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陶勇醫生:我是患者,也是醫生

2020-12-16 騰訊網

彩虹志願服務隊將為患者提供導診、掛號、取藥等基礎服務,以及心理健康、知識科普等住院病房服務。

文4025字,閱讀約需8分鐘

新京報記者 馬瑾倩 協作記者 李凱祥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吳興發

11月2日,北京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之中。這次,由他和北京紅十字基金會共同發起成立的彩虹志願服務隊首個服務項目啟動,34名社會志願者成為首批「光明天使」,將於明起正式上崗,為患者提供導診、掛號、取藥等基礎服務,以及心理健康、知識科普等住院病房服務。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陶勇說,自己作為患者,更了解非醫療支持在患者中的需求。

▲專訪陶勇醫生:我是患者也是醫生 希望打通醫患之間的隔閡。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ID:wevideo)

━━━━━

幫助十一年的患者父親加入志願者隊伍

「紅十字彩虹志願服務隊之北京朝陽醫院光明天使項目」由北京市紅十字基金會和北京朝陽醫院共同啟動。項目計劃建立一支專業的「紅十字」志願者隊伍,專註解決患者就診時遇到的各類問題,緩解醫務工作者的工作壓力,同時讓患者在醫院就診時感到更加舒適、安心。

在現場彩色著裝的志願者裡,一位身著紅色馬甲的中年人格外引人注意,陶勇稱他為「天賜爸爸」。

天賜是一個完全失明的小男孩,因眼部惡性腫瘤做了眼球摘除手術,今年在河南老家的盲人學校讀六年級。2005年起,天賜爸爸便帶著孩子來北京求醫問藥,此後一直找陶勇複診,兩人已經相識十一年了。因為經濟條件的原因,當年天賜白天治療,晚上跟爸爸在北京西站賣報紙,睡在火車站,陶勇得知後多次私下接濟幫助。「當時陶醫生出事,我正在另一家醫院做護工,想去朝陽醫院看他但沒辦法見面。我回去工作時一直在流淚,哪怕是我出事,也不希望他受傷。」

聽說陶勇醫生發起了志願者項目,他立馬報了名。天賜爸爸說,自己作為二十多年的患者家屬,了解就醫時的困惑和無助,也明白醫生的難處,自己成為眼科的志願者,能更有針對性地提供幫助。現場,天賜爸爸和所有志願者一起佩戴上紅十字勳章,成為紅十字彩虹志願服務隊光明天使分隊的一員。

▲由陶勇和北京紅十字基金會共同發起成立的彩虹志願服務隊首個服務項目啟動,34名社會志願者成為首批「光明天使」,將於明起正式上崗。新京報記者 李凱祥 攝

通過前期宣傳,項目目前已招募來自於社會各界志願者34名,已完成培訓志願者20名,為患者提供導診、掛號、取藥、送檢、維持秩序等基礎服務,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科普知識、如何正確面對自己的疾病、術前術後注意事項等志願病房服務。初期將以北京朝陽醫院眼科作為首批試點,未來將在北京市醫療機構逐漸推廣。

▲由陶勇和北京紅十字基金會共同發起成立的彩虹志願服務隊首個服務項目啟動,34名社會志願者成為首批「光明天使」,將於明起正式上崗。新京報記者 李凱祥 攝

━━━━━

志願者將獲就診福利和免費意外保險

志願服務將在每周一至周六進行,以半天為一個服務單位,志願者依據個人情況自主選擇服務時間。除了導醫、掛號等服務培訓,彩虹志願者們還接受了與患者的溝通技巧培訓、專業的心肺復甦培訓和AED心臟急救培訓,以及眼科內容培訓,以便更好地為視障人士提供就診服務。

醫院、基金會以及保險公司等機構單位還為志願者提供了更加充分的保障。醫院科室為每名志願者提供一份免費工作午餐;志願者及其家屬享受眼科就診的綠色通道福利,減免眼科部分檢查(裂隙燈、眼底照相、前節照相、OCT、B超、);長期志願者,將獲得相應獎勵和榮譽獎牌;志願者服務期間享受免費意外保險一份等。

北京市紅十字基金會理事長趙金玲現場介紹項目的發起由來。趙金玲說,今年年初,陶勇醫生被砍傷後,自己一直慰問關注著他的病情,與陶勇醫生不斷溝通,「他提出願為醫患關係的改善出一份力。談到紅十字精神,他說應該用『紅十字』的人道力量影響醫者和患者,於是我們一拍即合,想成立一支志願服務隊,讓紅十字志願者在醫生和患者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來促進和諧的醫療氛圍。」

10月22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發展醫務社會工作的實施意見》,於今年試點開展醫務社會工作。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李昂在儀式上表示,成立紅十字彩虹志願服務隊是率先落實這一政策的具體行動。「我曾經蒙住自己的雙眼感受盲人的世界,有人在一旁的情況下,仍能感受到無助和孤單,我的感受是,盲人需要明亮的前提是更需要溫暖,而這不僅僅是醫務工作者的責任,更是全社會所有人都要做的事。」

▲目前志願服務隊已經為等待就診的患者準備了一次性紙杯,為無法及時吃飯的患者準備了零食,還包括WiFi,充電寶等。新京報記者 李凱祥 攝

━━━━━

對話陶勇:

引入海底撈服務理念,讓「冷冰冰」的醫院更有溫度

新京報:「彩虹志願服務隊」發起的緣由和初衷是什麼?

陶勇:受傷後,不能像原來一樣做那麼多手術,出那麼多門診,也想在其他方面多做些事。此前,北京紅十字會邀請我參觀交流,深受紅十字會精神感動,恰巧那段時間也去了中國盲文圖書館,看到了很多視障人士,了解到他們其實非常需要日常關愛和照顧。

我做過多年的志願服務,到老少邊窮地區做白內障手術,那是醫院外的公益,但其實在醫院裡,視障患者就診也需要關愛和照顧。於是我跟趙金玲理事長交流時提出,能不能從醫院開始,從眼科開始做公益行動。此後也可以帶這支團隊到邊遠地區甚至盲校開展活動,這將會發展成為圍繞眼科患者就診全周期的公益行動,當時我們一拍即合。

▲陶勇醫生發起「光明天使」志願活動:為患者提供海底撈式服務。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ID:wevideo)

新京報:為什麼給這支志願者隊伍取名為「彩虹」?

陶勇:視障患者的眼睛可能看不見繽紛的色彩,但我們希望在他們心中,通過感受到我們服務的溫暖而「看到」彩虹。

彩虹計劃是紅十字會下一個很大的項目,具體到眼科叫做「光明天使」,未來還會在其他科室逐漸鋪開,也會有其他的名字。

新京報:今天的項目介紹中還提到,未來還會引入海底撈、空乘等服務培訓?

陶勇:在很多人的感受中,醫院裡是冷冰冰的,是疾病、病痛、細菌,更多是不好的詞彙,我們希望通過彩虹志願服務行動來讓大家感受到溫暖。而如何才能讓彩虹志願服務區別於一般導診等志願服務,事實上我認為需要學習一些現代服務理念。

朝陽醫院對面就有一家海底撈分店,我們去的時候都能感受到他們細緻的服務,所以我們也在考慮有沒有可能請他們的培訓師,將服務技巧和理念傳授給我們的志願者,讓志願者把這些服務帶給患者。目前我們已經為等待就診的患者準備了一次性紙杯,為無法及時吃飯的患者準備了零食,還包括WiFi,充電寶等,這些都是學習細緻服務的過程。

新京報:你未來會負責這支「光明天使分隊」的發展管理嗎?

陶勇:整支志願者隊伍是由一個團隊來負責。首先志願隊有服務經驗豐富的隊長,隊伍成立後第一時間接受紅十字會培訓進行隊伍建設,我個人也是全程參與。除了剛才提到的海底撈和空乘,接下來我們還專門邀請專業禮儀人士來教學,整個過程中會持續收集意見,提升志願隊服務質量。

新京報:志願者團隊中好像有很多你熟悉的面孔?

陶勇:是的,志願者裡有一位患者的爸爸,是「天賜爸爸」。天賜因為惡性腫瘤雙眼眼球被摘除,他的爸爸在北京打工,也希望爭取讓孩子來北京盲人學校讀書。平時他會利用業餘時間到朝陽醫院進行志願者服務,這讓我們特別感動。我們總是有很多理由來解釋,為什麼沒辦法參加志願者服務,因為有本職工作、有太多家庭瑣事等,但是跟天賜爸爸相比,藉口顯得非常蒼白。他比我們誰都更需要拿時間換錢,但他卻能拿出一些時間來做志願服務,這是因為他作為患者家屬這麼些年,深切感受到作為患者多麼需要關懷和關愛。所以我覺得,他是點亮我們志願服務的一盞明燈。

同時,志願者中還有一位媽媽叫韓丹丹,帶著她5歲的孩子一起參與志願服務,她說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服務他人、服務社會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樂的。她也分享了自己加入光明天使分隊的由來。她閱讀了一本純黑色的書,上面只有浮突的花紋和盲文,但她閉上雙眼卻什麼都感受不出來,那是一個盲人用觸覺感受到的世界。非常多感人的故事在支撐著我們,一定要把彩虹志願服務做好。

新京報:上個月北京市出臺發展醫務社工相關意見,你在這方面有怎樣的觀察和感受?

陶勇:我本人非常支持。作為臨床醫生深深感到,醫生和患者兩邊都有各自訴求。對於患者來說,醫院就像迷宮,掛號處、收費處、住院處各個部門,尤其對於視障患者來說,找不同部門就更麻煩。而很多慢性眼病患者,像葡萄膜炎、糖尿病眼底病變等,他們需要定期複診,每次掛號都是個難題,每次辦住院手續也是一件複雜的事情。

而醫生也有苦衷。大量醫療工作已經不堪重負,再交由醫生去負責維護秩序、指導患者辦理住院、出院手續也很難。既然社會上有大量志願者,我們可以藉此力量彌補空缺,也是對衛健委等部門在上個月22號出臺這一意見的響應,實現率先落地。我本人對於開展醫務社會服務工作是雙手支持的,我們也會以實際行動來做好這件事。希望通過我們這個窗口,讓大家感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環境。

新京報:受傷之後,你會對醫患關係有所忌憚嗎?

陶勇:其實很多人以為,我會從此放棄醫療崗位,或者以醫生的單一視角來看醫患關係,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我一直認為,醫患關係本身不是對立關係,而是融合關係,我本人作為患者,更加體會到患者內心多麼需要非醫療的支持,本人做了將近二十年的醫生,我也了解醫生的工作有多辛苦。我更希望藉此機會,打通兩者之間的隔閡,讓志願者服務、公益組織把溫暖和陽光帶到醫院裡來。

新京報:整個儀式過程中你時不時在捋左手,大家也很關心你的傷恢復得如何了?

陶勇:我的身體在日漸恢復,也非常感謝一直在支持關心我的朋友們。身體狀態越來越好,但是手的恢復情況還不是很理想,左手目前表皮溫度比較低,觸覺感知比較差,運動功能還是失能狀態,所以會多用右手去刺激和溫暖左手。

這種狀態下,我還不能過多從事醫療工作,只能將更多精力放在科研、科普和公益上面。但不論如何,我都不會離開醫療環境。

值班編輯 花木南

新京報電商平臺「小鯨鋪子」正式上線啦!

相關焦點

  • 陶勇醫生複診再遇為自己擋刀的患者家屬
    北京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又回到了患者身邊。 想不通,這麼善良、優秀的醫生怎麼會遇到這種事兒。」 71歲的患者徐大爺患有視網膜血管炎。一進診室門,他就緊緊握住陶勇的手:「天天盼著您複診,希望您能早日恢復,回到手術臺,讓更多患者受益……」 「陶醫生,好久不見!」一位女患者抱著一大束鮮花走進診室。
  • 被砍傷的陶勇醫生恢復出診了,患者帶鮮花水果來看病
    據@兒科醫生王師堯 微博消息,此前被砍傷的北京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於5月13日恢復出診。今年1月20日,陶勇醫生出診時,被診治過的患者崔某砍傷,造成左手骨折、神經肌肉血管斷裂、顱骨外傷、枕骨骨折、失血 1500 毫升。
  • 陶勇醫生恢復門診:尊重他自我和解的努力,也請尊重他不寬恕的權利
    陶勇醫生恢復門診 在 3 個多月前的 2020 年 1 月 20 日,陶勇醫生在出門診時,被自己曾親手手術過的患者崔某國砍傷。 翻開陶勇醫生的履歷,他曾在十餘年前,參加過一項名為「健康快車」的公益項目,免費為偏遠貧困地區的患者義診和手術。如今,在「健康快車」主辦方的新浪博客中,依然能找到當年陶勇醫生 2009 年 11 月 6 日所寫的義診後感言。
  • 陶勇醫生事件: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2020年1月20日,北京朝陽醫院的眼科醫生陶勇被一名自己治療過的患者崔某砍傷,造成陶勇醫生的前臂、手掌神經、肌肉、血管等多處損傷。其中受損最嚴重的是他的左手,對一個醫生來說,尤其一個需要做精準手術的主刀醫生來說,這無疑是致命的傷害。
  • 陶勇:做醫生,依舊是我的人生理想
    入院的第57天,陶勇在電話裡對《時尚健康》的記者平靜地說出了這句話,以醫生寬慰患者的語氣。 儘管他還有至少半年的康復期,康復最終會達到什麼樣的程度還要因人而異,但終究是存在這一種最好的可能性。 被同行稱作「天才醫生」的陶勇,是我國眼科排名前五的專家,在葡萄膜炎領域更是當之無愧的青年領軍者,這也是他出事引發行業極大震動的原因。
  • 楊醫生之後,陶勇醫生又被砍,惡魔在人間,我勸你善良
    前段時間剛發生醫生被患者生生致死的事件,如今又出現一例。楊文醫生的遇害讓人很痛心,本來是想挽救生命,卻被人間惡魔活活害死。北京眼科大夫陶勇被砍,生命暫無大礙,據現場一位網友說,有三位醫生被砍,還有一位被誤傷的患者,兩位醫生都捂住耳朵部位,有大量血溢出,白大褂上都是。一位被砍的有些嚴重,蓋著頭躺在床上,沒有任何反應。
  • 被砍傷的陶勇醫生恢復出診,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據@兒科醫生王師堯 ,今天,被砍傷的北京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恢復出診。1月20日,陶勇醫生出診時,被一男子持刀砍傷。北京眼科醫生陶勇 的一席話讓人心疼,也讓人開始深思,到底是什麼讓醫生開始變得膽怯,讓患者和醫生之間的信任關係變得如此薄弱。訪談中陶勇醫生坦承自己並非外界以為的「總是對人特別好」,他有時會拒絕「你明知道有可能會鬧事的病人」。他曾遇過一位疑似淋巴瘤的農民患者,想確診需摘下眼球取病理。
  • 專訪陶勇醫生:生死關口走過一回,我仍舊相信這個人間
    笛子|作者樸素的樹|編輯@北京眼科醫生陶勇|圖源上個月某一天,我刷到一條微博,笑了半天: 我也拿這個問題問了身邊的幾個朋友,有幾個人說 60 分,有人說 80 分,沒有超過 90 分的。我很想知道,為什麼經歷了這麼沉重的苦難,他的幸福指數還可以這麼高?帶著這個疑惑,壹心理採訪了陶勇醫生。和他一起探討「幸福」這個話題後,我們找到了一些答案。
  • 被砍傷的陶勇醫生:還想回臨床工作
    1月20日下午1時55分左右,朝陽醫院眼科發生暴力傷醫事件,共有三名醫護人員被砍傷,另有一位患者受傷,其中陶勇醫生受傷最為嚴重,後腦勺、胳膊多處被砍傷。央視新聞相關報導3月28日,在傷醫事件過後兩個多月,陶勇醫生第一次以直播的形式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 陶勇醫生出診了,那楊文醫生呢?如何才能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陶勇醫生恢復出診了。對,就是那個被他診治過的患者砍傷,造成左,右臂,左手掌中,背後多處骨折、神經肌肉血管斷裂、顱骨外傷的陶勇醫生。直播中,他平靜地介紹自己當時的傷情:「當我全麻醒了以後,神經外科的主任跟我說『真的就差一點點』。因為我頭上有三刀,有一刀就差一點點,枕骨的骨頭就碎了。
  • 楊文、陶勇醫生事件後,河南又有兩名醫生被砍傷
    今天下午,河南省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官網發布聲明:昨天16時許,醫院兩名醫生被砍傷。嫌疑人尹某某因涉嫌故意殺人罪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並立案偵查。6月22日下午5時左右,河南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泌尿外科孟慶軍教授在上班期間,突遭患者尹某某持刀攻擊,造成12處受傷,前去救助的劉永飛實習醫師也被割傷。目前兩人經搶救生命體徵平穩。此前陶勇醫生呼籲醫院要實行落地安檢,他稱,別讓兇器帶到醫院的診室,是唯一切實可行能夠減少傷醫事件的措施。
  • 被砍傷的陶勇醫生恢復出診牽動人心「老天給我留了條命...
    被砍傷的陶勇醫生恢復出診牽動人心「老天給我留了條命」 2020-05-14 08:51:33 來源:中國經濟網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被砍傷的陶勇醫生恢復出診】據@兒科醫生王師堯微博消息,此前被砍傷的北京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
  • 被砍傷的陶勇醫生恢復出診,發聲感謝為自己擋刀的人:沒有他們我逃...
    做客魯豫有約一日行的北京眼科醫生陶勇 還原事發當天逃生的細節:同事、志願者、患者家屬接連為自己擋刀,有人用腿絆、用鐵棍追兇手。「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危急時刻是會有人見義勇為的」。如今幾位受傷的擋刀人士已恢復正常的工作。
  • 那個被砍三刀的陶勇醫生直播說:不後悔當醫生,要再回到醫院工作
    陶勇醫生瘦了,圓圓的娃娃臉明顯清減了,但精神看起來很好,沒有一點受傷後的陰鬱。看到他帶著微笑的臉龐,反倒讓人覺得格外心疼。被砍傷後兩個月零10天,陶勇醫生以一個患者的身份做了直播,跟大家聊了些掏心窩子的話。
  • 2020年那些勵志的人|眼科醫生陶勇:我選擇用「可喜」形容這一年
    度過了極不平凡的2020年,沒有人能想到,眼科醫生陶勇選擇用「可喜」兩個字來形容這一年,形容自己的人生轉折。「手恢復不如預期,但我已經逐漸適應主要使用右手的生活。」陶勇接受採訪時不斷用右手搓著受傷的左手,邊做恢復動作邊說。坐在醫院會議室裡的這位文質彬彬、一臉陽光的青年醫生,就是此前受到傷害的北京朝陽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陶勇。
  • 鬼門關裡逃出來的眼科醫生陶勇:世界吻我以痛,我要報之以歌
    他說,「受傷之後,有患者家屬甚至願意把自己的手捐給我。那時候,我覺得,來人世間這一趟,值得。」在陶勇眼裡,醫學如同一條修行之路,內以修持自我,外以濟世渡人。所謂「無畏布施」,越是在眾生身患病痛、恐懼不安的時候,越要堅定懸壺濟世的信仰。即使暫時不能重回手術臺,他也可以用更多的方式為患者帶來光明。
  • 陶勇醫生受傷後首發聲:我看過太多悲慘的命運,更能承受打擊
    陶勇後來得知犯罪嫌疑人是誰後,也大吃一驚。同事胡小鳳記得陶勇醒來對她說的第一句話是,為什麼會是他?咱們對他挺好的啊。胡小鳳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犯罪嫌疑人崔某是陶勇接診的無數眼科疑難雜症患者之一,之前其他醫生給他做了至少兩次手術,但術後出現了嚴重的併發症,眼睛幾乎失明。轉到陶勇這裡時已是晚期。
  • 醫者仁心 北京被砍傷眼科醫生陶勇恢復出診
    北京被砍傷眼科醫生陶勇恢復出診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俠克)「我還是願意回到臨床,繼續為大家服務。」記者14日從北京朝陽醫院獲悉,此前被砍傷的北京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日前恢復出診。陶勇表示,由於身體原因,恢復出診的第一天只放了10個號。「大多是家長帶孩子來複診。」
  • 朝陽醫院被砍傷的眼科專家陶勇,竟然是這樣一位醫生,看完淚奔!
    1月20日下午14點左右,北京朝陽醫院發生一起醫生被襲擊事件,有醫生被砍傷。被砍的眼科主任醫生陶勇醫生受傷嚴重,後腦勺、胳膊等多處被砍傷。看啊!看啊!看!文字沒有這麼大衝擊。剛看到新聞的時候完全沒意識到眼科能有什麼矛盾,沒想到這喪心病狂,我看著都快哭了。手!
  • 北京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還會在醫學行業堅持,去造福更多的人
    今年1月20日,北京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在出診時,一名男子進入診室持刀將其砍傷。這起惡性傷醫事件引發了輿論的高度關注,陶勇的救治情況更牽動人心。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記者採訪了陶勇,他對自己受傷後社會各界和廣大網友關心的諸多問題進行回應,對如何預防傷醫事件發生、構建和諧醫患關係提出建議,並分享了自己由醫生角色轉換為患者角色後的感悟以及未來的人生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