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捐縫紉機給繁花劇組】改編自作家金宇澄同名小說,王家衛監製、總導演,秦雯編劇,鮑德熹任視覺總監的精品劇集《繁花》開機在即。
圖說:劇集《繁花》官宣
為更準確地還原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海的時髦氣韻,《繁花》劇組特委託上海繁花裡阿寶先生,於《新民晚報》刊登尋物啟事,和「上海城世「三方共同發起,向全社會徵集與九〇年代上海有關的老物件。照片錄像細軟家生,不一而足,不論是那個時代時髦、潮流的珍貴舊物,亦或是承載回憶的日用家常,與時代有關、與上海有關、與你有關,統統歡迎。
尤其,金宇澄、王家衛、胡歌三位上海男人,也都翻找出了帶著各自記憶的舊物,參加了徵集。
尋找記憶和見
「一浪高過一浪,九〇紅男綠女,曾留下多少瀟灑,又有多少物事消失在上海的夜空中?」阿寶帶來的尋物啟事這樣問。還記得上世紀九零年代初的上海,浦東開發方興未艾,政策措施層出不窮,經過改革開放十多年的醞釀,熱情空前高漲,南下北上四方豪傑匯聚。而也在這時,上海的男女們開始向生活各個領域全面進發,衣、食、住、行、精、氣、神,無不抖擻昂揚。男女西裝墊肩挺刮,連衣裙絨線衫花樣百出,組合音響是新玩具,精品店是新風尚……劇集《繁花》講述的恰是彼時的上海,是千萬市民與八方來客的生活構成的上海。「這次『滬上尋物』活動,或許就是《繁花》對於這座城市的一個承諾。使那些帶著個體記憶的物品,可以出現在熒幕上,重新回到那個熱情高漲的時代。」阿寶這樣說。
圖說:「阿寶」胡歌為尋物活動手寫感謝信
胡歌家的縫紉機
「這臺縫紉機是媽媽結婚時買的。」作為阿寶先生的扮演者,長在上海弄堂的演員胡歌,首先參加了徵集。這是一臺陪伴少年長成,也跟隨他後來一次次搬家的飛人牌縫紉機。撫過黑色的機身和臺板,金色的標誌和紋飾如今還泛著優雅的光,銀色的轉動軸、壓腳和機針擦拭過後,鋥光瓦亮,仿佛在訴說曾經的恬靜和美好。胡歌回憶說:「平時媽媽用的較多,每天下班燒好晚飯後,或者周末閒暇時用來縫縫補補,做些簡單的衣服,甚至還做過不少我兒時的衣服。」他還說,90年代初時,與那時大多數女性一樣,媽媽喜歡縫紉,還購買過不少相關學習書籍。
圖說:胡歌家的縫紉機
穿過悠長歲月,鐵鑄的機架和腳踏板讓胡歌想起來小時候那爿15平方米的老式洋房,「印象中縫紉機就放在臥室,有布頭罩子。那時我喜歡坐在椅子上,用腳踩在縫紉機踏版上,幻想著自己正駕駛小汽車。可能出於對工業設計的好奇,也會經常擺弄機器右下方的小扳手。」久遠的記憶溫柔地湧來,「大概在高中時,媽媽開始不太用縫紉機,它也成了置物架,用來擺放家用物品。但是一家人總捨不得扔掉,幾次搬家也都一直帶著它。」
連衣裙和「天女」酒
《繁花》原著作者金宇澄則特別奉獻出1984年自己結婚時候新娘的那身紅色開襟連衣裙,「那是海外親戚的禮物,沒有結婚儀式,便宴設上海文史館食堂,皆是至親。二十八年後,《繁花》問世。」上海文藝老青年這樣說。
圖說:金宇澄拿出的紅色連衣裙
監製、總導演王家衛翻找出一瓶簇新的沈永和「天女」紹興黃酒。1990年上海花園飯店開業,今年,正好30周年。這裡曾經是上海灘鼎鼎有名的法國總會、錦江俱樂部,這裡曾有上海第一個溜冰場,最拉風的遊泳池。」那年,剛剛完成第二部電影《阿飛正傳》的「新導演」王家衛回上海探親,入住花園飯店。「當時,花園飯店的一樓,開了一家百貨店,叫三越百貨,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百貨公司品牌,裡面有很多外銷商品。」其中有一瓶酒的包裝,吸引住了王家衛的目光。便是這瓶老字號沈永和外銷的「天女」酒(紹興黃酒)。「一口氣買了三瓶,卻至今捨不得喝。這次翻找出來,不禁蠢蠢欲動。」王家衛說,三十年後,或許恰是開瓶分享之時。」(新民晚報首席記者孫佳音)
圖說:王家衛拿出的紹興酒
徵集規則及辦法
1、物品的完整名稱/類別
2、物品的生產時間/主要銷售年代
3、使用該物品時的照片(如有)
4、物品的照片
5、關於該物品與主人間的故事
物品經劇集《繁花》劇組鑑定師鑑定後,擇優錄用,並附上寶總感謝信一封,收訖一枚。
另將隨機送出特別紀念品,代表寶總一點心意,福利包括參與繁花裡線下活動、獲寶總朋友禮遇等。
寶總(胡歌)的感謝信
帶來尋物啟事,寶總(胡歌)也早早備好了感謝信。
暖白的信紙上,燙金的「BLOSSOMS SHANGHAI(繁花,上海)」字樣上,他誠懇地寫道——
親愛個朋友
謝謝儂對這趟「《繁花》滬上尋物」活動個支持!儂個物事幫儂個回憶,阿拉已經收到。希望來年《繁花》開播也可以還儂一份回憶。
《繁花》有儂一份,感謝!
阿寶
另,所有收訖等物事請囥好,另派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