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網絡直播元年」這個概念,早在2016年就人提出,甚至在當時還上了「百度百科詞條」,也曾有如此之多的app蜂擁而上,現在還留下多少?
因疫情的原因,雖然2020年開年有限曲折,但是這一年卻是全民直播,全網營銷的元年。
在2.3月大家都在家中隔離,不少企業受到重創,卻火了自媒體。直播行業又迎來了新的風口。
自4月1日羅永浩抖音直播首秀以來,三次直播的話題關鍵詞跌宕起伏。這場「史詩級」跨界以1.1億交易額首戰告捷。就在不少區縣出現了「縣長直播帶貨」助力脫貧攻堅,給外界帶來了「新鮮感」。
在網絡上各種大咖「群魔亂舞」,抖音、快手出現各種段子手如火如荼的表演著,從營銷角度來想,一個企業、一個產品如何才能站對風口,順勢而上,穩步向前?我想下面這本書能幫到你。
本書從構成社交新零售的三大基因開始,分別從流量基礎、思維、產品、模式、團隊管理等幾個方面,把社交新零售圈層經濟中經常出現的痛點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並給出了解決辦法,幫助更多的零售企業全副武裝,撬動社交新零售的紅利。
程闊老師具有豐富的企業實戰管理和品牌培訓經驗,他濃縮數百家企業的內部培訓經驗,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立體化商學動力體系。現任多家知名企業的戰略顧問、商業模式顧問,深受企業好評。曾創下合作品牌單月業績增長1000%的輝煌戰績,被譽為「社交新零售實戰落地專家」
過去我們將店址、品類和銷售人才看做零售行業的三大法寶,可是總從進入2018年,這些法寶居然不靈了。越來越多的連鎖企業關閉店鋪,就連沃爾瑪這樣零售行業巨鱷也頂不住重壓,近4年來在中國已關閉80家門店。中國零售業正在經歷顛覆性的變革,一時之間,如何破局也成為企業人亟須面對的新課題。
舊的銷售模式即將逝去,必將有新零售模式誕生。我們將它稱為社交新零售
社交新零售就是以人為本,利用社交工具產生的經營行為。
簡單來說,以人為中,圍繞消費者需求進行產品的創造、營銷,這種全新的交易模式讓流量更精準,銷售更容易裂變。社交新零售模式就是藉助社交工具,利用用戶自己的信任關係形成一個流量閉環,從而促成交易。
一、無論是做產品還是建團隊,都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
過去的營銷核心講究以點打面,現在講究以面打點。說白了就上廣撒網,全網絡營銷覆蓋,你同事、你朋友、你親戚、你家人都知道,都說好,就剩你一個人沒買,你買不買?
還有一句話叫「越有人排隊就越有人排隊」,所以才會出現鮑師傅糕點最長排隊7小時。也會出現上海一家「網紅」奶茶店,僱人排隊的醜聞。我想這些事件很大因素都是受到這句話的影響吧。別人排長隊能影響其他人的購買,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人」才是裂變的關鍵。
社交新零售的核心是從賣產品過渡到建團隊。
二、打造IP形象,讓你的IP配得上與對方交流
看到這個標題很多朋友都會說,我不做網紅不需要什麼IP。所以她的朋友圈什麼內容都有,今天吐槽公司,明天拼多多砍價,後天戰隊流量明星「xx小哥哥,我要給你生孩子」。如果一個沒有見過面沒有交流過的陌生人加她,通過朋友圈可以看出什麼?
所以所謂的個IP打造,是提升內在素質,培養一些高雅的興趣愛好,讓自己擁有正能量的價值觀,讓自己與擁有的資源相匹配。
產品有IP,主要體現在符號化和標籤化。符號化主要從包裝實現,產品包裝好看有特色,那麼用戶記得住的可能性就大。標籤化就是讓產品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對於產品而言,公域流量是一個企業的主線,而私域流量是對公域流量的補充,是一個企業的複線。 品牌有IP ,有背書,有溫度,就能夠獲得更多的信賴與追隨。在未來商業模型一定是粉絲經濟,也會是IP經濟,就是以個人為中心,進行明星化的包裝。 無論個人微信號還是企業微信號都要經營好自己的形象,發出的內容要真實有內涵,接地氣不做作,展現陽光正能量的形象。打造IP的最終目的雖說是變現,但是平時運營過程中切記不要刷屏。
三、用正確的思維方式,突破線上流量場景
用上遊思維獲取下遊思維假設讓你推銷一座豪宅,一般銷售都會認為豪宅肯定不便宜,一年能賣出一套就不錯了,我肯定賣不出去。
這是一般人的營銷思維,你不認識能買得起豪宅的人,但並不代表豪宅賣不出去。你可以找住豪宅的朋友,讓他幫你代銷。你不認識住豪宅的朋友,的這個理髮師或美容師朋友就可以幫你代銷、分銷。
這種思維方式就是用上遊思維獲取下遊思維。
痛點思維 痛點永遠是最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在營銷產品或服務的過程,就是解決客戶所面對的難點問題,然後化痛點為賣點。這是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所在。
當一個產品找不到賣點,或所有問題都能解決。那這個產品就沒有優勢,只能是同質化產品大軍中的一員,被時間所淘汰。
我經常會和我的客戶講,無論什麼營銷手段,最終都要回歸到產品本身,只有滿足用戶需求,才是最能吸引用戶的,其次用戶體驗是核心。所以做產品或服務是「以心為本」「以人心換人心」。
四、用對策略,達成消費場景轉換
在社交新零售模式中,除了以人為核心, 建立社交關係,價值輸出,關係維護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消費場景轉換。在電商還未興起的前10年,我們消費都是到店內,所有的信息都是來源於商家廣告,現如今,消費模式有了天翻地覆的轉變,這其中最重要的轉變就是消費場景。現在我們無需到店試衣服,只需一鍵下單隔天就能送到,不滿意還可7天無理由退款。就連吃飯,我們都無需堂食,宅在家一個月幾個APP輪番下單就可以把想吃的美食吹個遍。放在10年前,我們誰能想得到如今的巨變?
這些所謂的消費場景,就是我們現在極火短視頻和直播。它們都是社交新零售打造爆品、傳播品牌影響力的不二之選。
《社交新零售—圈層的整合和變現》中還有很多內容,如種子用戶的發展,KOL的培養,商學院的建立與用途等等。基本在營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一一解答,希望對社交新零售有需求的朋友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