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對新冠肺炎了解多少?北京協和醫院重症專家:不到一半

2020-12-14 北晚新視覺網

截至20日,湖北的新冠肺炎重症病例下降至19例,均為武漢病例。目前,有20名專家留在武漢繼續指導重症救治工作,北京協和醫院內科重症醫學科主任杜斌就是其中一位。

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身處抗疫最前線3個月,杜斌有哪些難忘的救治經歷?他對新冠肺炎又有哪些了解呢?

疫情初期 同時在多家醫院ICU奔波

1月18日,杜斌奔赴武漢,加入了由鍾南山院士擔任組長的6人高級別專家組。1月20日,專家組向公眾發出警示,肯定了新冠肺炎人傳人的現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正式打響。

1月21日,杜斌來到金銀潭醫院的ICU。他清楚地記得,一整個上午,他就負責了一個病人,一直守在病床旁根據病人的臨床表現,調整呼吸機指標參數,然而效果卻很有限。

身為重症專家,盡了各種努力卻收不到效果,這讓杜斌感到很無力。更可怕的,不是某一個病人出現問題,而是有許多病人都出現類似的問題。

當時處在疫情初期,武漢市醫療資源緊張,因此,杜斌每天要來回奔波在武漢各個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醫院之間。最多的時候,他一天要巡查5家醫院的ICU。最長的時候,他曾穿著防護服在ICU待了十個小時。

謹記自己的決定能影響一群人的生死

作為專家組成員,杜斌的責任不只是在一線搶救重症病人,他還要投入精力,與全國各地的同行探索診療方案。他說,自己的決定,影響到的是一群人的生死。 這是一種壓力,也是他身為專家組成員,最看重的事。

近期,杜斌一直保持著和國外同行的交流,向他們分享新冠肺炎重症治療的經驗。例如什麼樣的治療是有效的,中國醫務工作人員防護級別、防護設備都用到什麼程度。另外,在這個疾病中得到的經驗教訓也是不能迴避的。 以後處理類似病人時,這些經驗和教訓能提供多一些思路。

「新冠肺炎仍有太多未知」

為了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在一線救治過程中,專家組成員在不斷摸索治療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在他們的努力下,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更新了七版。但是,這種疾病,還有太多的未知留給醫務人員和科研工作者去探尋。

即便作為專家組成員,杜斌也有回答不上來別人問題的時候。記者問他,這樣會不會覺得臉上掛不住?杜斌說,這是很常見的,不知道就應該說不知道,不知道的時候硬說自己知道,反而掛不住。

記者: 從一月份到現在,幾個月過去了,作為醫生,您覺得對這個病了解了多少?

杜斌: 充其量是一半,可能還是誇大的樂觀的估計。 比如我們都知道這是新型冠狀病毒,也知道常見的臨床表現是什麼,甚至知道早期的插管有助於改善病亡率。但為什麼這個病會到今天這樣?這中間的因果關係是什麼?有哪些措施能夠阻斷病情的進展?我們仍然回答不了這些問題。

目前,除了繼續指導重症病例的治療,杜斌他們還要會診、督導其他疑難病例。這些病人治療難度很大,尤其是剩下的重症患者,需要多個不同專科老師共同參與,大家都希望這些病人能夠有個最好的結果。

延伸閱讀:

一家10口7人感染3人倖免,為何?疾控中心專家揭開謎團

4月17日下午,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廣州市第81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專題)。廣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張周斌在會上就「一家十口,七人感染,三人倖免」的個案釋疑。

張周斌表示,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有兩個,一是近距離的呼吸道飛沫傳播,二是密切接觸接觸傳播。

「我們在排查梳理後發現的這些病例,基本上也都是通過這樣的途徑來感染的。」張周斌介紹,第一種是共同生活密切接觸,就是和伴侶、父母等一家人生活在一起。

張周斌舉例道,天河區有一個家庭便是非常典型的家庭聚集性密切接觸傳播。這個家庭一家十口人,住在廣州某一城中村自建房,共7層高,其中1-5層出租用,6-7層是他自己家裡的十個人住,其中包括一個外籍感染者,和他的妻子,三個孩子,還有他們的嶽父嶽母,妻子的弟弟和弟媳、侄子。

「外籍感染者被發現後,整棟樓都作為密切接觸者被隔離。」張周斌介紹,這一家先後發現有7個人感染,只有3個人沒感染,其中包括妻子的弟弟、弟媳和侄子。「她們都是吃完飯就回到自己的所屬樓層休息,還有一個侄子也是吃完飯後就回房間很少出來,所以與其他人交往接觸也相對較少。」

張周斌表示,由於其他7個人接觸非常頻繁,所以這7個人都相互感染了新冠肺炎。「這是典型的由家庭共同生活造成的新冠肺炎病例。「還有一些案例是大家租住在同一個套間,也是這種情況。」

第二種情況則是密閉空間內的密切接觸。「最近廣州市的一些重點場所,比如綠松石小酒館,通通商貿城都存在著共同的特點,就是空間較為狹窄,空氣流通性非常差。」張周斌表示,小酒館大概是一個百八十平方米的小店,除了入口的一個門外,裡面沒有窗戶,通風性非常差,但是很多外籍人士頻繁地光顧這個小酒館,和這個小酒館關聯的感染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非常頻繁的去這個小酒館,而且都是在午夜喝酒聊天,一待就是幾個小時。「我們發現有些感染者可能連續7、8天都光顧了這個小酒館。」

「通過這些案例大家就可以理解什麼叫做近距離的呼吸道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導致的傳播,實際上如果我們避免這樣的環境,我們不需要擔心自己會被感染。」張周斌也強調,個人防護在目前這個時期依舊要作為重點,個人防護不僅有效預防新冠病毒,還可以防護個人呼吸道疾病。

經此一「疫」,別再忽視這專業了!領軍者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再度顯示了健全和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傳染病防範體系的極端重要性。近日,有媒體對我國公共衛生隊伍建設進行調研,結果發現「一流人才搞臨床,二流人才幹公衛」是業內普遍現象,許多相關專業學生面臨畢業就轉行的尷尬。

防治傳染病,公共衛生專業隊伍舉足輕重。這一點,從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等專家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領軍作用就可見一斑。既然如此重要,為何相關專業不受重視呢?相較而言,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並不常見,預防醫學在一些人眼中更像是一種性價比不高的「虛工」。

另一方面,疾控中心、婦幼保健院、結核病防治所等主要單位的薪資待遇往往不如醫院,即便是醫院的公共衛生部門,多數時候只是「打一打疫苗、管一管健康檔案、做一做健康宣教」。待遇差,沒前途,催生出「重治療、輕預防」的現實窘境。而這一導向傳遞到醫學院,就容易讓公共衛生專業淪為學生們不情不願的「調劑之選」。

新冠肺炎疫情像一場大考,檢視出我們國家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有專家認為,醫療服務體系與公共衛生體系的分工協作機制不完善、聯通共享環節欠缺,導致本次疫情初期出現「防控-治療」分離。尤其是SARS之後,很多研究就不搞了。這種斷檔讓此次救治有點束手無策。

吃一塹,長一智。經此一「疫」,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何謂「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從哪兒發力?不妨就從隊伍建設出發。比如,加大公共衛生經費投入,加快疾控體制改革,遏制住因收入整體性下降而導致的人才流失。比如,提升公共衛生高等教育水平,加強高校與用人單位的聯動,合力培養一批既有紮實的理論知識,又具備過硬的實踐工作經驗的公共衛生防疫人才。

「如果把疫情看作一頭瘋牛,早期預防控制流行病是抓牛鼻子,臨床治療是抓牛尾巴。」從短期內看,在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上加大投入,成果似乎看不見、摸不著。但把目光放長遠,將種種顯性的、隱性成本都納入「損益表」,就會發現防患未然才是智慧之舉。公共衛生建設永遠在路上。少一點實用主義,多一點戰略思維,我們才能最大可能降低風險,不斷夯實幸福康健的基石。

來源:綜合央視新聞客戶端 江蘇新聞 長安觀察

流程編輯:tf019

相關焦點

  • 武漢協和醫院西院31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痊癒出院
    央廣網北京2月20日消息(記者黎明 杜希萌)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武漢協和醫院西院31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昨天(19日)痊癒出院。目前,該院日病亡率降至0.26%,基本達到有效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階段性目標。
  • 專訪北京協和醫院護理專家:重症護理「十八般武藝」為患者護航
    (抗擊新冠肺炎)專訪北京協和醫院護理專家:重症護理「十八般武藝」為患者護航中新社武漢3月29日電 題:專訪北京協和醫院護理專家:重症護理「十八般武藝」為患者護航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他們是與新冠肺炎患者接觸最多、最危險的群體
  • 織牢織密防控網——武漢協和專家為基層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隔空把脈...
    藉助遠程會診平臺,近日,武漢和雲夢縣兩地醫生隔空相見,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為一名雲夢65的尿毒症合併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把脈問診」,共商多學科診療方案。新冠肺炎合併尿毒症,雲夢尋求遠程會診65歲的李女士是湖北雲夢縣人。2月初,已發熱十餘天的她在家人帶領下到當地醫院就診。
  • 「你有多美」攻堅最後「重症堡壘」的北京協和醫院6專家撤離武漢
    隨著武漢新冠肺炎重症病例實現清零,在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撤離後仍留守武漢的6名北京協和醫院專家,光榮完成重症救治攻堅的使命,於4月27日「收兵」撤離武漢,為援鄂抗疫徵程畫上圓滿句號。5名協和專家乘坐高鐵返京,杜斌教授奔赴黑龍江繼續戰「疫」。
  • 湘雅醫院護理部曹嵐:在新冠肺炎「戰場」發揮重症護理專業價值
    曹嵐,重症護理專家,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護理部科護士長,湘雅醫院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護理骨幹。作為一名在重症護理領域戰鬥了20年的老兵,曹嵐在武漢前線被委以重任,擔任武漢協和西院湘雅病房的護士長。20多天來,曹嵐帶領團隊,始終衝鋒在前,始終攻堅克難,為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彰顯了重症護理專業價值,廣受好評。
  • 湖北武漢·重症救治: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負責的重症病區關閉
    央視網消息:湖北疫情防控持續向好,包括重症病例的救治情況。4月10日,湖北省現有重症病例首次降至100例以下,到12日,重症病例的數量減至75例。4月12日,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負責救治的危重症患者全部轉出ICU病房,重症病區正式關閉。
  • 北京協和醫院專家:新冠病毒複雜程度遠高於SARS病毒
    標題:新冠病毒的複雜程度遠高於SARS病毒4月14日,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本院醫生為北京協和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舉辦歡送儀式,醫療隊將在4月15日返回北京。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總計有4.2萬名醫護人員援鄂,這是最後一支離開的支援湖北醫療隊。李太生(前排左一男性)還將繼續留守武漢,負責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和相關研究。
  • 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主任李太生:不辱使命,不負國家所託
    27年專注愛滋病毒研究,2003年作為重要專家奮戰在抗擊「非典」一線,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主任李太生和傳染病打了十幾年交道。鏖戰81天後,北京協和醫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終於凱旋,但對李太生來說,屬於他的「戰鬥」,還在繼續。
  • 「你有多美」北京協和醫院立體化支援武漢「戰疫」
    一邊是由張抒揚書記領隊的協和援鄂醫療隊,韓丁副院長、護理部吳欣娟主任和孫紅副主任護師、感染內科李太生教授、劉正印教授和曹瑋副教授,心內科嚴曉偉教授、重症醫學科周翔副教授、消化內科吳東副教授等核心組成員參加。醫療隊駐地、中法新城院區ICU、北京協和醫院多點接入,近10個頂尖學科的20餘位專家共同為一位極危重症患者的炎症風暴問題展開討論。而這樣的高級別遠程會診,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 北京協和醫院開通線上發熱免費諮詢及專科諮詢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想去醫院,但有些問題又要向醫生諮詢怎麼辦?可以通過「線上服務」找醫生。2月17日,北京協和醫院開設了線上專科諮詢服務,來自內分泌科、皮膚科、臨床營養科和藥劑科的70餘位專家,通過協和APP在線為患者提供專科指導和幫助,疏解常規醫療需求壓力。
  • 浙江四大天團轉戰武漢金銀潭醫院、協和醫院西院重症病區、肺科...
    黃河院長介紹,目前有全國的15支醫療隊奮戰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浙大一院醫療隊接替的是武漢協和醫院本院、廣西、遼寧三支醫療隊所接管的住院樓14樓重症病區。該病區目前收治有46名病人,部分是重症危重症患者。今天,醫療隊將正式進入病房開展救治工作。
  • 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醫療隊長答讀特記者問:新冠肺炎沒有特效治療,但...
    5月5日下午3點,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第100場新聞發布會,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醫療隊介紹了援鄂抗疫情況。協和醫院內科學系副主任、援鄂抗疫醫療隊隊長 嚴曉偉回答了深圳特區報、讀特客戶端駐京記者的提問。深圳特區報、讀特客戶端駐京記者莊宇輝:我們知道,協和醫院是國家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很多疑難重症診治經驗在全國有較強的示範作用。請問在這次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協和醫院積累了哪些寶貴的經驗?謝謝。
  • 北京協和醫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多學科會商機制確保治療方案體現...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北京5月5日電(記者 王秉陽)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5月5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協和醫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相關負責人表示,多學科會診制度、建章立制和規範工作流程等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重症病區即將開放
    「戰疫老將」袁磊前天剛上完夜班,休息了不到5個小時,昨天上午便返回醫院,指導即將上崗的醫護人員進行個人防護。本報特派武漢記者和冠欣攝繼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住院樓10層、12層兩個隔離病區投入使用後,援鄂北京醫療隊又開始協助指導籌備新病區,專門收治重症肺炎患者。北京天壇醫院急診科男護師袁磊睡了不到5個小時,就從駐地返回醫院,指導即將上崗的醫護人員穿脫防護服,任務完成時,他的雙眼已布滿血絲。
  • 重症救治醫院協和西院終於實現「床等人」,一線醫護一周輪休兩天
    今天(3月2日)下午,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和他的團隊,再次在廣州連線馳援武漢協和醫院西院(簡稱「協和西院」)的廣東醫療隊,就新冠肺炎危重病例進行遠程會診
  • 協和專家:依靠「三基三嚴」優良傳統取得戰疫勝利
    人民網北京5月5日電 在今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協和醫院內科學系副主任嚴曉偉表示,目前為止,新冠肺炎沒有針對性的特效治療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醫療隊依靠「三基三嚴」,即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嚴格要求、嚴密組織、嚴謹態度,成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取得勝利的基礎。嚴曉偉表示,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們第一個要強調的就是建章立制。有規章制度和ICU流程作為預先準備,能夠保證隊員在緊急狀況下的行動是正確的。第二是根植協和的傳統。
  • 武漢協和醫院東7區重症病房:4位患者今天集中出院
    2月18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獲悉,當天下午,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簡稱為「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東7區,4名新冠肺炎患者集中出院。這是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第二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自2月8日接管東7區以來,首批集中出院的患者。「我們接管的東7區是新開的重症病房,接收的全部是重症患者。目前多名重症患者經過積極、規範、合理治療後恢復良好!今天首批4位患者集體出院,是我們醫療隊全體上下全力奮戰的結果。」十九大代表、醫療隊領隊、醫院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許可慰教授表示。
  • 北京協和醫院開通線上免費諮詢 70餘位專家提供在線幫助
    原標題:協和醫院開通線上免費諮詢   本報訊(記者賈曉宏 通訊員王璐 陳明雁)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想去醫院,但有些問題又要向醫生諮詢怎麼辦?可以通過「線上服務」找醫生。
  • 66天,協和專家從死神手裡搶回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來源:楚天都市報在武漢協和醫院ICU,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從病危到如今脫離呼吸機,還能下床走動。他的康復,鼓舞著醫務人員。冒風險連夜轉運患者1月13日晚上8點,武漢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尚遊教授緊急電話召集:湖北省中山醫院ICU有患者嚴重呼吸衰竭,生命危在旦夕,需要緊急支援!該院ECMO小組專家迅速集結。
  • 武漢協和醫院西院累計17名重症患者治癒出院
    2月11日,協和醫院西院3名重症患者出院 劉坤維 攝(抗擊新冠肺炎)武漢協和醫院西院累計17名重症患者治癒出院中新網武漢2月11日電 (協宣)「出院後希望大家在家好好休養,祝你們早日全面康復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黨委書記張玉11日說。當天上午,協和醫院西院3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至此,協和醫院西院共有17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出院。「終於可以出院了!我有種劫後重生的感覺!」楊先生(化名)說。在武漢生活了20多年的他,此刻感覺一切都是嶄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