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歐洲命運的滑鐵盧戰役,究竟是怎麼回事?

2020-12-14 好奇心日報

《滑鐵盧:決定歐洲命運的四天》

內容簡介

1815 年 6 月 15 — 18 日,法軍和反法聯軍在布魯塞爾附近進行了 3 場決定歐洲命運的戰鬥。在滑鐵盧戰役 200 周年之際,蒂姆·克萊頓通過引用新近發現的史料,以「小時」為計量單位,重新評估滑鐵盧戰役這一傳奇,揭示整場戰役中大小事件的真實次序,以便正確考量困擾滑鐵盧戰役的種種爭議,同時致力於闡述各方觀點,從法國人、德意志人、荷蘭人和比利時人,以及英國人的角度描繪了滑鐵盧戰役的全景圖,由此儘可能提供一份由各國軍隊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記述。本書也講述了在馬匹、步槍和大炮混雜的時代最後一次重要的戰役中那些遭遇瘋狂行軍、極端惡劣天氣、殘酷的戰鬥,卻仍然具備非凡勇氣的人的故事,向普通讀者展現參戰者的生活和思想掠影,從而更加理解這場戰役。

作者簡介

蒂姆·克萊頓(Tim Clayton)畢業於劍橋大學,是英國華威大學的副研究員和古文物學會的成員。他寫過多本軍事史著作,比如《海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潛水艇精彩絕倫的故事》(Sea Wolves: The Extraordinary Story of Britain's WW2 Submarines)和《海員:使大不列顛統治海洋的人》(Tars: The Men Who Made Britannia Rule the Waves)。他是暢銷書作者,曾獲得 2008 年度英國海事基金會蒙巴頓獎等獎項。

書籍摘錄

1 紫羅蘭的季節

紫羅蘭是拿破崙鍾愛的花朵。皇后約瑟芬在結婚時佩戴它;拿破崙的第二任妻子、來自奧地利的瑪麗·路易絲也栽植這種花朵。在以厄爾巴之主的身份於 1814 年 4 月離開法國開始被流放之前,拿破崙向他的支持者許諾,他將在紫羅蘭盛開的季節歸來。支持者通過佩戴人造的紫羅蘭花束,以替代被禁用的帝國三色帽徽,暗地裡表達他們的忠誠。他們通過相互詢問「你喜歡紫羅蘭嗎?」識別同伴:波拿巴黨人不回答「是的」,而是回答「是又如何?」,對方則回復「她將會在春天歸來。」他們為「紫羅蘭伍長」的歸來乾杯。從出版的一些圖片中,人們可以看到隱匿於一罐紫羅蘭裡的拿破崙及其妻兒的輪廓。

沒有人預料到拿破崙在下一個春天就兌現了他的諾言。 1815 年 2 月 26 日,他離開了厄爾巴島。兩天後,驚慌失措的英國特派員發現,在自己探望大陸上的義大利情婦時,波拿巴的小艦隊啟航離開了。預計這位前皇帝會徑直前往義大利,他向最近的港口裡窩那和熱那亞發出警告,但是與之相反,拿破崙在法國坎城附近的海岸登陸。當地市長弗朗索瓦·普勒為他們尋找麵包、肉食、驛馬和貨車時,他的士兵在沙灘紮營。波拿巴的軍隊由 551 名老近衛軍擲彈兵、 94 名波蘭槍騎兵和 301 名科西嘉騰躍兵(科西嘉輕步兵)組成。這支遠徵軍總計 1026 人。

沿著至今仍被稱作「拿破崙路」的道路,拿破崙率領他的小隊人馬趁著夜色進入了群山之中。老近衛軍以他們著名的快速步伐行軍,於第二天一早抵達格拉斯,然後又火速趕往錫斯特龍。後者距離坎城100英裡,它有一座要塞,守衛那座橫跨迪朗斯河的橋梁,此處也是他們前進之路上唯一的嚴重障礙。當他們的前衛於午夜奪下橋梁時,當地政府沒有進行任何抵抗。他們又繼續行進 30 英裡抵達加普,那裡的城鎮居民熱情地種下了一棵自由樹,並唱起了革命歌曲。

3 月 5 日上午 11 時,波旁當局得知了他們入侵的消息。朝臣們嘲笑波拿巴的行為,認為他們這群強盜將會遭到圍捕並被絞死。不過,路易十八卻從這個消息預見到了一場新的革命。他召見陸軍大臣讓·德·迪厄·蘇爾特*,讓這位拿破崙的前元帥命令駐紮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的各團去阻止這場叛變。這看起來很簡單:威靈頓 26 歲的軍事秘書、英國臨時駐法國大使菲茨羅伊·薩默塞特,向他的兄弟博福特公爵報告說:「除去這個怪物的準備工作已經著手在做,我向上帝祈禱他們會將他殺掉。」

3 月 7 日,第五戰列步兵團的一個營在拉夫雷村擋住了通向格勒諾布爾的道路。在將軍安託萬·德魯奧、亨利·貝特朗和皮埃爾·康布羅納的跟隨下,在他流放期間的同伴陪伴下,拿破崙冷靜地朝他們走去,然後停了下來,敞開了他為人所熟悉的灰大衣,喊道:「第五團的士兵們,你們認得我。如果你們中有人想打死他的皇帝,我就在這裡。」沒有人扣動扳機,相反,在「皇帝萬歲」的呼聲中他們丟掉波旁王朝的白色帽徽,衝向前去擁抱近衛軍的士兵。

在同一天,第二個團在他們團長的帶領下加入了他的事業。集結第七步兵團的夏爾·德·拉貝杜瓦耶,引來了更多「皇帝萬歲」的呼聲,在同自己的軍官們簡短商議後,他帶領他們南下同拿破崙會合,他們使得後者的兵力翻倍。皇帝讓拉貝杜瓦耶成為自己的副官。他的第一項任務是從第七步兵團的角度向全軍書寫一篇宣言,邀請他們加入皇帝的事業。

士兵們根本不需要這樣的激勵。此時距離坎城 190 英裡,拿破崙 3000 人的小軍隊停在了格勒諾布爾緊閉的大門外,直到拉貝杜瓦耶大步走到門樓下。該地是一個軍火庫,正由 5000 人守衛。拉貝杜瓦耶向裡面的守軍喊話,希望他們加入拿破崙的軍隊。守軍也齊呼「皇帝萬歲」回應他們。當總督延緩打開大門時,小鎮居民抽掉木樑,破壞大門,他們唱著《馬賽曲》送別拿破崙。接下來,向西北的進軍變成了一系列凱旋式的入城。當國王的弟弟阿圖瓦伯爵於 3 月 9 日抵達裡昂,意圖守衛這座法國第二大城市時,他發現該城正醞釀反對王室的起義狂潮。他向北逃去,而該城守軍則向南加入了皇帝的軍隊,此時他們已有 1.2 萬人之眾。

蘇爾特將大英雄奈伊元帥召到了巴黎。米歇爾·奈伊一頭紅髮,他的父親是一名箍桶匠,他在成為一名革命者之前就已是拿破崙的關鍵支持者,以「勇士中的勇士」之名而享有盛譽。他是 1812 年對俄戰役撤退期間後衛戰的英雄,後又促成了拿破崙的退位。奈伊同阿圖瓦的兒子貝裡公爵一同離開了首都,臨行前他向國王宣稱,「無論是死是活,都要用鐵籠子」將拿破崙帶回巴黎。

在奈伊於隆勒索涅同他的軍隊會合後,他發出的向國王效忠的呼籲只換來了不滿的雜音。了解到裡昂等城市已經宣布支持波拿巴後,奈伊得出了一場新的革命為國所需要的結論。到了 3 月 14 日,需要進軍對抗拿破崙時,奈伊改變了立場,此舉甚至讓他最親密的助手們大吃一驚。與發表一場鼓舞士兵支持國王的演講相反,奈伊慷慨陳詞:「波旁家族的事業永遠地完蛋了……自由最終獲勝,而我們威嚴的拿破崙皇帝將對之矢志不渝……皇帝萬歲!」 4 天后,他的部隊在歐塞爾加入了拿破崙的軍隊。

前大法官的孫女、才女盧卡夫人於 3 月 16 日寫道:「大批湧入巴黎的英國人又湧了回去,他們稱加來與布洛涅的軍隊是靠不住的,這些人正在高呼皇帝萬歲。」她的堂親和表親均在政府中任職。被重新召去了巴黎的半餉軍官想知道會發生什麼,不過形勢瞬息萬變。其中一位軍官安德烈·拉瓦爾因抵達得太晚,而未能見證別人給他描述的高潮場面。在寄給他兄弟的信中,拉瓦爾寫道:

我記得我離開時告訴過你,我不知道自己是去為國王還是皇帝服役,現在你知道是後者。 3 月 19 日,國王檢閱了巴黎城中多達 6 萬人的軍隊。他讓那些志願保衛他的人向前邁一步。大約 150 人從隊列中跨出來。當時,國王看到自己幾乎被所有的士兵拋棄,於是決定在 19 至 20 日夜間帶領他的家人和僕從前往英國……

從本質上而言,這一描述是正確的:精英部隊已經開赴楓丹白露迎接波拿巴,而國民自衛軍拒絕為路易十八而戰,路易十八於午夜後不久就離開巴黎逃往比利時。

到了第二天的中午,一個英國外交官發表評論:「一天前還裝飾在店裡的國王肖像,如今讓位給了波拿巴。白絲帶消失了,而紅絲帶,或者在某些情況下三色絲帶篡奪了它的位置。」 500 多名被波旁王朝召往巴黎,打算同篡位者作戰的半餉軍官宣布支持拿破崙。他們在埃克塞爾曼斯將軍的帶領下,前往杜伊勒裡宮,和國民自衛隊協商後控制了那裡。一面三色旗在宮殿上空升起。在這個消息傳播開來後,波拿巴黨人把玩著新鮮採摘的紫羅蘭花束,聚集在巴黎王宮的蒙唐耶咖啡館慶祝。

那天下午,拿破崙的嫂子朱莉·克拉裡和弟媳奧爾唐斯·博阿爾內開始重新裝飾宮殿。她們在王座室裡發現,滿是拿破崙喜愛的蜜蜂圖案的藍色地毯此時覆蓋著大片的百合花飾。不過,其中一個侍女注意到百合花飾有一個邊角鬆弛了。「她撕下了它,很快蜜蜂就顯現出來。所有的侍女都開始了工作,不到半個小時,在歡快的嬉鬧聲中地毯又變回了帝國款式。」與此同時,杜伊勒裡宮入口處漸漸地擠滿了半餉軍官。到了 9 點,「皇帝萬歲」的巨大呼聲響起,拿破崙於狂熱的喝彩聲中進入了杜伊勒裡宮。「在洛博將軍、埃克塞爾曼斯將軍以及其他人的引領下」,他走上了主樓梯。波拿巴回來了。

在比利時邊境,原帝國近衛輕騎兵的獵騎兵們在咖啡館徘徊,不耐煩地等待下一份報紙的到來。「第一捆報紙尖刻無禮,他們說『科西嘉食人魔登陸』;第二捆『篡位者波拿巴正前往格勒諾布爾』;第三捆『波拿巴將軍已經進入格勒諾布爾』;第四捆『拿破崙已進入裡昂』。他離巴黎越近,他們使用的稱呼就越正常。」之後,連續兩天,沒有報紙送到咖啡館。 3 月 21 日傍晚,一份報紙送達,心急的獵騎兵們了解到「皇帝已離開裡昂,正在朝巴黎前進。最終,第二天,拿破崙皇帝於 3 月 20 日進入巴黎」。「我們在咖啡館、街道、廣場互相擁抱,我們唱歌,我們跳舞,整個地方都瘋狂了。」*

普通團的士兵同樣欣喜。雅克·馬丁中尉和第四十五步兵團在北方要塞孔代度過了乏味的 6 個月,此時軍隊正在瘋狂地慶祝。馬丁是一名來自日內瓦的志願兵。這位拿破崙的忠誠追隨者當時只有 20 歲,卻已經是一位經歷過數場艱苦戰役的老兵了。 1813 年,法軍在萊比錫戰敗後,馬丁遊過水位暴漲的埃爾斯特河,從而逃過了被俘的命運,他急切地想要同盟軍在稍好的機會下再戰一場。路易·康萊下士所屬的第二十八團的一個營離開了加來附近的聖奧梅爾,按照他們保王黨團長的說法,去「同篡位者作戰」。康萊是一個士兵的兒子,以童子軍的身份被養大。他於 1811 年 14 歲時加入第二十八團,成為一名鼓手。每個連都被允許有兩個這樣年齡的孩子,而康萊那時已經學會如何敲鼓。兩年後,他成為一名真正的軍人,晉升為一名下士,協助抵抗盟軍對安特衛普的圍攻。此時,他所屬的團正前去同他們的英雄作戰,不過抵達貝蒂訥河後又被派回了聖奧梅爾。當晚,他們了解到拿破崙已到達巴黎。「所有的窗戶都自發地亮起燈火,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樣。接著,一場真正的狂歡開始了,人們高呼『皇帝萬歲!』」

不到一個月,由 1000 名變節者組成的微不足道的拿破崙軍隊推翻了波旁王朝,徵服了法蘭西,恢復了大革命帶來的社會變革,讓絕大多數普通士兵在內的一般民眾歡欣鼓舞。其結果是,歐洲最令人生畏的軍事天才又重新掌握了當時約有 21 萬之眾的歐洲最強軍隊。只有拿破崙能完成這一壯舉。他是一個能夠收穫非凡成就的人,當然也擁有絕佳的運氣。在一幅於 4 月出版的諷刺漫畫中,奈伊把他的腦袋探進拿破崙的屁股,說道:「我發誓,它聞起來是紫羅蘭味的。」

題圖為滑鐵盧,來自:維基百科

相關焦點

  • 決定拿破崙失敗命運的三大戰役,滑鐵盧戰役不算其中之一
    提到拿破崙的失敗,許多人都會想到滑鐵盧戰役。人們總是認為滑鐵盧是拿破崙失敗的最關鍵戰役。後來,人們常常用「滑鐵盧」一詞來代表某人的事業從巔峰跌入深谷。滑鐵盧戰役是拿破崙最後的一次戰役,此後拿破崙就被流放到了聖赫倫那島,法蘭西第一帝國正式結束。
  • 英雄遲暮,滑鐵盧戰役拿破崙究竟輸在哪裡?
    英雄遲暮,滑鐵盧戰役拿破崙究竟輸在哪裡?拿破崙是法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創建了法蘭西第一帝國。他的傳奇,至今為我們所津津樂道。他幾乎徵服了整個歐洲,但是,面對反法聯軍的強大兵力,被迫退位,被流放島嶼。當他再次從島嶼回到法蘭西土地時,人們敬仰這位法國皇帝的歸來,紛紛投靠他。
  • 著名的滑鐵盧戰役帶給我們的啟示!~
    說起滑鐵盧,人們除了聯想到失敗之外,稍懂歷史的人一定還會想到一個地方和一個人。
  • 滑鐵盧戰役
    拿破崙歸來6月18日,拿破崙率兵10萬餘抵達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南的小鎮滑鐵盧,與盟軍中英國將軍惠靈頓所率的6萬兵相相遇。拿破崙判斷,英軍陣地的弱點在中段。他決定佯攻英軍右翼,重點攻中段。 同時,火速傳令原負責追擊普軍的格魯希立即回師支援滑鐵盧,一面猛攻中段。英軍頑強抵抗,雙方傷亡很大。 下午6時,拿破崙佔領了中段的聖拉埃村。由於爭奪戰異常激烈,英軍開始支持不住,法軍也難以再擴大戰果,雙方都等待援兵。最後,英軍盼來了布呂歇爾的3萬援兵,而法軍的援軍卻沒來,於是戰局急轉直下,拿破崙腹背受敵,最後大敗。
  • 拿破崙橫掃歐洲,卻敗在滑鐵盧戰役,回顧失敗原因,他只說四個字
    1815年6月18日,滑鐵盧戰役上,拿破崙被威靈頓公爵指揮的英荷聯軍和布呂歇爾指揮普軍打敗。主宰歐洲格局長達11年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從此覆滅,拿破崙被放逐至聖赫倫那島,自此退出歷史舞臺。拿破崙在這個歐洲荒島上生活了6年,直到1821病逝。
  • 滑鐵盧戰役——拿破崙一生最後一戰,不論英雄論成敗
    都說不以成敗論英雄,但是在歐洲歷史上,著名的"科西嘉怪物"就被迫的詮釋了不論英雄論成敗這句話。什麼?你不知道科西嘉怪物是誰嗎?他可是法國史上著名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的鑄造者——自號: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看起來順風順水的一代英雄怎麼就失敗了呢?原因都怪死對頭威靈頓,想我拿破崙一世英名都結束在他手上了啊。論名氣論英雄我拿破崙哪點不如惠靈頓了,真真是可惜呀!
  • 比利時民眾重現滑鐵盧戰役
    比利時民眾重現滑鐵盧戰役 (10/10) "← →"翻頁
  • 拿破崙為什麼會在滑鐵盧戰役中失敗
    率軍五破英、普、奧、俄等國組成的反法聯盟,三皇會戰是他軍事生涯的巔峰,使他成為了義大利國王、萊茵邦聯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法蘭西帝國在最輝煌時期,歐洲除英國外,其餘各國均臣服於拿破崙帝國。創造了一系列軍政奇蹟和成就。拿破崙在1815年建立百日王朝後再度戰敗於滑鐵盧後被流放。1821年5月5日,拿破崙病逝於聖赫倫那島。
  • 滑鐵盧戰役,拿破崙人生中最後的戰爭
    1815年6月18日,英國和普魯士聯軍在比利時的滑鐵盧擊敗了拿破崙率領的法軍,結束了拿破崙的軍事霸權和政治生涯,法蘭西第一帝國由此覆滅,歐洲的命運也隨之改寫。現代人常以「遭遇滑鐵盧」來指代一敗塗地。在維也納會議上,為利益而爭吵不休的歐洲各國,聞訊後立刻擯棄前嫌,組成了第七次反法同盟,再度集結了70多萬大軍圍剿拿破崙。到同年6月,英國與普魯士的20萬大軍已經進入比利時,俄奧兩國近40萬人還尚在東歐,拿破崙打算搶在反法聯軍全部集結之前,將聯軍各個擊破,於是在6月15日率12萬人突入比利時。
  • 滑鐵盧戰役拿破崙不會失敗!
    遊戲類型:策略  發售日期:2001第一季  系統要求:Win 95/98/2000/ME、64MB RAM、4x CD-ROM  史上的著名的「滑鐵盧之役」重現眼前!想扮演拿破崙親身扭轉這位一代名將的命運嗎?還是要做擊倒「不敗巨人」的威靈頓將軍?《Waterloo》會讓各位歷史重演!
  • 拿破崙與滑鐵盧戰役
    ‍       著名的滑鐵盧戰役發生在1815年初,這一天拿破崙在厄爾巴島獲悉反法聯盟在維也納會議上由於分贓不均而幾乎分裂,便率舊部逃離厄爾巴島回巴黎,打算重登帝位。結果英、普、奧、俄等國君主停止爭吵,結成第七次反法聯盟,集結了70萬重兵,準備分頭進攻巴黎。
  • 西方戰神拿破崙生涯的最後一戰,探究其慘敗於滑鐵盧戰役的根源
    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後,法國就進入了資產階級專政的共和國時代,這不為歐洲各個封建王國所容。歐洲各個古老的封建王國開始集合大軍,他們聯合起來一起對付日益強大法國。軍事天才拿破崙帶領他訓練有素的法軍兵團多次擊敗歐洲反法聯軍,拿破崙成了當時歐洲不可一世的戰神。1804年,拿破崙靠赫赫戰功登上了法國的皇位,法蘭西帝國由此誕生。
  • 滑鐵盧戰役拿破崙為什麼而敗 有什麼原因嗎
    這篇文章和各位讀者朋友們來聊聊終結拿破崙的滑鐵盧戰役。在1815年,沒有人會想到拿破崙能夠再次站起來,經歷了第六次反法同盟之戰,拿破崙淪為孤島囚徒。可是像拿破崙這樣的「巨人」,他甘心嗎?事實證明,他不甘心!於是在該年的2月26日,拿破崙率領著厄爾巴島的1050名法國士兵,乘坐6條船躲過了波旁王朝的皇家軍艦,用五天的時間抵達了法國南安的儒昂灣。
  • 滑鐵盧戰役,拿破崙到底輸給了誰?答案也許是「錢」
    就在這片土地上,爆發過一場影響世界進程的經典戰役——滑鐵盧之戰。滑鐵盧鎮距離布魯塞爾僅二十公裡,因滑鐵盧戰役而舉世聞名。1815年,拿破崙的法軍與英國和普魯士聯軍在這裡展開大戰,最終法軍慘敗,這也是拿破崙一生中的最後一戰。這場戰役影響極其深遠,它結束了英法爭霸的亂局,英國迎來自己的頂峰,在19世紀主導世界。
  • 從經濟,和軍事的角度來看,為什麼拿破崙輸掉了滑鐵盧戰役
    而拿破崙最後的失敗就是滑鐵盧之戰,這場戰役終結了他的政治生涯以及軍事生涯,他也被囚禁在了聖赫勒那島,一輩子都沒有出來。那麼本身就衰落著大軍,並且有著豐富指揮經驗的拿破崙為什麼還是在滑鐵盧戰役中失敗了呢?這裡面到底這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因素呢?
  • 重返巴黎整軍待戰,風暴前的電閃雷鳴,滑鐵盧戰役前的拿破崙
    就像拿破崙,我們在關注他如何一步一步接近法國的軍事和權力中心,在法國動蕩的時刻力挽狂瀾的同時會更加關心和惋惜他在滑鐵盧的失利過程。拿破崙一生中戰功累累,雖說他贏得的勝利無數,卻也有戰敗的時刻,只不過在這一系列戰爭中都沒有一場發生在比利時的戰役對他影響深遠。那麼發生在1815年比利時的滑鐵盧之戰究竟發生了什麼故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一代軍事天才的隕落?
  • 惠靈頓:滑鐵盧戰役的勝利者
    他從未說過「滑鐵盧戰役是在伊頓的操場上打贏的」,對這一段時光他也沒有表現出一絲喜愛。他母親曾說:「我的笨兒子亞瑟,除了當炮灰,幹不了別的。」後來惠靈頓到法國昂熱軍事學院學習,穿著有紅色紐扣的藍色軍服,學習騎術。1787年至1793年,他歷任73步兵團少尉、76團和41團中尉、第12輕龍騎兵中尉、58團上尉、陸軍上校等。
  • 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中,因為手下一個元帥錯誤的決定,竟導致慘敗
    拿破崙在滑鐵盧這場戰爭中本能夠取勝的,卻因為他手下一個元帥錯誤的決定,導致他慘敗,他建立的帝國也隨之瓦解。在主戰場滑鐵盧中,拿破崙和聯軍展開決戰,最需要支援的關鍵時刻,這位元帥當時在奉拿破崙之前的命令追擊普魯士軍隊,以防止和其他聯軍回合,讓人沒想到的是,普魯士軍隊繞過了格魯希率領的軍隊追擊,成功在滑鐵盧與其他聯軍回合。
  • 讀圖|滑鐵盧戰役200周年後,牙齒和戰馬的毛髮成為紀念品
    滑鐵盧戰役(Battle of Waterloo)是歐洲史上的著名戰役,今年恰逢其200周年。1815年6月18日,法軍與反法聯軍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進行一場決戰,最終,反法聯軍在這場戰役中獲勝,也結束了顯赫一時的拿破崙帝國。
  • 拿破崙雄心勃勃回到法國,卻在滑鐵盧慘遭兵敗,雄心壯志都成空
    而滑鐵盧本身也是戰爭史上一次決定了歐洲命運的戰爭,在這次戰爭裡雄心勃勃復位登基的拿破崙,親率大軍和英軍展開血戰,但最終卻因為棋差一招而兵敗如山倒,他本人的政治命運也因這次失敗而徹底終結。可以說,法國的安危和拿破崙本人的政治前途,都決定於這一場大戰了。二、戰役前奏英國名將惠靈頓在整個反法聯軍作為主帥之一,他一開始的戰略部署只是想阻止拿破崙禁軍,因為他實在害怕拿破崙包圍了聯軍主力。惠靈頓這個人精於防禦戰,戰術就是以攻代守,在當時的英國也被人稱為「可戰勝拿破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