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進的現代文明面前,草原上發生的一切似乎變得遙遠,但是,在現實生活裡成吉思汗的魔法默默隱藏在各處修辭造句,除了愈發妖豔的城市文明,在遠離公路過於安靜的草原深處,蒙古人還在策馬揚鞭延續著遊牧生活,這種遷徙的規則和天人化境可以在城市的舞臺上以呼麥的形式迴響,但絲毫不能改變草原上的春來秋去草長雪飛,牧區的人大多數還沒有學會掠奪,他們願意隨著風走。
本文作者:
阿音,紀實攝影師
原名柒金才,他是個草原上的失學孩子,初中二年級,因為貧困,他不得不中止學業,離開學校讓他永遠無法釋懷。從1990年開始,阿音行走於草原上,拍攝蒙古人的肖像,記錄遊牧民族的風土與文化,用黑白影像譜寫一曲蒙古長調。
布和畢力格和照日各圖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白音呼布蘇木陶森淖爾嘎查
零下28度,寒冷徹骨,兩匹蒙古馬還在頑強地為各自的主人效勞。自從遠古時代蒙古人馴服了野馬之日起,馬便成了遊牧蒙古人忠實的夥伴。生產勞動中,馬是遊牧蒙古人的生產工具,放牧、拉車、乘騎、遷徙,樣樣都離不開馬;日常生活中,馬是遊牧蒙古人的親密夥伴,是神聖祭奠中的「靈駒」,是載來幸運的「風馬」,是賽馬運動中的「騏驥」。
我不是成吉思汗,我的身後沒有旌旗萬杆,更沒有浩蕩鐵騎。但我是成吉思汗的子孫,我的鏡頭前有我蒼勁雄健的族人兄弟,更有剛強智慧的遊牧文化。
呼格吉巴特爾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額仁高畢嘎查
與草原上從前使用七至九輛勒勒車搬包的壯觀景象不同,呼格吉巴特爾這次倒場搬包只用了三輛勒勒車,濃縮成烏珠穆沁草原上最後的遷徙圖景。此後,草場上再也見不到這樣的遷徙。1990年以後,東烏珠穆沁旗的牛越來越少了,因此勒勒車日益淡出歷史舞臺,成了最後的遊牧謝幕時的經典背影。
蒙古族被譽為「馬背上的民族」,北中國的草原是它的發祥地。公元13世紀,蒙古聖祖成吉思汗率領驍勇鐵騎橫掃歐亞,譜寫出氣吞山河的英雄傳奇。歷經千年風霜,成吉思汗的子孫們遊牧在中國的北方很多年。然而,上世紀下半葉以來,草原人畜超載,到處墾田挖礦,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定居定牧盛行,遊牧生產生活方式逐漸消失,遊牧文化危機四伏,瀕臨絕地。
照日格圖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
旗嘎達布其鎮商都嘎查
出牧時,照日格圖情不自禁地抓住兩隻心愛的山羊,臉上浮現出些許快意。但回望身後,廣袤的草原被縱橫交織的網圍欄切割得支離破碎。上世紀80年代畜牧、草場承包到戶,牧民們家家戶戶用鐵絲拉起網圍欄,割據草場,四季定牧。這一行動,當年曾被廣泛推廣。但事實上,拉起網圍欄切割草原的作法,消滅了傳統的遊牧生產方式,而遊牧的消逝又加速了草原的沙化。
烏尼日巴圖一家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
阿拉坦合力蘇木巴音杭蓋嘎查
烏尼日巴圖曾經是一個勤勞的牧民,草原沙化對畜牧業的威脅,以及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迫使他棄牧進城,成為錫林浩特市裡的一名「的哥」。由於草場沙化較為嚴重,羊也不長膘,買家不願收購。於是烏尼日巴圖把 僅剩的羊全部處理掉,然後,買了一輛「麵包車」,在錫林浩特市跑起了出租。
從1998年起,我一邊以紀實攝影方式拍攝遊牧生活的全場景,一邊用蒙古文記錄整理遊牧蒙古人的歷史、習俗、生存狀態。2003年至2008年,我的鏡頭推向更深更遠的遊牧,無須調動什麼藝術手段,只是用靜態的,或動靜結合的表現方式,關注著那些蒙古民族最經典的樸實而又蒼涼的面容。他們的眼睛直視著鏡頭,向外界打開遊牧蒙古人的精神世界。
沃德和他的弟弟布圖木吉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薩麥蘇木巴音敖包嘎查
沃德和布圖木吉兄弟倆親手為心愛的馬駒治病。自古以來,蒙古族就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然而,如今的草原,荒沙漫野,草場退化,馬匹銳減,昔日萬馬奔騰的壯觀景象已一去不返。但是像沃德兄弟這樣的遊牧 蒙古人認為 :「在牧民心中,馬仍然是草原的精靈,吉祥的象徵,好運的使者。」
已經漢化的我,從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的農村出發,背起自己簡陋的攝影器材遊走中國最後的「遊牧聖地 」— — 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這裡蒼穹蔚藍,牧草葳蕤。這裡的牧民勤勞勇敢,直爽好客。他們是中國遊牧文化最後的傳承者和守護者,一年四季遊牧於山巒、原野、河畔,與大自然真誠對話,與牛馬駱駝羊朝夕相處。
孟根其其格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
旗額仁高畢蘇木額仁高畢嘎查
零下40度,孟根其其格逆風遠行出去拉水。拉一次水往往要走很遠的路,因此草原人養成了節水的習慣。此 外,類似狩獵時特別忌諱將動物斬盡殺絕、取暖燒茶做飯只用牛羊糞,而決不用草作燃料,這些遊牧蒙古人傳承下來的許多生活細節,都體現了這個民族與自然和諧相融的理念。
就像這首歌歌詞裡寫的:「嚮往著我曾經的野性,如今看起來沒了一點痕跡。昨天遇上一位高貴的人,他總是追問我的信仰是什麼?今天遇見一群嚴肅的人,他們趕走了這裡的原住民,趕走牛羊留下所謂的美麗,並且把牧場變成了公園。」
蒙古女人,
是一條清澈的河。
在蒙古族流傳的許多民歌中,女人常常被比喻成清澈的河。我最喜歡那首《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每當歌聲旋律響起,我便會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王者徵戰時期,蒙古女人是智慧與意志的化身。
敖特根吉日格勒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白音高勒鎮西呢高勒嘎查
大雪前,敖特根吉日格勒整理牛糞。敖特根吉日格勒體弱多病,生活困難,卻吃苦耐勞。13年前,因生活貧困,敖特根吉日格勒與老伴佔布拉,領著四個兒子來到東烏珠穆沁旗薩麥蘇木給人放羊。但兒子們長大後卻不善於勞動,全家生活水平並沒有明顯提高,年收入僅夠解決溫飽問題。敖特根吉爾格勒目前最大的心願是,給四個兒子都娶上媳婦。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母親訶額侖額吉樂觀、堅強、智慧,為蒙古族培養了偉大的英雄鐵木真,締造了一個帝國的傳奇,成就了一個民族的興旺。16世紀,俺答汗夫人三娘子助夫徵戰幾十年,終於使土默特部落在蒙古高原崛起,並統一了蒙古各部,使罹受戰亂之苦的人民能夠安居樂業。清代的皇后、王妃多出自蒙古族,她們用自己的大智慧,為清朝的繁榮穩固立下了汗馬功勞,輔佐皇太極、順治、康熙三代帝王的孝莊文皇后,就出自蒙古科爾沁部落。
其木格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白音高勒蘇木白音查幹嘎查
其木格提著雪準備煮茶,她身上穿的是典型的蒙古族皮袍。其木格是西烏珠穆沁旗蒙古高中二年級學生,學習勤奮,成績優秀。她的父親鋼蘇和和母親孟根在東烏珠穆沁旗做著別人家的僱傭羊倌。辛苦了一輩子的父母希望其木格努力讀書,通過考學校來改變命運。
航日阿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薩麥蘇木白音敖包嘎查
航日阿是家庭主婦,日常生活、生產、收支歸她管。丈夫格日勒是個特別老實的人,從不與妻子拌嘴。1998年,她家躋身白音敖包嘎查為數不多的千頭牲畜大戶之列。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他們家先後買了拖拉機、「桑塔納」轎車和大卡車。1999年至2000年,她家年均收入達到20多萬元人民幣。2001年大雪災,航日阿家損失慘重,生活水平降低了很多。2006年,她家的草場也開始退化、沙化了。航日阿有兩兒兩女,480隻羊,50餘頭(匹)牛和馬,3間磚瓦房,2座蒙古包。
社會生產中,蒙古女人是主要生產力。在蒙古族,長期以來,婦女一直承擔著生產、生活方面的重擔,尤其在清代,清政府認為「在蒙古地區建廟,勝養十萬兵」,於是,蒙古族喇嘛人數劇增,幾乎達到了全蒙古族人口的三分之一,但喇嘛不娶妻,也不參加生產勞動。這一時期,蒙古族的社會生產主要依靠蒙古族女人們。高緯度、冰雪,嚴酷的生存環境,導致蒙古高原上地廣人稀,一度蒙古族的生育率不到50%,是英雄的母親頑強地挑起了民族繁衍的重任。
阿拉坦花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烏裡雅斯太鎮額日敦烏拉嘎查
在乾旱的草地,廢棄的勒勒車軲轆旁,阿拉坦花抱著年久的電視機,在這方她曾用汗水澆灌過的土地上留念。1983年,響應國家政策,阿拉坦花承包了7500畝水草豐美的草場。經過二十年的辛勤勞作,終於過上了富裕生活,擁有了1000多頭牲畜 。2004年,她接到鎮政府通知稱,她家草場已被工業園區徵用,並要求儘快搬遷。阿拉坦花如遭雷擊,畢竟是要她放棄自己用汗水澆灌的沃野,但是他們只有服從。之後她家搬到了另一處草場,還住進了政府投資興建的新房裡。但是,阿拉坦花卻生活得忐忑不安,「我真不知道以後會不會再出臺什麼新政策,我在這個地方又能住多久?」
賀希格訥木呼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薩麥蘇木滿都拉圖嘎查
春暖草綠,接羔時節,賀希格訥木呼用背簍裝了兩隻剛剛出生的羊羔,懷中也抱了一隻,高高興興地往家裡趕。賀希格訥木呼丈夫家境貧困,他家現有的羊都是賀希格訥木呼的陪嫁。遊牧蒙古人素有女兒出嫁時送陪嫁的習俗,而且必須陪送牲畜等物品。賀希格訥木呼出嫁時,父母親陪送了她120隻羊、10頭牛、10匹馬和一輛勒勒車。他們夫妻倆辛勤放牧,至2007年時,共接羔272隻,育活260隻。賀希格訥木呼現在擁有2間磚瓦房,一座蒙古包,370隻羊,46頭牛,12匹馬,一輛北京212吉普車,一輛摩託車。
在家庭生活中,蒙古女人慈善寬厚卻又忍辱負重。只要走進蒙古人家,充滿熱情而又話語不多的蒙古女人,會為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斟茶端奶食,就像招待久未見面的親戚一樣。慈善的蒙古女人不忍餓死一頭弱畜,甚至會用自己的母乳餵養待哺的羔羊。但在家中,蒙古女人的地位一般是最低的,她們是蒙古包中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她們支撐著一個家庭,卻睡在蒙古包中最差的位置;她們繁衍了一個民族,但分娩時卻要被請出氈帳,即使是在冰天雪地中。
作為蒙古族的後代,我知道對於我的民族,蒙古女人意味著什麼。
柏林特輯|為愛而生,為自由而活,你去天堂還是柏林?
我們有生之年一定能看到現有婚姻制度的瓦解
這個世界還會好嗎?去迷幻而清醒的冰島找到答案
午夜上海|25個未眠者的欲望,愛與孤獨分鏡取樣
重慶,柏林般酷窮性感。我耍得兇但知道怎麼活
跟艾未未聊了聊,怎麼那麼多人高喊要改變中國人審美?
商務合作:Ray@upasseng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