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11時23分
我們迎來「小寒」節氣
小寒節氣的到來
意味著進入了隆冬季節
民諺有云:
小寒大寒,滴水成冰
小寒是一年中最寒冷日子開始的標誌
民間歷來有
「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的古諺
按公曆來算
小寒是每年的第一個節氣
從農曆來看
舊歲已近暮,新歲將登場
寒冬已至,春天不再遙遠
小寒時節,起居重「三防」
防寒——要護頭
「寒性凝滯,寒性收引」。中醫認為,天氣寒冷,關節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病。小寒時節,保暖是第一要務。
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節,尤其要注意頭部保暖,外出記得戴帽。因為頭部是人體的神經中樞所在,並且頭為諸陽之會,所有的陽經都上達於頭部。
除頭部外,腹部保暖可以減少因寒冷造成的腹痛腹瀉等疾病,膝關節保暖也很重要,不宜為了追求美觀而過多暴露膝關節。腳部保暖除了穿厚實的鞋襪,還可以採用熱水泡腳的方法。
防燥——內服+外用
內服:除了多飲溫水之外,還應適量補充蛋白質及脂肪,如滋補湯品、牛奶、酸奶、各類粥品,將水分「鎖住」。
外部保溼:可以使用加溼器。此外,還可以在暖氣片旁邊放置清水,或將乾淨的溼布放在暖氣片上。也可以使用噴壺在你覺得乾燥時或每隔2小時左右在屋內噴灑乾淨的清水。
防外感——常伸腰
小寒是風寒感冒多發的時節。除了注意保暖,還要多做肢體伸展運動,振奮陽氣,固表防感。此外,還可在每日洗臉後用雙手摩擦面部致生熱,可增強禦寒能力。
此外,小寒後天氣寒冷,適當的體育鍛鍊和戶外活動,能夠增強身體禦寒能力。但小寒節氣的運動要注意適度。一是在日出後才開始鍛鍊,二是準備活動必須要做。還須注意,運動不要練到大汗淋漓,鍛鍊後要及時穿衣,避免寒邪侵襲。
小寒進補,這樣吃起來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人體受到寒冷的刺激,需要大量的能量維持正常運轉,適當進補在小寒節氣很有必要。
由於氣候寒冷,脾胃功能減弱,小寒進補宜溫補,可適當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葡萄乾等。儘量選擇蒸、煮、燴、燉等烹飪方法,以減輕胃腸負擔。切不可大魚大肉,生冷無忌。
【來源:嶽陽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