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心臟康復理念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葛均波院士現代心臟康復中心...

2021-01-15 環球網

現場圖 新民晚報 左妍/攝

【新民晚報·新民網】我國的心血管病治療水平可能已達國際先進之列,但心臟康復水平落後國際頂尖水平20年。在今天(19日)下午舉行的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葛均波院士現代心臟康復中心」揭牌儀式上,專家透露,今後將借鑑國外先進的心臟康復經驗,開展體外反搏和體外震波等心臟康復治療項目,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少社會醫療資源消耗。

據悉,該心臟康復中心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教授為核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心臟康復學組常務副組長,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主任徐亞偉教授領銜,以「關愛健康,從心開始」為主題,率先在全國開展「心臟體外震波聯合體外反搏序貫治療」。

葛均波院士告訴記者,我國心臟康復水平落後國際頂尖水平20年,一大批帶病生存患者的管理,涉及巨大的家庭、社會醫療資源消耗。如何有效遏制這一趨勢?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心臟康復/二級預防體系是關鍵。

目前,我國的心臟康復臨床幾乎處於空白階段,對很多心血管醫生而言,心臟康復這一概念依然陌生。臨床重點關注心血管疾病患者發病後的搶救與治療,但是,發病前的預防、發病後的康復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大量發病後患者得不到進一步的醫學指導,從而反覆發病、反覆住院……

上海十院心臟中心主任徐亞偉教授介紹說,中心借鑑了國外先進的心臟康復經驗,大力發展有循證醫學證據的心臟康復治療項目,例如體外反搏治療和體外震波治療等,同時,利用諸如D-SPECT等精準心臟影像手段去評估治療效果。以「精準評估,精準治療,精準康復」為特色,從臨床治療到心臟康復,為患者提供一體化服務,全面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心臟康復中心服務人群包括: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發作穩定期、冠脈支架植入術後、冠脈搭橋術後、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代謝症候群等相關疾病。

圖說:徐亞偉正在介紹心臟康複診療服務

新民晚報 左妍/攝

【相關連結】何為心臟康複診療服務?

心、肺、血管功能評估:通過心肺運動試驗、運動心排、運動平板等現代化的儀器設備為患者進行功能評估,制定個體化的運動處方,提供個體化的心臟康複方案。以及血管內皮功能檢測和檢測動脈硬化的金標準PWV(脈搏波傳導速度)和AVI(踝壁指數)。

心肌供血評估:心臟PET血流-代謝顯像是國際上評估存活心肌的「金標準」,可幫助確定壞死心肌與可逆性缺血心肌,對介入治療、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同時可對術後心功能恢復情況進行預測。D-SPECT可作為快速評估心肌缺血的金指標,為指導臨床開展精準PCI診療的提供指導。兩大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精準儀器的引進為本心康中心的技術支持提供了有力的指導。

輔助循環治療:體外心臟震波治療是治療冠心病的一種有效且無創的全新療法,可作用於缺血損傷的心肌組織,加速心臟側枝血管新生,改善心肌供血,改善症狀、心功能及預後。作為治療冠心病的新方法。體外反搏裝置是由中國自主研製的現代心臟康復治療手段,1994年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現已納入美國ACC/AHA、歐洲ESC和中國冠心病心絞痛臨床治療指南。(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相關焦點

  • 上海率先設立現代心臟康復中心實現精準康復
    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葛均波院士現代心臟康復中心」19日正式揭牌,率先在全國開展「心臟體外震波聯合體外反搏序貫治療」,為患者「精準評估,精準治療,精準康復」。
  • 心臟康復中心成立 探索符合國情心臟預防康復模式
    據《勞動報》報導,為什麼很多心臟病人在接受了治療後,仍然會反覆發病?因為長期以來中國缺少真正專業的心臟康復體系。昨天,在中科院院士葛均波教授倡議下,中國心臟康復中心在滬成立。  資料顯示,美國動脈支架植入手術後參與心臟康復的比例約為60%;日本、英國等的比例也達21-30%。
  • 「現代心臟康復」不得不說的事
    精準評估 精準治療 精準康復 「現代心臟康復」不得不說的事 2017年06月06日 09:30 來源:文匯報 作者:徐亞偉 字號 內容摘要:近日, 「葛均波院士現代心臟康復中心」落戶在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
  • 美國版數字報-心血管病人術後切莫忽視心臟康復
    中科院院士、我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葛均波曾在多個場合提到,我國的心血管病治療水平可能已達國際先進之列,但心臟康復水平落後國際頂尖水平
  • 日照心臟病醫院獲國家級認證,正式躋身心臟康復學科「國家隊」
    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心臟康復中心的建立,希望通過在全國各級醫療機構建立統一標準的心臟康復中心,實現我國心血管疾病康復治療的均質化,多維度提升重大心血管疾病的綜合管控能力,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致殘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 山西汾陽醫院心臟康復中心 順利通過國家標準化心臟康復中心認證
    ,山西省汾陽醫院順利通過全國心臟康復中心認證,標誌著汾陽醫院順利躋身心臟康復學科「國家隊」,成為現呂梁區域唯一的國家標準化心臟康復中心。山西省汾陽醫院心臟康復中心目前是呂梁地區唯一專門針對心血管病患者的心臟康復專業中心,涵蓋了預防、治療、康復等多重醫學目的,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綜合管理策略。心臟康復中心致力於打造覆蓋心血管疾病穩定期和康復期的全程醫療管理體系,從而明顯降低心血管病的復發率、病死率,降低再住院率,大大減少整體醫療花費,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真正使每一位心血管疾病患者獲益。
  • 葛均波院士當選世界心臟聯盟理事會唯一中國理事
    世界心臟聯盟常務理事、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主席葛均波院士為理事會唯一中國理事。致力於控制全球(特別是中低收入國家)心臟病和腦卒中的發生,延長人類壽命,改善生活質量。作為WHF的緊密合作夥伴,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CCA))自2016年起,便與WHF保持密切合作,並於2019年正式成為WHF的官方會員單位。
  • 南通市老年康復醫院心臟康復中心通過「國家級」認證
    16日,記者從市老年康復醫院獲悉,經過國家心臟康復中心嚴苛細緻的材料審核、現場核查等認證環節後,全國43家醫療機構近日通過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心臟康復中心總部的認證,市老年康復醫院榜上有名。  市老年康復醫院心臟康復中心由該院院長、主任醫師姜敏輝領銜,心臟康復中心主任、主任醫師袁永梅帶領多學科團隊人員組織籌備,自2019年7月1日開始著手建設。
  • 重慶市人民醫院正式獲批國家標準化心臟康復中心
    近日,經過申報、初審、答辯,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以下簡稱「重慶市人民醫院」)順利通過了全國心臟康復中心認證,正式成為國家標準化心臟康復中心單位。  據了解,重慶市人民醫院心臟康復中心於2016年開始籌備,於2019年4月正式成立。
  • 這種心絞痛 試試心臟康復治療
    心內科有針對性地為患者調整了藥物治療,並在此基礎上使用心內科的心臟康復治療——體外反博治療。特別是對血管內皮切應力的提高,從而改善內皮功能,促進內皮修復,降低炎症反應,抑制動脈粥樣硬化,促進冠狀動脈側枝循環形成,尤其是在改善心臟微循環、促進新生微血管再生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 心臟也能做康復運動?看看專家怎麼做
    在株洲市中心醫院心內科,醫護人員早上七點半都準時到達科室,換上整潔的白大褂,在劉甲湘醫生和譚恆護士的帶領下,開展心臟康復運動。「媛媛,你知道這是什麼運動嗎?」醫生問道。媛媛答:「心臟康復中有氧運動部分」。「你知道為什麼要開展心臟康復運動嗎?」「因為心臟康復有益於患者,並能預防心血管事件發生」。
  •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掛牌「國家標準化心臟康復中心」
    中心包含房顫篩查隨訪中心、遠程心電檢查中心、無創心功能檢查、運動心肺功能檢測、心臟影像檢查、運動康復區等,功能涵蓋了疾病篩查、功能監測、康復治療等不同板塊。「不僅僅是針對患者的康復,還有對疾病的預判。比如某位市民想參加馬拉松比賽,就可以提前來此進行功能監測,對自己的狀態實現一個精準的預判,進而避免悲劇的發生。」
  • 光明區首家國家標準化心臟康復建設中心落戶國科大深圳醫院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劉芳 通訊員 黃麗麗 徐超凡12月22日,由中國科學院大學深圳醫院主辦的2020年省級繼續教育項目心臟康復新進展學習班、首屆光明心肺康復及慢病管理論壇暨第七屆國科大博士論壇在光明舉行。
  • 衝擊波:心臟康復治療新選擇
    「心臟康複方案也需要量體裁衣。比如,對於冠心病終末期患者,因為各種原因不能或不願進行介入與搭橋手術的冠心病患者,體外心臟衝擊波治療就是一種新選擇。」比如對於那些傳統的再血管化手術無效或微效的患者,以及服用2種或3種最大承受劑量治療心絞痛的藥物治療8周以上無效的患者來說,心臟衝擊波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狀態,因而也能較為有效地改善這些嚴重冠心病患者的症狀和預後。」程姝娟教授指出。
  • 【市中醫|微訊】上海市中醫醫院心臟康復中心通過中國心血管健康...
    此次會議由葛俊波院士、霍勇教授主持,今年全國通過心臟康復中心認證的單位有43家,我院作為滬上唯一通過認證的三級甲等中醫醫院上臺接受授牌。2019年11月在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成立心臟康復中心,團隊成員包括我院多學科人員(心病科醫生、護士,康復科醫生、技師,心理科醫生,營養科醫生等),經過前期心臟康復團隊努力,通過了心臟康復聯盟評審,於2019年12月26日成功獲批第二批心臟康復聯盟建設單位。
  • 心絞痛反覆發作 齊魯專家提醒還可以試試心臟康復治療
    特別是對血管內皮切應力的提高,從而改善內皮功能,促進內皮修復,降低炎症反應,抑制動脈粥樣硬化,促進冠狀動脈側枝循環形成,尤其是在改善心臟微循環、促進新生微血管再生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通過以上多種可能的作用機制,減輕心臟病患者的某些危險因素,降低心絞痛發作頻率及嚴重程度,減少硝酸甘油用量,發揮類似運動訓練的效應,提高患者的運動耐量及生活質量,降低住院率及總治療費用,從而在心臟康復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葛均波院士親自操刀上海首例SAPIEN 3球擴瓣植入
    德達心臟團隊葛均波院士、葛雷教授等為患者手術一小時生死時速,危重患者重獲新生早上9點剛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上海德達醫院首席醫療官葛均波院士帶領手術團隊,輕鬆地走出了複合手術室。SAPIEN 3上市後上海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手術僅花費1個小時,就已成功完成。
  • 泰安市立醫院成為國家標準化心臟康復中心建設單位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繼澤 泰安報導近日,在濟南市舉行的第二屆「齊魯心臟康復高峰論壇」會議上,泰安市立醫院通過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病預防與康復委員會認證,成為全國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評估與提升工程(CDQI)國家標準化心臟康復中心建設單位。
  • 德達醫療與哥倫比亞大學在滬打造首個國際心臟中心|哥倫比亞大學|...
    德達醫療集團董事會主席歐柏德DanielAuerbach表示:「當初之所以選擇與哥倫比亞大學心臟中心合作,正是看重了其在心血管領域具有世界頂級的醫學診療實力,德達醫療希望通過引入國外先進的心血管醫療資源,並與國內的優質的心血管醫療資源相融合,在中國建立一座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以患者為中心的、用心服務的心臟中心,為中國患者提供卓越的治療效果和全方位的關愛。」
  • 康復治療:心力衰竭患者未來恢復的希望
    總體而言,運動康復通過提高心肺耐力來提高心衰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氣短等症狀,降低焦慮、抑鬱和壓力水平,並在日常活動中保持獨立性。最近有限的證據表明,運動康復具有預防認知功能下降的潛力,改善認知的機制可能在於運動能夠增強細胞對氧化應激的抵抗,改善能量代謝,同時有氧運動可以提高海馬體積,從而促進認知能力。還有研究表明心臟康復對心衰患者的照護者也能起到積極的心理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