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末,我們過了一個標標準準的鼠年:窩在家裡,藏在被子裡,豎著兩隻耳朵,轉著小眼睛,聽外面的動靜。目前國內疫情漸漸得到控制,社會開始有序地在政府的指揮下慢慢運轉。教育領域內,最先開始嘗試開學的是高三和初三,不出意外的話其他年級會在未來一個月內逐年級依次開學。
現在所有人最關心的是:2020年暑假是否縮短,以及上學期間雙休是否會改單休?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上述措施實施的可行性。
為了能按時完成教學進度,於是延長在校時間、雙休改為單休。這樣的措施其實是得不償失的:
1.學生。學生一周上五天課,留下兩天休息,可以用來消化本周所學內容,鞏固新知識,整修之後可以更好地迎接下一周的學習。如果連上六天課,學生每天都不斷接受新知識,剩下一天沒等好好休息就匆匆過去,不僅無法很好地接受下一周的新知識,連本周六天所學的內容都難以消化掌握。這樣的連軸轉式的學習疲勞戰,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只能消磨對學習的興趣,無益於學生的持久發展。
2.家長。家長在孩子上學期間也有很多的任務,需要早起叫孩子起床、做早點、吃早點、送孩子上學、上午做午飯、中午接孩子放學……一直到晚上輔導監督孩子寫作業。安排表滿滿當當,媽媽們每天就是奔波於家裡和孩子的學校。一旦連上六天學,家長僅有的兩天休閒時間也被剝奪了,對於每天忙得打轉的媽媽們更加成為一種負擔。
3.教師。總所眾知,老師的職業病有慢性咽炎、頸椎病、靜脈曲張、慢性支氣管炎以及心理障礙。這些都是由於教師的職業特點所導致的:長時間的站著致使腿部靜脈曲張,每節課大聲講課致使慢性咽炎,晚上熬夜備課致使頸椎病……。周末的兩天時間對於教師進行修整顯得至關重要。雙休改單休,一周上課節數起碼增加兩三節,幾乎沒有休息時間,無疑是在消耗教師的身體,如果老師病倒,還需要其他代課老師。但是代課老師並不了解班級學生學習狀態,只能摸索教學,遠沒有本班老師上課的效果好。
綜上所述,上學期間雙休改單休的弊大於利。那麼,學生缺失的兩個月上學時間又該如何補償呢?個人建議:本學期利用剩餘時間加快進度完成三分之二的教學內容,剩下的學習內容放在下個學期的伊始來完成。當然,相信國家教育部門會綜合各方數據來給出最終教學方案。
關注我,不斷更新教育觀點和學習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