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彩 K線美學 秋葉 藍天白雲 放飛 邱燕青 紅豆 彎腰拾豆豆 金華的半壁江山是全國第一家金牌有機素食餐廳,聽聞最近推出的新品--南宋古法米糕,不僅純粹無添加,而且口味更是美妙,吃一個就再也放不下的感覺。
7月21日下午,這個「傳聞」有幸變成了現實。
承蒙半壁江山鮑總誠邀,金華市手機協會10多個攝友帶著手機、背著相機走進了半壁江山。他們將在這裡上一堂南宋古法米糕製作課。
跟隨他們的還有一個從小愛吃米糕的「小公主」,也是這一群攝影師們疼愛的「大寶」。
到了製作現場,米糕製作主持師傅軒言開始指導大家動手操作。
「這裡放這樣食材,用手指壓、再壓!」
在一個小小米糕模具裡,軒言師傅耐心仔細地指導著「大寶」放食材,用手輕輕壓。
大寶聽得認真,看得仔細。完全就是一副小大人的樣子。
特別疼愛「大寶」的玲子奶奶,將她摟在懷裡,手把手教她米糕上雕花。
大功告成!幾個神態各異的漂亮米糕,大寶親自製作成了。
「大寶,這些米糕準備自己吃嗎?」她很認真地回答:「不,我家裡還有弟弟和妹妹,我要將親手做的米糕,留給他們吃。」
大家都被她的懂事感動。軒言師傅再次鼓勵著她:「那再讓你製作幾個?準備送給誰呢?」她開心的回答:爸爸媽媽和外太婆。真是一個有孝心的孩子。
你看,又一個製作好了。這隻「小腳丫米糕」特別可愛,弟弟和妹妹們肯定很喜歡呢。
想到自己親手製作的米糕,可以讓自己愛的人吃到,心裡的滿足,情不自禁地流露臉上。
「大寶」在這群爺爺奶奶和叔叔阿姨們面前,特別的幸福和開心。她將製作好的米糕,興奮地展現在大家看。
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米糕呢?與我們平時吃的米糕有啥不同?首先,第一眼看,二個字:漂亮!再聞一聞:炒米香!
再入口:鬆軟鬆軟!再回味:甜而不膩!
一口咬去就吃到了裡面的蓮蓉,口感是糯糯的,入口即化。
那淡淡的甜味和米香味,讓人覺得,吃的不是米糕,而是感動、快樂和幸福。
吃完了,就再也放不下。這不是傳說,而是事實。眼睛瞪著阿姨們剛做好的米糕,她小心問:可以再吃一個嗎?
當然可以啦。只要你願意,吃多少都沒有問題。這個糕點可是參與2018北京餐飲博覽會呢,當時就吸引了不小的轟動!難怪大寶吃了還想吃!
這款糕點由半壁江山的大廚鄭師傅研發。他說,最初的靈感來自於南宋女廚師吳氏,她著有《吳氏中饋錄》,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出版食譜的女廚師。
鄭師傅經常外出參與各類烹飪大賽,也品嘗過各類美食,對於傳統美食,他的理解是,每個時代的美食都有那個時代的印記,不少著名的傳統美食一般都是重油重甜,第一是為了方便保存,第二是那個時代油和糖都是稀缺品。所以,不少名聲響亮的傳統美食都會有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成為了旅遊食品和節日食品,而不是百姓日常愛吃的食物。
南宋古法米糕雖然看似是簡單的米糕,但它結合了古法,和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做法一點也不簡單。
比如,糕點用到的糖漿,要在幾個月前準備,熬製時還要加入柚子皮等材料,熬製好要發酵很久,糖漿是引出大米自身香甜味的關鍵。而米粉,則是用大米炒好磨成粉後,把在水裡浸泡過一夜的綠豆混進去,用布包好過一兩天,吸收米粉裡的煙火氣。
當然,用料也是很講究,大米是五常大米,蓮蓉是武義宣蓮,黑糖是雲南黑糖,玫瑰是新疆的。整個過程不加任何防腐劑、添加劑,從成品開始算起,保質期不超過6天。
南宋古法米糕,現在在上海、杭州等地賣得很火。一盒有六個,分別是六個口味,蓮蓉、玫瑰、豆沙、黑糖、桂圓、鳳梨。
但是就是這種米糕,才是我們老百姓日常喜歡吃的。老少皆宜。如果我們愛長輩,送他們一盒南宋古法米糕,不會錯。如果我們愛孩子,也送他們一盒南宋古法米糕,畢竟健康的食品,是我們的需求。大寶吃完南宋古法米糕,喝點水,真心二個字:滿足!今晚在整理攝友們發過來的照片,回想著昨天下午吃的南宋古法米糕,暗暗咽了一下口水。正在這時,在睡夢中的大寶突然「呵呵、呵呵」笑起來。趕緊附身看她,只見她臉上眯眯笑,又來了一句夢話:「奶奶,我還要吃南宋古法米糕!」原來,昨天的南宋古法米糕香,夜深已潛夢裡來了。輕輕拍拍大寶的後背,告訴她說:安心睡吧,寶貝!明天,奶奶帶你上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