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東羅馬(拜佔庭)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2020-12-22 鬼說天下

羅馬帝國是歐洲古代最強大的大帝國之一,也是如今歐洲文明的正源所在。不過除了羅馬帝國之外,歐洲歷史上還出現過東羅馬(拜佔庭)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那麼這三個「羅馬」有什麼關係呢?

羅馬帝國在建立後發生了多次分裂和內戰,越來越難以維持統一。395年(太元二十年),羅馬帝國正式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不過兩個羅馬帝國被同一個家族統治,彼此的關係還算親密。

五世紀後,歐洲的民族大遷徙進入了高峰,而西羅馬帝國則受到了嚴重的衝擊。476年(元徽四年),入侵的蠻族滅亡了西羅馬帝國,羅馬帝國的正統後繼者只剩下了定都於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

西羅馬帝國雖然滅亡,但其擁有的「羅馬皇帝」的頭銜並沒有消失,而是被羅馬城的天主教會控制。800年(貞元十六年),天主教會將「羅馬皇帝」的頭銜授予蠻族的法蘭克國王查理曼,是為查理大帝。

查理曼加冕稱帝後,法蘭克王國在名義上就成為「羅馬帝國」。但除了名義之外,查理曼的「羅馬帝國」與之前的羅馬帝國沒有任何傳承關係。正因如此,歷史上將查理曼的「羅馬帝國」稱為查理曼帝國。

查理大帝去世後,查理曼帝國分裂為東、中、西三個法蘭克王國。經過幾百年的戰爭和博弈,東法蘭克王國(德意志王國)搶到了查理曼曾經擁有的「羅馬皇帝」頭銜,以此頭銜建立了神聖羅馬帝國。

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到神聖羅馬帝國建立的幾百年裡,東羅馬帝國一直保持傳承。但天主教會和神聖羅馬帝國長時間不承認東羅馬帝國的「羅馬皇帝」為正統,將之稱為「拜佔庭(君士但丁堡的舊稱)帝國」。

綜合來講,羅馬帝國末年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北方蠻族在滅亡西羅馬帝國後保留了一個「羅馬皇帝」的名號並在此基礎上演變出了神聖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則在文明實質上保持了到了奧斯曼入侵。

如果說將羅馬帝國比喻為「百回本《西遊記》小說」,那麼東羅馬帝國就是「86版《西遊記》電視劇」,而神聖羅馬帝國則是「大話西遊系列電影」。

相關焦點

  • 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羅馬帝國是歐洲古代最強大的大帝國之一,也是如今歐洲文明的正源所在。不過除了羅馬帝國之外,歐洲歷史上還出現過東羅馬(拜佔庭)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那麼這三個「羅馬」有什麼關係呢?
  • 東羅馬帝國為啥又叫拜佔庭帝國,原來和德國有關係,理由很可笑!
    提到東羅馬帝國,人們就會想到這個國家還叫做拜佔庭帝國。那麼,東羅馬帝國為啥叫做拜佔庭帝國呢? 原來,這個國家的名字和德國有關係,理由非常可笑!
  • 拜佔庭是羅馬帝國的尾聲、斯拉夫人的背景,還是奧斯曼帝國的序幕
    拜佔庭帝國之名,源於德國歷史學家赫羅尼姆斯·沃爾夫的著作《歷代拜佔庭歷史學家手稿》,「拜佔庭」的稱呼是為了與古代的羅馬帝國、分裂後的東羅馬帝國、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相區別。拜佔庭,本是希臘城邦邁加拉的一座移民城市,名字叫做拜佔蒂翁,拉丁名字便是拜佔庭。
  • 羅馬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是什麼關係?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東羅馬帝國(即拜佔廷帝國)成為了羅馬帝國實際意義上的繼承者。1453年,拜佔廷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為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所攻陷。1460年,東羅馬帝國在摩裡亞的領土也被奧斯曼帝國佔領。1461年,奧斯曼帝國滅亡了由拜佔庭帝國皇室在帝國崩潰後又建立的特拉布松帝國。至此,東羅馬帝國永遠退出歷史舞臺。神聖羅馬帝國和羅馬帝國實際上沒有直接且合法的血緣關係。
  •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帝國)1
    拜佔庭帝國(395年—1453年)即東羅馬帝國,是一個信奉東正教的帝制國家。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對於今日的東歐各國有很大的影響,其保存下來的古希臘和古羅馬史料、著作和理性的哲學思想也為中世紀歐洲突破天主教神權束縛提供了最直接的動力,引發了文藝復興運動,並深遠地影響了人類歷史。
  • 羅馬帝國分裂後,拜佔庭帝國是怎樣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因為鼠疫?
    為了擴大羅馬在東方的影響力,君士坦丁急需在東方的拜佔庭地區選擇一個城市作為帝國的新首都。 公元330年,為了從地域上更便於統治,同時從政治上擺脫掉羅馬傳統勢力的牽制,君士坦丁決定將羅馬帝國的首都從羅馬城遠遷至拜佔庭(後來的君士坦丁堡)。
  • 為何拜佔庭帝國始終不能恢復羅馬帝國的光輝?
    >評論區話題丨你覺得拜佔庭有復興羅馬的可能嗎?問丨傳統意義上的古羅馬時代結束後,作為東羅馬的拜佔庭帝國依然延續到了1000年以後。期間曾有數個國力較為強盛的時代,看上去很有恢復祖先榮光的可能。然而拜佔庭終究未能做到這點。
  • 東羅馬帝國為啥叫拜佔庭帝國?原來是德國學者的虛榮心作怪!
    後來,羅馬帝國分成了東西羅馬帝國,奇怪的是人們管東羅馬帝國叫做拜佔庭帝國,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是德國學者的虛榮心作怪!狄奧多西一世羅馬帝國分成東西兩部分,和上圖這個人有關係。他叫做狄奧多西一世,一生中有兩件大事,影響了世界的走向。
  • 拜佔庭,與古羅馬之間究竟有什麼聯繫和不同?
    公元7世紀至8世紀,拜佔庭帝國,曾與大唐帝國、阿拉伯帝國並稱世界三大帝國,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那麼,這個拜佔庭帝國究竟來自何方?又與古羅馬有什麼關係呢?中世紀之時,當東羅馬帝國一直存在於歐洲東部之時,歐洲的西部又出現了日耳曼人建立的日耳曼羅馬——神聖羅馬帝國,並被羅馬教皇所承認。從此,歐洲出現了兩個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
  • 世界史之中世紀2: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
    17世紀之後,經過孟德斯鳩等人的使用,這個稱呼逐漸被西歐歷史學家廣泛應用,來區分(實際上相當不同的)古代羅馬帝國東半部與中世紀的、希臘化的東羅馬帝國。強盛時期的拜佔庭帝國公元395年龐大的羅馬帝國飽受各路蠻族侵擾,為便於管轄而將帝國一分為二,東部帝國即以君士坦丁堡為首府,因此東羅馬帝國又稱為拜佔庭帝國。
  •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神聖羅馬帝國1
    後腓特烈一世改國名為神聖羅馬帝國。在帝國歷史的大部分時間,其由數百個更小的附屬單位組成,其中有侯國、公國、郡縣、帝國自由城市。早期是皇帝擁有實際權力的封建帝國,14世紀時演變成承認皇帝為最高權威的聯邦。
  • 神聖羅馬帝國是怎麼回事?
    我們很容易把神聖羅馬帝國和羅馬帝國給搞混,我曾經就把兩者給搞混了,後來一位朋友還特意指出來。那神聖羅馬帝國到底是什麼帝國?和羅馬帝國有關係嗎? 和羅馬帝國還是有一點關係! 輝煌的羅馬帝國不是很牛逼嗎,從西打到東,從南打到北,疆域如些此之大,實在是有一點管不過來了,到395年,羅馬帝國國王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一分為二,分給兩位兒子;從此就有了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的首都在拉文納,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這不是哥倆好嗎,東西羅馬也沒有什麼矛盾,而且還經常往來。
  • 神聖羅馬帝國和德國是什麼關係?
    別說小夥伴們,即使我自詡「德國通」,經常也會對很多歷史遺蹟屬於「羅馬帝國」還是「神聖羅馬帝國」傻傻分不清。更何況中間還夾著「法蘭克王國」「法蘭克帝國」,還有這個王朝、那個王朝。真是越說越亂。 ——能不能三言兩語,說得清楚些? 好吧!
  • 為什麼說拜佔庭帝國才是古羅馬的「正統繼承者」?
    結果導致後來歐洲歷史上的一代代大帝國,都爭著搶著宣稱自己是羅馬正統繼承者。而由於西歐在近現代對世界的影響力,導致人們更加熟知像法蘭克帝國、神聖羅馬帝國等這樣的西方歷史,而稍微往東走一走,就顯得不那麼著名了。然而無論從哪個角度來審視,好像地中海東半邊的拜佔庭才更具備"正統性"。
  • 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到底是怎麼來的?
    這篇你狗子不講武器,而是和大家聊一下神聖羅馬帝國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之所以今天寫這個,是因為我之前老說德二帝國,德三帝國,也就是德意志帝國和納粹德國。而有小夥伴老會問到我那麼作為德一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怎麼來的,所以...這篇和大家捋捋它到底算哪根蔥。
  • 難弟不難兄,羅馬帝國分裂,為何西羅馬滅亡,東羅馬依舊繁盛?
    不過熟悉羅馬歷史的人都知道,在公元476年滅亡的,實際上不是整個羅馬帝國,而是分裂後的西羅馬帝國。作為分裂後的東部帝國,也就是後來常被稱為拜佔庭帝國的東羅馬帝國,卻一直持續到了公元1453年,差不多比西羅馬多存活了1000年。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同樣是統一的羅馬帝國的一部分,東羅馬帝國卻比西羅馬帝國多存活了1000年?
  • 古羅馬、東羅馬、神聖羅馬傻傻分不清的我們,看這個可能就明白了
    在看資料的時候我們經常會頭暈,一系列的詞彙魚貫而出,名字類似感覺互相關聯,實際上有很多都沒有關係,而名字不同的卻是繼承或者前因後果,如古羅馬、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羅馬共和國、拜佔庭帝國、奧斯曼帝國……簡直要炸了鍋。我特別想屢清,也給自己留個思緒記錄以備查看,就寫於此吧,如果有明白人看出了錯誤,歡迎指點拍磚。
  • ​世界史之中世紀3:神聖羅馬帝國與法蘭克帝國
    查理曼帝國至少在理論上奠定了後世神聖羅馬帝國的基礎,直到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被取消為止。教宗利奧三世認為800年查理曼大帝的加冕標誌著神聖羅馬帝國的開端,然而大多數人還是認為那時的帝國應該叫做法蘭克帝國。3,法蘭克王國分裂840年,查理曼之子路易一世去世,他的帝國也隨之分崩離析。
  • 神聖羅馬帝國
    但在他去世後,他的三個兒子爭奪政權,查理帝國分裂,分裂為東法蘭克王國、西法蘭克王國和中法蘭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和中法蘭克王國逐漸合併,最後成為政治,宗教意義上的神聖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並非統一的組織,在帝國內有無數個小公國、伯國甚至更小的國家,他們互相吞併,徵伐戰亂不斷,而皇帝卻無能為力。
  • 《歷史研究》重建「神聖的羅馬帝國」:中古早期歐洲的政治發展道路
    後一種形式源自古代羅馬帝國,而為拜佔庭帝國所沿用。從東西部歐洲的統一性來考察可以發現,不僅拜佔庭帝國是神聖的羅馬帝國,而且西部歐洲是查理曼統治時期對東部神聖的羅馬帝國的自覺模仿,其中羅馬教宗發揮了輔助作用。從這個角度看,中古早期歐洲的政治發展道路就成為從古代的羅馬帝國向中古神聖的羅馬帝國演化的過程。東西部歐洲在獨立發展和彼此互動中體現出中古早期歐洲政治神聖化的共同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