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光死一直是「雷射電視」的詬病,但廠商卻一直「視而不見」,這或將助推行業走向不歸路。
「雷射電視」根不能忘
雷射電視前身其實就是超短焦雷射投影機產品,也就是大家熟悉開會使用的投影機產品。投影機工作原理與傳統電視工作原理是兩個概念,所以雷射電視並非是電視。
作為投影機產品,其問世就存在「見光死」問題,在光線充足的室內環境下,所投影出來的畫面清晰度略顯不足,無法與液晶電視或者如今的大屏顯示設備像媲美。而為解決這一難題,雷射光源也就隨之問世,雖然來得有點晚,但相比傳統滷素燈泡光源的投影機,所投射出來的畫面有了明顯改善,清晰度所有提升。
雖然雷射光源已提高了投影畫質,但相比自發光的電視機,還是有著無法逾越的鴻溝,就算是搭配專業的抗光幕,在明亮的室內環境下,畫面清晰依舊是打折扣,難以達到「高清畫面」標準,始終感覺「蒙了一層霧」。
同時,了解投影機產品的朋友都知道,相比液晶電視產品,在安裝使用步驟上也是略繁瑣,尤其是搭配的抗光幕,普通人安裝還是很吃力。除此之外,在安裝好抗光幕後,雷射電視的水平調正也是一大難題,需要花不少時間進行調試,且調試後,不能輕易觸碰雷射電視主機,不然就會導致畫面不正,需要再次手動調整,只有擺放在電視櫃裡面或許才可避免,相比電視機只需插上電源即可觀看,它並不「電視」,終究是一臺投影機,這是它的根。
危「技」四伏
既然雷射電視就是超短焦雷射投影機產品,那麼作為它最為核心的顯示晶片就不得不提,雖然國內彩電品牌說其掌握很多專利技術,包括雷射投影機幾大國產廠商也是這麼說,之前還有相互打官司,真沒有必要。因為雷射電視發展並不是從0到1的突破,而且投影顯示晶片主要分為DLP和3LCD,前者為美國TI,後者為日本索尼和愛普生所掌控,斷供則亡,何談「技」。
除顯示晶片核心技術掌握在海外企業手中外,雷射光源同樣也是被國外企業所掌控,雖然近年來國內企業在雷射光源上有所進步,但是依舊依賴國外,而非是自供自足。所謂自主技術,更多的則是在優化,填補技術缺陷研發的解決方案而已,核心技術無。
以上兩大核心技術,使得國內彩電以及投影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受到限制,很難進一步的降低產品價格,這對雷射電視在中低端市場的滲透,產生了不少阻力。
同時,作為雷射電視比配的抗光幕,同樣也是各大廠商所需採購的部分,也不是自給自足,這也就像液晶面板一樣,而相比液晶面板,做抗光幕的廠商則是很有限,而且面對有限的市場,價格也是難以下降,這也導致一臺雷射電視售賣必須控制在萬元以上,低於萬元利潤空間微薄。
至於「內容」方面,也自不必說,同樣也是需要「外部資源」,這對於彩電廠商來說有著天然的優勢,但是對於用戶來說,從目前使用情況來看,不僅內容有限,還需要用戶單獨購買會員才可享受更多資源,也就是二次消費。
另外,作為重要的另一個因素售後,目前也是雷射電視行業需要待完善的地方。相比傳統投影機品牌,彩電廠商在這塊售後在技術人員這塊恐還欠缺,畢竟電視機與投影機工作原理不同,售後技術人才培養也是重點。
而一直被電視廠商號稱的健康護眼「雷射電視」,在近日又被媒體報導打臉。近期《生命時報》刊發了一篇名為《多位眼科專家論證:雷射電視不護眼》的文章,通過援引多為眼科專家的論證,闡述「雷射電視不護眼」。
有相關媒體更是發文「雷射電視在過度營銷的路子上跑偏了」,把一個不成熟並且對眼睛危害大的產品是如何成為人人皆知過度「過度」完美的產品營銷套路披露的淋漓盡致。
視界大有可為
當然,雷射電視的問世必然自有其市場,必有它的存在之理,更多的是靠各大廠商如何去清楚的定位,讓其健康的發展下去。
雷射電視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大」,這也為什麼諸多彩電廠商跟進的原因,也是海信領先布局並積極推動的所在,以彌補消費者對於80寸以上大屏日趨高需求,推出性價比較高的雷射電視產品。
但是縱觀這幾年雷射電視發展,會發現一個現象。如何形容呢?就如《活著》裡面一段話來形容。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一頭牛竟會有這麼多名字?我好奇地走到田邊,問走近的老人:「這牛有多少名字?」老人扶住犁站下來,他將我上下打量一番後問:「你是城裡人吧?」「是的。」我點點頭。老人得意起來,老人回答:「這牛叫福貴,就一個名字。」「我怕它知道只有自己在耕田,就多叫出幾個名字去騙它,它聽到還有別的牛也在耕田,就不會不高興,耕田也就起勁拉。」各位可以細品。
其實,對於產品本身來說是沒有問題,定位於搶佔百寸及以上大屏市場,只是被廠商帶跑偏了。首先明確,雷射電視不可能取代液晶電視,只是替補品,滿足對於大屏幕需求一部分消費者們,尺寸低於100寸,不能體現其核心優勢。
雷射電視終究是一款超短焦雷射投影機產品,它「見光死」問題終將是一直存在,但在宣傳方面以及銷售引導方面要「接地氣」,不要拔得太高,否則不勝寒。畢竟每個產品都有其優缺點,就看如何去正確引導,才能健康持續發展下去。
據奧維雲網數據,到2022年雷射電視在中國市場上的銷量將突破100萬臺,銷售額達到118億。當然數據不一定準確,但也可以看出市場潛力是有的,如今年又重回雷射電視市場的三星,必然也是想要在這「藍海」市場分得一杯羹。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靠「技」,提升雷射電視的畫質以及體驗感是核心,而不是自嗨!畢竟QLED電視、Mini LED電視等新技術產品,也開始在國內彩電市場發力,無疑會讓雷射電視企業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雷射電視可以讓視界大有可為,也可以不可為,追根到底還是看眾廠商們如何打好這張牌。只看重「利」,亡則是早與晚的事。不忘初心,以人為本,則視界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