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身上,有沒有讓你特別反感的特質?
你是否曾在心裡默默發誓,將來絕不要成為這個樣子!
可是多年過去,卻發現自己竟和父母越來越像。
比如,你的母親很強勢,從不會輕聲細語,
而你長大後看起來溫和,實則同樣強勢;
你的父親是個自卑的人,從來沒有肯定你,
而你長大後也很自卑,甚至很少誇獎別人。
01.命運的輪迴,仿佛在冥冥中註定
其實,命運的輪迴不僅會在一個家庭上演,而且會在一個家族內反覆循環,仿佛魔咒一般。
以電視劇《都挺好》來說。
當年,明玉的外婆為了讓自己唯一的兒子,擁有城鎮戶口,
逼明玉母親嫁給了蘇大強。
然而,明玉的母親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後,
卻對兒子極其偏袒,卻對明玉極其輕視和冷漠。
她曾經是重男輕女思想的受害者,又變成了重男輕女思想的加害者。
早餐給兩個兒子吃雞蛋煎火腿,而明玉只能吃一碗泡飯。
大兒子明哲出國留學,擅自主張將明玉的房間賣掉,直接把她所有的東西都扔在門口。
二兒子明成想出去旅行,痛快地給了2000元。
轉身拒絕有考上清華實力,要1000元輔導費的明玉的請求。
「蘇明玉,你是個女孩,怎麼能跟你兩個哥哥比呢?
我們只負責養你到18歲,你以後還要嫁人。我們也不需要你養老。」
當她說出這句話後,明玉一氣之下,徹底和父母斷了關係,也把恨留在了心底。
母親成了明玉這一生最恨的人,恨母親的偏袒和無視,更恨母親的狠心。
在明玉眼裡,強勢的母親就像是獨裁者:
獨攬家裡的資源,然後掌控每個人的命運,就連父親也常常被罵得一無是處。
於是,明玉拼命工作、拼命賺錢,只為向母親證明,她是錯的!
然而多年後,事業有成的明玉本以為自己贏了母親,卻再次被現實打敗。
母親去世後,明玉明裡暗裡出錢出力,照顧父親。
可是父親卻常常「無理取鬧」,有次鬧到了派出所,在那呆著怎麼勸都不回家。
警察無奈下把兒女都喊了過來,父親趁機指責幾人不孝順時。
明玉一怒之下情緒控制,指著父親一頓大罵,
父親恍惚間指著她說:「你就是趙美蘭」 !之後暈倒被送到了醫院。
當明玉平靜下來,回憶起剛才的情景,才意識到,自己居然變成了最討厭的母親的樣子。
一樣的強勢和狠心:「你就是個窩囊廢,你就不配有家,不配有兒女。」
就連教訓父親的語氣和話,都和母親當年一模一樣。
從明玉的姥姥,母親,再到明玉,整整三代人。
明明是想擺脫父母的影子,最後卻變成了和她們一樣的人,
這究竟是命中注定還是純屬巧合?
這幾年原生家庭影響孩子一生的說法很流行,
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準確,只是代際傳承理論籠統說法。
代際傳承理論是指,父母有意或無意間將自己的行為、思維方式等傳遞給自己的孩子。
以至於孩子在某些情況下,表現出與父母相似的行為或思維方式。
02.蘇母為什麼從受害者變成了加害者
在代際傳承的理論裡,並不是只是原生家庭的影響,
還包括整個家族裡潛意識的行為或思維的傳遞。
比如我們常說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就是這個意思。
當然,代際傳承並不是一成不變,而是會隨著環境和認知的改變發生變化。
電視劇《都挺好》中,明玉的父親在回憶中說出了,蘇母之所以那麼討厭明玉的原因:
一、嫁給他本就是被迫,蘇母生完兩個兒子後打算離婚,與之前的一個老相好離開。
可是因為突然有了明玉,而且月份已大,蘇母的打算只能落空。
二、明玉的出生,剛好趕上計劃生育,蘇母與他都被降職處分,家裡的經濟條件也一落千丈。
兩人的工資養活兩個兒子都吃力,蘇母也就更不敢離婚了。
所以心生怨恨的蘇母,把幾筆帳記到了明玉的頭上,很不待見她。
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卻正好相反,蘇母之所以這樣對明玉,恰恰是為了她好。
聽起來是不是很矛盾?
蘇母同樣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可以想像她也同樣不被重視,但又渴望改變命運。
具體表現為生了兩個兒子,決心和老相好離開(已許諾可以安排更好的工作)。
但是明玉的到來,蘇母不得不認命。
可以想像很長一段時間,蘇母對生活很是失望。
然而,隨著幾個孩子逐漸長大,情況卻發生了逆轉。
大兒子從小熱愛學習,二兒子從小嘴甜如蜜。
這時候,蘇母就把家族思維和行為模式,不自覺投射到了兩個兒子身上:
即男孩是家裡的希望和未來,因此對兩個兒子格外好。
那麼,為什麼作為重男輕女思想的受害者,她沒有把恨投射到兒子身上呢?
這是因為,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追求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
而所謂的安全感,其實就是熟悉感。
也就是說,當人處於陌生的環境時,會刻意用原有的思維和行為,讓自己重獲安全感。
比如說,你的同學邀請你參加婚宴。你樂意和熟人坐一桌,就是在追求安全感。
蘇母也不例外,她的原生家庭中,重男輕女,所有人對她的弟弟寵愛有加。
因此,在自己的小家中,她也會這樣做,才能獲得安全感。
另外,清華畢業,考上國外名校的大兒子讓自己在親戚朋友那倍有面子;
能說會道,特別會哄自己開心的二兒子,滿足了自己潛意識中被愛的渴望。
這時,蘇母的心態發生了變化,她的心裡是美滋滋的。
她的認知變成了這樣:女人的命運,無非是生個好兒子。
因此,當看到明玉努力學習,成績優異時,心裡想的是:
學習好又能怎麼樣,將來還不是要嫁人生子?
你媽我當年不是照樣沒有擺脫命運,而是靠著兩個兒子翻身?
你以為能改變命運,太幼稚了。
所以很多看似無情的做法,其實是把自認為對的人生經驗傳遞給明玉,希望她能少走彎路。
03.明玉為什麼和蘇母越來越像
再來說說另外一個問題,明玉為什麼和蘇母越來越像。
首先,明玉在原生家庭,從母親代際傳承學到的重要一點是:
要足夠狠,才能達到目的。
因為母親對自己就是這樣,並且最後目的都達到了,
所以明玉會把這一點內化成自己的處事方式。
比如,蘇明玉開除公司員工老倪時,當面冷酷決絕一點情面都不講。
老倪請明玉求情,說出自己上有老下有小的艱難處境,
明玉卻假裝為難,推辭說自己根本做不了主。
當然,她不僅別人足夠狠,對自己也同樣夠狠,能豁得出去。
有次因為家裡的事情,耽誤了和重要合作夥伴洪總的會面。
明玉為了追回損失,先是耍無賴,坐在門口蹲點死守,
然後硬著頭皮吃了辣火鍋,喝了很多酒賠罪。
為了工作,經常熬夜加班到半夜,顧不上吃飯和休息更是家常便飯。
其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
義大利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認為:
孩子一出生就有一個精神胚胎,這個精神胚胎中藏有心靈成長的密碼。
也就是說,每個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這種天性會引領自身的成長。
電視劇中,從明玉和母親多次的據理力爭,可以看出她天生的性格就是倔強,不服輸。
這種品質,和她從母親那學到的處事方式兩者疊加,使得她越來越像母親,愈加強勢和狠心。
當然,這一點也促成了她的成功。
04.如何擺脫成為父母一樣的人
那麼,如果想真正擺脫和父母越來越像的魔咒,該如何做呢?
客體關係理論認為:一個人和他最初的重要客體構建的關係,通常認為是父母。
會內化到一個人的內心深處,成為一個人的性格 。
一個人在新的關係中,總是尋求將他的內在關係模式投射在這個新的關係中。
這樣,會導致你不斷重複構建類似的關係模式,而這就構成了命運。
在新的關係中,你和對方都在重複各自的的關係模式。
兩人會持續進行較量,堅持自己的邏輯是正確的,同時難免會有衝突和誤會。
而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反思和審視自己,為改變提供了可能性。
比如在蘇母去世後,明玉和兩個哥哥,為了安頓父親的晚年生活。
他們和各自的愛人或戀人之間,產生了很多矛盾和分歧。
但也以此為契機,認識到了自身的問題,成長了起來。
比如,明哲認識到自己的自私和虛偽,明成改變了無擔當的一面,明玉意識到愛才能化解恨。
你曾有過討厭父母的經歷嗎?如今擺脫了他們的影子嗎?歡迎討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