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見圳客戶端2020年10月4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黃子芸)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近日,由深圳市文明辦、市婦聯聯合開展的「i在我家」——先進典型分享交流暨「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成果展示活動在市民中心舉辦。活動揭曉了2020年度深圳「十大最美家庭」,並現場為他們頒發榮譽證書。
這些家庭也許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但都有獨到的家風,他們的「最美」之處各有不同,但都傳承了中華民族家庭美德,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們用善意與溫情,傳遞來自家庭的最美聲音,傳遞社會正能量。
陳天曉、蕭翠珍家庭——
紮根小村開展精準扶貧朋友圈「帶貨」幫扶貧困戶
「咱倆都是從農村走出來的,難得有機會回報農村,你放心去。」4年前,妻子勸陳天曉放心報名參加駐村扶貧工作。
2016年5月,已在國門檢疫戰線駐守12年的陳天曉被深圳海關選派到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好義鎮小古村,擔任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正式全脫產駐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4年來,陳天曉發揮專業優勢,指導村民科學養殖,爭取防疫物資,保障村民健康,還在朋友圈「帶貨」幫助貧困戶復工復產,募集資金設備,全心幫助「貧困娃」用知識改變命運……
在陳天曉的不懈努力下,小古村扶貧工作結出累累碩果。他扶貧工作的閃亮成績,離不開妻子蕭翠珍的理解和支持。雖然長期兩地分居,但這對來自農村的樸實夫妻無怨無悔,生動詮釋了「國富千秋盛家和萬事興」的精神內涵,通過建設最美「小家」為構築幸福「大家」添磚加瓦。
程大軍、張晶家庭——
刑偵警探守社會治安清白做人書廉潔風氣
丈夫程大軍是南山公安分局高新區派出所副所長,分管刑偵工作;妻子張晶,在治安管理科工作。
夫妻二人從小看到的就是長輩們自律清廉、務實本分的樣子,耳濡目染中形成了自覺的廉潔意識和日常廉政行為準則。
多年來,夫妻始終保持對初心的堅守,在工作和生活上彼此理解相互支持,牢記父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守好清廉這條線,才能吃好一輩子的安穩飯」的叮囑,繼承上一輩人的優良作風、乾淨做事、清白做人。
樸素的公安情懷就像涓涓細流,源遠流長,緊密聯繫著一家人,他們用自己的言行影響著下一代,讓清廉之風代代相傳。
劉凱、彭敏菱家庭——
用畫筆「講述」抗疫故事雙警家庭營造幸福之家
彭敏菱和丈夫劉凱是兩名邊檢警察,妻子彭敏菱是皇崗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十三隊一級警長,每天都得早出晚歸。丈夫劉凱是深圳邊檢總站信息技術處四級主任,也常需要加班。
充滿愛的家庭成為彭敏菱最堅實的後盾,也是她工作靈感的來源。新冠疫情發生後,彭敏菱用畫筆「講述」抗疫故事,她參與創作的皇崗站「致敬最美逆行者」人物畫像合集長卷,表達了對總站醫院援鄂醫療隊17名英雄戰友的崇高敬意。
警察職業意味著犧牲和奉獻,雙警夫妻更理解對方的付出和辛勤。愛是擔當,遇到困難互相開導,遇到磨難一起克服,共同的生活經歷使他們的心貼得更近,也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陳琳輝、蔡蘇瑜家庭——
打上石膏重返一線「鐵漢」「園丁」詮釋時代精神
陳琳輝和蔡蘇瑜一家用行動詮釋了「大愛」「敬業」與「奉獻」的時代精神。龍華公安分局龍城派出所民警陳琳輝,被同事稱為「鐵漢子」。工作中,他連年居公安「颶風專項行動」第一名,且長期紮根基層服務群眾,社區居民常說:「有困難,找陳警」。
疫情防控期間,陳琳輝自大年三十起便奮鬥在戰疫一線。
陳琳輝的妻子蔡蘇瑜是一個用青春澆灌祖國花朵的「園丁」。疫情期間,她一方面任勞任怨照顧雙親父母,一方面不辭辛苦地照顧孩子們,全力支持丈夫奮戰前線。長期以來,她任勞任怨地照顧家中雙親父母,不辭辛苦耐心教育孩子,以和善之禮詮釋優良家風,讓家庭充滿了祥和融洽的氛圍。
伍賢富、曹才秀家庭——
一家三個五星級義工親朋好友投身義工服務
走進伍賢富的家裡,可以看到厚厚一摞的義工排班表。伍賢富和曹才秀夫妻倆均已七旬有餘,且都身兼包括義工、義警、志願者等多重身份,「熱心服務他人」是夫妻倆的志趣和熱情所在,夫妻倆的義工服務時間累計達9900小時。
兩位老人不僅自己做義工,還帶動子女和親朋好友一起做義工。他們的女兒做義工也服務了3000小時,三位家庭成員如今都是五星級義工。
伍賢富一家一直以「勿以善小而不為」的信念來為人處世,對他們來說,一件舉手之勞的小事,既能幫助別人,又能給自己的家人存儲一份愛,這令他們樂在其中。
鍾煥斌、袁志平家庭——
環保家庭寒冬送暖育人園丁培養社會棟梁
鍾煥斌、袁志平家庭是一個教師家庭,也是一個環保家庭。夫妻雙雙踏入環保事業,通過自製環保酵素、綠色「五寶」出行、按需購物和資源回收實現垃圾減量和垃圾分類。
他們在學校帶動環保宣導、環保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曾帶領學校獲「全國環境教育示範學校」,並在社區常年從事環保公益服務,每周五晚會定期在小區商鋪進行宣導垃圾分類,入商鋪宣導80多家,帶動社區居民300餘人投入環保。
為了動員更多力量參與環保公益事業,他們多次參加環保講師宣導活動,並發起組織環保義工隊伍,利用休息時間開展環保手語班、環保講師培訓等公益活動,連續五年,參加給環衛工人「寒冬送暖」活動。
陳永喜、姚青群家庭——
丈夫不離不棄守護病妻風雨同行共書美好家風
在大病大災的考驗下,人性的溫暖、家庭的可貴更能在寒冬裡凸顯。陳永喜和姚青群夫妻生活在羅湖區東曉街道松泉社區,兩人攜手走過生活為他們吹來的風風雨雨,一路相隨。
多年來,姚青群的身體一直不好,患有病痛的她在丈夫陳永喜的協助下,身體狀況一點點好轉,體能也比最初患病時更好了。
和諧、良善的家風溫和地吹拂著這個充滿溫情的家庭,而他們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也給鄰裡有著同樣病痛困擾的家庭,帶去了力量。
郭麗英、劉秀夫家庭——
抗癌鬥士勇鬥病魔創建藝術團關愛癌症病友
19年前,郭麗英查出癌症晚期,雖然厄運從天而降,但她勇敢地與病魔作頑強的鬥爭。時光荏苒,堅強的她在家人的關心和鼓勵下,不僅戰勝了病魔,還經常參加慰問癌症病友的演出,並於2012年創建了深圳首個癌症病友藝術團——深圳市鳳凰涅槃藝術團。在她與這個大愛之家的共同努力下,如今鳳凰涅槃藝術團已成為140多個成員生命和生活的動力、幸福和快樂的源泉。
劉秀夫以實際行動支持妻子,他也積極投身藝術團活動。藝術團成立期間,劉秀夫積極支持妻子,並擔任了藝術團的籌劃、撰稿、保健醫生,承擔了大量詩歌、歌詞創作工作,夫妻兩人創作的抗癌歌曲也在病友中廣泛傳唱。
謝嘉嘉、曾小玲家庭——
以愛之名守望相助抗擊疫情夫妻「齊上陣」
謝嘉嘉、曾小玲夫婦是寶安中醫院(集團)的醫護人員。今年年初,謝嘉嘉主動請纓報名支援疫情發生地,成為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隊員,進駐武漢雷神山醫院。他每天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查房、詢問病情、輪值夜班、做針灸等中醫治療、給危重病人上呼吸機……他被患者和同事戲稱為「會施針的大白」。
曾小玲是骨二科護士長,疫情防控期間,她帶領科內護士積極做好相關護理工作,配合醫院防疫工作部署,每天在臨床一線的各科室進行督查工作,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問題。
以愛之名,守護相望。夫妻兩人雖戰場不同,卻都在危難之際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醫者在疫情阻擊戰中的使命與擔當。
柳偉、趙蓉家庭——
熱愛閱讀藏書5000冊推廣閱讀獲評「書香之家」
柳偉和趙蓉的家庭是一個充滿愛心的雙博士「書香之家」。他們重視教育,尊老愛幼,用心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融洽。他們家庭藏書約5000冊,因為熱心推廣閱讀,還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為「全國書香之家」。
2009年,趙蓉加入彩虹花公益小書房成為一名「故事媽媽」,之後便迅速成長為一位專業的閱讀推廣人、講師,常利用周末時間開展親子閱讀推廣講座。十年下來,聽眾達數萬人。
柳偉是深圳市高層次人才,38歲就獲得教授職稱,長期奮戰在科研最前線,參與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發表論文40餘篇。在家庭的影響下,女兒柳恰如也品學兼優,是深圳「十佳閱讀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