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神聖羅馬帝國能延續千年而沒有徹底分裂?

2021-02-07 冷炮歷史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問丨一直不太理解歐洲歷史上的神聖羅馬帝國。表面上有個皇帝,但又看上去沒有什麼實權。大大小小的諸侯,把帝國弄的四分五裂。但這樣沒有權力的皇帝,居然一直沒有被推翻。這個帝國還持續了近千年時間。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神聖羅馬帝國延續近千年,從800年查理大帝加冕算起,到19世紀初被迫取消羅馬帝號,的確延續了1000年。但這其中也有多個王朝交替,每個王朝所處的時代背景都不一樣。這也就決定了皇帝本人的權力大小。


神聖羅馬帝國從建立之初就不是一個完全統一的政治實體。它實際上是一個由數百個更小的附屬單位組成的政治聯合體。這些附屬單位包括親王國、公爵領、伯爵領、帝國自由城市等多類政治區劃。


神聖羅馬帝國領土變遷


皇帝本人的定位,不僅僅是一個各方諸侯認可的共主,還有出頭保護治下各級封臣的義務。皇權更是連接世俗權力與天主教會的紐帶。區別僅僅是皇帝願意與教會合作,還是對立。歷史上,皇帝既有被教會聯合大諸侯搞的非常悽慘的時候,也有帶兵攻陷教廷的記錄。


中世紀時的神聖羅馬帝國內大小諸侯


在帝國早期的10-13世紀,皇帝的權力較強,能夠維持對所有德意志領地的實際控制。霍亨斯陶芬王朝則堪稱帝國統治的巔峰時期,歷代皇帝都不斷幹預義大利事務,試圖將原先的核心德意志和比較富庶的義大利都整合在帝國統治下。


結果到了腓特烈二世(1220-1250年在位)時期,由於皇帝採取重義大利輕德意志的對外政策,導致神聖羅馬皇帝在德意志的權力和威望逐漸衰落,對帝國核心地區的控制力也隨之減弱。1250年腓特烈二世逝世後,由於缺乏有能力的繼任者,導致了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終結和暫時沒有皇帝的「大空位時代」。


神聖羅馬帝國一直對於控制義大利很有興趣


從13世紀80年代開始,由於缺乏穩定的繼承制度。一旦皇帝去世,往往造成各選帝侯繼任皇帝的紛爭,因而導致帝國的內戰和陷入無政府狀態。繼位皇帝必須以武力戰勝其他反對者,或者贏得多數諸侯的擁戴,才能維繫皇帝權威。


與英法兩國不同,此時的神聖羅馬皇帝已經沒有實力強大的私人領地作為稅收來源和擴張的基礎,因此帝國逐漸轉變為鬆散的政治邦聯形態。比較著名的哈布斯堡家族,雖然繼承了不少領地,卻必須為帝國各地的紛亂事物,四處開戰。


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下各邦名單


到了三十年戰爭(1618-1648年)之後,所謂的「神聖羅馬帝國」更是已經名存實亡。雖然帝國在此後依靠獲得那不勒斯和東歐的地盤,看上去再次復興。但其在歐洲權力場上,已經被英法趕超,成為二流強權。


需要注意的是,伏爾泰的名句非常著名的「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帝國」僅用於描述《金璽詔書》頒布時神聖羅馬帝國的情況,而非神聖羅馬帝國的所有歷史時期。用對一段時期的表述,涵蓋千年歷史,顯然是不合時宜的。


1806年,拿破崙為了扶植萊茵邦聯,削弱奧地利在德意志地區的政治影響。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被迫放棄了「神聖羅馬皇帝」稱號,終結了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但在過去神聖羅馬帝國基礎上,依然誕生了新的奧匈帝國。奧匈帝國治下依然有廣袤的各種領地存在。這個體系實際上到了1918年,才因為世界大戰的過度消耗而最終崩盤。


皇帝這一稱號本身有多麼重要?看看那些民族國家君主的表現就可想而知了。作為神聖羅馬帝國體系破壞者的拿破崙,就要羅馬教皇去巴黎為他加冕稱帝。同樣希望摧毀神聖羅馬在德意志控制力的普魯士,在統一德國也自行加冕為皇帝。就是當時第一強國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也拐彎抹角的弄了個印度女皇頭銜,保證自己在個人地位上不輸於奧地利皇帝。


拿破崙號稱新時代建立者 一樣要為自己謀得帝號


由於很多人看歷史的視角,僅僅局限於東方古代的王朝家天下更替與西方近代的民族國家構成。所以,對中世紀的社會、權力結構,缺乏必要的認識。這就造成了對神聖羅馬帝國很多事情的不理解。


他企圖重建羅馬帝國卻不得不在現實面前低頭

相關焦點

  • 神聖羅馬帝國
    公元395年,曾經最強盛的羅馬帝國,由於內部糾紛和外敵來犯被分裂成東、西兩部分。
  • 為什麼伏爾泰要說神聖羅馬帝國是 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
    既然神聖羅馬在歐洲歷史上能夠存在那麼久,而且在不少時候還是有很大實力的。那麼伏爾泰為什麼會說出這種奇怪的話?伏爾泰原文的真實含義最終導致皇帝的尊號本身在當時並沒有實際權力。另外,由於神聖羅馬帝國喪失了在義大利的領地,失去對羅馬教廷的控制等事實,也導致皇帝權威屈居於教宗之下,因此變得名不副實。
  • 近代德意志國家的起源: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的分裂與邦國制的形成
    然而相比於內部穩定統一的法蘭西王國來說,外表貌似強大的神聖羅馬帝國其實隱患重重:公元14世紀開始,法蘭西王國和不列顛群島的英格蘭王國都形成了君主議會制的國家政治體系,但是此時的神聖羅馬帝國卻陷入了長期的分裂割據之中,伴隨著地方諸侯的權力膨脹,中世紀晚期神聖羅馬帝國邦國制的確立更是標誌著帝國的四分五裂,嚴重阻礙了近現代德意志國家的統一步伐;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邦國制的確立也為後來德意志國家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礎
  • 神聖羅馬帝國和德國是什麼關係?
    羅馬帝國遺址 這下子小夥伴們的世界歷史知識全凌亂了,羅馬帝國的遺址為什麼在德國?神聖羅馬帝國又是哪個國?神聖羅馬帝國的稱號,從那時候一直延續到1806年,近千年的歷史,更加使得德國到處都是「羅馬」的影子。其實,這個時候,已經和羅馬沒有多大的關係了。日耳曼人要將自己的建立的國家戴上「羅馬」的帽子,這樣,才覺得自己是「合法」的,由此也可見「羅馬帝國」老而不死、死而不亡的影響力了。當然,對於熟悉中國歷史的我們來說,這種行為是很容易理解的。
  • 「無羅馬」的德意志封建聯合為什麼起名為「神聖羅馬帝國」?
    法國大思想家伏爾泰曾經評價「神聖羅馬帝國」是「既不神聖,也無羅馬,更非帝國」。客觀地講,伏爾泰的評價確實過激,最多只能表現神聖羅馬帝國末年的狀態,而不能用來形容整個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不過伏爾泰對神聖羅馬帝國「無羅馬」的評價還是比較準確的,因為神聖羅馬帝國本質上就是個德意志封建領主聯合體。
  • 羅馬帝國遷都,加速了帝國的分裂,卻成就了工商業文明的誕生
    對於羅馬帝國分裂,大部分學者依舊認為是人為分裂為了東西羅馬,其實原因還有很多,不光是繼承人選擇,更多的還是地緣性安全問題。一、羅馬帝國遷都就是作了戰爭準備羅馬帝國遷都至君士坦丁堡並不是在後來才提出的戰略,而是很早便提出的戰略性方案,其目的就是避免被日耳曼部落擠壓戰略生存空間,所以在選擇遷都不久後,羅馬帝國便沒有了後顧之憂,從對峙中的防禦轉變為了進攻,通過大規模反撲德意志地區,以企圖徹底消滅在北部的日耳曼部落。
  • 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羅馬帝國是歐洲古代最強大的大帝國之一,也是如今歐洲文明的正源所在。不過除了羅馬帝國之外,歐洲歷史上還出現過東羅馬(拜佔庭)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那麼這三個「羅馬」有什麼關係呢?
  • 羅馬帝國、東羅馬(拜佔庭)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羅馬帝國是歐洲古代最強大的大帝國之一,也是如今歐洲文明的正源所在。不過除了羅馬帝國之外,歐洲歷史上還出現過東羅馬(拜佔庭)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那麼這三個「羅馬」有什麼關係呢?羅馬帝國在建立後發生了多次分裂和內戰,越來越難以維持統一。
  • 神聖羅馬帝國通史——一個千年帝國的興衰史
    955年,奧託一世在列希菲德徹底擊敗馬札爾人,終止了他們對西歐的侵略。962年,奧託一世被教皇加冕為羅馬皇帝,東法蘭克王國由此成為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年)。973年,奧託一世去世,其兒子奧託二世即位。
  • 那個「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非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是個怎樣的存在
    說到羅馬帝國,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起義大利以及其首都羅馬。但神聖羅馬帝國卻與羅馬並無太多關係,反而與毀掉羅馬帝國的日耳曼民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神聖羅馬帝國全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而在德國歷史上,其則被德意志第一帝國。
  • ​世界史之中世紀3:神聖羅馬帝國與法蘭克帝國
    後法蘭克王國分裂為東、中、西三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後來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第一帝國),一時期成為西歐強國。1.,法蘭克王國西羅馬帝國雖然於476年瓦解,其皇帝被西哥特人廢黜。然而羅馬人在巴黎地區的統治一直持續到486年。那一年日耳曼民族的一支法蘭克人的某部首領克洛維徹底打敗了羅馬人,建立了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
  •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神聖羅馬帝國1
    神聖羅馬帝國1 神聖羅馬帝國,全稱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或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
  • 不可一世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為何要與羅馬教皇聯手?
    神聖羅馬帝國旗幟徽樣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權威來自於教皇關於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可以向前追溯到公元10世紀中後期奧託一世統治時期。縱觀當時整個西歐世界,幾乎沒有任何君主能夠與奧託一世爭雄。也正是因為如此,羅馬教廷敕封奧託一世為羅馬皇帝,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篇章自此被拉開了序幕。
  • 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為什麼最終走向分裂?
    羅馬帝國的統治基礎,沒有發生太大變化羅馬帝國作為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一個充滿輝煌燦爛文明的龐大政治體,無論是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軍事方面,其對於後世王朝政權文明的進一步發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奠基作用。
  • 古代歐洲三大帝國,一個存在千年,一個分裂成法德意三國
    一、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從公元前27年羅馬人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國代替了之前的羅馬共和國起,到公元2世紀初,在羅馬皇帝圖拉真時代,羅巴帝國領土達到最大疆域;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海。公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從此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實行永久分治。
  • 神聖羅馬帝國是怎麼回事?
    我們很容易把神聖羅馬帝國和羅馬帝國給搞混,我曾經就把兩者給搞混了,後來一位朋友還特意指出來。那神聖羅馬帝國到底是什麼帝國?和羅馬帝國有關係嗎? 和羅馬帝國還是有一點關係! 輝煌的羅馬帝國不是很牛逼嗎,從西打到東,從南打到北,疆域如些此之大,實在是有一點管不過來了,到395年,羅馬帝國國王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一分為二,分給兩位兒子;從此就有了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的首都在拉文納,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這不是哥倆好嗎,東西羅馬也沒有什麼矛盾,而且還經常往來。
  • 從神聖羅馬帝國想到的
    -從神聖羅馬帝國的極盛,談歐洲文化多樣性對地緣政治的影響。
  • 【第一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和德意志民族的形成
    13世紀末,帝國出現許多獨立的封建領主,皇帝對其直轄領地外的封建諸侯沒有管轄權。1356年,查理四世頒布金璽詔書,神聖羅馬帝國國旗確認皇帝須由七大選帝侯推選。從15世紀初起至帝國各地開始割據,皇位均由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佔據。13世紀下半葉後,由於勃艮第和義大利脫離帝國,其領土主要限於德語地區。1474年起,帝國被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已成為徒具虛名的政治組合。
  • 德意志的黑暗期,神聖羅馬帝國為什麼那麼弱
    西法蘭克後來成了法國,中法蘭克後來成了義大利,而東法蘭克則是德國的前身,神聖羅馬帝國。所以為啥說德法是世仇,這是從法蘭克王國分家時就埋下的禍根,而歸根到底就是大家都認為自己是法蘭克正統...而中法蘭克...我們就不去管它了(上圖綠色區域是公元2世紀的日耳曼尼亞地區)回到正題,我之前不是總說日耳曼人能打麼?為啥繼承了日耳曼尼亞地區以及羅馬正統的神聖羅馬帝國那麼差?別看地盤大,但在整個中世紀到第一次工業革命,它都屬於特別沒存在感的虛胖類型。
  • 拜佔庭是羅馬帝國的尾聲、斯拉夫人的背景,還是奧斯曼帝國的序幕
    拜佔庭帝國之名,源於德國歷史學家赫羅尼姆斯·沃爾夫的著作《歷代拜佔庭歷史學家手稿》,「拜佔庭」的稱呼是為了與古代的羅馬帝國、分裂後的東羅馬帝國、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相區別。拜佔庭,本是希臘城邦邁加拉的一座移民城市,名字叫做拜佔蒂翁,拉丁名字便是拜佔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