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面「王氏一家親」加入王氏大家族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王氏」,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王氏一家親」,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全球王氏大家庭。我們同心同德,弘揚王氏文化,繁榮王氏大家族。
王姓排第二,在中國,姓王的名人算是最多的了,在《中國人名大辭典》有兩千三百六十人是姓王的,佔了總數的百分十五點多,排第一,而王姓也是中國的第二大姓。
始於夏商周
橫跨一千年
王姓是以上古時期中國最高統治者的「王」的爵位為得姓因由的,這是她區別於其他姓氏的一個顯著特點。
與其他姓氏不同的還有,其他姓氏多以上古時期某一個人物作為血緣始祖或得姓始祖,而王姓則擁有一個始祖群。
在她高貴的血緣始祖群裡,有大禹、子契、后稷、虞舜等等這樣響亮的名字,包括了夏、商、周三代的始祖。這些始祖們分別居於不同的歷史時期,使得王姓的得姓過程從商朝末年一直持續到西漢初年,前後橫跨將近一千年,形成王姓的一個龐大的始祖群。這是其他任何一個姓氏所無法比擬的。
「王而不王,
不王而王」
王姓人自立姓之後,整體上呈現出一個十分鮮明的特點,用八個字來概括,就是「王而不王,不王而王」。
雖然這個族群有著最正統的王室血脈,然而,在秦朝統一全國、確立皇權制度後的長達兩千多年的社會裡,幾乎沒有王姓人像模像樣地登上過皇位。當有王姓人試圖挑戰這個命題時,其結果都是以慘烈的悲劇收場。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王莽篡漢」了。王莽這個無比勤政的王姓人在代漢之後,企圖以他的復古式的改革,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孰料適得其反,他是置民於水火,終於招致全民聲討,最後落得個碎屍萬段;還有一個例子是,唐末義軍領袖王審知率部進入福建,開創「開閩王氏」;他的後代在福建建立割據政權閩國,並一度稱王稱帝;接下來是上演父子、叔侄相殘的連環慘劇,以致使得這個家族差點沉淪。
「王而不王」,當王姓人試圖在世俗生活中稱王稱帝的時候,總有一個並不美妙的結局在等待著他們。
而當他們不再覬覦皇位,轉而潛心於經綁濟世,潛心於宇宙人倫,潛心於藝術止境時,卻能夠獲得至高的成就、至尊的榮耀。
王翦助秦統一六國,居功至偉,卻深諳伴君之道,得以善終;
王羲之醉心書法,成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書聖」;
王安石傾力變法,雖功敗垂成,卻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政治家之一;
王夫之皓首窮經,是中國古代唯物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
王國維一代國學宗師,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的結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的開創者」。
「不王而王」,這些王姓人從沒有想過在他們的活動領域裡稱王稱霸,但事實上,他們已經成為這些領域裡的王者。
王者風範,
生命力無限
王者之氣還不僅僅局限於個人,它更呈現在一個家族的整體色彩上。王姓不能成為帝王家,但他們卻總能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內,成為當時中國最顯赫的貴族。
在歐洲中世紀的法國,姓氏中擁有一個「德」字,是貴族身份的象徵;一些平民出身的人為了贏得這個「德」字,不惜用盡手段,乃至粉身碎骨;同樣的,在中國歷史上,「王」姓也有這樣的效果,不少人在統治者面前冒稱姓「王」,從而獲得高位和顯貴。
以宰相王導為代表的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琅琊王氏一度幾乎控制了司馬氏政權中所有重要的職位,而在南朝頻繁的政權交替中,他們又扮演為新朝統治者傳遞璽紱的角色。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中的一些人是有條件摘取皇位的,然而,他們始終沒有這樣做。琅琊王氏所達到的巔峰狀態,恐怕至今、以後也永遠不會有任何一個家族可以超越了。
此外,太原王氏所創造的兩百年位居「五大望族」的地位、三槐王氏在宋朝創造了一個讓家族累世不衰的家風,都顯示了王姓族群天賦般的旺盛的生命力。
無冕之王
當然,世界上沒有永遠的皇家,也沒有永遠的顯貴,科舉制度完善後,田舍郎也可以位登天子堂。在這種情況下,王姓人就選擇默默發展,慢慢地走向繁榮、走向壯大,以致到今天,他們當中的一些家族,可以不出震古爍今的名人,可以不被世人所關注,只做平頭百姓,但當猛然回頭,卻發現他們已成為遍布海內外的最大族群。
這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槐王氏和開閩王氏,前者是今天王姓中人口最多的群體,後者則在逆境中頑強崛起,子孫遍布世界各地。這是不是「不王而王」的更高境界呢?
在今天,王姓成為所有姓氏中人口最多的姓氏,正是「不王而王」精神實質的最好印證。王姓人不事張揚而事業精進,樸實無華而芬芳四溢。
王選發明雷射漢字照排系統,號稱「當代畢曻」;
王小波生前默默無聞,死後以其小說成為一代中國人的「精神騎士」;
王石舉重若輕,是中國地產界教父級的人物;
王志以「質疑」的風格在電視界獨樹一幟,領一代新聞採訪的風氣之先。
不稱王的「王」,就是人們常說的「無冕之王」。
龍潤茶 百姓茶 王姓茶
龍潤姓氏茶現已全面上市
數百姓氏待君認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