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食者:被卡路裡支配的人|GymSquare

2020-12-22 騰訊網

自律的人更多了,但厭食者也在增加。

作者/夢軒

編輯/GymSquare編輯部

計算每餐卡路裡,是健身自律的標誌,但被卡路裡束縛,則是厭食症產生的源頭。

厭食症是進食障礙的一種,從病理學歸類來看,屬於精神疾病。通常來說,厭食症源於對肥胖的恐懼,由此導致的限制熱量攝入成癮,促成一種近乎扭曲的生活狀態。

比如因為節食焦慮,強迫性地重複毫無意義的行為,減肥成癮,甚至吃飯時,將食物藏在衣袖、桌布等讓人看不見的地方。強迫、焦慮、抑鬱,幾乎是典型的精神性疾病症狀。

這種疾病也許聽起來小眾,但在中國,已經有數量不小的年輕人被診斷為厭食症。根據資料,從2002年到2019年,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進食障礙診治中心收治的病患人數,已從3例上升至2700例。

厭食者,是一群被卡路裡支配的人。

控制進食也許是一種自律行為,但在厭食症患者看來,已成為「會上癮」的自我折磨。

逃離食物的「威脅」,是數位厭食症患者對GymSquare闡述的內心真實想法,他們會將盤中食物藏進口袋,而每天吃飯就像做計算題。

有心理學研究這種進食障礙現象,即對失去自我控制的恐懼。早在1993年,一篇關於發表在《心理報告》的文章就指出,厭食症患者對自我控制力的感知較低,因此會出現「過度自我控制」的行為。

這種過度限制卡路裡攝入的現象,在進一步發展成強迫性行為。

卡路裡成為他們的「魔咒」,忘記了減肥動力是苗條身材,卻強迫性地重複毫無意義的行為。例如電影《骨瘦如柴》中,患厭食症的主角,瘋狂地做仰臥起坐、爬樓梯和在房間裡踱步,想將剛攝入的熱量消耗掉。

對於厭食者的強迫性傾向,有進食障礙診治中心研究員告訴GymSquare:「他們不在乎外表美麗與否,只關心體重秤上的數字,數字上升就焦慮。

厭食症愈發普遍的原因,也在於社會的審美標準。無論是微博火熱的BM風,還是鎖骨放硬幣的網紅潮流,讓肩胛骨蝴蝶背,成為很多女孩所追求的理想身材。

毫無疑問,卡路裡不應該支配一切。

熱量限制未必是健康標準,更多人亟待採納的是健康生活方式。相比從極端地限制進食獲得精神安慰,可持續的科學膳食攝入,以及偶爾的「欺騙餐」是維繫心理健康的前提。除此以外,運動健身,也不再僅為瘦身減脂,而是成為一種利於身心的日常活動組成。

即使是獲得更好身材的本質目的,也在於更好的生活。

厭食者:

被卡路裡支配的人

健身自律的人更多了,但厭食症患者也在增加。

厭食症是進食障礙的一種,從病理學歸類來看,更屬於一種精神疾病。據2015年最新修訂《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當滿足以下三個條件,即可被診斷為神經性厭食症:

限制食物熱量攝入,導致體重明顯偏低;

對體重增加和肥胖感到恐懼;

對生理狀況存有扭曲看法(如認為自己超重,實際上卻是體重不足)。

進食障礙最早出現在歐美國家。國際醫學雜誌《柳葉刀》2016年的一篇研究指出,歐盟約有2000萬進食障礙患者,每6-7位年輕女性中就有1人患有進食障礙。

然而近幾年,國內厭食症等進食障礙的趨勢明顯。2017年,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進食障礙診治中心對3所高校新生進行健康調查。結果顯示,進食障礙可疑人群的比例高達30%。

厭食症屬於精神疾病,歸於進食障礙的一種。原浙江大學附屬二院臨床營養師金星說:「得了厭食症的人要去精神科,而不是營養科,因為是精神疾病導致的營養不良。」

背後危害有很多。長期來看,厭食症可能導致閉經和不孕不育、大腦灰質受損、心臟等多器官衰竭,甚至抑鬱自殺。厭食症是精神科裡死亡案例最高的病種,致死率高達5%-20%。

厭食症還和強迫症、焦慮症、抑鬱症等精神疾病關聯緊密。2019年發表在《自然》雜誌遺傳學子刊的一項研究指出,神經性厭食症的遺傳基礎與其他精神疾病重疊。該研究基於對1.4萬名患者的DNA的抽樣調查,和來自17個國家的5.5萬名對照參考。

神經性厭食症的遺傳基礎與其他精神疾病重疊

來源:2019年《自然》雜誌遺傳學子刊

厭食症在呈現「低齡化」趨勢。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心理科主任,進食障礙診治中心負責人陳珏說:「一些患者從7、8歲就開始減肥,初中就要練馬甲線。等到了成年,很多女孩連月經都不來了。」

曾患厭食症的B站博主@少女神婆婆張沁文,曾是喜歡健身的女孩,經常跑步,還知道如何計算食物熱量,細心計劃每一頓餐食。

「身邊朋友對我說『你已經很瘦了』,但我依然不滿意。經常在吃飯的時候,將食物藏進大家看不見的地方,比如袖口、口袋以及餐盤的後面。」

沁文還開始用卡路裡計算軟體記錄任何入口的食物,要求自己每天攝入的熱量不超過800卡。「哪怕多吃了幾粒米飯,我都要計算進去。」她在接受GymSquare採訪時說道。

一張當時的照片裡,她的雙腿細得像稻草,肋骨根根分明。「但我還是覺得自己和完美還差那麼一點」。對食物熱量的恐懼,好像已經完全控制了她的精神,沒有什麼事能讓她開心起來。「我盼著今天趕快過去,但又不想讓明天到來。」

沁文的體重下降很快,到2016年體脂率跌至9%。當瘦到28公斤時,她住進了上海中醫藥大學的重症監護室

檢查結果顯示,她的各臟器近乎衰竭,醫院下了病情危重告知單。住院期間,她手上扎滿密密麻麻的針管。通過住院期間的營養補充,沁文身體得到了明顯恢復。

然而問題沒有停止,沁文在國外留學的一年,開始出現暴食跡象。暴食其實是神經性厭食症的亞型,經常和厭食交替出現。她說:「一個人在國外的時候,不想上課,只想吃東西」。

她常常沒日沒夜的吃東西,腦子裡容不下任何一件事,還經常大半夜起來,到廚房瘋狂地啃那些冰凍的像石頭一樣的披薩,喝花生醬和番茄醬,甚至會偷吃貓糧。在一年時間,身體胖成之前的兩倍,腫得像個氣球人。

2019年4月份從國外休學回家,再次進行厭食症的康復治療,直到今年2月份才慢慢恢復。她將自己的經歷拍成紀錄片和微電影,以@少女神婆婆的帳號發布在B站和微博上。

厭食者不少,但大多數患者選擇了沉默。

她還描述了一位患者案例——高中生患者雪晴,因為失戀時男友嫌她胖,因此開始瘋狂減肥。雪晴不僅吃得很少,還逼著自己去健身房,每天跑步2-3個小時,將「控制不了身材,怎麼控制人生」,「你吃什麼,決定了你是什麼」等營銷口號貼到穿衣鏡上。

她高中寢室裡塞買了各種代餐粉、量勺量杯、減肥藥、瀉藥、催吐管、體重秤和捲尺。每多吃一口飯,就會日記裡狠狠責罵自己:「為什麼別人可以控制而你卻不能?」

據陳珏的描述,雪晴前2個月就掉了10斤,將近1米7的身高,體重不到45公斤,蹲下去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身上出現了老人斑、月經停了,還經常蛻皮和掉頭髮。後來,雪晴還出現對體形的認知紊亂,堅持要站著做作業,說「覺得坐著屁股會變癟」。

「她覺得如果瘦了、美了,一切都會迎刃而解。像雪晴這樣的患者還有很多」,陳珏說。

而在厭食症患者中,似乎不乏上進自律的人。

在GymSquare的幾位受訪者都表示,自我約束力強的人反而更容易成為厭食者。曾患進食障礙的B站博主@你滴小王說,「身邊患厭食症的女生都特別自律,相反沒那麼緊繃的女孩,反而不容易得厭食症。」

而B站博主@咕嚕健身廚房Stella也為了減肥,自律到極致。她回憶說,以前下午3、4點後完全不吃東西,水都不大喝,還拼命地運動,這樣的極端狀態持續了長達半年。

陳珏在看過大量厭食症案例後,也表示:「很多進食障礙的患者在生活中非常優秀,很多還在校的患者都是學霸。」然而,當將自律這一特質過度用在「減肥」這件事上,卻可能導致厭食症。

簡單來說,不是所有人都會因為減肥而導致厭食——越是高期望的個體,在面對生活的失控狀態時,就越會通過加強自我約束力來獲得掌控感。

當自律成為自我折磨

自律有時候也是種自我折磨。通過限制飲食來獲得自我控制,是導致厭食症的一大心理動機。

這種自我控制,在一篇於2016年發表在醫學期刊《國際飲食失調雜誌》的研究中,得到充分解釋。

研究人員用飲食失調診斷量表(EDDS)和強迫症量表(OCI-R),對175位女性進行進食障礙評估,分為進食障礙症組(ED)、非進食障礙組(No-ED),強迫症組(OCD)和非強迫症組(No-OCD group),然後從多個維度測試參與者對「控制感」的需求。

結果發現,進食障礙組對控制感的需求,相對於非進食障礙組,明顯更高,尤其是對失去自我控制的恐懼(FLC)這一因素,是區分於進食障礙組的最重要因素。

失去自我控制的恐懼導致進食障礙

來源:2016年《國際飲食失調雜誌》

而中國厭食症患者的增多,和失去自我控制感有很大關係。

在Stella看來,中國學生在生活中沒有把控權,從學習到穿著,都面臨家庭和社會壓力。「對於他們來說,限制進食似乎是唯一一件可以自己把控的事。」

因為「不吃東西」這一行為本身就有自我徵服的意味。「很多女孩通過這種方式克制自己的欲望。」

而通過由控制進食獲得的安全感,來填補內心的不安,可能進一步發展成「強迫性」行為。

像在影片《骨瘦如柴》中提到的「當你的腦子裡只有食物,其他一切都消失了,你會對飢餓感到上癮,就像毒品和酒精,為的是不再感受那些你不喜歡的感覺。」

來源:《骨瘦如柴》

在這時,驅動厭食行為的因素不再是為了足夠瘦,而是為了擺脫內心的不完美感、不確定感和不安全感。曾出現厭食傾向的受訪者告訴GymSquare:「吃多了一粒米飯都會覺得很恐懼,想立馬通過運動代謝掉。」

節食是一個排解情緒的解決方案,或者是解決現實問題的替代品。在心理學家劉愛民看來,厭食者看似「自律」,其實是在「逃避」現實。

從神經學角度解釋為何控制進食會形成「強迫性行為」,是因為在營養不良的狀態下,大腦神經環路會受到影響。陳珏解釋說,「厭食者越瘦,大腦越容易紊亂,從而變得越加刻板,這加劇了強迫性行為。」

而在心理學角度,體重秤上遞減的數字帶來的成就感,構成誘使節食上癮這一結果的外部獎勵機制。

這就是直觀的鏡像刺激,讓厭食者更加堅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和其他疾病類型不同,厭食症患者通常對自身的行為缺乏認知能力,使得他們幾乎不會主動尋求外界幫助,而是在「強迫性」行為中持續內耗。陳珏說:「之所以這一疾病難治,主要原因之一是主動求治的患者很少。」

在這種情況下,外部支持對厭食症患者的康復尤為重要。「能幫助病人的,更重要的是父母。」陳珏補充道,「在診治中心,我們在對患者進行治療之前首先要做到的事,就是對父母的培訓。」

但有時候影響厭食者康復的,也是他們的父母。

除了家庭影響外,社會減肥輿論影響,是導致厭食症日益增多的背後不可忽視的因素。「體重不過百」成為所謂好女孩的標準,而近期上微博熱搜的楊奇函公開表示,女生身高減去體重大於70,是他的擇偶底線。

美國學者蘇珊·鮑爾多在她的《不能承受之重》一書中提到女性節食的現象,指出非意識形態的飢餓體現了主流文化媒體與消費主義共謀的本質, 成為女性自我約束教育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其實,社會對身材標準不切實際的預期背後,反映了科學觀點在主流語境下的缺位。伴隨營養學專業話語的缺失,更多商業產品湧入。

博主@你滴小王回憶,當她用一款時下流行的一款減脂瘦身App記錄卡路裡攝入時,每日超過1200卡就會顯示紅燈,並自動跳出公司生產的代餐產品、束身衣和健身課程推薦,反映了減肥需求催生的商機。

從另一方面來看,商業驅動下的流量積累,也更加劇了社會減肥輿論的盛行。

「多少天瘦多少斤」等標題黨的來由,是為了第一時間抓住用戶的眼球。張沁文也坦言,做厭食症等社會性議題的博主,肯定沒有接蛋白棒的贊助來錢快。當更多KOL宣揚減脂瘦身,卡路裡也越加佔據了用戶的心智。

卡路裡不能支配一切

想要減脂也不只單靠限制卡路裡攝入,而需要一整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配合。

國內的減重營,更多希望學員將減肥建議帶回生活,成為可持續的飲食習慣。而健身博主,也在轉型成為生活方式博主,提倡對身材的包容性和心理健康。

也許實現減肥的正解,不只包含卡路裡這一單獨變量,還需要運動、營養、心理和睡眠等多方面的精進。只有明確減肥目的,以及什麼才是最適合的減肥方法,才能獲得真正的把控感。

在上海精神衛生中心的進食障礙診治中心,厭食症的康復療法,是在改善營養的基礎上,加入認知行為治療和辯證行為治療。前者是為了矯正錯誤認知、改善認知功能,後者是為了培養辯證看待事物的視角,學習如何辨別信息是否靠譜。

此外,對於渴望控制感這一心理需求,也不用通過節食這種方法來滿足,而可以通過生活中的更多維度來實現。如曾在大學出現厭食傾向的受訪者表示,「進入職場後,接觸的人會更多,從工作成就和身邊朋友,找到了抒發情緒的另一種方式,心態上反而會更放鬆。」

也許,除了體重之外,要有其他所長,是找回心裡平衡感的關鍵。當目光不再只關注於自我,才能擺脫卡路裡的支配,獲得對生活真正的控制感。■ GYMSQUARE

-END-

歡迎各位運動健身愛好者參與GYMSQUARE精練

《2020中國健身消費者調研》

完成問卷有機會參與紅包抽獎

相關焦點

  • 音樂是團課教練的必修課|GymSquare
    因為支配音樂,已經成為能否受用戶歡迎,甚至和運動安全掛鈎的因素。比如,區分音樂的每分鐘節拍數BPM,來適配動感單車、戰繩搏擊課,是用戶能否達成燃脂訴求的關鍵,而過度的激情音樂適配,往往使用戶面臨著體能虧空、聽力受損的風險。
  • |GymSquare
    ■ Zumba與其他訓練的平均卡路裡消耗比較來源:ACE同時,強調「忘記鍛鍊,享受音樂」和社群價值的宣傳,也使舞蹈類團課的大眾印象傾向於休閒娛樂而非成果導向的訓練。在一個被卡路裡數字和泵感主導的健身年代,更多的人只將其作為一種解壓方式,或者作為跑步、單車和舉重等訓練的交叉訓練選擇。而實際上,用燃脂程度和快樂,來衡量舞蹈類團課的益處未免太過局限。
  • 室內划船機,從健身房滑向精英階級|GymSquare
    從百度指數來看,自2011年8月開始,「划船機」百度搜索量呈上升趨勢,尤其在2017年以後增長更為明顯,到2019年9月每天平均超過1100人次,反應了更多人對划船機有更多的關注興趣。
  • 十項式|Decanomial Square
    右滑查看中文 | Swipe right for ChineseThe decanomial square is one of the most visually appealing materials in the entire Montessori classroom.
  • 蘋果的健身新事業|GymSquare
    而戴著Apple Watch訓練的用戶,屏幕上可以實時顯示心率和消耗的卡路裡。與此同時,可以和相同訓練的好友進行PK。從課程的難度上,難度並不算高,但從21位教練的形象來看,Apple顯然為健身初學者提供了親和力更高的用戶體驗。
  • Home Gym 家庭健身房設置
    2017年,隊長的年終總結中說的:」 在和各位隊員一起路上快900天裡,我們意識和理解到:任何聲音都有必要存在,任何進展都有必要讓人看到。因為這本身就是一種力量。成長和改變的路上,不應只是孤獨的行者,我們結伴,一起享受這些改變。Let’s be allies !! 「 今天加一句:一起享受這樣的fighting !
  • 團課教練的門檻,是更高的|GymSquare
    毫無疑問,團課的目的在於「讓人先動起來」,無論是被稱為年輕人廣場舞的Zumba,還是面向久坐辦公人群的燃脂塑形課,能產生熱量支出,甚至能出汗宣洩,就是課程的最大目標。教團課,不簡單教團課難,首先難在教的是「一群人」。
  • 沒時間健身減肥,增加NEAT也能補救|GymSquare
    我們每日除了8小時睡眠以外,所有的活動都在消耗熱量:健身房運動的1小時在燃燒卡路裡(TEA),而剩下15小時洗衣做飯、遛狗散步、甚至手搖蛋白粉也都在消耗能量(NEAT)。實驗中志願者平均卡路裡消耗顯示,對比靜止不動時人體所消耗的熱量,僅僅是站著不動,就顯著多消耗了13%的熱量。而坐著、站著的時候多左右晃一晃,會分別多消耗54%、和94%的熱量。
  • 每日習語:Back to square one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習語:Back to square one 2013-02-18 15:53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Golden Gloves Gym is Hiring! 金手套健身房在招人
    We are currently hiring for the following positions: Customer Service SpecialistMembership Sales ConsultantIf interested, please send your CV to: jessica@goldenglovesgym.com
  • 從吃不飽飯,到吃不下飯——被卡路裡支配的人
    就連在課堂上,她也常常為計算卡路裡而走神。  這種狀況在2016年——她13歲時出現。第二年,母親在社交網絡描述了她的情況,有人提醒要去就醫。她確診了。  官方定義是「進食障礙」。這個孩子符合醫生對進食障礙基本特徵的描述:進食行為異常,對食物和體重、體型過度關注,多發於年輕女性——根據醫學文獻,女性與男性患者的比例超過了10∶1。這是精神疾病的一種。
  • 被卡路裡支配的人:從吃不飽飯 到吃不下飯
    就連在課堂上,她也常常為計算卡路裡而走神。 這種狀況在2016年——她13歲時出現。第二年,母親在社交網絡描述了她的情況,有人提醒要去就醫。她確診了。 官方定義是「進食障礙」。這個孩子符合醫生對進食障礙基本特徵的描述:進食行為異常,對食物和體重、體型過度關注,多發於年輕女性——根據醫學文獻,女性與男性患者的比例超過了10∶1。這是精神疾病的一種。
  • 詞彙辨析:playground& stadium&gym區別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詞彙指導>正文詞彙辨析:playground& stadium&gym區別 2019-10-29 17:28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如何科學地認識HIIT訓練|GYMSQUARE Lab Vol.01
    最後的實驗結果為:當實驗對象進行了80分鐘的高強度訓練後,EPOC狀態持續了七個小時,而在這段時內額外燃燒的熱量是80卡路裡。一般的HIIT課程,時長為40-60分鐘不等,以實驗結果推算,訓練後身體通過EPOC會額外消耗大概40-60卡路裡,也就是半根香蕉的熱量。這樣來看,EPOC並不是HIIT最大的優勢。
  • 如何在Windows上安裝和渲染OpenAI-Gym
    然而,gym是設計在Linux上運行的。儘管它可以使用Conda或PIP安裝在Windows上,但它不能在Windows上顯示,因為它的呈現是在基於Linux的包PyVirtualDisplay上響應的。因此,在Windows上玩OpenAI Gym很不方便。 那麼Windows用戶是如何可視化gym呢?
  • Foursquare創始人暗示或與谷歌再次合作
    北京時間12月16日凌晨消息,地理位置信息手機服務網站Foursquare聯合創始人丹尼斯·克羅利(DennisCrowley)周四在接受採訪時回顧了他在谷歌的工作經歷,暗示未來還可能會與谷歌合作。Foursquare聯合創始人丹尼斯·克羅利(DennisCrowley) 克羅利也是地理位置服務公司Dodgeball的創始人,該公司在2007年被谷歌收購。克羅利在兩年後離開谷歌,並抱怨谷歌在Dodgeball投入的資源太少。克羅利當時將那段經歷稱之為「不適時機的完美風暴」。
  • 學霸這樣學英語:a square meal到底什麼意思?
    學霸這樣學英語:a square meal到底什麼意思? 「網際網路+」時代解決英語「什麼意思」問題的方法十分便利。但是涉及的學習問題是「用中文學英語」,還是「用英語學英語和記英語」問題。 因此,在「網際網路+」時代學英語必須學習「學霸」學習英語的辦法。
  • 千萬別把英文:square meal翻譯成廣場餐,不是這個意思!
    還有小夥伴很聰明,知道square還有形容詞的意思:正方形的,真實的,所以square meal翻譯成一頓真正的飯?哎呦?有點接近了誒!不過還差一點意思哦!快和我一起學習square meal!所以,square在這裡確實可以看作是取形容詞的意思,那麼meal可以看作取名詞,我們就要仔細看看square做形容詞,在這個小短語中最接近的意思就是取公平的了。square有公平的意思,一頓公平的餐食?翻譯起來也有些不通順。
  • 人一天正常消耗多少卡路裡
    核心提示: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都深為肥胖問題所困擾和折磨。在減肥的過程中人們都是非常重視卡路裡的,因為消耗卡路裡的多少直接影響減肥的效果,這一點大家可能都清楚。那麼,人一天正常消耗多少卡路裡呢?這是很多人都想了解的問題,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介紹。 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都深為肥胖問題所困擾和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