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大帝國的「宿命」?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為什麼最終走向分裂?

2020-12-17 史學鴻儒

羅馬帝國的統治基礎,沒有發生太大變化

羅馬帝國作為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一個充滿輝煌燦爛文明的龐大政治體,無論是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軍事方面,其對於後世王朝政權文明的進一步發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奠基作用。

特別是羅馬共和國和帝國時期的文化,以及後來從中被迫分裂而出的拜佔庭帝國文化,都是今天世界歷史文明發展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與中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可以並駕齊驅。

羅馬帝國的建立,是在共和制時期的羅馬政權難以為繼的基礎上實現的。

這充分表明隨著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整個社會階級開始出現全新的變化,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剩餘財富愈發堆積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當然這些少數人不是貴族就是統治者),這使得原有的民主政治寸步難行。

因為在不斷講究金錢至上、財富至上、權力至上的新時代,這種較為原始的民主政治,畢竟是不合時宜的。

但是我們要重點注意的是,即便是進入到了帝國時期,羅馬政權的統治基礎,並沒有在一時間發生深刻改變。

也就是說在羅馬帝國建立後的很長時間之內,包括後來強大的地中海霸主拜佔庭帝國時期,奴隸制一直都是帝國最為根本的政治基礎,從本質上來說羅馬帝國還是徹底的奴隸制政權。

因此,在羅馬帝國(包括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矗立的大部分時間之內,奴隸與奴隸主之間的矛盾,始終困擾著帝國統治者和官僚集團。

當然本文並不是想要重點講述羅馬帝國時期的奴隸制政體,筆者更想要向讀者們深入探究,究竟為何羅馬帝國在提奧多西一世死後,會突然分裂成了東、西兩大部分,而這種情況的出現,究竟是統治者的無心之舉,還是羅馬帝國發展的必然結果?

隨著時間的流逝,東西羅馬走向分裂

羅馬共和國時期,其統治範圍就已經有所明顯擴大,隨著頻繁對外戰爭的相繼獲勝,羅馬人的勢力範圍,已經逐漸跨越了整個地中海地區,進而形成了一個地跨亞歐非的大帝國,這就是我們熟知的羅馬帝國。

領土範圍的擴大,自然展現出了羅馬帝國的強大軍政實力,這也給帝國政府以及帝國統治集團,帶來了大量的稅收和財富,使得羅馬帝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為富強的政權之一。

因此羅馬帝國在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羅馬帝國肇建之初所展現出的強大力量,令周邊諸多民族難以抵抗,有的是迫於羅馬軍隊的進攻,有的則是覬覦羅馬帝國的富強主動投靠,申請受到羅馬人的統治。

不過進入到帝國時期的羅馬人,在加強政府權威,特別是中央集權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這使得剛剛得以建立的帝國,能夠平穩度過艱難的磨合階段。

雖然統治範圍得到空前擴大,但是由於其統治範圍內的民族成分十分複雜,這使得其帝國建立之初,就不得不面臨著十分嚴重的民族矛盾和文化衝突。

當然這種情況在任何一種強大帝國都有所出現,關鍵問題是究竟怎樣能夠順利解決,這關係到帝國統治能否順利進行的未來。

羅馬帝國固然經歷了一段令世人稱讚不已的驚豔時光,但是在那個時期強大的帝國,也終究會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因素,而遭遇到種種統治危機,羅馬帝國自然也不例外。

嚴格意義上來說,羅馬帝國是經過了兩個重要時期,以東西羅馬分裂為時間點,這使得東西兩大地區的羅馬,走入了截然不同的歷史道路。

由此可見,羅馬分裂實際上在羅馬帝國發展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那麼羅馬帝國究竟為何分裂呢?

龐大的統治範圍令中央政府難以管控

帝國時期的羅馬實際控制範圍非常之廣,經過了大規模的地中海徵服戰爭之後,整個地中海周邊的政權局勢,在羅馬帝國強大軍政實力的入侵下,已經完全改變了之前的發展方向。

最為明顯的就是地中海周邊幾大強大政權,比如迦太基、安條克等,全部被羅馬帝國徵服,原來的地中海霸主更換為羅馬帝國,自然其帝國發展風格以及統治方式,就要在地中海地區散發開來。

實際上地中海戰略優勢的獲得,的確為羅馬帝國帶來了一勞永逸的利益收益。這使得羅馬帝國已經完全突破了歐洲地區,特別是亞平寧半島地區的限制,徹底將其強大的軍政實力釋放出來。

可是龐大的領土範圍,也不是什麼好事兒,這意味著帝國政府以及統治者,不得不抽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針對各地進行有效管控,可是如此遼闊的領土充滿了不確定因素。

這也是羅馬帝國即便在最為強盛時期,也不得不需要面對的危機,內部的民族矛盾、文化衝突,特別是宗教暴力事件時常出現。

而羅馬帝國在徵服地中海初期的統治中心,一直位於歐洲的羅馬,隨著管理帝國的需要,統治者不得不選擇在東部地區,也要建立一個統治要塞駐紮大量軍隊,這就是後來的君士坦丁堡誕生的重要原因。

歷史的發展就是這麼出人意料,起初想要維護廣闊帝國統治的君士坦丁堡,最後成為了帝國分裂的重要因素。

相關焦點

  • 高盧帝國與帕米拉帝國:從羅馬帝國短暫分裂出來的政權
    大家知道羅馬帝國在4世紀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於5世紀滅亡,東羅馬帝國於15世紀滅亡。其實羅馬帝國在東西分裂之前,曾經分裂為三個帝國,那麼羅馬帝國是如何三分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3世紀危機
  • 羅馬帝國分裂後,拜佔庭帝國是怎樣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因為鼠疫?
    君士坦丁堡地理位置 這座新羅馬城確實將羅馬帝國帶進了全新的發展時期,只不過這個全新的羅馬不再是一個統一的帝國,而是分裂成了東、西羅馬兩部分。
  • 君士坦丁大帝:復興羅馬帝國,卻也為帝國的分裂埋下了種子
    【歐洲中世紀史】馬可·奧勒留:一代賢帝犯下大錯,使羅馬帝國走向衰敗
  • 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是如何走向滅亡的
    戴克里先為什麼會創建這樣一套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比較另類的治理模式呢?其實戴克里先這麼做相當程度上是不得已而為之——羅馬帝國的疆域在那個年代實在過於廣袤,以致於邊疆和中亞遙遠的地緣距離嚴重削弱了中央對邊疆的控制力度——當中央的政令下達到地方時往往早已失去了時效性。
  • 羅馬帝國遷都,加速了帝國的分裂,卻成就了工商業文明的誕生
    當時對羅馬帝國威脅比較大的主要是北方的一些日耳曼部落,以及地處北歐的維京人部落,所以自從羅馬帝國完成統一後,凱撒大帝便開始主動徵討日耳曼部落的領地,也就是後來的德意志。但到了羅馬帝國晚期卻因為遷都導致了西部防線空虛,同時羅馬帝國也要花費更多兵力來部署防禦斯拉夫人的入侵,最終羅馬帝國陷入兩線作戰,最終也導致了羅馬帝國的分裂。
  • 那個「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非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是個怎樣的存在
    說到羅馬帝國,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起義大利以及其首都羅馬。但神聖羅馬帝國卻與羅馬並無太多關係,反而與毀掉羅馬帝國的日耳曼民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神聖羅馬帝國全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而在德國歷史上,其則被德意志第一帝國。
  • 為什麼西方帝國分裂產生的是國家?而中國分割的卻是省份?
    世界上有許多個國家,他們都是通過大國分割而成的,也出現了不少的大帝國,像西方有,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波斯帝國等等,像中國有秦帝國,蒙古帝國、大唐帝國
  • 奧匈帝國由強走衰的背後:民族矛盾走向分裂
    歷史上大國滅亡的例子不在少數,中國有大秦帝國,統一不到10年就滅亡;西方有拿破崙帝國,數年之後帝國破滅,慘遭流放。作為曾經歐洲五大強國之一的奧匈帝國,也逃不過這樣的命運,100年前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消失在戰火的硝煙中。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昔日輝煌的奧匈帝國逐漸分崩離析,走向分裂呢?今天我們來說說奧匈帝國由強走衰的背後原因。
  • 奧匈帝國作為近代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為什麼其他列強可以將勝利果實保存至今,奧匈帝國卻不行呢?其實從國家制度上看,奧匈帝國採用的二元制從建立之初就已經埋下了紛爭的火種。▲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奧匈帝國儼然是中東歐霸主一、奧匈合璧:皇室與貴族的妥協奧匈帝國的前身是奧地利帝國,而統治後者的哈布斯堡王朝可以說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及統治範圍最廣的王室。
  • 一個帝國,四位皇帝?羅馬的「四帝共治」,為其埋下了分裂的種子
    雖然在帝國建立之初,統治集團上下成員,集體沉浸在無比的喜悅和徵服的滿足欲當中,但是此後帝國的政治走向和歷史命運,絕對會令他們大失所望,甚至大吃一驚。不過羅馬帝國最後走向分裂,並不是短時間的結果,而是在長期的分治統治模式下,逐漸釀就的。那麼何為分治?何為分裂呢?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分治與分裂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 盛極一時的古羅馬帝國,為什麼會迅速覆滅?
    在建築上,古羅馬帝國擁有羅馬鬥獸場、君士坦丁凱旋門、萬神廟等等,這些建築到現在都是令後人值得驕傲的文明遺產;在法律上,古羅馬帝國比古希臘還要先進,6世紀完成的《民法大全》更是標誌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而這一法律也對現在的法律有頗多影響。
  • 羅馬帝國為什麼會分裂成東西兩個國家?
    古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最有名的帝國之一,曾經在世界古代史上創造過輝煌燦爛的文明。那麼,它是如何走上分裂道路的呢?
  • 為何西方帝國分裂產生的是國家?而中國分割的卻是省份
    世界歷史中曾經出現多個強國,故有人將其稱為帝國。西方歷史上出現的帝國有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波斯帝國等。
  • 為什麼羅馬帝國分裂後不再統一
    羅馬和秦漢兩大帝國之間有很多相同之處。事實上,羅馬帝國之所以滅亡,也與大漢帝國有比較直接的關係。
  • 【看|國家】羅馬帝國從未分裂?
    戴克里先認為羅馬帝國的版圖過於龐大,已經遠遠超過1個人能統治的極限了,為了避免自己死後,手握軍權的將領們再一次自相殘殺,於是他提出了「四帝共治制」(Tetrarchy)。因戴克里先有曾經一統羅馬的威信,在他的統治時期,「四帝共治制」成為了分壓的利器,使羅馬帝國的秩序更加高效的運行起來了。但是在他之後,沒有了那個威信為前提,4位權力在位者,互相不服氣,矛盾逐漸激化,這為羅馬帝國最終分裂埋下了伏筆。
  • 世界史之中世紀2: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
    ,拜佔庭帝國地處地中海東部,它不像遙遠的中國一樣-好戰的西歐無法抵達,它既容易收到好戰的西歐的進攻也容易收到東部蠻族的進攻,拜佔庭不僅遭到波斯薩珊王朝的進攻、東方的進攻,還有來自日漸強大穆斯林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的侵略,於1204年因十字軍東侵崩潰,1261年部分恢復,1453年最終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滅亡。
  •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帝國)1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其中的東羅馬帝國延續了近千年之久,在此期間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拉丁語:Imperium Romanum;希臘語: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 不為人知的古羅馬帝國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然而,再強盛的帝國也擺脫不了盛極必衰的命運,自從三世紀起,古羅馬帝國,就開始走向分裂,內有人民起義,外有蠻族入侵,在內憂外患之下,昔日空前強大的帝國一步步走向衰落。接下來本文將對羅馬衰落的原因進行探討。
  • 羅馬帝國分裂是中國人幹的?
    羅馬和秦漢兩大帝國之間有很多相同之處。事實上,羅馬帝國之所以滅亡,也與大漢帝國有比較直接的關係。在羅馬帝國和秦漢帝國之間,有一片廣闊的草原,由蒙古延伸到烏克蘭一帶,叫作歐亞大草原,它實際上把羅馬和秦漢連接在了一起。這片草原上發生的大事,有的時候也會連鎖影響到歐亞兩端。在歐亞大草原的東部,生活著強大的匈奴部族,對秦漢帝國的生存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因此秦始皇修築長城,希望把他們攔在草原。
  • 近代歐洲列強奧匈帝國,為何51年內走向分裂?
    然而,這樣一個世界名列前茅的強國,從建立到分裂僅僅用了51年時間,奧匈帝國曇花一現的原因是如何發生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歐洲國家分布,19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