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按摩小哥教會我的道理: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有自知之明

2020-12-18 前瞻網

作者|張良計 來源|張良計(ID:zhang_liangj)

今天分享個很有意思的感悟。大家耐心看完,肯定能獲得不少啟發。

前段時間我頸椎毛病又犯了,朋友推薦了一個按摩師傅給我。

我的頸椎是頑疾,過去七八年嘗試過無數的方法,看醫生,吃藥,針灸,整脊甚至電療,少說花了十幾萬,都沒辦法治好。這次也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了朋友推薦的這家店。

沒想到啊沒想到,這位師傅的手藝徹底把我顛覆了。

我從未感覺過如此酸爽,好像身上的任督二脈被打通一樣。做好以後整個人精神狀態煥然一新,說「手到病除」完全不誇張。

自然的,我成了他的長期客戶。

說是師傅,實際上對方比我還年輕,30歲不到的樣子,應該稱為「小師傅」才對。可他年紀雖小,收費可不低。在他這裡做一次按摩的價錢,夠讓我在外面的按摩店做兩三次了。

可別看他這麼年輕,在行業裡早就名聲在外。

他的很多熟客都是港臺大明星,我好幾次在店裡看到裹得嚴嚴實實帶著墨鏡口罩的人,他等人家走後就用一種不經意的口吻告訴我:

「哦,那個是容祖兒,最近在上海拍戲,順便到我這裡調理一下。」

小師傅特別難約時間,每次都要提前兩周起。最誇張的一次他一天做了10個客戶,一個月賺十幾萬不在話下。

有一次我和他聊天,問他有沒有想過把工作室的規模做大。

我說你再怎麼樣都是一個人幹,天花板很明顯。撐死一天做10個客戶,一個月不休息乾死也就300個人,營業額再想往上突破很難了。

沒想到他說,這些問題他都想過,所以並不打算擴張規模。

我問他怎麼說,他講得有理有據。我把他的話摘錄下來,大家其實能發現不少有意思的東西。

首先小師傅說,按摩這一行的特點是手藝活。

而手藝活,是講一點天賦的。同樣一套按摩手法,同一個師傅教,不同的徒弟學出來可能天差地別。

今天我給你按,和我師兄來給你按,你能明顯感覺到手法,力道和技巧上的差別。就算閉上眼睛躺著,你也知道今天給你按的不是以前那個人。

這就跟你去餐館吃飯一樣,同樣一盤青椒肉絲,不同的廚師在刀工,火候,口味,調料上都有自己的風格,你吃出來就是不一樣的味道。

而手藝活的這個特點,決定了它的核心競爭力是不可複製的。

我當然可以開班授課教徒弟,把我學了10年的按摩手法傳授下去。但我不能保證這些徒弟能把精華全都學會,並且這些徒弟們去給我的熟客按,人家並不會買單,寧願回頭來找我按。

為什麼我敢這麼說呢?

因為我的師兄就是這麼做的。他在上海開了10家連鎖店,收費比我還貴。但是單店生意卻沒有我好,其他幾家都是虧損在做。如果把人工、店鋪租金等成本平攤下來,他的利潤率其實並不高。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生意好的那家店是師兄在坐陣,其他虧損的店都是徒弟在打理。之前人家是因為師兄慕名而來,結果進來一看你打著自己的名號安排一幫徒弟給我按,那當然不滿意了。

那怎麼辦呢?

很自然的,師兄開始拓展周邊產品。除了按摩之外,什麼艾灸草,養生酒,通透粉,亂七八糟的全整上。

這些東西質量怎麼樣先不說,如此眼花繚亂的東西想要客戶買單,那前提一定是客人很信任你了。

但你獲得客戶的信任,唯一的方法是你自己去給客人按摩來建立信任。其他徒弟連讓客人滿意都做不到,怎麼去說服客人買這些東西呢?

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想把規模做大,於是降低服務質量。降低服務質量之後發現並不賺錢,於是開始賣周邊產品。可周邊產品客人並不買單,於是只好不斷打折降價。可打折降價之後客人覺得你越來越Low,來的人開始變少。客人越來越少,店的規模只能越做越小。

最後就是店鋪的運營成本不斷升高,店鋪的口碑卻直線下滑,當初10家連鎖店如今只有3家還在苦苦支撐。

說完這一大堆,小師傅問了我一句:

「你覺得問題出在哪裡?」

我正享受他的按摩聽得入神呢,被這冷不丁的一問搞得不知所措,只能順著他的話說,你師兄太想擴張了,步子邁的太大扯著蛋。

他說不是的,是他師兄沒想清楚什麼事情應該做,什麼事情不應該做。

我仔細琢磨小師傅的這番話,挺有道理。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懂得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因為越有本事,越有自知之明,越明白本事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適用於哪裡,不適用於哪裡。他們懂得集中精力和資源放大優勢,同時小心翼翼規避劣勢。

就像這位小師傅開頭說的,他的本事就是手藝活。手藝活天然就是看人,人是最大的招牌。離開了人,打再多的廣告做再多的營銷都沒用。

而人是無法複製的。同樣一門手藝,同一個師傅教,不同人學習的效果就是不一樣。

因此手藝活是一件無法標準化生產的產品。它不像工廠流水線上的iPhone,一下子能生產出幾十萬臺全世界賣。手藝活就是一人一店,一天24小時,自己做好管飽沒問題,想要規模擴張難上加難。

再延伸想想,我們身邊許多「商品」,其實都是手藝活。

街邊的餐館,理髮店,奶茶鋪,點心店,寫字樓裡的網紅工作室,廣告公司甚至諮詢公司,它們的本質都是一樣的。

少了中間最核心的關鍵人物(通常是創始人/老闆),商品和服務的質量一下子就會從90分跌到不及格。

所以大家去看這一類公司,做擴張都是很難的。一家店名聲在外很容易,十家店一百家店都這麼厲害,難度指數不僅僅是簡單乘以10或100那麼簡單。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把非標準化的、以個體生產力為主的「手藝活」,變成標準化的,可進行大規模複製的「流水線生產」

標準化,就是把所有不確定都變得確定,把每個步驟都細分到不能再細緻,把所有人為因素可能造成的差異都降到最低。

可口可樂的核心競爭力並不是某位調配口味的食品專家,而是它價值百億美元的配方。這個配方不僅細緻到每種成分的劑量有多少,成分之間複雜的混合生產過程也都嚴格控制,對外保密。這就叫標準化生產;

火鍋店的核心競爭力並不是某一個廚師,而是它的食材和配料,每一份食材都要滿足各項標準,所以供應鏈才是它的核心競爭力。而供應鏈,是可以標準化管理的;

麥肯錫如果一直靠創始人的名聲做生意,它不可能做到世界聞名。反而是總結出來的各種戰略方法論,出版的各類管理學書籍,讓「麥肯錫方法」成為一套標準完整的理論體系,變成一個金字招牌;

你看,這些都是有規律可循的。

在沒有想到一個好方法進行標準化生產之前,寧可放棄做大做強的想法,專注於小事,把它做到極致。

專注小事,並不是一件壞事。

所有的本事,起初都來源於小事。把小事鑽研透徹,把技能打磨精緻,你才能在一個行業裡立足。

願意深耕小事的人,對行業是有敬畏之心的。

只有尊重這個行業的客觀發展規律,才不會去做逆著行業大勢的事情。他會順勢而為,像一個熟練的獵手一樣去捕捉機會。

這樣的人知道一個人力量有限,不可能什麼都學會,什麼都在行。

有敬畏之心,才能沉得下心去學習。並且學到的越多,越會覺得自己無知。越覺得自己無知,越懂得需要搭配不同的團隊夥伴來共同把事情做成。

有自知之明,做事專注,為人謙遜,懂得分享利益,我身邊事業有成的朋友們,都符合這些特點。

這都不是什麼不得了的特質,但,就是讓人覺得踏實。

我們都知道木桶理論,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木桶最短的那塊板。由此引申出一系列關於長板短板的討論。

大家普遍認為,只有補齊自己身上的短板,才能均衡發展。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要均衡發展?

均衡發展就一定是好的嗎?

為什麼木桶就一定要裝水?為什麼不能把木桶上的板子拆掉去做其他事情?最長的那塊木板,難道就不能變成別的東西發揮作用?

如果換一個思路,不要集中資源去彌補劣勢,而是讓優勢更突出,讓長木板變得更長,直到成為所有木桶裡最長的那塊板,接下來會如何?

實際上,許多行業都是用這個思路在做。

讓優勢更突出,集中所有力量成為細分賽道的第一名,自然有人會來幫你彌補其他的劣勢,你都不用親自動手。

你越對自己的能力領域有信心,就越懂得不擅長的事情不要去碰,而是把它們交給比你更專業的人。尤其是創業,這一點至關重要。

賈伯斯曾說過:

「我僱傭聰明人並不是要告訴他們該怎麼做,而是要讓他們告訴我該怎麼做。」

有所為是能力,有所不為是格局。

以上,共勉 =)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張良計(ID:zhang_liangj),作者:張良計

本文來源張良計,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懂得這兩句話的含義,明白人才能有大出息
    我們可以看到,現實生活中的成功人士,往往不僅僅只是有著出眾的能力,甚至還會有比別人更大的心臟。古代的高士都講究修身養性,把自己的性子磨一磨。因為在他們看來,心性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或許出眾的能力會讓自己得到統治者的青睞,但是沒有一個好的性子,永遠不會有太大的成就。成功不僅僅只是抓住機會,更應該是跟隨機會不掉隊。古往今來,先賢的哲學思想教會了我們許多待人處事的道理。
  • 越有本事的人越深藏不露,為什麼會這樣?
    越有本事的人越深藏不露,為什麼會這樣?大凡看過《亮劍》的人,都記得裡面有這樣一個情節:李雲龍和趙剛在電影院門口勸架被拉進派出所,因為身穿便衣,被警察訓斥,最後不得已亮明身份,派出所值班警察後來才知道二位是部隊首長。
  • 本事越大的人,越懂得隱藏三個「秘密」,真的很有道理
    答案:點擊上邊藍色字體關注《每天學財商》 一個人有沒有本事,就看他的辦事能力強不強。辦事能力強的人,很容易受到別人的青睞,能廣結人脈,在事業上平步青雲是沒問題的。 家中老人給子曰說過,越有本事的人,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特質,比如懂得隱藏三個「秘密」,非常有道理。
  • 越沒本事的男人,越愛說下面這4句話,快來看看有你嗎?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這個故事與心理學有關,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行為舉止都會反應出一個人的內心和這個人的性格特徵,而小編今天要給大家講四句話,並且一個人越是沒有本事的男人,往往就越愛說下面這四句話,十有九準!那麼接下來就讓小編告訴大家是那四句話吧!
  • 為什麼,越是沒本事的人,越瞧不起人?
    越是沒本事的人,越瞧不起別人,這是一句再真實不過的話了。我們公司有一群電話客服,這群客服呢,工作要求不高,只想說話聲音好聽,打字速度比較快就可以了,至於學歷方面要求放得特別的低,初中高中畢業都可以做。因為技術含量要求不高,所以工資也不高,才2000多塊錢一個月。就是這樣的一群客服妹子,他們卻天然的具有一種優越感,從他們的面部表情都可以看出,他們特別瞧不起很多人。
  • 本事越大的人,越是沉默寡言
    本事越大的人,越懂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哪怕是突發事、緊急事,也能鎮定自若,從容安排,」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越是沉默寡言,越是能夠藏鋒隱銳,在人群中不顯山露水,低頭悶聲趕路,留下一串串堅實的足跡,也累積起越來越豐厚的成就。
  • 人越是高貴,越了解自己,對自身的評價就越是謙虛
    曾看過一句話感觸頗深:「人越是高貴,對自己的評價就越是謙虛。」的確,越是有成就的人就越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什麼是自己不能要的。有一個寓言說得好:一隻青蛙認為把肚皮鼓起來就成了大個,結果是把肚皮鼓破了,也改變不了自己的本來面目。
  • 越是「沒本事」的男人,越喜歡在這些方面「裝」
    情叔導語: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難和問題需要面對,而不同人因為所付出的努力不同自然所獲得結果也不相同,對於一個男人而言,事業對於一個男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事業做的順利那麼男人在各種環境下都表現出自信和優越的一面,相反則顯得狼狽和自卑,所以男人需要有事業心
  • 越是聰明的人,越不會跟這四個人談道理,很現實又很高明
    不少人喜歡講道理,他們認為能夠講道理是一種本事,將對方說服的同時也顯得自己更有理一點。尤其是現在網際網路的發展加快,不少的人喜歡在網上對著陌生的網友講道理,其實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畢竟面對陌生人,交換一個觀點是非常困難的,更容易變成「槓精」,實在是有些得不償失。
  • 心理學:越是沒本事的人,越喜歡在朋友朋友圈說這3種話
    越是沒本事的人,越喜歡在朋友朋友圈說這3種話!喜歡說抱怨的話有位二十多歲的小夥子,非常喜歡說抱怨的話語。真正有本事的人,他們都不愛抱怨,他們懂得抱怨只會讓自己意志變得消沉,讓自己越發的頹廢。這裡引用一句很有道理的話:「與其抱怨,不如改變。」抱怨無法解決目前的困難,但努力可以。
  • 領導說:越是沒有本事的人,這3件事上越是喜歡張揚,丟人現眼
    領導說:越是沒有本事的人,這3件事上越是喜歡張揚,丟人現眼在職場,想要知道一個人有沒有本事,其實並不難,只需要注意一些細節就行了。通過言行舉止,實際上不難判斷其所具備的能力強弱。領導就曾經說過:越是沒有本事的人,在這3件事情上就越是喜歡張揚,到最後丟人現眼,被別人看扁。第一:炫耀自己的成就在職場,有很多人動不動就喜歡炫耀自己的成就,其實這是一種十分不穩重、不成熟的行為。大家都在一個環境下辦公,你做事怎樣,有沒有什麼光輝事跡,其實絕大部分人都知道,根本沒有炫耀的必要。
  • 越是沒本事的人,越喜歡「炫耀」這三樣東西,卻不知被人看不起
    對於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每個人對待生活,也會有屬於自己不同的態度,但是生活是自己的,其實和他人無關,往往是那些越是沒本事的人,反而越喜歡炫耀自己的生活。
  • 越有本事的人越沒脾氣,越沒本事的人脾氣越大
    我身邊就有有脾氣的人,也有沒脾氣的人,脾氣越大的人越沒有本事,脾氣越小的人越有本事,這些我是看在眼裡,明在心裡。我大叔和我小叔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大叔在家務農,偶爾去外面打打雜工,沒賺錢還靠老婆養,但是脾氣很大,動不動就吹自己以前的往事,說自己有多厲害。其實他以前和現在也就是一個樣,只不過是以前比現在辛苦點而已,還跟小瞧別人,把自己抬得很高!和別人吵架的時候他的聲音是最大的,動不動就是來那句: 你敢打我嗎?你敢跟我動手嗎?
  • 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有這樣的特徵,中一個就要恭喜你了
    文|凌小麥寫最暖心的文字,治癒孤寂的心,關注我,溫暖你。很多時候,人人都很崇拜一類人,那就是有本事的人。本事,是一個人能力高低的表現。一個人越有本事,說明他活得越成功,在大家的眼裡都是了不起的。真正有本事的人,也是在生活中慢慢打磨出來的。尤其是當一個人經歷了生活的挫折和困難之後,那他的能力一定會越來越強,本事也會越來越大。生活中真正有本事的人,會在成長的過程不斷提升自己,充實自己,讓自己越活越精彩。就算困難再大,挫折再多,他也不會向命運服輸。而是懂得把失敗當成歷練,不斷磨練自己的心,不拋棄,不放棄。
  • 《天道》:越是有本事的高人,思維方式越是高人一等,值得深思!
    本是後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這首詞雖然看起來是在自嘲,實際上卻是在反襯跟對比,只是通過自嘲來彰顯對比,間接諷刺了這幾個文化人,自己一副窮酸樣子卻天天喜歡跟別人指點見山。諷刺了這個世界上一事無成卻自詡自己滿腹經綸的讀書人。
  • 《都挺好》揭開一個現實的真相:越是優秀的人,越勤奮
    我們從這部劇裡可以看到一個現象:越是優秀的人,越好學,越勤奮;越是平庸的人,越是懶惰,越不求上進。 她見到我第一句話便是:涔汐,趕快再給我開開書單,上次你推薦我的書太棒了,我都看完了。 我總是感慨一句:真是越優秀,越勤奮啊。我見過勤奮的人,但是沒有見過像你這樣勤奮的人,管理公司,抽空讀書,還要參加線下各種培訓班,真難得啊。
  • 越有本事的人,越不會輕易相信別人,真正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每個人活著,都只有一個根本的目的,那就是好好活著。至於什麼叫「好好」,全憑個人對生活的理解。 有的人衣食無憂便已知足,有的人坐擁千萬仍心有不甘。也就是說,在大部分情況下,每個人都會優先考慮自己。
  • 真正有本事的人,身上有這三個特徵,遇到要深交
    他痛下決心,當天晚上,他在日記當中寫道:「我每日渾渾噩噩,正是源於吸菸太多,所以折斷菸袋,發誓永不再吸菸。如有食言,便讓老天劈死我!」就這樣熬了一個多月,曾國藩終於戒掉了多年的菸癮。這世間,越有用的事情,做起來越不舒服。這就是人性的弱點。人必須強迫自己,修正自己,不呆在舒適區裡,才能將自身潛在的能力和智慧發揮得淋漓盡致。如曾國藩所說:「極耐得苦,故能艱難馳驅為一代之偉人。」
  • 真正「有本事」的人,從不解釋
    人活一世,會遇到很多的人和事,有喜歡你的,有討厭你的,有理解你的,也有不理解你的。對於那些不喜歡你人,不能理解你的人,不管你怎麼做,都不會被認可,也無需在這樣的人身上多浪費時間和精力,而真正喜歡你,理解你的人,不用過多解釋,也會站在你這邊。
  • 【金龍杯】百萬獎金等你來拿:越有本事的人越懂得謙虛與寬容
    【金龍杯】百萬獎金等你來拿:越有本事的人越懂得謙虛與寬容 【金龍杯】百萬獎金等你來拿:越有本事的人越懂得謙虛與寬容 2020-10-23 14:19:26  來源:項目有問題,他不會隨意指責一線工作人員,而是跟大家一起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共同改進。 他從不害怕別人挑戰他的權威,每次制定研發方案時,他都會組織跟近措施,虛心聽取參與研發環節的實驗員發表意見,與他們一起商討方案的可行性。 劉明偉經理曾說:如果我和實驗員意見不同,我首先會考慮是自己錯了,我沒辦法天天上手操作,就不能全面了解項目。方案好不好,一定要尊重具體操作者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