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羅馬帝國是怎麼回事?

2021-02-07 歷名那點事

法國近代思想啟蒙家伏爾泰曾說過一句話: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是帝國。我們很容易把神聖羅馬帝國和羅馬帝國給搞混,我曾經就把兩者給搞混了,後來一位朋友還特意指出來。那神聖羅馬帝國到底是什麼帝國?和羅馬帝國有關係嗎?

 

和羅馬帝國還是有一點關係!

 

輝煌的羅馬帝國不是很牛逼嗎,從西打到東,從南打到北,疆域如些此之大,實在是有一點管不過來了,到395年,羅馬帝國國王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一分為二,分給兩位兒子;從此就有了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的首都在拉文納,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這不是哥倆好嗎,東西羅馬也沒有什麼矛盾,而且還經常往來。

 

此後幾十年間,北方遊牧民族沒事就到羅馬進行武裝搶劫,三搶兩搶的,別的民族一看,大哥你也罩不住我們啊,導致西羅馬帝國的實力和威嚴一落千丈,最終在476年,末任西羅馬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被第一個日耳曼蠻族國王奧多亞塞威迫退位,後者向東羅馬帝國發出詔書,宣布西羅馬帝國不會再有皇帝,宣告西羅馬帝國滅亡;而東羅馬帝國卻得以保留,即後來史稱的「拜佔庭帝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羅馬人維持在巴黎的統治又持續十年,到486年。

 

同一年,另外日耳曼的法蘭克人首領克洛維(算是法國人祖宗)打敗羅馬人,建立墨洛溫家族的法蘭克王國,經過後來不斷的努力,法蘭克徵服大片土地,國土範圍到今法國、德國、荷蘭、瑞士、北義大利、波希米亞、奧地利西部、伊比利亞半島東北角。法蘭克王國一直平安無事,並在800年的聖誕節,當時法蘭克國王查理大帝在羅馬禮拜時被教宗利奧三世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從此西羅馬帝國就以法蘭克國王的形式轉世,並以加洛林帝國奠定了後世的神聖羅馬帝國的基石,直到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被拿破倫勒令解散,一共存在了近1000年。

 

公元840年,查理大帝的兒子法蘭克國王路易一世蹬腿翹辮子了,並在公元 843年,路易一世的三個不屑之子就把法蘭克王國一分為三:其中查理大帝的長孫洛塔爾分得中法蘭克王國,而他的弟弟日耳曼人路易分得東法蘭克王國,另一個弟弟禿頭查理分得西法蘭克王國(法國的前身)。

 

大約在900年,東法蘭克王國地方貴族勢力慢慢形成,皇權慢慢旁落,形成四大公國:薩克森(薩克森人)、法蘭克尼亞(老法蘭克人)、士瓦本(阿勒曼尼人)和巴伐利亞(巴伐利亞人);公元911年,加洛林家族的最後一位國王路易去世,法蘭克尼亞公爵康拉德成為新一任國王,公元919年,康拉德之後薩克森公爵亨利為繼任國王,薩克森公爵亨利後代們繼續統治東法蘭克王國一個世紀左右。亨利將東法蘭克王國改名為德意志王國,形成德國的雛形;並在962年,後來的德意志國王鄂圖一世在羅馬由教皇約翰十二世加冕稱帝,成為「羅馬人的皇帝」;再往後腓特烈一世國王改國名為神聖羅馬帝國!他也成為是神聖羅馬帝國霍亨斯陶芬王朝首位皇帝(1155年—1190年在位),從此神聖羅馬帝國就形成了!

 

注* Frederick I;1122年—1190年6月10日,又被稱為「紅鬍子」或「巴巴羅薩」,由此可見當初希特勒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的險惡用心!當時歐洲各國對於羅馬有迷之的嚮往,以當「羅馬人的皇帝」為最高榮譽!

 

神聖羅馬帝國經歷霍亨斯陶芬王朝、哈布斯堡王朝與盧森堡王朝統治。

 

17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境內有390個領地,如公國、侯國、教會領地、自由邦、自由城市、騎士領地等,各個領地對哈布斯堡家族在帝國內部重振皇權政策反感,以及新教信徒對羅馬天主教教廷的敵視,最終引發了史稱「三十年戰爭」;

「三十年戰爭」之後,神聖羅馬帝國共有314個邦國和1475個騎士莊園領地;到了18世紀,經歷了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和七年戰爭等等內戰,整個帝國形成三百多個獨立的大小邦國,神聖羅馬皇帝甚至連德意志邦國的盟主都算不上,徹底成了徒有其名的傀儡,而世人對皇帝的印象,更多地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族長與奧地利的統治者,而非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而另一方面,漢諾瓦、薩克森、巴伐利亞等幾個世俗選帝侯也逐漸成為歐洲政壇上不可或缺的要角,其中,由布蘭登堡侯國發展而來的普魯士王國更是躋身歐洲列強,與奧地利展開持久的德意志爭霸戰。

 

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二世的妹夫:法國(由西法蘭克王國演變而來)路易十六被推翻,而他妹妹:法國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被法國共和政府處決,為防止「公平、自由、博愛」思潮的擴散,利奧波德二世極力聯合歐洲各國君主,以武力保衛法國的君主制。

 

1792年利奧波德二世正式與普魯士締結同盟,準備以武力幹涉法國。他卻在這時暴斃,他的兒子,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二世繼續了他的政策,更於次年與普魯士、薩丁尼亞、英國、荷蘭和西班牙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因為反法同盟聯軍於1797年被拿破崙所率領的法、意聯軍打敗,聯盟被迫議和而土崩瓦解。

 

神聖羅馬帝國國王奧波德二世又組織了1799年的第二次反法同盟、1804年的第三次反法同盟以及1805年的「法俄德的三皇會戰」;均以拿破崙勝利而告終,1805年12月16日,神聖羅馬帝國最終被逼和拿破崙籤訂《普雷斯堡和約》。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崙的威逼利誘下,16個神聖羅馬帝國的成員邦籤訂了《萊茵邦聯條約》(Rheinbundakte),脫離帝國,加入邦聯。此舉嚴重削弱弗朗茨二世的威信,並大為不快。

 

拿破崙為了吸引更多國家加入邦聯,決定親手終結神聖羅馬帝國,因此他對神聖羅馬帝國的國王弗朗茨二世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他解散神聖羅馬帝國,並且放棄神聖羅馬皇帝和「羅馬人民的國王」的稱號,最終弗朗茨二世於1806年8月6日放棄神聖羅馬皇帝的帝號,僅保留奧地利帝國的帝號。神聖羅馬帝國正式滅亡!


相關焦點

  • 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到底是怎麼來的?
    這篇你狗子不講武器,而是和大家聊一下神聖羅馬帝國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之所以今天寫這個,是因為我之前老說德二帝國,德三帝國,也就是德意志帝國和納粹德國。而有小夥伴老會問到我那麼作為德一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怎麼來的,所以...這篇和大家捋捋它到底算哪根蔥。
  • 神聖羅馬帝國
    東法蘭克王國和中法蘭克王國逐漸合併,最後成為政治,宗教意義上的神聖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最開始是政教合一的組織,由七大選帝侯(三僧四俗)來產生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神聖羅馬帝國並非統一的組織,在帝國內有無數個小公國、伯國甚至更小的國家,他們互相吞併,徵伐戰亂不斷,而皇帝卻無能為力。
  • 羅馬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是什麼關係?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東羅馬帝國(即拜佔廷帝國)成為了羅馬帝國實際意義上的繼承者。1453年,拜佔廷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為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所攻陷。1460年,東羅馬帝國在摩裡亞的領土也被奧斯曼帝國佔領。1461年,奧斯曼帝國滅亡了由拜佔庭帝國皇室在帝國崩潰後又建立的特拉布松帝國。至此,東羅馬帝國永遠退出歷史舞臺。神聖羅馬帝國和羅馬帝國實際上沒有直接且合法的血緣關係。
  • 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羅馬帝國是歐洲古代最強大的大帝國之一,也是如今歐洲文明的正源所在。不過除了羅馬帝國之外,歐洲歷史上還出現過東羅馬(拜佔庭)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那麼這三個「羅馬」有什麼關係呢?
  • 羅馬帝國、東羅馬(拜佔庭)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羅馬帝國是歐洲古代最強大的大帝國之一,也是如今歐洲文明的正源所在。不過除了羅馬帝國之外,歐洲歷史上還出現過東羅馬(拜佔庭)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那麼這三個「羅馬」有什麼關係呢?羅馬帝國在建立後發生了多次分裂和內戰,越來越難以維持統一。
  • 從神聖羅馬帝國想到的
    -從神聖羅馬帝國的極盛,談歐洲文化多樣性對地緣政治的影響。
  • 神聖羅馬帝國和德國是什麼關係?
    神聖羅馬帝國的版圖比今日德國版圖更大,捷克首都布拉格曾經是神聖羅馬帝國查理四世時期(公元1345—1378年)的京城。布拉格城堡,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曾經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辦公的地方。 在查理五世(1500-1558)之後,神聖羅馬帝國逐漸衰落,諸侯邦國各自為政,神聖羅馬帝國名存實亡。
  • 神聖羅馬帝國歷史——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
    神聖羅馬帝國的最大版圖神聖羅馬帝國,全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或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Holy Roman Empire of the German,德語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波蘭聯手神聖羅馬帝國,力挫奧斯曼威風
    歷史上的波蘭王國和神聖羅馬帝國就是鄰國關係,當奧斯曼帝國進軍神聖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正懸於生死存亡一線,而在波蘭王國的援助之下,最終化險為夷。兩者聯手,共同打壓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威風,實現了合作的雙贏。
  • 神聖羅馬帝國通史——一個千年帝國的興衰史
    1291年,魯道夫一世去世,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隨後被拿騷家族、哈布斯堡家族、盧森堡家族、維特斯巴赫家族輪流控制,神聖羅馬帝國於是漸漸發展成為一個由獨立小國組成的鬆散聯邦,被選舉出來的皇帝形同虛設。1356年,神聖羅馬帝國頒布《金印勒書》,它正式規定以選舉制解決皇帝的繼承問題,並指派七名日耳曼王公為選帝侯。
  • 為什麼伏爾泰要說神聖羅馬帝國是 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
    >在巴伐利亞的路易(1328-1347年的神聖羅馬皇帝,稱路易四世)統治末期,神聖羅馬帝國才變得名不副實。在敘述神聖羅馬帝國的早期歷史時,伏爾泰也將其稱為帝國,也多次提及它與羅馬教廷和羅馬帝國的聯繫。總之,伏爾泰在書中並未否定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
  • 神聖羅馬帝國:勝利黎明
    公元1683年,奧斯曼帝國向著奧地利進軍,準備佔領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維也納。奧斯曼軍隊屢戰屢勝,企圖阻止攻勢的奧地利士兵慘敗而歸,7月14日,奧斯曼軍隊圍困了維也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攜帶家屬逃離首都。 圍攻堡壘 奧斯曼帝國號稱30萬大軍(實際兵力13.8萬),將「維也納」三面圍困,最後一面有護城河,天然屏障保護。
  • 那個「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非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是個怎樣的存在
    說到羅馬帝國,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起義大利以及其首都羅馬。但神聖羅馬帝國卻與羅馬並無太多關係,反而與毀掉羅馬帝國的日耳曼民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神聖羅馬帝國全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而在德國歷史上,其則被德意志第一帝國。
  •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神聖羅馬帝國1
    神聖羅馬帝國1 神聖羅馬帝國,全稱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或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
  • 查理曼稱帝與神聖羅馬帝國的形塑
    關鍵詞: 查理曼稱帝;加洛林帝國;合法性;神聖羅馬帝國;羅馬帝國路易二世一、問題源起毫無疑問,神聖羅馬帝國是曾經在中古歐洲起著決定性作用的政治體。但是,關於這個重要政治體的興起時間,學術界卻並沒有特別明確一致的意見。
  • 【第一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和德意志民族的形成
    神聖羅馬帝國,全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或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歐和中歐的一個封建帝國。早期是由擁有實際權力的皇帝統治的國家,中世紀時演變成承認皇帝為最高權威的公國、侯國、宗教貴族領地和帝國自由城市的政治聯合體。    德國歷史上的第一帝國是指公元962-1806年的神聖羅馬帝國。
  • 為什麼神聖羅馬帝國能延續千年而沒有徹底分裂?
    神聖羅馬帝國延續近千年,從800年查理大帝加冕算起,到19世紀初被迫取消羅馬帝號,的確延續了1000年。但這其中也有多個王朝交替,每個王朝所處的時代背景都不一樣。這也就決定了皇帝本人的權力大小。神聖羅馬帝國從建立之初就不是一個完全統一的政治實體。它實際上是一個由數百個更小的附屬單位組成的政治聯合體。這些附屬單位包括親王國、公爵領、伯爵領、帝國自由城市等多類政治區劃。
  • 不可一世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為何要與羅馬教皇聯手?
    自神聖羅馬帝國形成之後,帝國皇帝和羅馬教皇之間的關係就變得非常的微妙。二者不僅相互鬥爭,也相互依存。當教皇發動十字軍東徵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通常會響應教皇的號召並派兵參戰;而在教皇想要控制帝國時,又遭到了帝國皇帝的強烈反對。二者的鬥爭,成為了歐洲中世紀世俗世界與宗教世界鬥爭的主要內容。
  • 神聖羅馬帝國教廷異聞錄(五)誰的聖誕節?
    (警告:此篇章多為收集歐洲中古歷史的奇聞異事與民間的習俗故事,並非全部取材於官方正式史籍文獻)神聖羅馬帝國教廷
  • 「無羅馬」的德意志封建聯合為什麼起名為「神聖羅馬帝國」?
    法國大思想家伏爾泰曾經評價「神聖羅馬帝國」是「既不神聖,也無羅馬,更非帝國」。客觀地講,伏爾泰的評價確實過激,最多只能表現神聖羅馬帝國末年的狀態,而不能用來形容整個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不過伏爾泰對神聖羅馬帝國「無羅馬」的評價還是比較準確的,因為神聖羅馬帝國本質上就是個德意志封建領主聯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