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之中世紀2: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

2021-02-06 阿文紀錄


       拜佔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是歐亞大陸的歷經蠻族侵略而倖存下來、從古代一直持續到近代的傳統文明之一,拜佔庭帝國地處地中海東部,它不像遙遠的中國一樣-好戰的西歐無法抵達,它既容易收到好戰的西歐的進攻也容易收到東部蠻族的進攻,拜佔庭不僅遭到波斯薩珊王朝的進攻、東方的進攻,還有來自日漸強大穆斯林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的侵略,於1204年因十字軍東侵崩潰,1261年部分恢復,1453年最終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滅亡。

1,拜佔庭帝國出現

330年,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大帝決定在拜佔庭重建新羅馬,但在東羅馬帝國的11個世紀中,「拜佔庭帝國」這個名稱從未被使用過,這個稱呼是後來人為了區分採用的,來源於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的前身——古希臘的殖民地拜佔庭城。17世紀之後,經過孟德斯鳩等人的使用,這個稱呼逐漸被西歐歷史學家廣泛應用,來區分(實際上相當不同的)古代羅馬帝國東半部與中世紀的、希臘化的東羅馬帝國。

強盛時期的拜佔庭帝國

公元395年龐大的羅馬帝國飽受各路蠻族侵擾,為便於管轄而將帝國一分為二,東部帝國即以君士坦丁堡為首府,因此東羅馬帝國又稱為拜佔庭帝國。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經歷了包括匈奴和諸多日耳曼部落的反覆侵襲之後滅亡,拜佔庭遂成為唯一的羅馬人帝國,其臣民一直以純正羅馬血統自居,以基督教為國教。

476年當西羅馬帝國滅亡時東羅馬帝國的利奧一世與哥特人談判,他結束了哥特人對東部帝國的威脅,但他也不再打算重新徵服西羅馬帝國疆土了。

2,帝國恢復與阿拉伯的崛起

6世紀時東羅馬的主要敵人仍然是以前羅馬帝國的敵人-波斯人、斯拉夫人和保加爾人。

東羅馬從未忘記它在全盛時期,在查士丁尼一世和他的傑出的將軍貝利薩留的領導下東帝國甚至奪回了它在西部喪失的部分省份:義大利的大部地區、北非和西班牙。查士丁尼重編了古羅馬的法規,制定了《民法大全》。

532年,聖索非亞大教堂開始動工,將成為拜佔庭宗教生活和東正教的中心。於是查士丁尼一世給他的繼承人留下了一個空空的國庫,而他的繼承人也無法對付在所有的邊境上突然出現的新敵人:倫巴底人佔領了義大利北部,斯拉夫人佔領了巴爾幹半島的大部分地區,波斯人入侵和佔領了東部的省份。赫拉克留(即席哈克裡烏斯)奪回了這些東部省份,但當時剛剛在伊斯蘭教下統一起來的阿拉伯人的突然出現是赫拉克留無法意料到的。阿拉伯人佔領了幾乎所有的南部省份。7世紀中敘利亞、埃及徹底淪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

3,帝國的縮小、和諧與安穩

7世紀後期阿拉伯人圍攻拜佔庭,佔領了埃及、北非、敘利亞等地區,但它無法毀滅拜佔庭帝國,阿拉伯人試圖佔領君士坦丁堡的計劃失敗了。拜佔庭當時的海軍勢力非常強大,而且他們擁有一種神秘的火器:希臘火。阿拉伯人初始的進攻被擊退後,拜佔庭開始得到恢復。

希臘火

拜佔庭帝國雖然失去了義大利、埃及、巴勒斯坦、敘利亞等大部分土地,但它變得更加單一和安穩。

赫拉克留將全國希臘化了,他不用古羅馬的皇帝頭銜,而使用國王。希臘語被定為官方語言。在宗教上拜佔庭帝國既西歐不同,更與東方的伊斯蘭教不同。除首都外其他地方的城市化不斷縮小,君士坦丁堡成為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

託羅斯山脈將拜佔庭與伊斯蘭世界分隔開,並且因最終導致阿巴斯哈裡發750年即位iede穆斯林世界內部的動亂而加強。伊斯蘭教帝國首都從大馬士革遷到巴格達,改為向東擴張,因此一直到11世紀拜佔庭都與伊斯蘭帝國和平相處,直到突厥人出現。

8世紀最大的問題是對聖像破壞運動(聖像是基督教供奉的聖像),利奧三世下令禁止聖像,整個國家到處都發生暴亂。在艾琳女皇的領導下在787年的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上決定聖像可以被尊養但不可以被崇拜。艾琳還計劃與曾經西羅馬區域逐漸強大的法蘭克國王查理大帝結婚來實現統一東西帝國,但未能成功。

法蘭克王國逐漸強大,公元800年,義大利半島的羅馬教皇為查理曼大帝加冕,812年君士坦丁堡授予查理曼大帝「羅馬人的皇帝」稱號。

4,黃金時代

馬其頓王朝的開國皇帝巴西爾一世堪稱第二個查士丁尼,在他和其他馬其頓王朝皇帝的統治下,拜佔庭帝國在9、10和11世紀初達到了它的頂峰。

在這段被稱為「黃金時期」的幾個世紀裡,拜佔庭帝國重新燃起徵服的野心,獲得亞得裡亞海的制海權,佔領了義大利的一部分和保加利亞的大部分。

1014年巴西爾二世打敗了保加利亞人,並於1018年徹底滅亡了第一保加利亞王國,被稱為「保加利亞屠夫」。同時拜佔庭帝國還獲得了一個新的同盟者和敵人:以基輔為首都建立王國的羅斯人接受了東正教信仰,並為拜佔庭提供了一支重要的僱傭軍。

5,突厥入侵、走向衰落

各省軍事將領的反抗不斷增長,破壞了帝國的軍事體制,使得拜佔庭帝國走向困境。如果拜佔庭帝國只需要對付它的舊敵神聖羅馬帝國(後面會講)和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的話它可能還可以支持下去,但新的敵人根本不怕它的名譽:諾曼人徵服了義大利,而突厥人進入了小亞細亞——拜佔庭帝國的主要兵源地。

1071年在曼齊克特之戰中,皇帝羅曼努斯四世被塞爾柱突厥蘇丹阿爾普·阿爾斯蘭擊敗,拜佔庭失去了亞美尼亞及安納託利亞的部分地區,並在接下來的20年中,逐漸失去了整個小亞細亞半島。

1054年,東正教(東羅馬教會)與天主教(西羅馬,即法蘭克分裂後的現在的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第一帝國)徹底決裂。長期對立的東西方教會使基督教徹底分裂,再未彌合,對此後的歷史造成了深遠影響。也導致西歐羅馬教皇與拜佔庭教皇的鬥爭,導致十字軍東侵與拜佔庭的滅亡。

6,十字軍東侵與帝國分裂

篡權者阿萊克修斯一世引入西歐封建分封的制度,重新建立起一支軍隊,對突厥進行了有力的抵抗,並收復了一些東部領土。他向西方求救抵抗突厥,這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徵的起源-第一次十字軍東侵是為了救拜佔庭。

十字軍收復了尼西亞,但很快救兵成了仇兵。雖然阿萊克修斯的孫子曼紐爾一世是十字軍的朋友,但雙方都不能忘記他們互相革除了對方的教籍,拜佔庭對源源不斷經過其領土的羅馬天主教十字軍的意圖很持懷疑。 

聖戰-十字軍東侵::11世紀和12世紀來自神聖羅馬帝國的德意志人和來自西西里島和義大利的諾曼人不斷攻擊帝國,並對帝國的省份進行掠奪。亞歷克修斯給予貿易專權的義大利城市國家尤其成為反西情緒的對象。他們成為「法蘭克人」和「拉丁人」的代表。

威尼斯人尤其受反感——儘管威尼斯的船隻是帝國艦隊的骨幹。與此同時,突厥依然是一個威脅,1176年他們擊敗了曼紐爾。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徵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企圖徵服拜佔庭帝國。

「商人十字軍東侵」:給帝國帶來最大摧殘的卻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徵。這次東徵的目的是佔領埃及,但威尼斯人獲得了領導權。

威尼斯在拜佔庭獲得了巨大的商業特權,並且處在東西同源的兩股教派的鬥爭中及南北的中心,是主要商路和中心位置,威尼斯人多經商,在宗教上又模稜兩可,賺兩頭錢,和中亞的商路無論陸路還是水路他都佔著,因此威尼斯人在這種環境下就是圓滑,善經營。他們在聖戰-十字軍東侵中獲取大量利益。在他們的慫恿下十字軍1204年攻克並洗劫了君士坦丁堡,他們建立了一個短期的封建王國(拉丁帝國)。

被徹底削弱的拜佔庭帝國四分五裂:尼西亞帝國、伊庇魯斯和特拉比松同立。前者由帕裡奧洛加斯王朝統治。拜佔庭帝國短暫滅亡。

7,帝國復國與徹底滅亡

1261年他們收復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戰敗了伊庇魯斯,恢復了帝國。但他們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歐洲,而把他們在亞洲的敵人忘了。這時他們倖存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當時穆斯林內部分裂。

當奧斯曼帝國建立後除一些港口城市外拜佔庭帝國幾乎所有的其他地方都被奧斯曼帝國佔領了。拜佔庭向西方求救,西方提出的條件是兩個教會必須統一。拜佔庭雖然頒布法律統一教會,但拜佔庭的居民並不接受羅馬天主教。一些西方的僱傭軍來到拜佔庭,但西方大多數人對此無動於衷,但是教皇還是承諾會給予必要援助,但是教皇的援助顯得那麼遙遠和寒酸。 

一開始奧斯曼帝國認為攻擊君士坦丁堡代價太大,不值得,君士坦丁堡的城牆非常堅固,除十字軍外上千年中沒有人能夠攻克它。但隨著版圖的擴張,君士坦丁堡漸漸處在了奧斯曼帝國版圖的中心位  滅亡前夕的帝國版圖置,同時火炮的出現,這古老飽經戰亂的雄偉城牆的驚人防禦力被大大削弱。 

1453年5月29日,經過兩年的包圍,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拜佔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1461年特拉比松也被穆罕默德二世佔領了。至此,所有拜佔庭領地均徹底喪失。

滅亡前的帝國-僅剩一粒芝麻

相關焦點

  •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帝國)1
    拜佔庭帝國(395年—1453年)即東羅馬帝國,是一個信奉東正教的帝制國家。到了17世紀,西歐的歷史學家為了區分古代羅馬帝國和中世紀的羅馬帝國,便引入了"拜佔庭帝國"(希臘語:Βυζάντιον Αὐτοκρατορία,英語:The Byzantine Empire)這一稱呼。
  • 世界史 || 拜佔庭帝國起始時間探討2
    自395年狄奧多西皇帝帝國分治,自此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拜佔庭帝國,但拜佔庭的稱謂並非在當時產生,它是由後人提出的,由於它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就坐落在古希臘的移民城市「拜佔庭」的舊址上,故而近現代學者稱這一帝國為拜佔庭帝國。而學術界對於拜佔庭帝國的起始時期是存在一定爭議的。
  • ​世界史之中世紀3:神聖羅馬帝國與法蘭克帝國
    後奧託一世繼位,962年,德意志國王奧託一世在羅馬由教皇約翰十二世加冕稱帝,稱為「羅馬皇帝」,德意志王國便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這便是古德意志帝國,或稱為第一帝國。到了12世紀的腓特烈一世時期,帝國成為歐洲最強的國家。腓特烈一世公然加上「神聖」二字。1806年,帝國被拿破崙一世推翻。[1]神聖羅馬帝國-中世紀歐洲封建帝國。公元962年。
  • 羅馬帝國分裂後,拜佔庭帝國是怎樣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因為鼠疫?
    東、西羅馬帝國漸行漸遠 事實上,從君士坦丁大帝遷都到拜佔庭開始,羅馬帝國就隱隱出現了分裂的徵兆。而狄奧多西一世用處理遺產的方式將帝國領土一分為二時,大一統的羅馬就已經不復存在。
  • 羅馬帝國、東羅馬(拜佔庭)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羅馬帝國是歐洲古代最強大的大帝國之一,也是如今歐洲文明的正源所在。不過除了羅馬帝國之外,歐洲歷史上還出現過東羅馬(拜佔庭)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那麼這三個「羅馬」有什麼關係呢?羅馬帝國在建立後發生了多次分裂和內戰,越來越難以維持統一。
  • 拜佔庭成了「敗仗庭」(上):為何西羅馬帝國滅亡,而東羅馬帝國卻能存活?
    千年帝國!這是一些人賦予拜佔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的讚譽。在很多書中都會記載,這個秉承了羅馬帝國的政治傳統,以羅馬帝國繼承者自居的帝國,懷著恢復羅馬帝國全部領土,將整個地中海作為內海的夢想,於歐亞大陸縱橫捭闔千餘年。曾幾何時,能娶到出生於紫色寢宮的拜佔庭公主,是歐洲各國君主夢寐以求但卻幾乎不可能實現的榮耀。
  • 淺談拜佔庭帝國軍區制和普洛尼亞制
    Kazhdan,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Byzantium (Volume 3)[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2] Mark C.
  • 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巔峰時期和同時期中國誰更強?
    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和拜佔庭帝國巔峰時期與中國古代同時期王朝相比如何,其實只要將這幾個帝國與同時期的華夏王朝比較一番就可以了,我們不妨逐個來探討一番。馬其頓王國VS戰國七雄馬其頓帝國存在時間長達600餘年,從約公元前800年一直到前146年,而其巔峰時期,無疑是亞歷山大大帝統治時期,即前336年至前323年。正好對應的是中國古代的戰國中期。
  • 東羅馬帝國為啥叫拜佔庭帝國?原來是德國學者的虛榮心作怪!
    後來,羅馬帝國分成了東西羅馬帝國,奇怪的是人們管東羅馬帝國叫做拜佔庭帝國,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是德國學者的虛榮心作怪!狄奧多西一世羅馬帝國分成東西兩部分,和上圖這個人有關係。他叫做狄奧多西一世,一生中有兩件大事,影響了世界的走向。
  • 拜佔庭帝國的滅亡
    剩下的東羅馬帝國,就是本文所要講的拜佔庭帝國。拜佔庭帝國在1453年滅亡,預示著冷兵器時代結束,西方開始進入文藝復興與工業文明。因此,13世紀前期,他們反對拉丁帝國,為的是保衛自己獨特的希臘-拜佔庭文明;14世紀到15世紀前期,他們反對拜佔庭某些皇帝對西方的屈從和對羅馬教會的讓步,同樣為的是保衛自己獨特的希臘-拜佔庭文明;15世紀中期,他們為君士坦丁堡而抗擊奧斯曼帝國不也正是為了保衛自己獨特的希臘-拜佔庭文明麼?拜佔庭人是為一種文明而戰而並非為一個所謂的「羅馬帝國」而戰。我們不能不承認這個事實。
  • 東羅馬帝國為啥又叫拜佔庭帝國,原來和德國有關係,理由很可笑!
    提到東羅馬帝國,人們就會想到這個國家還叫做拜佔庭帝國。那麼,東羅馬帝國為啥叫做拜佔庭帝國呢? 原來,這個國家的名字和德國有關係,理由非常可笑!
  • 【戰意風雲錄】千年帝國拜佔庭!
    東羅馬帝國即拜佔庭,這個稱呼來源於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臘的殖民地拜佔庭城。拜佔庭帝國通常被認為始自公元395年,滅亡於1453年。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內,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    公元3世紀後期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頭制的制度來更有效地管理龐大的羅馬帝國。
  • 拜佔庭是羅馬帝國的尾聲、斯拉夫人的背景,還是奧斯曼帝國的序幕
    拜佔庭帝國之名,源於德國歷史學家赫羅尼姆斯·沃爾夫的著作《歷代拜佔庭歷史學家手稿》,「拜佔庭」的稱呼是為了與古代的羅馬帝國、分裂後的東羅馬帝國、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相區別。拜佔庭,本是希臘城邦邁加拉的一座移民城市,名字叫做拜佔蒂翁,拉丁名字便是拜佔庭。
  • 一部書了解千年帝國拜佔庭
    拜佔庭帝國對當時周邊各民族產生的強大影響至今猶存。陳志強「拜佔庭" (Byzantium)這一名稱最初是指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古城拜佔庭。公元前7世紀前半期,希臘人廣泛開拓海外殖民城邦,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亞洲一側建立了察爾西頓城,後來又在該城對面的歐洲一側建立起新的據點,並使用其首領柏扎思的名字為新城命名,稱拜佔庭城。
  • 厲以寧:拜佔庭帝國的滅亡
    剩下的東羅馬帝國,就是本文所要講的拜佔庭帝國。拜佔庭帝國在1453年滅亡,預示著冷兵器時代結束,西方開始進入文藝復興與工業文明。拜佔庭帝國存在了一千多年,它有盛有衰,有起有落。在談到拜佔庭帝國滅亡的原因時,不能不對拜佔庭皇權地位長期的不穩固有所了解。
  • 為何拜佔庭帝國始終不能恢復羅馬帝國的光輝?
    是什麼原因導致拜佔庭人始終無法恢復羅馬帝國的光輝?拜佔庭帝國是一個隨時準備退守首都的皇權避難所拜佔庭從根本上來說是不可能復興昔日羅馬帝國的榮光的。這套邏輯最終促成了拜佔庭帝國的誕生。最大規模的一次,就是6世紀的查士丁尼再徵服。君士坦丁堡的皇帝,在某個瞬間,真的是差點恢復了羅馬人的環地中海大帝國。但因為缺乏基礎與絕對實力,終究丟掉了大部分成果。反而是便宜了在東方厲兵秣馬的波斯人,與黃雀在後的阿拉伯穆斯林。帝國的駐外部隊,則繼續會在義大利等地打著永無休止的消耗戰。
  • 厲以寧 | 拜佔庭帝國的滅亡
    剩下的東羅馬帝國,就是本文所要講的拜佔庭帝國。拜佔庭帝國在1453年滅亡,預示著冷兵器時代結束,西方開始進入文藝復興與工業文明。,這只是延續了拜佔庭帝國的壽命,使它多生存半個世紀。因此,13世紀前期,他們反對拉丁帝國,為的是保衛自己獨特的希臘-拜佔庭文明;14世紀到15世紀前期,他們反對拜佔庭某些皇帝對西方的屈從和對羅馬教會的讓步,同樣為的是保衛自己獨特的希臘-拜佔庭文明;15世紀中期,他們為君士坦丁堡而抗擊奧斯曼帝國不也正是為了保衛自己獨特的希臘-拜佔庭文明麼?拜佔庭人是為一種文明而戰而並非為一個所謂的「羅馬帝國」而戰。我們不能不承認這個事實。
  • 「孱弱」的拜佔庭帝國為何能延續千年?
    拜佔庭帝國版圖在查士丁尼大帝治下達到極盛這個帝國在歷史上使用的名稱是「羅馬帝國」,或「東羅馬帝國」,它在文化傳統與精神上,至少在政治層面上,延續著羅馬帝國的傳統。儘管西羅馬帝國已經覆亡於日耳曼人的入侵之中,這個帝國自認為代表了羅馬正統。
  • 九年級上冊歷史《拜佔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知識點+練習題
    1、拜佔庭帝國的由來:330年,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在拜佔庭設立新都。所以人們把東羅馬帝國又稱為拜佔庭帝國。後來,該城改稱為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堡)。2、拜佔庭帝國盛極一時的原因:東羅馬帝國的版圖囊括了希臘以及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區,這些地區有農業比較發達的埃及、敘利亞,有許多大都市和國際貿易港口。
  • 第10課 拜佔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
    4.了解拜佔庭帝國滅亡的史實。過程與方法通過本課學習,了解東羅馬帝國的基本狀況,能正確評價《查士丁尼法典》。知道《羅馬民法大全》的歷史地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分析、歸納總結拜佔庭帝國滅亡的原因。拜佔庭帝國曾經創造輝煌的文化對東歐的影響巨大,但是後來,由於統治者無視西方城市興起,資產階級文化衰落了,給我們留下了值得吸取教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