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首歌,在中華民族最危難的關頭吹響了民族覺醒的號角;有這樣一群人,胸懷理想,在最美的年華譜寫出一個國家最美的華章。
4月12日—13日,「我和我的祖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紀念《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演唱會在聖地延安舉辦。應延安市委宣傳部邀請,西北民族大學交響樂團、合唱團共222人組成的《黃河大合唱》演出團隊,從黃河上遊蘭州出發,驅車700餘公裡奔赴聖地延安,再次唱響那根植於中華兒女記憶深處的旋律。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4月12日,西北民族大學交響樂團、合唱團在延安大劇院唱響《黃河大合唱》氣勢磅礴的旋律。著名指揮家張國勇先生擔任指揮,瞿弦和先生擔任朗誦,《黃河大合唱》八個樂章一氣呵成,一浪高過一浪。氣勢磅礴,激昂疊進的歌聲在延安大劇院的大廳中久久迴響,老區人民對精彩的演出報以長時間熱烈的掌聲。
4月13日,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舊址廣場上人頭攢動,《山丹丹花開紅豔豔》《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歌唱祖國》等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被在場的1000多名演員和觀眾共同唱響,氣勢恢宏。隨後,由西北民族大學交響樂團伴奏,西北民族大學合唱團、澳大利亞納維塔黃河合唱團共同演唱的《黃河大合唱》再次迴響在革命聖地延安的上空。著名歌唱家郭淑珍老師、《黃河大合唱》詞作者光未然先生的子女、原抗敵演劇三隊的子女參加了演唱活動。時間仿佛將人們拉回到1939年的延安寶塔山下,冼星海先生高揚手臂,百人合唱方陣齊吼出那氣勢磅礴的旋律。
時空穿梭80年,不變的是《黃河大合唱》那經典的旋律和中華民族頑強不屈、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改變的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軌跡和新時代中國人民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堅定信心!
《黃河大合唱》由民族詩人光未然先生作詞、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先生作曲,創作於1939年的延安,時值中華民族與日本侵略者殊死搏鬥的存亡時刻,《黃河大合唱》一經唱響便被海內外中華兒女廣泛傳唱,凝聚成共御外辱,頑強不屈的磅礴力量,激勵著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奮勇向前,從勝利走向勝利。《黃河大合唱》不僅是中華文化藝術殿堂中一顆絢麗的瑰寶,具有重要的藝術和學術研究價值,同時更是中華民族精神傳承的一面鮮紅的旗幟,它歷經80載傳唱不衰。
2018年12月,蘭州音樂廳,由西北民族大學交響樂團、合唱團聯袂演奏的《黃河大合唱》在黃河之濱激情上演。當晚演出前,設在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的《黃河大合唱》研究中心正式揭牌。《黃河大合唱》詞作者光未然先生的兒子張安東先生、著名歌唱家郭淑珍老師蒞臨現場參加了揭牌儀式,與西北民族大學師生和蘭州人民共同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西北民族大學《黃河大合唱》研究中心的成立對民大人有著深遠的意義。
2018年12月西北民族大學師生演出的《黃河大合唱》在蘭州音樂廳首演;2019年1月西北民族大學師生演唱的《黃河大合唱》在甘肅大劇院參加了甘肅省「春綠隴原」——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演出;2019年4月西北民族大學版《黃河大合唱》終於回到了它最初響起的地方——聖地延安。《黃河大合唱》的藝術和學術價值以及它所承載的民族精神將會被一代一代的民大人所傳承,最終結出碩果。
連夜裝臺的師生
80年前的4月13日《黃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80年後的4月13日,西北民族大學交響樂團、合唱團應邀參加由陝西省委宣傳部、延安市委宣傳部等單位主辦的「我和我的祖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紀念《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系列活動。本次演出在國內迅速引起了高度的關注和重視。
自2018年11月以來,音樂學院師生就全力以赴投入到《黃河大合唱》的排練中,大家可能看到的是音樂學院師生舞臺上激情演奏、演唱的形象,但是舞臺背後有許多感人的事跡鮮為人知。
這首作品投入了音樂學院近50位教師和200多學生的精力,在排練過程中老師和同學們排除困難,利用晚上或者休息日加班加點,在不耽誤課程的情況下全身心投入排練,才使得這部經典之作呈現在觀眾面前。在演出完的當天我們許多老師都落淚了,因為我們的付出得到了觀眾和社會各界的認可。在緊張艱辛的排練演出過程中,關於《黃河大合唱》的感人故事有許多。我院東保吉老師的女兒因為食物中毒被送醫院搶救,孩子在脫離危險之後還在醫院留觀,因為當天晚上有排練,東老師依然出現在了排練廳,當我問她為什麼不在醫院陪孩子,她說孩子已經脫離危險了,這麼多人在排練我不能不來。吳靈萍老師的腿摔傷引起了感染,依然忍痛一瘸一拐前來排練,我說都這樣嚴重了你在家休息一下吧,吳老師回答說:「老師們都在排練我堅持一下,沒問題的。」其實我知道她作為教研室副主任要以身作則,用行動給老師和同學們打氣。西洋管弦教研室王子君老師的愛人預產期臨近演出階段,但是他沒有缺席過一次排練,雖然他內心很擔心妻子,但還是全力以赴投入到排練中。4月11日,全體師生準備出發赴延安演出的當天,何興海老師的右手小拇指骨折,為了不耽誤大家的行程,他忍痛11個小時抵達延安進行了治療。這一段段故事,匯聚出音樂學院的團隊精神和忘我的工作狀態。我相信音樂學院以後會越來越好。
4月13日是《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紀念日,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合唱團和管玄樂團全體師生赴延安參加紀念活動和演出,圓滿勝利的完成了演出任務。在演出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學生們的成長。
劉晶同學暈車嚴重,路途顛簸,身體備受煎熬,可當我問她怎麼樣,可以演出嗎?這時候我聽到了一句出乎我意料的話——「我一定要參加演出,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堅持,我要堅持」。樸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反映出的是在《黃河大合唱》排演過程中,這部優秀作品對於學生思想的洗禮,在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堂生動的大學思想政治課。
2019年在新中國成立70年暨《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之際,我們在革命聖地延安奏響《黃河大合唱》這部經典藝術作品。在活動過程中,學院師生感受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敬業奉獻、團結友愛的集體主義精神。從2018年12月西北民族大學《黃河大合唱》研究中心成立到這次演出,西北民族大學師生已演出了六場《黃河大合唱》音樂會,每一場演出過程中,全院師生都能克服各種困難,盡全力演奏(演唱)好這首作品,表現了音樂專業師生對藝術的尊重,因為舞臺是師生心中的聖地。《黃河大合唱》具有重要的藝術和學術價值,同時它承載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力量的傳承,這就是演奏黃河大合唱的意義和價值。
80年前的四月,《黃河大合唱》在延安唱響,80年後的四月,我們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再次將這部偉大的作品在延安的上空奏響。
為了這次極具紀念意義的活動,西北民族大學交響樂團和合唱團的各位老師和同學,早在2018年的六月就開始了準備與排練工作。每一位老師和同學都全力以赴,利用課餘時間——大都是在晚上,進行分聲部的練習。作為交響樂團中的一員,我深刻的感受到了每一位演奏員的熱情。因為學生對交響樂團的演奏經驗不足,西洋管弦樂教研室的老師們幾乎都參與到樂團的排練工作中,其中最令我感動與欽佩的就是大提琴教授楊豔霞老師,楊老師是我們教研室中年齡最大的教師,我們平時都親切地稱她是我們的「楊媽」。楊老師由於年輕的時候長期在專業樂團工作,長年累月的排練與演出,使她的右手患有嚴重的腱鞘炎,只要拉琴時間一長就會疼痛紅腫。即使這樣,她仍然每次都按時到排練廳參加排練,如果疼得不行了就停下來休息一會,稍有好轉就繼續排練。好幾次都看到楊老師手上貼著傷溼止疼膏堅持排練,使我從心裡對眼前的這位「楊媽媽」充滿了感動。
在交響樂團的排練中,有不少老師都是克服了很大的困難積極參加排練與演出,這正是延安精神在我們西洋管弦樂教研室、乃至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各位教師身上的體現!
同樣的合唱團,同樣的樂隊,《黃河大合唱》在蘭州的四場演出與此次延安魯藝舊址的八十年後的再現,是那麼的不同,我似乎能感受到當年在這裡首演的情景。尤其《保衛黃河》的鏗鏘旋律再次響起,臺上臺下齊聲合唱,整個劇場為之沸騰。站在我旁邊70多歲澳洲合唱團隊員,激動的熱淚盈眶,演出結束後,他激動的對我說「我們在國外多年,根本沒想到會有機會能來這個地方(延安魯藝舊址)和你們一起唱《黃河大合唱》」。說完話,老人下臺階時腿幾乎打不了彎,這時我才反應過來整場演出一個多小時下來,正值壯年的我已是雙腿顫抖,澳洲合唱團的老人平均年齡近70歲是如何能堅持下來的!這或許正是「黃河」的精神所在!
今年是《黃河大合唱》首演八十周年,在春暖花開之際,我們赴延安參加紀念《黃河》首演八十周年活動,這是我第一次代表學校去外地參加活動,雖然我只是眾多參與者中的一名,但我仍帶著激動的心情準備著這次不同尋常的演出。通過這次演出的前期準備以及到演出完的震撼,都讓我受益匪淺。
入學三年,我每年都會參加院裡的新年音樂會,但今年的音樂會為慶祝黃河首演八十周年,顯得分外不一樣。在這次排練過程中,老師與同學們付出了很多。在魯藝舊址演奏完最後一個音符,場上的和平鴿飛起,使我對祖國能有這麼震撼的作品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還有一年就畢業了,大學這幾年的專業學習和舞臺實踐帶給我們很多體驗和感悟,多年後當我再演奏《黃河大合唱》這部作品,我堅信首先湧現在我腦海中的畫面一定是我們全院師生演出的畫面。
此次延安之旅非常開心,首先感謝學校和學院給了我們這麼好的演出機會,讓我們有幸在革命聖地唱出我們的讚歌。
路程加演出共四天的時間裡,印象最深的一個人就是我們的王超副書記,他真的太可愛了吧,從剛開始我們從學校出發去延安,他就給暈車的同學準備了暈車藥。他雖然沒有站在舞臺上,但是他在臺下忙著各種後勤工作,為我們預定分發盒飯、安排我們的行程、當我們在臺上演出時,他在臺下一直為我們鼓掌。每天早上可愛的叫我們「旺君福酒店的小仙女們起來吃早餐了」這句話簡直不要太可愛。此次演出被王書記實力圈粉,我想對為了這次演出默默在幕後辛勤工作的老師、同學、還有司機師傅說一聲感謝,是你們成就了我們的舞臺夢。
延安之行就像是做夢一樣,這是我終生難忘的經歷。站在魯藝舊址,當年抗戰的場景仍然歷歷在目。我深深感受到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那是許許多多革命先烈拋頭顱掃熱血換來的。站在舊址歌唱黃河,一時間令我熱淚盈眶,那是發自內心的熱血澎湃。
我覺得特別幸運,我們能有光未然、冼星海這麼偉大的先輩,為我們留下這麼優秀的作品,哪怕不是戰爭年代,每每唱起那也是滿腔熱血。就像朗誦裡說的「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怎能像豬羊一樣任人宰割」,作為一名預備黨員,作為走進新時代的我們,我覺得我們應該保持艱苦奮鬥的精神,繼續前進。當在場的全體演員和觀眾唱完最後一句《我和我的祖國》,和平鴿放飛盤旋天際,我的眼眶溼潤了,真心祝願世界和平,衷心祝願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好!
更多精彩,可登陸西北民族大學官網
http://www.xbmz.edu.cn
關注官博、官抖、頭條號@西北民族大學
投稿huluanyingjun@qq.com
新聞中心QQ交流群:817881759
攝影和視頻素材:張浩
視頻剪輯:趙榮昊
編輯:謝幫蕊
責編:張 鵬
主編:馬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