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夫卡
新增五星特種幹員,卡夫卡。從她的上島時的自我介紹片段中,就能看出這個幹員並不簡單:「找卡夫卡有什麼事嗎……喂,不要當著這麼多人說出來啊。當我是個普通的園藝師就好啦。」這句話所隱藏的意思是:她身份神秘或是有著另一重身份,不方便被所有人知曉。
卡夫卡的種族是「黎博利」,所對應的是:現實中的鳥綱動物,或是傳說中的鳥類幻想種,這是我們的第一個線索,極大程度上縮小了範圍。在她精二立繪的身後,出現了一隻遮天蔽日的大鳥。從頭部的外型來看,可以再進一步縮小範圍:非常像是雀顎型頭骨,應當隸屬於雀形目。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雖然這個背後靈的形象印證了我們的線索,卻帶來了一個新的疑點:為什麼是兩個頭?
暫時不深究疑點,我們繼續查看立繪。這裡最重要的一點線索,就在於「卡夫卡」這個名字上。不僅是中文名卡夫卡,同樣包括英文名:KAFKA。大家在上學時候應該都學過中篇小說《變形記》,甚至還背誦過其中一段文章節選。因此,看到這個名字第一個能想到的就是這本小說的作者:弗朗茨·卡夫卡。
弗朗茨·卡夫卡(德文: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是20世紀生活在奧匈帝國統治下的捷克德語小說家。作為猶太人的他,毫無疑問是現代派文學的奠基人之一。因此在他的作品中,非常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我們的特種幹員卡夫卡,中英文名都與他完全相同,這並不是一個巧合。
弗蘭茲·卡夫卡生於布拉格一商人家庭,他父親為他取名「卡夫卡」,在捷克語中意為「寒鴉」,在希伯來語中意為「穴鳥」。不僅如此,他父親也將寒鴉作為鋪子的店徽。因此,「Kafka」這個名字不僅指向這位著名的奧匈帝國小說家,同時也指向了「寒鴉」這種禽鳥。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有一篇代表作長篇小說名為《海邊的卡夫卡》,其中「卡夫卡」三字的釋義同樣也是寒鴉。因為寒鴉隸屬於鴉科,完美符合了上文中得出的線索結論「鳥綱雀形目」,因此,這就是幹員卡夫卡的現實原型。
二、寒鴉
寒鴉(Corvus monedula),是烏鴉的一種,也稱慈鴉、慈烏、孝烏等等。它們的特徵是體型小、嘴細小,外表呈黑色或灰色,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帶,因此在河流、林緣、農田、果園、村莊等人類居住環境附近都很常見,在各國早期的神話、文學作品中都有出現。
上文中提到了國外常常描寫寒鴉,但其實我國也早就現了寒鴉的身影。早年的文獻中就有所記載,比如在《詩經·小雅·小弁》中,它被稱呼為鸒(yù)。原文是:「弁彼鸒斯,回飛提提。」那時將寒鴉稱為「雅烏」,古人發現它們與大隻的黑羽烏鴉並不相同,這些雅烏小而多群,且腹下雪白。
寒鴉最為顯著的特徵之一,就在於它們那最典型的突發且急促的鴉叫聲。寒鴉的叫聲單調而嘈雜,一般都是高音的chjak,當它們激動時會重複鳴叫,叫聲也有了新的花樣,包括拖長的音chaairurr,以及更為含糊的高音kyow。正因為叫聲特殊,「chjak」接與「kyow」的音節組合連讀變成了「Jackdaw」,也成為了寒鴉的別稱。
在奧地利作家勞倫茲所作的《所羅門王的指環》中,就曾經提到過寒鴉的習性。兩隻寒鴉一旦結為夫妻時,公寒鴉終生都會將好吃的食物餵給母鳥,直到老死;而母寒鴉,則會時不時地替公鳥梳理打理羽毛。因此,在西方文化中,jackdaw常常被拿來比喻情侶之間的感情親密。
寒鴉的感情如此親密,但是同樣名為卡夫卡的作家卻不然,他的一生經歷了三次訂婚,又三次解除婚約,終生未娶。直至生命的最後關頭,他才遇到了真正的伴侶朵拉,但卻依舊遭遇到了父親的反對,最終死於肺結核。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來自命運的諷刺。
但其實卡夫卡所留下的不僅僅是中短篇的小說,同時也有著不少畫作。他的畫多是用鉛筆或鋼筆繪製的素描與速寫,其中充滿了各種意象。如同對待他的文學作品一樣,1921年底他在第一次給遺產執行人的「遺囑」中寫道:「我留下的所有繪畫作品等,都要毀掉。」後來,三聯書店出版了《卡夫卡的畫筆:曾是偉大畫家的弗蘭茨·卡夫卡》一書,搜集了如今可以搜尋到的一共41幅卡夫卡繪畫作品。
卡夫卡在他的作品中曾多次提到過「剪刀」,這是他非常熱衷使用的意象之一。既表現出了一種在他的作品中一以貫之的荒誕,也體現了他內心極致的孤獨,那種想與整個社會一剪兩斷的願景。比如上面出現的形似剪刀的人物,又比如在《豺與阿拉伯人》中曾經描繪的場景:豺的牙齒上,掛著一把鏽跡斑斑的縫紉小剪刀。在幹員卡夫卡的立繪與技能中,我們也都能找到剪刀的身影。
三、雙頭鴉
我們再聊回寒鴉。上文中曾經提到過一個疑點:為什麼卡夫卡的原型是現實中存在的寒鴉,但是她背後立繪中的形象,卻是一隻充滿了金屬色彩的雙頭鴉?其實線索不止於此,在卡夫卡不同精英階段的立繪中,她頭上的「角」形態也不盡相同。
這裡有兩種可能的解釋,所長提出的可能供大家參考。第一種是角的形態,對應著幹員卡夫卡的不同心情與武器形態。在精一立繪中,她所使用的是一把閃著寒光的鋒利小匕首,因此是獨角;在精二立繪中,她的獨角變化為了雙角,匕首也隨之「張開」了,成為了剪刀。在這種猜測推論之下,她的原型依舊是普通的寒鴉。
在第二種解釋中,我們會將背後靈作為核心參照,尋找那些外形是「雙頭鴉」的幻想種。其中與這個造型最接近的是:科隆市的市徽,雙頭鷹。這隻鷹一爪持劍,一爪持王杖。它標誌著科隆從1475年開始正式是神聖羅馬帝國的自由城市。鷹有雙頭,因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同時是德意志國王。
這個市徽從造型來看,幾乎與卡夫卡背後的雙頭鴉一模一樣。唯一的差別,在於前者是鷹,而後者是鴉。市徽中上部的三個王冠以及市徽下方的十一點黑色淚滴,都是科隆歷史的紀念,是紀念科隆的守護神聖烏蘇拉的,但並沒有對應體現在我們幹員的立繪之中。
至此,我們歸納第二點原型推論:幹員卡夫卡原型是寒鴉,但是也包含了科隆的市徽雙頭鷹的元素。兩相結合之下,出現了一隻雙頭鴉,這也是所長自己比較傾向的結論。雙頭鴉的設計背後,代表著可能蘊藏著一些有關萊茵生命的歷史和故事。
米蘭·昆德拉在《小說的藝術》談到了卡夫卡,如是寫道:「小說家拆掉他生命的房子,為了用磚石建築另一個房子——他小說的房子。」卡夫卡一生都在追求愛與自由,他前前後後訂了三次婚又通通取消,當他已是臨終時方才遇到了自己所愛之人。
弗蘭茲·卡夫卡就像是布拉格廣場上一隻冰冷的寒鴉,他的背影瘦削、孤獨,在夕陽中漸行漸遠,最終化為寒鴉,飛走了。但是幹員卡夫卡,緩緩地向我們飛來。或許我們能從她的身上,看到一些屬於那個他的影子。
首發都在「奇形怪狀研究所」,專注於明日方舟、崩壞3的深度遊戲攻略。如果文章對你有用,就關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