作實現從「輸血」向「造血」轉變。春風啟簾萬物蘇。在墊江縣三溪鎮向前村的鳳向黃精花椒專業合作社,村民們正忙著為剛出苗的黃精除草。黃精也叫作「老虎姜」。目前,整村黃精種植面積約800畝、李子120畝、花椒60畝,向前村的農業產業正蓬勃發展。
  • 80%的財政支出流向了基本民生 第A04版:熱點 20201210期 濟南時報
    12月9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輝煌十三五奮進新時代」系列發布會的第六場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時期財政民生保障和「十四五」規劃的有關情況。新時報記者獲悉,濟南基本民生投入連年增長,到今年底,預計民生和社會重點事業的財政支出佔比將提高到八成。濟南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年增10.1%  十三五」時期,濟南實現收入平穩增長,財政實力不斷增強。
  • 濟寧設立在外「歸雁回引」工作站,回引優秀人才返鄉創業任職
    今年以來,濟寧市紮實開展農村黨組織帶頭人「四雁」行動,依託在外流動黨員黨組織,設立「歸雁回引」工作站,常態化回引農村優秀人才返鄉創業任職,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人才支撐。截至今年11月份,全市共回引775名優秀人才返鄉創業任職,其中109人進入村「兩委」班子,74人擔任村黨組織書記,24人被選聘為「特聘組織員」,湧現出鄒城市大束鎮時棗行村書記程奎、魚臺縣唐馬鎮宗莊村書記王洪等一批先進典型。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扶貧路上鏗鏘行<總1538期>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扶貧路上鏗鏘行 2020-06-03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去南部山區可乘這些公交車 第A04版:行在路上 20130919期 濟南時報
    當前位置:首頁 >> 行在路上 2013.09.19 星期四 去南部山區可乘這些公交車 作者:尹爽   時報9月18日訊 (記者尹爽通訊員楊正祥)3天假期,到南部山區遊玩成了很多市民的選擇。
  • 脫貧攻堅:闕莊村脫貧路上的一抹軍綠
    他把村裡的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個胡同、每一個坑塘都畫在地圖上,並對每一個貧困戶在哪條路上、哪個位置都做上標識,然後再入戶走訪,把詳情登記造冊。到該村調研的縣領導由衷地稱讚他:「餘方舟這個駐村書記竟成了繪圖書記,把『繡花功夫』體現和落實到了實處。」「從陌生到熟悉,從相識到了解。扶貧工作是徹徹底底沉下身子去幹,決不能是『花拳繡腿』, 決不能靠『嘴上功夫』。」
  • 濟南齊魯軟體園入山東首批「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
    近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辦公室公布了納入山東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庫及集群儲備庫產業集群名單。其中,濟南齊魯軟體園大數據產業集群被納入「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人工智慧產業集群入選集群儲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