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人文視角
編輯 九歌
《離騷》、《紅樓夢》可以翻譯成英文嗎?這兩本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古籍,翻譯成英文出版,似乎是不太可能實現的。但是任何事放在中國人前面,似乎都不是難事。楊憲益用一生的時間,翻譯了大半個中國的古籍,他曾獲得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楊憲益,出身在民國的富貴之家,他的父親楊毓璋曾是天津中國銀行行長。楊毓璋早年間不學無術,甚至吸食鴉片,後來他浪子回頭,東渡日本留學。
回國之後,楊毓璋成為民國金融界大亨,更和袁世凱成為了好友。然而讓楊毓璋頭痛的是到了而立之年時,膝下卻還沒有兒子。楊毓璋為此常常表現出遺憾的意思,畢竟這麼大的家業,以後總得需要人繼承。
1915年,楊毓璋正好在外面談生意,聽到夫人生下了兒子。他喜出望外,這是他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兒子楊憲益。可以說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楊憲益從小受到了極大的寵愛。
楊憲益從小就穿著袁世凱贈送的,象徵王公身份的清廷黃馬褂。在楊毓璋去世後,七八歲的楊憲益會代表父親,出席一些重大會議,這時候他就會穿著整齊的衣服。
但是這份豐厚的家產,很快就兩個叔叔的投機生意,逐漸敗光了。後來貨幣貶值厲害,家中資產更是所剩無幾。好在楊憲益的志向並不在繼承家中財產。
楊憲益依靠殷實的家庭,他中學畢業後前往英國牛津留學,並用5個月的時間學習希臘文和拉丁文就通過入學考試時。當時學校的官員認為楊憲益一定是僥倖考過的,於是楊憲益被迫推遲一年入學。
在這一年時間,楊憲益得以有時間遊歷整個歐洲,他見識了賭場、妓院、夜總會、沙漠……喝遍了各種各樣的小酒館,閱讀了大量的書籍。他生性不羈,以違規為榮,在學校裡幹盡調皮搗蛋的事情。
24歲的楊憲益第一次在翻譯上表現出驚人的天賦,當時他一口氣把《離騷》翻譯了出來,使得當時英國人都大為吃驚。時至今日,楊憲益當初翻譯的這首詩,還屹立在歐洲各大學的圖書館書架上。
留學7年之後,楊憲益回到中國,並帶回了自己的外籍妻子戴乃迭。早在很多年之前,戴乃迭曾在中國住過幾年,她的父親是傳教士。但當她和楊憲益回來時,這個家園充滿了貧窮和戰亂,物資匱乏。
楊憲益和妻子戴乃迭回來後,長期從事翻譯中國古典書籍。在楊憲益晚年,遇到了動蕩的時局,他為此有過一段長達幾年的監獄生活。妻子戴乃迭也遭受了這樣的磨難,但是艱難歲月,並沒有壓垮他們的意志。
楊憲益和戴乃迭在監獄中,最擔心的就是幾個孩子的生活。幾年之後,楊憲益和妻子得以出獄,兩人再次回歸了平靜生活。在這之後的生活,夫妻兩人全身心放在翻譯事業上。
據統計,楊憲益翻譯了大半個中國的書籍,翻譯數字達到了一千多萬字,他無愧為中國翻譯界的泰鬥級人物。雖然楊憲益的一生經歷了很多磨難,但是他對翻譯的熱愛,以及在翻譯事業上的成就,值得我們銘記。
楊憲益,就是這個中國人,把中國傳統文化翻譯成英文,這樣全世界的人,就可以了解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