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飄零一百多年的馬首銅像,終於回歸闊別已久的「家」——圓明園,這一事件成為了當天的熱點新聞。
圓明園在清代有「萬園之園」的美稱,其中的十二生肖獸首銅像是清代乾隆年間的精煉紅銅鑄像,為圓明園海晏堂外噴泉的主要構件之一。在《圓明園舊跡圖》收集的被焚毀之前的圓明園海晏堂照片中,每一尊生肖銅像都栩栩如生。它們為義大利人郎世寧設計,融合了東西方藝術理念與設計風格,由宮廷匠師精工製作,以失蠟法一體鑄造成型,色彩深沉厚重,是非凡的中國古代藝術品。十二尊生肖獸首銅像每晝夜都會隔2小時依次從口中輟流噴水,正午時刻還會一齊噴水,被稱作「水力鍾」。
△《圓明園舊跡圖》收集被焚毀前圓明園海晏堂照片,12生肖銅像栩栩如生。
圓明園海晏堂取意於「河清海晏,國泰民安」,但這一寄意卻未能如人所願。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被法國作家雨果譽稱為「理想與藝術的典範」的圓明園慘遭瘋狂劫掠焚毀。歷經清朝150多年創建、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有150多個景點的圓明園化為廢墟。雨果曾在一封信中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個搶劫,一個放火……兩個勝利者一起徹底毀滅了圓明園。」這是對侵略者暴行的控訴。正是在這場毀滅性的劫難中,圓明園十二尊獸首銅像和數不勝數的藝術珍寶流失海外。
多年來,中國一直在努力追索流失海外的文物。截至目前,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鼠首、兔首、馬首等圓明園流失獸首銅像先後通過不同的方式回歸祖國,其餘銅像仍下落不明。
△港澳知名愛國企業家何鴻燊生前斥資6910萬港元購回馬頭銅像,並捐贈給國家文物局。
馬首銅像得以回歸祖國懷抱,這是港澳知名愛國企業家何鴻燊生前斥資6910萬港元購回並捐贈給國家文物局。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認為,將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圓明園,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符合世界考古界公認的「文物最好能回到它的母體」的慣例,同時也樹立了新時代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地的成功範例。
馬首銅像回歸圓明園的意義還不僅僅限於這一點。馬首銅像承載著圓明園特有的歷史記憶。圓明園被焚毀,大量藝術品被掠奪,是中國文物流失的一個縮影。中華民族的百年恥辱史,除了圓明園留下的殘垣斷壁為證,成千上萬的文物被掠奪、飄零海外,無疑也是一個鐵證。中國文物學會的統計顯示,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有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就有100多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