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醫生恢復出診了。對,就是那個被他診治過的患者砍傷,造成左,右臂,左手掌中,背後多處骨折、神經肌肉血管斷裂、顱骨外傷的陶勇醫生。直播中,他平靜地介紹自己當時的傷情:「當我全麻醒了以後,神經外科的主任跟我說『真的就差一點點』。因為我頭上有三刀,有一刀就差一點點,枕骨的骨頭就碎了。如果骨頭碎了,腦子流出來,結果大家可想而知。還有一刀砍在脖子上,差一點點,只要再錯半公分,脊髓就會受到損傷,那我就會高位截癱。還有一刀,差一點點碰到頸動脈,只差一公分,如果頸動脈一破,大出血,結果也還是無法搶救。」
無論在直播還是各種採訪中,談起這段經歷,陶勇醫生都非常平靜,沒有憤怒,沒有憎恨,仿佛遭受這場無妄之災的人並不是自己。雙手對於一個手術醫生意味著什麼,每個人都清楚。儘管這名患者的偏執可能讓陶勇醫生一輩子再也無法拿起手術刀,但陶勇醫生依舊說他能夠理解這位患者。在各種視頻裡,他只是簡單闡述自己的傷情,而將更多的時間用來感謝,感謝家人,感謝醫院,感謝同事,感謝朋友,感謝患者。
然而,楊文醫生就沒有陶勇醫生這麼「幸運」了。在急診搶救室值了一夜班的楊文醫生,被做過屠夫的行兇者砍傷,「其中一刀砍斷了右側頸全部肌肉,砍斷了氣管、食管、頸內靜脈、頸總動脈和通往身體的神經,連頸椎骨都斷了……」,最終搶救無效去世。她沒來得及跟家人見上一面,沒來得及跟幫助自己的同事道一聲感謝,就離開了。沒人知道,楊文醫生一個弱女子,在面對突如其來砍向她的屠刀時,內心是怎樣的害怕和絕望。
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無論是非典時期還是新冠肺炎的戰場上,醫護人員都是最英勇的戰士。當國家和人民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便義無反顧地離開家鄉和親人,來到抗疫的最前線。他們用他們的知識,他們的經驗,他們的汗水,他們的心血乃至生命來守護著這個國家和人民,而我們卻並沒有保護好他們。
就像楊勇醫生說的,對待行兇者「我能理解,但我不能夠寬恕」,「現在這件事情已經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千千萬萬這些從醫的工作者,未來還能不能得到一個很安全的就醫環境的事情」。不管你經歷過怎樣的痛苦煎熬,你是怎樣的絕望無助,這都不能成為你傷害別人的理由。不管出於怎樣的理由,傷害無辜的人都不應該被原諒和寬恕。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對任何一個行兇者的寬容就是對拯救千萬生命的醫護工作者的殘忍。如果任何人都能肆意打罵,隨便欺侮醫護人員而不受到懲罰,那天理何在?若干年後,又有誰會願意去救死扶傷?危難之際,誰又會衝上一線守護萬家平安?
在我看來,任何形式的挑釁,侮辱,傷害醫護人員的行為,都必須接受懲罰。不僅僅是懲罰,更應該是嚴懲,以儆效尤。只有這樣才能讓行兇者有所敬畏,才能保證醫護人員不受侵害。他們也是別人的妻子,丈夫,父母,兒女,他們有救死扶傷的職責,但他們更有得到尊重,幸福生活的權利。國家應該建立健全法治,切實保障他們的權利,讓悲劇不再重演。
事前預防永遠大於事後補救。我們是不是也該思考一下,醫生和患者,本應該是共同對抗疾病,相互信任,砥礪前行的戰友,從什麼時候起,變成現在這樣,勢同水火?近年來,醫患矛盾不斷,傷醫事件屢見不鮮,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醫改年年改,矛盾卻越來越多,到底怎麼回事?醫患矛盾,真的就沒有辦法解決了麼?希望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