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寫作是一種綜合性能力,它不僅包含寫作者的詞彙量﹑寫作者對詞彙用法﹑語法的掌握等語言要素,而且還包含寫作者對組織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和邏輯能力的掌握。然而,在英文寫作中無法忽視的一個問題,就是句子寫作的問題,尤其是對醫學者來說,醫學英語寫作則更難,他們大部分雖然能掌握普通英語的寫作要領,按照規定去寫,但是不太了解醫學英語句法的基本特點,寫出的英文句子要麼是按中式思維寫的,要麼句式單一,缺乏必要的變化,造成文章過於機械化,缺乏節奏感和生動性。因此,賽恩斯編譯認為,醫學者有必要了解一些常見的句式變換方法,在掌握基本句型的基礎上,學會適當變換句式,從而醫學英語應用能力。
一、避免總用有生命的名詞或人稱代詞作主語。中國哲學講究「天人合一」,形成了以人為中心來思索一切事物的習慣。受此影響,許多學者在寫作中很喜歡用we、I、people等詞作主語,還喜歡用I think、I hope等來開頭。而英語思維卻強調反映事物的客觀性,以非生命的事物或過程作主語佔有很大比重。
二、避免總用主動語態。受漢語思維影響,中國學生喜歡用主動語態,其實英語中被動語態結構使用頻率較高,尤其是在醫學英語中。使用被動句可以使表達方式靈活多變,避免句型單調,達到一定的修辭效果。醫學英語中之所以多用被動語態,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被動語態比主動語態更少主觀色彩,醫學論著注重客觀事實,正需要這種特性;二是被動結構更能突出要論證﹑說明的對象,把它放在句子主語的地位,就能吸引人的注意;三是在很多情況下,被動結構比主動結構更簡短。所以,在寫作中我們要養成善用被動結構的習慣,隱藏不需要表達的主語,這種結構可以使文章表達注重理論、事實、結果等內容,而較少涉及不必提及的動詞施動者。
三、非謂語動詞短語的使用。在醫學英語文獻中,非謂語動詞短語使用得較頻繁,這往往是醫學者在寫作中難以把握的方面。其實,在寫作中靈活使用非謂語動詞短語,既可以清楚正確地反映了前後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主從複合句結構,使句子顯得精練。
四、強調句的使用。大多數學者由於長期受固有的語法模式的影響,寫出的句子一般是按照「主語+謂語+賓語」的結構,這樣的句子句式單一,過於機械化,缺乏生動性。而適當強調句的使用,可以避免了句式的單一和機械化,既能做到充分表達,又會增強文章吸引力。
五、交錯使用長句和短句。長句和短句各有各的優點,各有各的用途。長句成分多,容量大,能把話說得嚴密周詳,使文章條理貫通,適於敘述比較複雜的內容;而短句結構簡單,明快活潑,適於日常談話或人物對話等。在一段文章中,往往要根據內容的需要,長短句交錯使用,互相補充,使句子長短不一,從而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在醫學英語中包含兩個以上從句的長句較多。
綜上所述,在掌握基本句型的基礎上,熟悉英漢兩種語言的差別,了解醫學英語句法的基本特點,根據表達需要適當地變換一下句式,會增強文章的生動性和可讀性。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們的寫作做到最有效和最充分的表達。所以,應當能熟練運用以上幾種常見的句式變換方法,這樣才能在醫學英語寫作中寫出生動的句子,為整篇文章的表達打好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