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簡史:後朋克音樂與古代野蠻人的共同之處

2020-12-23 騰訊網

充滿神秘感的後朋克音樂的粉絲們與古代野蠻人有什麼共同之處呢?雖然看上去毫無關聯,但為何他們都被稱為哥特人。這是個奇怪的巧合?還是二者間有長達幾個世紀的深層聯繫?

故事開始於古羅馬。隨著羅馬帝國不斷擴張,它面臨著國境線附近半遊牧民族的入侵和襲擊。其中最強大的勢力是一夥德國人——哥特,他們由兩個部落構成:東哥特人,西哥特人。雖然一些德國部落始終與羅馬為敵,但羅馬帝國將其他部落收歸整合入軍隊。當羅馬帝國一分為二時,這些部落軍隊在防禦和內部權力鬥爭上起到了很大作用。

5世紀時,有一名名叫奧多亞克的士兵領導了一次僱傭兵反叛,他們抓住並廢黜了西羅馬國王。

奧多亞克 及東哥特首領提奧德裡克理論上仍受東羅馬皇帝統治,並保持著羅馬的傳統。但此時西羅馬帝國不再團結,並分裂成不同的國家,其統治者為哥特人以及融入當地文化的其他德國部落,但現在的地圖上仍能夠反映出當時部落的名稱。這標誌著古典時期的終結,以及黑暗時期的開始。

儘管羅馬文化從未完全消失,但它的影響力不斷減少,新的藝術風格逐漸產生,它們關注宗教符號和寓言而不是和諧的比例和現實意義。這種轉變也延伸到了建築風格。

1137年法國聖丹尼斯修道院建立,尖拱、飛拱、大窗這樣的設計使得建築結構顯得更加瘦削豪華。它強調室內要開放、明亮而不是充滿古典建築中的結實牆面和柱子。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這成為歐洲教堂風格的範本。但是時尚易變,義大利文藝復興重新燃起了對古希臘古羅馬的崇敬,哥特這種近代風格相比之下顯得原始簡陋。

1550年,在《藝術家的生活》中作者喬爾喬·瓦薩裡首次將這種風格稱為哥特。但這是一種意指野蠻人的貶義說法,並認為這種思想毀了古典文明。這個詞語一直存在,並且開始用於描述整個中世紀時期,因為它讓人聯想到黑暗、迷信以及原始。時間推進,時尚也在推進。

1700年代,啟蒙時期到來,科學理性最受推崇。與此相對,浪漫主義作家例如歌德與拜倫,則尋求將自然景觀理想化的視角以及神秘的精神力量。於此,哥特一詞的含義被重新定義,它用來描述由浪漫主義衍生的一種更黑暗的文學體裁。

霍勒斯·沃波爾於1764年在他的小說《奧特蘭託堡》中首次使用這個詞,用來描述小說情節及整體氛圍。小說中的眾多元素成為了哥特題材的典型,並啟發了眾多經典故事及改編電影。

直到1970年代,哥特一直是文學和電影的風格,之後,一種新的音樂劇開始出現。受到門戶樂隊,地下絲絨樂隊的啟發,英國的大量後朋克群體,例如 Joy Division 樂隊,Bauhaus 樂隊,The Cure 樂隊,他們的音樂混合了陰鬱的歌詞,朋克的不協調音樂,維多利亞時代的意象,經典的恐懼元素,以及中性魅力。

直到1980年代早期,這類風格相似的樂隊都被音樂媒體稱為哥特搖滾。這種風格日漸流行,表演也由燈光陰暗的俱樂部轉向主流唱片公司和音樂電視。

如今,儘管偶爾會有媒體的負面評價和刻板印象,哥特音樂和時尚仍然是活躍的地下現象。並出現了更多的細分種類,例如賽博哥特,哥特比利,哥特金屬,甚至是蒸汽朋克。哥特這個詞伴隨了上千年的歷史,它是一種反對傳統文化的運動,開始於哥特民族作為外族入侵稱王,而後,高聳的尖塔代替了粗壯的圓柱,藝術家在黑暗中發現了美。

每一步都是一種改革,也是文明回溯過去進而重塑現在的趨勢。

相關焦點

  • 朋克哥特電影,PG級的狂歡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我們還應該認識到(並進一步研究),由美國音樂電視網(MTV)引入的音樂短片(MV)的擴散也對朋克哥特風電影的風格和結構產生了主要影響。我說一部電影是「朋克哥特風」是什麼意思呢?我想說的是,雖然朋克-哥特電影和恐怖電影有一些重疊的地方,而且在史蒂芬·金(Stephen Kin)或者韋斯·克雷文(Wes Craven)之後這也成為了一種潮流,但是這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
  • 伊基·波普拍「朋克簡史」:朋克的反面
    資料影像中的年輕人和作為敘述者的中老年渾身不搭界,只有依稀可見的面貌相似處和模糊的名稱揭示他們的關係。紀錄片還做了一個古怪的設計:讓受訪者用黑膠唱片放別的朋克樂隊的碟。鏡頭剪輯他們一個個隨音樂搖頭晃腦、以掌擊節,臉上浮現溫馨又迷醉的表情。音樂戛然而止時,他們重回現實空間,接續敘述的節奏。
  • 亞文化流行,最全解讀「哥特時尚」
    >04 哥特搖滾 Gothic Rock哥特搖滾是受1970年代末的後朋克運動和18、19世紀的哥特小說的影響而產生的。哥特搖滾的特點是冰冷、頹廢、陰暗、以及讓人感到壓抑、恐怖和絕望的氣氛,表現對死亡和黑色的嚮往,但哥特搖滾也含有精細的美感,這又營造一種不協調的感覺。哥特搖滾與朋克的區別:作為後朋克運動的產物,哥特搖滾跟朋克音樂有傳承,也有差異。
  • 尖叫的經典:冰島音樂簡史
    【基本信息】書名:尖叫的經典:冰島音樂簡史作者:張長曉 [冰]古尼裝幀:精裝系統地梳理了冰島音樂的發展歷程,搖滾、朋克、民謠、嘻哈、雷鬼、重金屬、電音等音樂流派在冰島的出現、發展和更迭流變,也詳細地介紹了代表性的冰島音樂人和音樂作品。對樂迷而言,這是一份難得的冰島音樂檔案。對於大眾來說,這是一趟冰島文化之旅。
  • 西哥特人兩次圍攻羅馬,那裡的奴隸打開了大門,導致羅馬淪陷
    ——米·左琴科(蘇)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256字,閱讀約3分鐘393年,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為國教,廢除多神教,並停止了古代奧運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去世後,羅馬帝國被他的兩個兒子瓜分,永久分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羅馬城為首都,君士坦丁堡為首都。公元410年8月24日,東、西羅馬帝國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一天,它被稱為"永恆之城"。這座擁有一百萬人口的羅馬城被蠻族西哥特人和匈奴人的聯合軍隊攻破。軍隊洗劫了這座城市三天。這是八百年來羅馬城第一次被攻破。
  • Post Punk;什麼是 後朋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BlueisYou,ID:zuxn775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後朋克(Post-Punk)最初被稱為New Musick,作為一種音樂流派,它起源於上世紀70年代末;後朋克藝術家們厭倦了朋克搖滾(Punk Rock)粗糙直接的音樂形式,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實驗性、也更加前衛的風格嘗試
  • 鬼氣森森的三種文化風格介紹,你所不知道的哥特、賽博、克魯蘇
    所謂「鬼氣森森」也就是哥德式文化、克魯蘇文化和賽博朋克文化。先介紹一下這兩種文化的不同之處,再來介紹作品1.哥特文化哥特是文學派別,起源於18世紀後期的英國,開山鼻祖是霍勒斯·沃波爾。顯著的哥特小說元素包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運,死亡,頹廢,住著幽靈的老房子,癲,狂,家族詛咒等。
  • 聯盟中的哥特文化,獨特的背景,並非只有哥特蘿莉安妮
    在聯盟中提到「哥特」主題,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哥特蘿莉安妮這款皮膚,畢竟就是直接以「哥特」來命名的,皮膚的背景各位也清楚,這是一款限定皮膚,也是安妮的伴生皮膚
  • LOL:聯盟中的哥特文化,獨特的背景,並非只有哥特蘿莉安妮
    在哥特蘿莉安妮這款皮膚的原畫中,可以看到很多與哥特主題相關的元素,哥特蘿莉安妮的原畫經歷過修改,現在各位看到的是最初的原畫,可以在最初的原畫匯總看到例如墓碑,古堡,荊棘等這些元素,傳統的哥特風格有黑髮、深色眼線、黑色指甲油和黑色服裝,但不一定有穿洞。
  • 哥特文化遺產,如何影響了西方現代國家的形成?
    「哥特憲法」這個說法,則體現了英國人對他們以權力平衡為原則的議會制政府的自豪感。 總而言之,所有這些圍繞哥特人構建的話語,或多或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基調,那就是後羅馬時代逐漸形成的「哥特—日耳曼」文化遺產。《聖經》中關於雅弗後裔的記載,約達尼斯對哥特人遷徙歷史的追憶,還有塔西佗《日耳曼尼亞志》中記載的各種掌故,諸如此類,互相糾結,形成了一個「想像的共同體」。
  • 《賽博朋克2077》的音樂有多野?
    而這部3A佳作也生動地展示了音樂如何通過遊戲輻射到更多的玩家。當你漫步於霓虹街道,或是在荒原上穿行時,音樂所構築起的一個更加弘大、夢幻的世界,也讓所有人流連忘返。夜之城的音樂有多野?《賽博朋克2077》到底有多火?即便是不玩遊戲的人,最近也被它刷了屏。
  • 神秘暗黑的哥特風格
    哥特風格設計 說到哥德式,你腦海中可能會浮現蒼白的面孔,黑色的服裝,或者中世紀的廢墟與哥德式建築。 Gothic源於德語Gotik,詞源是Gott音譯「哥特」,意為上帝。哥特藝術以黑暗風格為主,以恐怖、死亡、超自然、古堡、吸血鬼等為標誌性元素。
  • 詩歌翻譯與賞析|卡瓦菲斯:等待野蠻人
    Καβφη)的詩作「等待野蠻人」(Περιμνοντα του Βαρβρου)。本人正在學習希臘語中,水平尚不足,藉助字典,並參考了Edmund Keeley的英譯,希望翻譯儘量貼近原文。詩後有我對此詩的理解和鑑賞,與大家交流,請各位多多批評指正。
  • 《伊洛納》野蠻人之怒怎麼學 野蠻人之怒學習方法介紹
    導 讀 伊洛納野蠻人之怒怎麼學?在伊洛納遊戲中,野蠻人之怒可以提高物理攻擊,那麼具體該怎麼學習呢?
  • 欣賞歐美恐怖片的三個切入點:壓抑與釋放、哥特、後現代
    另一方面,哥特影片在死亡美學上也別有一番造詣,根據原著小說改編的美劇《獵魔人》中,對這一特色的演繹可謂登峰造極,雖然這並不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哥特或者恐怖片,但其對哥特與恐怖元素的使用卻是針針見血。不過,讓哥特電影真正席捲全球的,還是電影對其中的思想性的進一步探索,對社會和人類的陰暗之處的批判。
  • 希伯來線索|帝國、天國與野蠻人|四世紀線索
    在一篇膾炙人口的專業論文中,古代史學家莫米利亞諾(A·Momigliano)嘗試捕捉四世紀的根本演化線:
  • 波蘭蠢驢必要翻越的高山,盤點那些不輸賽博朋克2077的蒸汽朋克
    蒸汽朋克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建立在工業科學革命的基礎上,創造出現實中不存在的空間,既先進又落後,有魔法也有科學。有別於賽博朋克的消極沒落,蒸汽朋克的社會氛圍是積極向上的。以蒸汽朋克為主題的遊戲也是層出不窮,就由遊戲日報小miu為各位推薦幾款帶有蒸汽朋克元素的遊戲。
  • 帶你了解不同音樂類型
    乾淨的錄音)Dance Pop 流行舞曲(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初的流行音樂,特性通常是快節奏的音樂、節奏)Dream Pop 夢幻流行Electro Pop 電子流行Orchestral Pop 管弦樂流行Pop/Rock 流行搖滾Pop Punk 流行朋克Soft Rock 軟搖滾
  • 西哥特王國的滅亡:自己搞內亂,結果被阿拉伯人一波帶走
    總之在阿拉伯人入侵前,西哥特已經是一個搖搖欲墜的國家,只待有人稍加外力,這個國家便會轟然倒塌。▲東哥特王國710年,西哥特國王威蒂薩(西哥特國王,701年—710年在位)去世,貴族們分別推舉威蒂薩的兒子阿希拉與另外一位大貴族羅德裡戈(西哥特國王,710年—711年在位)為王。兩人各不相讓,最後雙方籤署協議分割西哥特王國,其中羅德裡戈得到國土的大部分。
  • 上海大寧音樂廣場外星人旗艦店 「蒸汽朋克」究竟是個啥?
    影片中,工業與魔幻的世界觀讓這個故事披上了「蒸汽朋克聊齋」的外衣,那麼可能有玩家也會好奇,充滿齒輪和煤炭的「蒸汽朋克」究竟是個啥? 01 先蒸汽後朋克 首先大部分蒸汽朋克題材的作品背景都在維多利亞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