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實體書店日漸復甦:「人氣旺了很多」

2020-12-14 瀟湘晨報

實體書店日漸復甦

本報訊 受年初疫情的影響,實體書店陷入困境,即便是沒有關門歇業的店鋪,經營也是一片慘澹。隨著疫情的控制成效彰顯,到年底,北京的實體書店已經呈現出逐漸回暖的復甦景象。

12月初,記者探訪了幾家實體書店。雖然進店顧客還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流量,但「人氣旺了很多,銷售額有了明顯的增長。」一家位於商業樓宇內的書店業者對記者說,「疫情高峰的時候我們沒有關店,那時,時常一整天都沒有一位顧客進店。」

在幾家小型書店,儘管到書店買書的人仍然不算多,但在店內座椅齊備的閱讀區域「上座率」都很高,個別位於人流密度較高地區的實體書店,甚至出現了一座難求的畫面。

圖為一家閱讀區域滿座的小型實體書店。 歐陽 攝影報導

【編輯:陳海峰】

【來源:中新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北京實體書店發展「翻開新一頁」
    今年,在實體書店普遍面臨生存和發展困難的挑戰下,北京實體書店以不斷開出新店、特色日益多元,完成了一次完美的逆襲。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底,北京市實體書店已達到1938家,比去年增加639家,同比增幅49%。全市萬人擁有實體書店數量達到0.9家,萬人擁有0.8家書店的「七有」「五性」目標已全面完成。
  • 去實體書店買一本書,支持書店復甦
    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各界的關注點轉向了實體書店。原本受到網購的影響,實體書店的日子並不好過。4月20日晚上,鄭州城市之光賣滷味自救,足以感覺到這次的疫情給實體書店帶來的壓力。(詳情:書店賣滷味自救!鄭州這家知名書店為何選擇如此方式?)好在4月21日鄭州就推出了1000萬的圖書消費券,支持實體書店復興。
  • 疫情衝擊之下 北京實體書店面臨「關鍵三個月」
    新京報訊(記者 倪偉)疫情之下,書店行業正面臨生死存亡的3個月,決定生死的關隘是現金流。由北京市委宣傳部指導,北京師範大學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近期面向北京248家實體書店開展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6.5%的受訪書店完全歇業,暫無復工時間表。
  • 南國書香節人氣旺,市民走進實體書店體驗「書生活」
    &nbsp&nbsp&nbsp&nbsp與往屆不同的是,今年書香節採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全省上百家書店分散舉行。記者走訪多個分會場走訪發現,前來購書、閱讀的讀者明顯增多,借著書香節的契機,不少實體書店的人氣持續回升。
  • 數量不降反增,實體書店還有機會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 上官雲)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這些年,人們記憶中的書店不斷展示出新的面貌,人們的生活也逐漸變得更加有文化味兒。資料圖:8月19日,市民在北京西單的網紅書店「鍾書閣」拍照打卡。 中新社記者 蘇丹 攝書店經常被視作城市的文化地標之一。
  • 疫情籠罩下的實體書店呼聲——超千家實體書店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書萌按大年初十,北京旁觀書社的主理人在書萌微信群發了一張照片,內容是北京和平西橋路口的一個指示標。她在群裡留言說:「這個指示標預示著這一年書店的光景」。也許,實體書店這幾年一路奔跑的發展勢頭將因為此次疫情的影響暫停或放緩了腳步。
  • 實體書店發展趨勢大數據報告來解讀
    2014年美國實體書的銷售量微幅增加2.4%,而中國的圖書市場也是如此,針對圖書零售業數據統計與分析的「開卷信息」的書業報告顯示,2014年是國內實體書店復甦的轉折點,實體書店的銷售圖書數量和銷售額都高於網上書店,比2013年實現3.26%的增長。2015上半年實體書店同比增長率為0.54%。2012年和2013年呈現出負增長狀態。2014年和2015年迎來正增長的態勢。線下實體書店的春天又來了。
  • 春天,讓書店「暖」起來(書裡書外)
    很多實體書店停業,不少書店銷售額大幅下降,房租、員工薪酬等固定支出卻依然存在。此外,居家生活為「雲端」帶來龐大流量,數字閱讀平臺、知識付費平臺、網際網路電商平臺,都在積極鞏固既有用戶,拓展潛在人群,這些渠道也會對實體書店恢復營業後的客流和收入產生一定影響。
  • 北京發出緊急通知,切實解決實體書店面臨的實際困難
    為落實《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促進中小微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京政辦發〔2020〕7號),切實解決實體書店面臨的實際困難,依據北京市《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北京市委宣傳部2月26日就2020年北京市實體書店扶持工作發出通知。
  • 順義半年增5家實體書店 提供特色閱讀空間
    整家店佔地500餘平方米,內外分隔成兩個區域,外面是優雅安靜的現代化書店,穿過一道拱門,就進入了童趣世界,市面上的熱銷繪本琳琅滿目。「這家店原本是西餐廳,改建成書店後,仍然保留著用餐功能。」店長劉瑩說,改建過程非常快,僅用了五個月。實體書店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文化基礎設施,書香氣息承載著城市的文化底蘊,是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重要支撐。
  • 實體書店的春天在哪裡
    今年的疫情像一場風暴席捲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傳統行業成了這場風暴的重災區。獨立書店在這場風暴中更是搖搖欲墜。等我們在疫情中喘過一口氣,再去搜尋我們的生活時,發現獨立書店沒有了往昔的精神,像是忘了澆水的盆栽,雖然保持著姿態卻萎靡不正。無所依附是獨立書店的特點之一,如今這種孤島的狀態,讓它在承受風暴時遭遇了更多的艱難。
  • 實體書店:悄然擴張的書香地圖
    在洶湧澎湃的網絡衝擊下,近年來我國的很多實體書店確實都在慘澹經營,但是,隨著「書店+」「新型文化綜合體」等各種經營理念的深入,以及政府扶持實體書店政策的陸續落地,實體書店行業已經新生出很多後起之秀,並逐漸成了推進全民閱讀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支生力軍。
  • 北京創新形式推廣全民閱讀 實體書店等共商增強吸引力
    北京創新形式推廣全民閱讀 實體書店等共商增強吸引力 2020-12-10 16:15:5412月10日電 (記者 杜燕)2020年北京全市統籌舉辦各類閱讀活動3萬餘場,影響和覆蓋人群在2000萬人次以上,北京閱讀季通過社會名人曬書、文化名家薦書、著名作家直播、社交話題問答等形式,發揮北京資源和平臺優勢,讓全民閱讀推廣活動更新潮、增強吸引力。
  • 「先鋒書店」20年堅守與突圍(人民眼·實體書店)
    飛漲的房租,來自網絡書店的挑戰,傳統閱讀不再是人們獲取精神食糧的唯一途徑……南京、武漢、長沙等地風光多年的圖書批發市場開始一蹶不振,風入松、光合作用等一批國內知名的民營書店陸續倒閉。先鋒書店也一度虧損上千萬元,資不抵債。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社長黃小初坦承,當時先鋒書店因拖欠書款被列入「黑名單」,很多出版社中止供書。
  • 北京圖書訂貨會披露:國內實體書店總量與增量均列世界首位,業內...
    北京圖書訂貨會昨天開幕,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主辦的2020中國書店大會發布《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2019中國實體書店圖書報告》,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實體書店數量超七萬家,2019年國內關閉了500多家書店,但新開書店數量超4000家,書店總量與增加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 「文化回眸2020·實體書店」一個書店人的2020:沒想過關門,書永遠...
    「最困難的時期就是在3月份,書店無法開業,扶持資金還沒有下發,同時又面臨要交納半年的店租。」去年十月底全新開業的淵集書店,在運營的第一個季度就迎頭撞上了疫情的爆發,但創始人楊瑾堅定地說,從沒想過關門。2020這一年,他和很多書店人一樣,不斷探索新路,「想的始終是如何解決眼前的困難,把書店做下去。」
  • 北京17家書店獲頒「2020年最美書店」
    今天上午,2020年北京實體書店建設現場工作會在房山區舉辦,現場為獲得2020年北京特色書店和最美書店稱號的書店頒獎。會上,房山區新華書店和華彩復興書店兩家書城舉行了開業揭牌儀式,標誌著北京市實體書店「一區一書城」建設任務全面完成。
  • 網絡直播、雲講座……實體書店探索發展新模式
    圖為北京建投書局的圖書顧問用直播的方式為讀者介紹圖書。謝重澄攝(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開直播、辦網絡籤售、提供知識服務……抗疫期間,各地實體書店奮力前行;減免房租、提供扶持資金……各地政府及時伸出援手,採取多種措施為實體書店解決燃眉之急。  多樣化嘗試加速著實體書店的轉變,也推動實體書店探索更新生存模式,不斷升級發展。  書店是城市的文化地標。
  • 北京市出資扶持實體書店 首批資金3月中旬到位
    原標題:北京市就實體書店扶持工作發出緊急通知,相關政策解讀顯示—— 首批扶持資金3月中旬到位  2月29日北京天氣陰沉,但對於因新冠肺炎疫情受到巨大衝擊的實體書店而言,卻是充滿暖意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