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文學遺產版:也說「衡陽雁」

2020-12-26 光明網新聞中心

  作者:孟國棟、孫曉磊(均系浙江師範大學副教授)

  「衡陽雁」是古代詩詞中的經典意象,許多膾炙人口的名句均與之相關,如杜甫「萬裡衡陽雁,今年又北歸」、範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等。

  「衡陽雁」意象之所以生成,當與「雁不過衡陽」的觀念有關。關於其成因,前人有幾種不同說法:一是地勢使然。南嶽衡山有七十二峰,最南端即位于衡陽的回雁峰。古人認為回雁峰地勢極高,阻擋了雁南下的進程,故而將衡陽當作大雁南飛之極點。這是想當然之論,衡山七十二峰中最高的乃位於回雁峰北面的祝融峰,南來的大雁能夠飛越祝融峰,又豈能飛不過回雁峰?實際上回雁峰本身並不高,範成大曾親自登上此峰,並云:「登回雁峰,郡南一小山也。」藉助現代地理學知識,我們更是能準確知道它的海拔只有90多米,根本無法抵擋住南飛的大雁。二是外形酷似。宋犖等人認為回雁峰的得名源自其外形如飛動之雁:「衡州回雁峰因峰勢取名耳,世傳謬甚。」並附有明代胡貞開《回雁峰遊記》中的解釋:「世傳『衡陽雁斷』,其說有二:一曰山高,雁不能過;一曰江有毒,雁飲水死耳。淺人耳食,奉為信史,可笑也……蓋衡之七十二峰,從洞庭疊翠南來,如飛如翰,奔八百裡至湘江,而一峰夭矯回伏若雁之落,而乘風迅折,復起項領,羽翼翩翩欲動者,勢使然也。」(宋犖《筠廊偶筆》)倪璠也曾說:「或曰峰勢如雁之回,故名。」然此種解釋難與詩歌中的「衡陽雁」意象以及「衡陽雁斷」等典故發生關聯。三是氣候適宜。《呂氏春秋·季秋紀》曰:「季秋之月,候雁來賓……是月也,霜始降。」因此有人將雁與霜聯繫在一起,認為回雁峰以南氣候極熱,常年無霜、無雪,不利於雁的生存。《埤雅·釋鳥》中說南地罕見雪,故雁飛不至:「舊說鴻雁南翔,不過衡山。今衡山之旁有峰曰『回雁』,蓋南地極燠,人罕識雪者,故雁望衡山而止。」明楊本仁《九日虞山宴集短歌行》:「桂海無霜雁不來,黃華紫萸觸客襟。」桂海即南海,在衡山之南。這種觀點看似有理,實則不通。仇兆鰲注釋杜甫《歸雁》時即曾發出疑問:「今詢之粵東人,卻雲有霜有雁。」雖然《呂氏春秋》提到雁來、霜降,但此處的「霜降」乃二十四節氣之一,只是用以記載鴻雁南來的時間,而鴻雁的遷徙實與其地是否有霜並無必然聯繫。

  可見以上三種說法都不能準確解釋「雁不過衡陽」的成因。並且就實際情況來看,大雁確能飛至衡陽更南之地。寇準《舂陵聞雁》:「誰道衡陽無雁過,數聲殘日下舂陵。」舂陵在今永州寧遠,位于衡陽之南。範成大也說:「世傳陽鳥不過衡山,至此而回。然聞桂林尚有雁聲。」可見雁亦能南飛至桂林。不僅如此,據《會稽典錄》記載,甚至連越南也可見到大雁:「虞國少有孝行,為日南太守,常有雙雁宿止廳上,每出行縣,輒飛逐車。」日南郡,在越南中部地區。既然雁可以遠飛至廣西、越南等地,為何還會產生「雁不過衡陽」的說法呢?我們認為應當與古人對雁的生活習性和九州邊界的認識有關。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雁春去秋來的生活規律,認為大雁於農曆八九月間南來,十二月至翌年二月北歸。上古時期人們對雁的認識雖然還較為感性,但也頗能與現代生物學知識相印證:大雁作為候鳥的重要代表,每年秋季從西伯利亞和蒙古國向南飛行,到中國的湖湘一帶越冬,第二年春天再返回蒙古和西伯利亞。因大雁的遷徙整體呈現出隨陽性的特點,《尚書·禹貢》將其稱為「陽鳥」。古人認為隨陰陽之鳥都不是中國固有的物種。《禮記·月令》:「盲風至,鴻雁來。」鄭玄注曰:「凡鳥隨陰陽者,皆不以中國為居。」《大戴禮·夏小正》云:「雁以北方為居。何以謂之居?生且長焉爾。」

  雁既然不居「中國」,則其所居當在邊裔,古人認為可以用來區隔「中國」,也就是古九州邊界的重要地點有以下兩組四地。一組是碣石與會稽。碣石、會稽是燕、楚兩地的聖山,在古人心中具有特殊地位。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東行郡縣,刻石頌秦德,凡數處:泰山、琅琊、芝罘、碣石、會稽等。最北者碣石,最南者會稽。秦二世初立,亦欲效仿其父,《史記·封禪書》曰:「二世元年,東巡碣石,並海南,歷泰山,至會稽,皆禮祠之,而刻勒始皇所立石書旁,以章始皇之功德。」碣石、會稽也代表著古代「九州」沿海一線的南北兩端。另一組是雁門與衡陽。《爾雅·釋地》有「五陵」之說,雁門為北陵,是北方荒涼邊裔之地,正如《山海經·北山經》中所說:「雁門之山無草木。」山南曰陽,衡山之南即是衡陽。《尚書·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孔安國云:「北據荊山,南及衡山之陽。」《周禮·職方氏》:「正南曰荊州,其山鎮曰衡山。」荊州是從其北面的荊山到南面的衡山之陽,故衡山是天下的南端。《禮記·王制》中也說:「南不盡衡山。」

  碣石、會稽、雁門、衡陽均在九州的邊界,是上古時期人們對「中國」邊界認識的極限,更南、更北之地實屬蠻荒,尚未被納入他們的認知範圍。清人迮鶴壽曾總結《尚書·禹貢》中九州的劃分:「古人畫州分界,無不因乎山川之大勢,則《禹貢》之山水澤地俱在,可約而得之。豫州居中,其餘八州鄰於四裔。沇青徐之東,以渤海、潦水、東海為界。揚荊梁之南,以南海、衡陽、瀘水為界。梁雍之西,以岷山、黑水為界。雍冀之北,以豬野、雁門為界。」大雁的遷徙是一個綜合而複雜的過程,既有外在的溫度、日照、食物等原因,亦有其自身內在的生理因素。現代生物學研究表明,大雁在西伯利亞、我國內蒙古東部和東北北部一帶繁殖,其南飛至越冬地主要有兩條路線:一是從其繁殖地出發,沿著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過黃河、長江流域進入福建、廣東等地,最遠可到南洋諸島;二是從其繁殖地出發,經由內蒙古進入華北地區,南下可至雲南、四川等地,最遠可到緬甸、印度。(馮國超主編《動物百科全書》)雖然碣石與會稽、雁門與衡陽不是鴻雁遷徙路線的真實兩極,卻均位於這兩條路線上。古人之所以將此四地看作大雁遷徙路線的極點,應當與他們對九州邊界的認識有關。正如《通典·序目下》所說:「《禹貢》荊州南境至衡山之陽,若五嶺之南地非九州之境。」《通典·古南越》也說:「自嶺而南,當唐虞三代為蠻夷之國……非《禹貢》九州之域,又非《周禮·職方》之限。」

  雖然古詩文中的「衡陽雁」意象最早可追溯至張衡的《西京賦》:「上春候來,季秋就溫。南翔衡陽,北棲雁門。」但這只能說張衡是率先將這種觀念施之於文學創作中的。鄭玄與張衡生活的年代相近,這說明雁棲衡陽已經是當時學者們普遍認同的看法了,這一觀念的生成必遠較張衡生活的時代為早。先秦典籍中的諸多記載表明上古時期人們對大雁遷徙的時令和習性都了解得非常清楚。我們相信,他們不僅僅是觀察大雁遷徙的時令和習性,對其遷徙的路線肯定也是進行過思考甚至考察的,只是受限於對九州地理邊界的認識,以衡山為「中國」的最南端,認為位于衡山七十二峰最南面的回雁峰即是九州南端之極點,進而認為鴻雁棲居于衡陽的回雁峰而不再南飛,這個觀念產生的時間當不會晚於《呂氏春秋》的成書年代——戰國末年。

  至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先秦時期,人們囿於對九州邊界的認知局限,以衡陽為九州的南極,雁門為九州的北極,認為鴻雁從碣石和雁門南下,棲止會稽和衡陽,即鄭玄所謂鴻雁「不以中國為居」者也。所以我們也就更容易理解為什麼早期的詩文中均會將衡陽與雁門對舉,也自然就明白為什麼大雁除了被稱為衡陽雁、回雁以外,還會有塞雁、朔雁、胡雁等代稱了。後來唐宋詩詞中經常出現的將衡陽當作雁南飛之極點的含義當由此演變而來,只是人們已經搞不懂其真實原因了,前人給出的解釋如南地無霜、回雁峰太高、峰勢如雁之回等,均因沒有認識到此種觀念並非真實生活經驗的總結,而使得他們的釋因努力變成一種徒勞。我們在今天有必要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只有這樣才能更深入地讀懂跟「衡陽雁」有關的作品,同時對理解塞雁、胡雁甚至碣石鴻、碣石雁等意象的生成也有一定的啟發。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07日 13版)

[ 責編:姚坤森 ]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文學遺產版:容州路上
    圖一唐代流貶詩人的親歷體驗和文學書寫使容州路和鬼門關名動朝野,蜚聲文壇。有記載的唐代容州刺史30餘人(《唐方鎮年表》卷七),含元結、戴叔倫等著名詩人,其體驗均不如流貶詩人深刻。鬼門關「其南尤多瘴癘,去者罕得生還,諺曰:『鬼門關,十人九不還。』」
  • 光明日報雅趣版:太極拳
    【集郵擷趣】    作者:黨玉佔  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太極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重要概念。  《光明日報》( 2021年01月04日 16版) [ 責編:孫宗鶴 ]
  • 張沐興作品再獲全國性賽事獎項_衡陽日報社官網_衡陽全搜索網
    掌上衡陽客戶端12月9日訊    12月9日,從中國張家界旅遊詩歌節組委會傳來喜訊,市作協副主席、詩人張沐興獲得「我為美麗寫首詩」第四屆中國張家界國際旅遊詩歌節全國精美旅遊短詩大賽二等獎作品在《詩刊》《十月》《星星詩刊》等海內外報刊發表、轉載;入選《中國最佳網絡詩歌》《中國詩歌精選》《中國詩歌鑑賞》《那些中學生最喜愛的當代詩歌》《2019年中國詩歌排行榜》等大量選本;多次在《詩刊》《文學報》《光明日報》等知名報刊舉辦的全國性徵文獲獎;自2008年他為抗冰烈士創作的新聞詩《承擔》被中央臺《焦點訪談》播出後,他觀察社會、直面現實的新聞詩創作倍受詩歌界關注。
  • 北雁南飛,至此歇翅停回:雁城衡陽
    「北雁南飛,至此歇翅停回」 被稱為「雁城」的衡陽 不僅山光明媚,水色秀麗 北雁南飛,至此歇翅停回 衡陽又得雅稱雁城。
  • 守護非遺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光明日報-光明網
    10位年度人物一一揭曉,20位提名人物集體亮相,非遺十大年度事件壓軸發布,由光明日報、光明網舉辦的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活動正逐漸成為非遺人的年度盛事。光明日報、光明網開展「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活動三年來,第一次有團隊入選——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研培計劃工作團隊獲得了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他們代表的是全國參加非遺研培計劃的百餘所專業院校,幫助傳承人群「強基礎、拓眼界、增學養」,賦能更多人脫貧致富,更有能力和自信去傳承非遺。
  • 百花文藝出版社與《光明日報》文藝部聯合推出《致敬英雄——2020...
    百花文藝出版社編輯趙世鑫一邊接受採訪,一邊在和電臺溝通音頻版的製作進度。「雖然不在抗疫一線,但能將自己的才能發揮到抗疫圖書的出版中,儘可能做到精益求精,也是盡一份出版人的責任,表達對戰『疫』逆行者的一份敬意吧。」  讓趙世鑫全身心投入的是百花文藝出版社與《光明日報》文藝部聯合推出的新書——《致敬英雄——2020抗疫報告文學集》。
  • 衡陽雁去無留意
    ………………………
  • 大名鼎鼎的「衡陽八景」你都不知道,怎麼好意思說「我是衡陽人」
    雁峰寺衡陽地處在蜿蜒千裡的湘江中遊、五嶽獨秀的衡山之南,相傳「北雁南飛,至此歇翅停回」,故稱「雁城」。另有一說,因南嶽獨秀之衡山的第一峰「回雁峰」,坐落于衡陽城內而得名。早在南北朝時期,回雁峰就修起了庵堂寺宇,唐朝建「乘去寺」,清末修建大雄殿、大悲閣、摩雲舍、望雁樓。峰下煙雨池,經年不涸,水氣上騰如霧,眺望湘江似帶,時隱時現,人景交融,飄飄欲仙。雁峰景色四季宜人,奇花異草,古木嶙石,亭閣迴廊,碑石叢林。春日鳥語花香,夏日林蔭蔽日,秋日觀江若帶,冬日銀裝素裹。
  • 光明文化周末版:學林新語
    作者:周維強  ◎據說,有一次,外國文學專家施鹹榮對錢鍾書先生說,他讀不懂喬伊斯《尤利西斯》。錢先生大笑著對楊絳說:「又一個承認讀不懂的老實人!」  ◎顧頡剛的讀書筆記,從1914年到1980年,從未間斷,200多冊本子,400萬言。
  • 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衡陽擬復建明代「桂王別院」
    據「衡陽晚報」消息:如何利用好明桂王在衡陽的歷史文化遺產?開發建設具有衡陽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打造獨一無二的城市新名片。
  • 衡陽日報評論員:堅持辦實事、惠民生,彰顯衡陽擔當作出衡陽貢獻
    堅持辦實事、惠民生,彰顯衡陽擔當作出衡陽貢獻 ——三論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調研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衡陽日報評論員
  • 品讀|通向未來——宋曉傑新著《漁雁小鎮》讀後記
    因此,《漁雁小鎮》中的非虛構不是生冷板硬的,而是親切熨帖的。宋曉傑說:「我寫的時候就是不想讓它成為乾巴巴的地名、數字等等綜合在一起的報告文學,所以加入很多純文學的元素。」書中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在第三章講述魚圖案瓷片時,在古漁雁民間故事傳承人劉則亭講述了一則故事之後作家的浮想到的田螺姑娘的故事:「這算不算中國版『灰姑娘和王子』的童話?我一直好奇,故事中為什麼是田螺姑娘,而不是土豆、地瓜、西紅柿姑娘?其一,是因為田螺與海有關;其二,凡是與海相關的事物,都有翅膀、有情懷,符合人們對暫時不能實現的理想生活的嚮往。
  • 湖南衡陽回雁峰旅遊景區導遊詞
    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有「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所說的就是這個典故;偉大詩人杜甫曾居衡陽,留下了「萬裡衡陽雁,今年又北歸」的詩句;著名的錢起、劉禹錫、柳宗元、杜荀鶴、王安石、範仲淹、文天祥等都留有膾炙人口的詩文。文因景成,景借文傳,故名揚天下。明未清初大思想家、哲學家王夫之出生於回雁峰下王衙坪。北宋大理學家周敦頤從小在衡州舅父家成長。
  • 提升網絡文學「軟實力」 中華文化是「硬核」-光明日報-光明網
    目前,網絡文學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例如刺激讀者感官欲望的描寫普遍存在,一些作品不僅語言粗俗缺乏美感,且知識性和邏輯性錯誤較多,有的宣揚不正確的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等。這些都影響了網絡文學整體品質和社會口碑。與經典的傳統文學作品相比,當大家談論網絡文學時,總是難以擺脫表達粗疏、文本粗鄙的初步印象。
  • 光明日報推薦參評2020年中國新聞獎消息通訊類作品《新中國文學...
    因此,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版的《毛主席詩詞》(37首)也就呼之欲出了。雖然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而且其中三分之二的作品都已經在《詩刊》《人民文學》等國家大刊上發表過,但毛澤東還是如臨如履,在出版前專門授意召開了一個超高規格座談會徵求意見。
  • 「文學遺產」漢唐詩文中的琴瑟寓意
    當舞蹈獨立後,詩樂仍長期默契配合,除《詩經》、樂府及詞、曲等詩樂結合的典範之外,音樂與文學的其他方面同樣也結緣頗深。本期的三篇文章,從不同視角切入,對音樂與樂府歌詩及文學的相互滲透做了獨到的個案探討。《漢唐詩文中的琴瑟寓意》通過對漢唐典籍的梳理,發現琴瑟除喻婚姻外,尚有多種寓意,從中可以看出作為樂器的「琴瑟」對文學的多方面影響。
  • 光明日報刊文:「凡爾賽文學」,調侃還是炫耀
    根據網友的總結,「凡爾賽文學」是「一種表演高級生活的精神」,但又不正面、直白地描述或展示生活之高端,而是用輕描淡寫的語氣和言辭,看似漫不經心地說某個話題或故意流露出某個細節,來展現自己高人一等的優越感。所以,有人提出,「凡爾賽文學」是「用最低調的話,炫最高調的耀」;也有人把「凡爾賽文學」的內容概括為漫不經心地做作、故作困擾的炫耀、欲拒還迎的責怪。
  • 歷史上的今天:《光明力量:眾神的遺產》
    1992:《光明力量:眾神的遺產》 SEGA 的「光明」(Shining)系列是一個龐大而長壽的存在。1991 年,以第一人稱視角 RPG《光明與黑暗》開場,其後衍生出《光明力量》系列 SRPG,《光明之魂》為代表的 ARPG,其他作品類型則有相對正統的 RPG,也有過《光明格鬥》這種跨越至格鬥類型的遊戲。作為聯動媒體,動畫是「光明」世界的組成部分。從上世紀 90 年代初誕生至今,在手機平臺產出大量作品,Steam 也少不了它的身影,超過 20 部續作,「光明」系列見證了 SEGA 的輝煌歷史。
  • 227 李志權 _光明日報 _光明網
    那200多頭生豬眼看著快出欄了,價值少說也有40萬元。「救人要緊!」李志權一咬牙,掉轉小筏子,向著李保安家划去,把他的老母親、老伴和兒子、兒媳先後接上筏子,往返4趟轉移到對面的山坡上。  水位急劇上漲,求救聲從四面傳來。李志權顧不上自己9歲的兒子還在養豬場飼料房裡,一心想著救人。62歲的鄉親李敬明、手臂骨折的汪年珍、拼命呼救的李維海夫妻倆,都一一被成功轉移。
  • 衡陽雁來——湖南衡陽將開建投資1.5億元的大數據中心
    根據中國聯通採購與招標網顯示,中國聯通衡陽分公司計劃建設中國聯通衡陽大數據中心,目前已經開啟招標。中國聯通衡陽大數據中心建設項目地點為湖南省衡陽市高新區內北臨衡州大道、東臨曉霞南街、南臨新光路。該大數據中心項目總投資額1.5億元以內,分為兩期建設,預計一期總投資額9484萬元,二期總投資額56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