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學習、停課不停學、考試時間推遲……今年高考無疑是近年來最特別的一次。對所有高三考生來說,推遲一個月高考,給了考生們更多的複習時間,但同時也對考生的抗壓能力提出了挑戰。
考生們應該做好怎麼樣的準備?在衝刺的關鍵時期,該如何調整到最佳的備考狀態?昨天,記者走訪了多所學校,為考生備考支招。
學生
調整節奏,將30天當成「附加題」
教室外,蟬鳴聲聲;教室內,奮筆疾書。為了將考生們的複習備考影響降到最低,1月底,市教育部門率先啟動了高三、初三畢業班的「雲課堂」,考生們通過揚州智慧學堂上課,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學生們的複習備考。
「2月份真的很焦慮,每天在家上網課,和同學也沒什麼交流,擔心會影響高考。」揚大附中高三學生小高說,網課複習和回校後老師們的鼓勵,給了她很大的信心。「我現在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對考生來說,高考不是只有考試和分數,還有很多東西比考試本身更重要,比如溫情。學校利用各種節點進行情感和勵志教育,江都丁溝中學的小張說,返校複課以來,最常聽老師說的話就是:「穩住,我們能贏。」臨考前,他還收到了學校精心製作的《你我同行,共赴美好》寄語手冊,裡面寫滿了任課老師「對學生說一句話」,或鼓勵、或祝福,這讓他們非常感動。
老師
保平衡補短板,穩中求進
3月30日,高三學子正式回歸學校,來不及敘舊,他們就啟動了「快馬加鞭」模式,衝刺高考,經歷了兩個多月的校園生活,一切仿佛回到了最初的模樣。
「其實對學生而言,他是第一次參加高考,不存在適不適應,可能天熱會有一些客觀影響。多出一個月,也會給一些慢熱型考生提供趕超的機會。」揚大附中高三年級組長茅美慧分析,這段時間,老師更務實,注重學生知識的能力轉化,讓學生知道該幹什麼,「保持日常的節奏,把天氣、情緒的幹擾降到最低。」
距離高考還剩下20多天,複習備考已經到了臨考前的「查漏補缺」階段,揚大附中每周語數外各有兩次專項答疑,替學生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這個階段就是『保平衡、補短板』,優勢學科夯實求穩,弱勢學科提升求進。」茅美慧說,現階段老師的「指揮棒」非常重要,考生要保持節奏穩定、心態平和。下一個階段隨著學生積累,還會增加個性化答疑指導的時間。
藝考生
特製學案,調整考生狀態
藝考生,不僅要進行文化課測試,還要考查藝術功底。劉俊是公道中學的一名藝考生,對她來說,最後的衝刺階段最重要的是時間的分配和精力的分配。「現在這個階段,就是複習文化課,首先第一重要的就是跟上學校的步伐,對藝術生來說,還要學會『捨得』,知道自己哪些地方是絕對不能丟失的,然後緊緊抓住,爭取再有更多突破。」
公道中學校長沈文濤介紹,藝術生的文化基礎相對薄弱一些,此時調整節奏更加重要,「我們特別制定教學計劃編制學案,比如採取分層導師制度,學習上、生活上的全面關心等。」沈文濤說,高考七分靠實力,三分靠狀態,良好的心理狀態既是備考的關鍵,也是高考時穩定發揮的關鍵因素,「特別要提醒家長保持鎮定,不要把焦慮的情緒傳染給孩子,對考試本身抱有平常心。」
高考在7月份,天氣較為炎熱,學校也採取了各種防暑降溫措施。「比如食堂增加綠豆湯等防暑降溫產品,老師也會提供營養湯等等,營造出一個積極的氛圍。」沈文濤透露,端午節學校還為學生準備了「糕粽」,讓他們滿懷信心地去迎接考試。
記者 田文薈 楚楚 劉冠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