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天之間,價格狂漲20倍,這位網友經歷的「頭盔熱」,正在全國各地火爆展開,「朋友圈」更是充滿頭盔求購、出售信息,「現貨需要10萬」、「這款現貨5萬個」、「現貨1萬個,質量絕對過硬,批發」之類的內容層出不窮。
文/華商韜略 吳蘇
瘋狂的頭盔拉開帷幕。
「前兩天我媽10塊錢買了個頭盔,現在去看,賣到200來塊!」
數天之間,價格狂漲20倍,這位網友經歷的「頭盔熱」,正在全國各地火爆展開,「朋友圈」更是充滿頭盔求購、出售信息,「現貨需要10萬」、「這款現貨5萬個」、「現貨1萬個,質量絕對過硬,批發」之類的內容層出不窮。
有人囤了10萬個頭盔,「準備炒一把」,有中間商靠2萬個頭盔的訂單能狂賺10萬至20萬元。
頭盔為何突然成了搶手貨?
首先是政策推動。4月21日,相關部門正式啟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規定自6月1日起,依法查糾摩託車、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不佩戴安全頭盔以及汽車駕乘人員不使用安全帶行為。
5月15日,浙江、江蘇兩個省份同一天通過了《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對沒有佩戴安全頭盔的駕駛人和乘坐人處以警告或者罰款,7月1日起施行。
政策施行,當然是出於安全考慮。據公安部交管局統計,在摩託車、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死亡事故中,約80%為顱腦損傷致死;有關研究表明,正確佩戴安全頭盔、規範使用安全帶能夠將交通事故死亡風險降低60%至70%。
政策落地後,全國開始流傳「6月1日起嚴查嚴處騎電動車不帶頭盔行為」的消息,電動車安全頭盔市場隨之水漲船高,一發不可收拾收。
面對突然而至的行情,媒體稱,有人囤了10萬個頭盔,「準備炒一把」,有中間商靠2萬個頭盔的訂單能狂賺10萬至20萬元,還有人通過微信、QQ群發布頭盔出售信息實施詐騙,僅僅浙江義烏在5月17日、18日的兩天內,就接到這類案件12起。
之所以如此瘋狂,和疫情爆發之初口罩的緊缺一樣,頭盔也存在巨大缺口。
據媒體報導,按「一盔一帶」要求估算,新增頭盔需求缺口將超過2億個,即使以100元左右的單價來計算,超過2億的新增頭盔缺口已形成的市場已經超過兩百億的市場。
另外,據2019中國自行車產業大會的數據顯示,中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已接近3億輛,年產值超過千億元。
新增頭盔市場超兩百億,對接電動車市場超千億,無疑是一座「富礦」。
為此,商家聞風而動。自2020年4月21日「一盔一帶」行動啟動至今,截至5月18日,以工商登記為準,我國共新增成立3503家頭盔產業相關企業,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省份。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的新增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四,總數佔全國新增相關企業的48.57%。
不到一個月,準確地說是28天,即新增3503家頭盔產業相關企業,相當於每天新增125家,商家「掘金」的熱情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趁勢而起。5月18日,金髮科技、南京聚隆等頭盔原料生產商迎來漲停,頭盔自動化產業鏈的上市公司比如生產注塑機的伊之密、生產注塑機和注塑輔助機的拓斯達等股價紛紛拉升,頭盔零部件生產商信捷電氣、匯川技術等同樣收穫利好。
這也直接帶動了頭盔原材料ABS價格的上漲,部分原材料單日漲幅超過1000元/噸。
但值得注意的是,若按照1億個頭盔需求計算,原材料ABS總用量最多為4萬噸左右,佔年產量的0.9%左右,佔比整體較小。
圖源:雪球
有媒體追問,「同樣的套路下,能誕生頭盔界的道恩股份嗎?」
得益於口罩需求暴增,道恩股份斬獲21個漲停板,被封為「最牛口罩概念股」,創始人於曉寧夫婦半年時間身家暴漲百億元。
飽嘗「大餐」後,面對「頭盔熱」,道恩股份可不想錯過,5月19日,其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多款改性塑料用於生產頭盔原材料。
更多上市公司被投資者追著問,連主營業務為兒童服飾的起步服飾都遭到質問:「請問貴公司,頭盔是否已經投產以及銷售?」
但起步服飾給出的答案卻是:「公司目前沒有開展頭盔類的業務,謝謝!」
一一END一一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