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主要講四個事兒:
盧灣二中心小學算是什麼咖位的?
目前對口、未來也最安全的居委有哪些?
找學區資產的思路,重在學區還是重在資產?
學區對口樓盤中有沒有優質資產?
黃浦區盧灣二中心小學的咖位
學校創建於清朝光緒年間,差不多120年的樣子,前身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女子學校。學校在黃浦區中口碑相當好,在上海全市也都是排的上號的,60年代開始就是市重點,據說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算入世界名校錄,在一些重要的國際比賽中也算是展露過頭角,比如:英特爾創新大賽、頭腦奧林匹克、中國科學院小院士培養計劃等,除了科技文化方面相當優秀之外,學校在籃球方面也是有特色的。
重點來了,盧二原對口啟秀實驗中學,由於啟秀實驗中學和向明合併,今年開始盧二的對口中學就變成了向明中學的親兒子向明初級中學,這可是黃浦三大巨頭之一,也是全市排名相當靠前的。
目前對口、未來也最安全的居委
這兩年對口瑞金二路街道下屬的茂名、思南、永嘉、香山、瑞雪、建德,一共6個居委,下轄差不多40個小區,包括茂名坊、鍾和公寓、茂名南路124號、陝南邨、海佳大廈、瑞雪大樓、金谷村、南昌花苑、香山麗舍、復興坊、花園坊、建德小區、瑞德公寓、思南公館等。
對口的居委,筆者特意做了一張圖,整個紅框範圍之內就是瑞金二路街道。紅色三角形就是盧二小學,黃色圈的是所對應的6個居委會(注意,並不是瑞金二路街道所有的小區都對口,差不多只有1/3)。
如果是一般稍微遠一點的非老市中心的區縣,那麼這張圖的意義就很大,比如閔行松江寶山這種,我們是很有必要通過地理關係來判斷最靠譜、最穩健的對口居委,這張圖以後會在其他的非市中心學區判別中使用。
但是好巧不巧,這剛好是黃浦,學校也沒增減過、社區樓盤也沒增減過,筆者仔細查了一下,差不多近十年對口的小區壓根兒就沒變過。所以這張圖只能是表示一下,只能原則上來說茂名居委就是最穩健的。
找學區資產的思路,重在學區還是重在資產?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大家一定要細心體會。學區資產往往會有2種誤區。我們經常會看到某些老破小到一定程度、基本上離倒塌沒多遠的二級以下舊裡都能爆出一平方十幾萬的高價,就是因為學區房,這種我們一定要規避。
因為房子本身沒有價值,純粹是買一個學區,說句不好聽一點的,一個學區不值那麼多錢,孩子的教育很重要,但是你可以換一套更像樣一點的學區房子。
老領導說的好啊,兩條腿走路。什麼意思,單單只有學區是沒有任何的穩健性的,一旦學校的施教區劃分改變、或者像常規的五年用一次學區,那麼一旦用完之後,在未來幾年會出現崩塌暴跌貶值,而本身房子是沒有任何支撐的(當然還有動遷的價值,但一旦動遷了,也就別指望什麼學區這種事兒了)。
第二種誤區就是選擇稀缺的「疊加效應」,就是選擇一個片區裡,戶型、尤其是面積段最大的那種,同時又是學區房的。這也是一個誤區,兩千多萬買一套房,然後看重的是它的學區,說這兩個合在一起稀缺加倍,大邏輯確實沒問題。
但小邏輯就有問題了。因為一個學區其實在上海的一個心理價位差不多最多最多100萬。一般能夠增加到70萬到頭了,那也就是說如果一套房產中2000萬以上是來自於資產、受社會資本波動影響,而只有100萬不到是依靠學區支撐的,那一旦資產有風險,哪怕5%,這個學區價值是無法抵衝的。
所以筆者推薦比較合理的一個邏輯是,按照上海房價的波動空間,基本上,傳統市中心「上只角」900-1500萬之間具有學區概念的房源,這才是比較穩健的。差不多學區價值在總價佔比是在10%-15%,足以應付房價的資產性波動,等於說學區不但自己使用,也是一個保值的平衡器。當然,在資產只有向上波動的時候,學區是有增益的,那當然更好。
所以在「上只角」,我們選擇學區房的標的其實是在900-1500萬。至於到「下只角」以及主城區外,標的價格區段會逐級下降。
那麼學區對口樓盤中有沒有優質資產?
其實在盧二小學對口,兼顧到房齡以及總價資產平衡度的房源並不是很多。筆者只能稍微提一下,瑞雪大樓、思南公館、海佳大廈,這兩個大家是可以平時注意一下,在二手市場中是需要候著的,這種地方太搶手了,秒殺級的。最後提醒一句,思南公館這種一定要注意總價,太高的話,其實就是純資產性了,學區所帶來的穩定性就幾乎沒有了,當然大家還可以在上海法拍房市場裡等著淘寶。
有收穫右下角戳一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