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學區房,很多人就會想到「房價高昂」,有了學區房後,就可以解決孩子的教育質量問題,所以,很多家長都願意為了孩子買學區房,學區房也就成了熱門房源。
和普通住房相比,學區房的基本條件比較差,但是學區房依舊受歡迎。一些房產中介會利用居民的需求,大力炒作學區房,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搶購學區房會帶來一些投機行為,可能會擾亂房市。
現在,「多校劃片」來了。學校採取隨機分配式和任意招生的方法,來打擊學區房的原有優勢。
第一,新規在學區房的判別標準上規定,只有適合居民居住且住在實際地址的房子,才能算作學區房,工作人員會隨機抽查,如果有人買這裡的房子卻沒住,孩子就會直接被取消上學資格。
第二,實施「多校劃片」入學。一個小區對應多個學校,這些學校在同一時間選擇學生,沒人知道最終孩子會被分配到哪所學校。
第三,一人一屋。一房一住,每六年只有一個學區名額,如果家裡已經有孩子上學,那麼其他孩子不能把名額登記在這所房子上,二胎除外。
表面上來看,這打擊到了一些靠學區房投機的人,讓學生入學變得更加公平。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最近,經濟學家馬光遠的一席話引發了熱議。
他說,現在有很多人都在為「多校劃片」叫好,覺得這樣就是摧毀了學區房。但是他認為現在我國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學區房恰恰是能實現教育公平的「工具」。
在此之前,中產階級不靠關係、不拼爹,也能靠自己能力讓孩子上一個好學校,但是現在,就算有了學區房,也不一定能上學校。因為一個學區房對應的是好幾個學校,這幾個學校中好的差的都有,最終孩子能上哪個學校,是「運氣」說了算。
很多人說,學區房也只有有錢人能買,是在照顧有錢人。但是房淘惠認為,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並且學區房也只是中產階層在「拼」,真正的有錢人是不會「拼」學區房的。
什麼是真正的教育公平?如果把每個學校的教育資源分配均衡,學校不再分三六九等,先實現教育均衡,才能實現教育平等。但是現在的現狀就是這樣,學校有好有差,好的學校人人想去,從前可以靠學區房進好學校,以後只能靠關係才能進。
對於我們國家來說,實現教育公平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如果學區房「消失」了,教育公平也不會馬上取而代之,很可能是「全面拼爹」時代的到來,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