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釋迦牟尼出生前,預言家就告訴他的父親,釋迦牟尼長大後,要麼成為最強大的國王,要麼成為一無所有的窮人,同時也是最偉大的,婦孺皆知的心靈導師。
耶穌則從撒旦那裡得到這樣的許諾:歸順撒旦,他就可以統治整個世界,並享受作為統治者的最大榮譽,耶穌最終拒絕了這種誘惑,他選擇了死亡,被釘在十字架上,顯得那樣軟弱無力。
我們做出決定時,有時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們採取某種行動,卻不了解自己的真實動機;我們也無法看清,自己的選擇會造成什麼結果。比如說,當我們感情用事,輕率地拒絕某位客戶的要求時 我們真的了解自己是在做什麼嗎?又如,我們可能不問青紅皂白就動手打孩子;我們對部下頤指氣使,隨意予以升職或者降職;我們瞞著配偶,和別的異性眉來眼去,打情罵俏——這時候的我們,果真有著足夠的自知之明嗎?從政的人都知道,天下諸事難遂人願,命運總是喜歡同我們開玩笑。有時候我們充滿善意地忙忙碌碌,結果卻適得其反;而某個動機不純的人,實施居心叵測的個人計劃,但結果反倒頗具建設性。既然如此,我們究竟應該「反其道而行之」,還是應當為了正義的目標硬著頭皮做壞事呢?世道難測,我們感覺胸有成竹,卻可能一無所知。我們自以為聰明絕頂,卻可能是「當局者迷」。
我們仿佛漂流在茫茫大海中,不知何去何從。這時虛無主義者可能會說「還是順其自然為好,哪怕什麼也不做」。他們的潛臺詞是,我們應該繼續漂流,得過且過。他們的理由是,人生的海洋浩瀚無際,前途難測,依照我們有限的能力,絕不可能繪製出準確的地圖,並借著地圖找到方向駛出迷霧。但是事實上,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就可以通過自我反省,最終擺脫迷濛的狀態,這才是應該提倡的做法。找到人生的方向,通常要經歷漫長的過程,僅僅依靠投機取巧或者頭腦中靈光一閃,很難達到目標。真正的自知自覺,總是緩慢而漸進的過程。
我們踏出的任何一步,都需有足夠的耐心,付出充分的努力,點滴的認知和經驗,就會慢慢匯集起來,漸漸的,人生之路將會清晰地出現在眼前。在此過程中,我們可能一不小心進入死胡同,也可能不時經受失望的打擊,或者遭到錯誤信息的幹擾。但是,在自我糾正和自我調整的過程中,我們終將了解人生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