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副司長盧愛紅今日通報2017年第二季度人社工作進展情況。
一、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健全。把就業工作作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民生和諧改善的優先目標,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不斷豐富完善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先後出臺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等政策文件,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突出創業與就業的有機結合,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的協同,明確了促進新就業形態發展的措施。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多措並舉,細化實化政策措施,有效發揮了就業創業政策的效力。
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在經濟增速換擋、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依然龐大的大背景下,全國就業人員總量保持平穩增長。城鎮就業人員從2012年末的3.71億人增加到2016年末的4.14億人,年均增加1082萬人。5年間,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年均超過1300萬人,累計新增就業超過65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4.1%以下的較低水平,2016年末為4.02%,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也保持低位運行。就業崗位供大於求,就業市場整體活躍,人力資源供求關係基本平衡。
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從產業分布看,服務業成為吸納就業的主體,第三產業就業人數不斷增加,佔比從2012年的36.1%升至2016年的43.5%,就業結構呈現良好變化趨勢,三次產業的就業結構與產值結構的協調性明顯提高。從城鄉分布看,城鎮就業人員比重不斷提高,比重由2012年的48.4%提高到2016年的53.4%,鄉村就業比例降為46.6%。2014年城鎮就業人員數量首次超過鄉村,城鄉就業格局發生了歷史性轉變。從區域分布看,中西部地區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和返鄉創業趨勢明顯,區域就業格局更加合理。2012-2016年,全國就業人員淨增加899萬人,其中中西部地區佔了90%以上;城鎮就業人員淨增4326萬人,其中中西部地區佔比近50%。
重點群體就業保持穩定。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首位,以就業促進、創業引領、基層成長為著力點,促進供需對接和精準幫扶,實現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水平總體穩定。2013年以來,連續四年實現就業創業人數「雙增長」。實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累計選派30.4萬人,服務覆蓋2322個縣市區。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職工安置工作整體平穩有序。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平穩增長,農民工綜合素質顯著提升。全國農民工總量從2012年末的2.63億人增加到2016年末的2.82億人。2016年全國農民工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農民工佔比為26.4%,比2012年提高2.7個百分點。注重精準施策,通過勞務協作試點、技能脫貧、創建就業「扶貧車間」等多種形式,促進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2012-2016年,累計幫扶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790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881萬人,幫扶28萬戶零就業家庭中每戶至少1人就業,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創業帶動就業成效顯現。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市場主體大量湧現,創業成為帶動就業增長的重要源泉。落實和完善各項創業優惠政策,加強創業服務和創業培訓,推進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建設,大力支持大學生、農民工、科研人員等群體創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不斷顯現。近年來農民工返鄉創業累計超過450萬人,2016年登記的大學生創業人數達到61.5萬人。
就業服務和就業質量不斷提升。推進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實施「網際網路+公共服務」,整合人力資源市場,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勞動力市場供需匹配效率進一步提高。實施職業培訓行動計劃,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試點,2012年以來累計約1億人次接受政府補貼職業培訓,勞動者素質進一步提高,就業穩定性逐步增強。
本文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 馮立啟_NF4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