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4歲的丁阿姨在睡覺時突然被痛醒,主要是頭痛,伴有左側耳道異物感。她試圖自行掏耳,未能掏出異物,疼痛反而加重了,於是連夜趕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看急診。
接診醫師一邊安撫病人不要緊張,一邊為她檢查治療。先予利多卡因耳道注射灌入,未見異物爬出,接著醫師用鑷子進耳道將異物夾出,原來是一隻蠶豆大小的蟑螂。蟑螂部分肢體已分離,醫師推測是患者自行掏耳朵所致。
耳道異物是耳鼻喉科常見急症。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江堅指出,耳道異物可以分為3類:
1、動物類:包括蚊子、蟑螂、飛蛾、蜈蚣、蜘蛛等一類可能進入耳道的小動物,多在夜間睡覺等情況下偶爾飛入或爬入耳內。
2、植物類:豆類、瓜子、花生、穀粒等,多因小兒年幼無知,玩耍時將異物塞入。
3、非生物類:像掏耳時的棉花頭、海邊玩耍時的砂粒、小珠子、小玻璃球等,常因不慎進入或因挖耳時進入耳道。
江堅表示,如果是小昆蟲類的異物,在耳道裡爬行或掙扎,除了引起患者心理上的恐慌外,還會引起耳癢、耳鳴、耳痛、反射性咳嗽、眩暈,甚至外耳道炎、外耳道血腫、鼓膜穿孔等。如果小蟲有毒的話,還可能引起顳骨內外併發症。
那麼耳道有異物,該如何處理?江堅建議,對於小蟲入耳,在確保鼓膜完整的情況下,可用植物油、食用油滴入外耳道,待小蟲不動後,將耳朵朝下,讓小蟲隨油一起流出。如果是飛行類昆蟲入耳,如飛蛾、蚊子等,可在暗處用手電筒照射外耳道口,使其自行爬出。切記在小蟲仍能活動的情況下,不能盲目自行挖取,以防其鑽破鼓膜。
江堅提醒,發現有異物入耳,應儘快到耳鼻喉科就診,不要自行盲目挖取,以免損傷外耳道或將異物推向深處。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