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到來,意味著東京奧運會的腳步越來越近。若你是個體育賽事迷,你應該了解奧運相關的產品對賣家而言勢必潛藏著巨大商機。事實上,通過奧運會進行推廣,實現銷量和知名度提升的案例不在少數。
就拿上一屆裡約奧運會來講,會上湧現出了大量中國品牌,以贊助了12國代表團出場服的匹克為例。匹克早年主要以接單生產出口的傳統B2B外貿模式運營,但在2012年開始向跨境電商轉型,目前匹克在全球180多個國家完成品牌註冊,其產品銷往全球115個國家和地區,同時在全球範圍內擁有1萬多個經銷網點。
而在匹克成功轉型跨境電商之前,匹克首先需要確定公司未來的業務範疇。
實際上,匹克在2012年便萌生了做跨境電商的想法,於是在2015年對外貿業務做了重新定義,把匹克產品銷往全球。
中國品牌跨境出海之路為何難走?
在出海過程中,匹克遇到了各種大大小小的挑戰。
首次進軍中東市場,當時在沙烏地阿拉伯上架的所有產品都被勒令下架,原因是上架的跑步裝備都是短款的,這在穆斯林國家是不被允許的。
初步認識這些文化與宗教差異後,匹克開始慢慢適應不同國家對同種產品的不同需求。以匹克2019年銷量特別火的一款產品——匹克「態極」跑鞋為例,在中國的銷量特別好,但如果將這款產品直接出口海外,銷量也許會不盡人意。因中國和海外用戶的跑步方式、跑步場景、跑鞋使用頻率、重量都不同,因此「態極」出了海外版。
事實上,即便做了很多努力,匹克品牌認知度與海外本土頭部品牌仍有一定的差距,無論是匹克還是其他中國品牌企業出海幾乎都面臨著:
1.目標市場高額的推廣成本,推廣方式多樣化掌握不熟悉。在國內花10萬人民幣做市場推廣,在美國需要花10萬美金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2.供貨到全球,所有的交貨期限也有不一樣。比如在6月份,匹克往俄羅斯發售羽絨服,在中國銷售短袖,而在澳大利亞銷售的是戶外風衣、夾克等。
3.國內與國外設計師研發產品思維也存在差異。匹克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當國外設計師問跑鞋的重量是多少、拆掉鞋帶後又如何的問題時,國內設計師溝通更多聚焦在跑鞋性能上。顯而易見的是,在中國很少有用戶會問鞋子重量多少;但在歐美國家,用戶很清晰想要了解鞋子的數據。
4.匯率波動。在中美貿易摩擦情況下,雖然中國的匯率波動影響不是非常大,但對於南美、東南亞地區,當地匯率影響非常大。
5.同行品牌打壓。匹克球鞋幾乎在每個國家都會遭到圍追堵截,比如匹克一款價值49美元的球鞋,如果當年銷量不錯,第二年其他品牌一定會積極在49美元的區域加大投入。
不僅如此,來自同行新興品牌的挑戰、各目標國可能出現的不利政策、信息流通的不穩定性等都是像匹克這樣出海的中國品牌必須面對和解決的痛點。
下一個中國「匹克」,要如何走順出口電商這條路?
那麼,跨境電商企業、賣家如何解決品牌出海的痛難點?
1.商標保護:
參與品牌備案,明確品牌的唯一合法身份;參與個平臺的品牌保護工具,提高品牌安全性,堅決打擊假冒偽劣產品,並尊重一切維護智慧財產權的動作。
2.品牌推廣:
結合成功品牌經驗,書寫具有匹克特色的品牌故事,為長久深耕跨境市場提供土壤;藉助亞馬遜網站以及其相關網站等產品所擁有的高質量流量輻射跨境市場,站內站外推廣雙管齊下把最合適的產品提供給最需要的客戶。
3.因地制宜做本土化運營:
1)產品:尊重各個目標國國情,做出符合跨境需求的產品;
2)布局:在已有各國市場的基礎上,深耕各國市場;並不斷尋求新的機會,輻射周邊國家地區。
3)品牌:做出符合目標國語言習慣的品宣作品,樹立優秀,專業的品牌形象。
4.訂單反應速度:
根據多年運行的工作經驗,內部以及行業數據制定年度計劃,結合亞馬遜的強大數據支持能力,梳理工作流程,努力實現事事有計劃,落地有成果。
5.視覺傳達:
從客戶需求點出發,配合專業的視覺傳達設計(圖片、視頻等)主品專業、宣傳材料,力求提高優化率和宣傳效果。
6.物流:
部分電商渠道有網站的專屬物流,如亞馬遜的Amazon Logistics為解決跨境物流頭程問題提供了有力支持;賣家最大的痛點還是在最後一公裡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