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有一種力量,80年後依然讓我們淚流滿面

2021-03-05 CCTV經典詠流傳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

這段旋律響起

你是否熱血湧動?

這段熟悉的樂章

來源於《黃河大合唱》

第七樂章《保衛黃河》

響亮的戰鬥口號

鏗鏘有力的節奏

讓《黃河大合唱》

自1939年誕生後

瞬間傳唱全國

成為抗日歌曲的

「主旋律」和時代最強音

【插入視頻】

 

郭沫若說:

「《黃河大合唱》是抗戰中產生的

最成功的新型歌曲。

音節的雄壯而多變化

使原有富於情感的辭句,

就像風暴中的浪濤一樣震撼人心。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中國人民掀起團結一致

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熱潮

以國共合作為主要內容的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起來

在這一背景下

《黃河大合唱》在1939年初的

延安誕生了

在抗戰烽火中

詩人光未然、作曲家冼星海

在艱苦的條件下

與時代、人民共命運

發出了振聾發聵的時代最強音

 

  

以黃河為背景

《黃河大合唱》熱情歌頌

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

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鬥爭精神

痛訴侵略者的殘暴

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

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

並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

民族解放的戰鬥警號

《黃河大合唱》從延安窯洞唱響

迅即傳遍全國

成為全民族奪取抗戰勝利的號角

 

節目中

光未然先生的兒子張安東

講述了那段崢嶸歲月——

1938年11月

武漢淪陷後

詩人光未然從西安東渡黃河

黃河的驚濤駭浪

和船工們搏風擊浪的精神

以及深沉有力的船夫號子

激起了他的創作靈感和熱情

1939年初回到延安不久

他就順利完成了

朗誦詩《黃河吟》的創作

 

(1939年光未然左臂受傷後在延安治療)

 

由於身體有傷

光未然口授《黃河大合唱》歌詞

請抗敵演劇隊的隊員記錄整理

僅用五天時間

光未然完成了

四百多行的《黃河大合唱》全部詩句

 (《黃河大合唱》曲譜)

圖片來源網絡

 

這部壯美的詩篇深深打動了冼星海

他決定全力為這首長詩配樂

並滿懷信心地說:

「我有把握把它寫好!」

【冼星海在窯洞中創作(1939年,延安)】

來源:延安魯藝文化園區管理辦公室

 

在延安一座簡陋的土窯裡

冼星海拖著病體

整整熬了六天六夜

就這樣

在那間小土窯裡

在那盞搖曳著

微弱小火苗的菜油燈下

1939年3月31日

一部不朽的經典之作

《黃河大合唱》誕生了 

 

【冼星海指揮「魯藝」合唱團排練《黃河大合唱》(1939年夏)】

來源:延安魯藝文化園區管理辦公室

 

五天成稿、六天成曲

光未然、冼星海將對民族危亡的痛

化作中華兒女的「怒吼」

在內外交迫的情況下

一首《黃河大合唱》

讓每一位中國人聽見

像黃河一般的咆哮

愈加百折不撓奮勇向前

  

1939年4月13日

《黃河大合唱》在

延安陝北公學大禮堂首演

鄔析零擔任指揮

抗敵演劇三隊作合唱隊

魯迅藝術學院的十餘名師生

組成臨時樂隊

臺下觀眾有千人以上

這場雜用

木魚、煤油桶、搪瓷缸伴奏的演出

令「臺下發出狂熱而持久的掌聲」

轟動延安

 

(《黃河大合唱》首演樂隊16人合影 攝於1939年 最右為當時用的美孚油桶二胡)

 

節目中,李一非、解冰回憶

當年演出《黃河大合唱》的情景

沒有交響樂團,沒有燈光

甚至沒有像樣的舞臺、樂器

使用的樂器都非常簡易

用子彈殼做伴音樂器

 

 

喝水的缸子插上五六根木棍

也就成了打擊樂器

 

用汽油桶自製貝斯

 (圖中展品哈爾濱的師生根據延安藝術家所畫的草圖用美孚油桶製作的低音胡琴)

 

一個汽油桶做的大貝斯

一個茶缸子打擊樂器

這兩件簡單甚至有些

「粗糙」的樂器

卻是那個年代

延安藝術家們手裡最常見的

 

也就是這樣一支簡陋而奇特的

「交響樂團」

卻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

奏響了時代最強音

 

 

5月11日,

在延安慶祝魯藝成立一周年晚會上

《黃河大合唱》再次公演

樂曲結束後

毛主席連聲稱讚:

「好!好!好!」

不久

周恩來歡迎他

回到延安的晚會上

聽了《黃河大合唱》之後

十分振奮

親筆題詞:

「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呼聲!


 【周恩來為冼星海題詞(1939年7月8日)】

來源:延安魯藝文化園區管理辦公室

 

 

當時有報紙評論:

「一曲大合唱,可頂十萬毛瑟槍。

這個令人熱血沸騰的音樂作品

在抗戰時期是一面旗幟

更是吹響了

中華民族團結抗戰的號角

鼓舞了當時

飽受侵略者摧殘的中華兒女

 

 (1941年,在緬甸抗戰的西線戰事最緊,仰光淪陷之前,是歷史上第一次在海外演出《黃河大合唱》。緬甸的首都仰光街頭,光未然率領華僑戰工隊)

 

抗戰勝利後

《黃河大合唱》在歷史的

每個關鍵時刻

還會因其慷慨激昂的氣勢

成為中華兒女心目中的最強音

 

1945年10月24日

聯合國正式成立

在慶祝會上

美國黑人歌唱家保羅·羅伯遜

用英語演唱了

《黃河大合唱》中的《黃河頌》

樂譜由宋慶齡提供

 (美國歌唱家 保羅•羅伯遜)

圖片來源網絡

 

1955年5、6月

為紀念冼星海逝世10周年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拍攝電影《黃河大合唱》

由總政歌舞團合唱隊演唱

時值抗美援朝剛結束

新中國百廢待興

但這些經歷過

戰火洗禮的文藝工作者

依然用飽滿的革命激情

演繹出了中國人民的戰鬥精神

 

 

1956年10月

在蘇聯莫斯科

為慶祝中蘇友好演出《黃河大合唱》

(用俄文演唱,曲譜是用冼星海後來譜寫的、經過整理的莫斯科版本)

 

1975年10月25日

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

"紀念人民音樂家聶耳

逝世40周年、星海逝世30周年音樂會」

由中央樂團合唱團演出《黃河大合唱》

此次演出不同凡響

經毛主席批准按原詞演出

後在上海、天津等地演出

北京在工人體育館又加演三場

反響熱烈

 

1983年6月4日

在加拿大多侖多市希瑪音樂廳

舉辦"交響樂之夜」音樂會

由中國留學生黃安倫發起、組織

由大陸、香港、臺灣的

中國留學生合唱團演出《黃河大合唱》

此次演出,是1949年以來

中國大陸、臺灣留學生

第一次在海外合作演出

 

1989年6月25日- 7月1、3、7日

在臺灣省臺北市舉辦

「抗戰勝利紀念音樂會」

由臺灣省交響樂團

附設合唱團、臺北愛樂合唱團等

聯合演出《黃河大合唱》

此次演出為臺灣禁演《黃河大合唱》

自1949年後的首次公演,轟動全島

 

 (1990年8月,上海海峽兩岸音樂家首次合作演出《黃河大合唱》)

 

2007年

我國第一顆人造月球衛星

「嫦娥一號」飛天

帶去30首歌曲

其中就有《黃河大合唱》中的

《黃河頌》

這首歌

不僅在地球上唱響

也在宇宙上唱響

 

2015年8月26日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了

"我最喜愛的十大抗戰歌曲"

網絡投票結果

《黃河大合唱》是

入選的10首歌曲之一

……

 

時至今日

唱起《黃河大合唱》

仍然有一股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和萬眾一心不可戰勝的力量噴薄而出

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

 

80年過去

中國已邁入和平與繁榮

在《經典詠流傳》舞臺上

《黃河大合唱》不同時代的

演繹者齊聚一堂

演唱這首不朽的音樂史詩

當年激亢高昂的歌聲猶在耳畔迴響

《黃河大合唱》曲譜上的音符

是中華兒女保衛祖國的一聲聲吶喊

激蕩在每一個中國人心間

這一幕深深感動著張安東

「無論身在何方,

我們永遠嚮往著

中華民族的強大和繁榮。

 

 

無論何時何地

黃河都是我們民族精神的象徵

《黃河大合唱》都是一部

令我們血脈沸騰、心潮澎湃的絕唱

在誕生至今的80年裡

它一直不停地被指揮家

和朗誦合唱演員激情演繹著

戰爭年代,它是號角

激勵著中華兒女挺起胸膛

勇敢面對敵人的刺刀

去保衛祖國,捍衛民族的尊嚴

和平年代

它呼喚著讀者和聽眾反思與警醒

怎樣做才能振興中華

不辜負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責任

2019年

我們再聽這首《黃河大合唱》

不遺忘也不能遺忘那些

曾裹著硝煙、浸滿了血、

跳動著無數生命的旋律

讓歷史的回聲永遠在我們心中激蕩

才能真正譜寫出

中國偉大復興的最強樂章

大型文化節目

CCTV《經典詠流傳》

相關焦點

  • 「風在吼,馬在嘯,黃河在咆哮」描繪了壺口瀑布壯觀的場景
    「風在吼,馬在嘯,黃河在咆哮」這麼壯觀的場景也只有身臨壺口瀑布才能體會其境。那如沸騰般翻滾的河水翻越雪山,穿過荒漠,飛掠高原,橫跨平原如混沌初開時的戰神攜千軍萬馬勢不可擋撲面而來。壺口瀑布是陝西和山西共有景區。
  • 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傳唱了八十年的抗戰歌曲 毛澤東看完大喊了三聲「好!」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兩人1936年相識於上海,抗戰爆發後,兩人先後參加了救亡演劇隊來到武漢,同在政治部共事。1938年11月武漢淪陷後,光未然途徑黃河時,親眼見到了這條養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的偉大風採,加之船夫們的深沉有力的號子,令人驚心動魄,他激情滿懷,萌生靈感,決意付諸文字。1939年1月,光未然在晉西打遊擊時墜馬,手臂負傷,轉赴延安治療。此時,已在魯藝任教的冼星海聞訊,步行20裡來到二十里舖和平醫院探望舊友。
  • 黃河在咆哮......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4月12日,西北民族大學交響樂團、合唱團在延安大劇院唱響《黃河大合唱》氣勢磅礴的旋律。《黃河大合唱》由民族詩人光未然先生作詞、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先生作曲,創作於1939年的延安,時值中華民族與日本侵略者殊死搏鬥的存亡時刻,《黃河大合唱》一經唱響便被海內外中華兒女廣泛傳唱,凝聚成共御外辱,頑強不屈的磅礴力量,激勵著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奮勇向前,從勝利走向勝利。
  • 在中衛,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並使我們抖擻精神
    總有一種力量它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種力量它讓我們抖擻精神,總有一種力量它驅使我們不斷尋求「愛心、良知與溫暖」。這種力量來自於你,來自於你們中間的每一個人。1月5日,滴水成冰,嚴寒逼人,當日一早,中衛知名愛心人士、茂森三江酒樓負責人柳茂森讓人向中衛市一碗水愛心協會黃河花園愛心飯館送來了價值千元的米麵油,茂森說:「我們共同把這件事堅持下去,」1月6日,當地最低溫度為零下21度,上午九時,家住中衛市區的祝女士、李女士也向黃河花園送來了價值1600多元的15袋大米(50斤包裝),祝女士說,這次愛心活動的發起者是遠在西安的俞女士及其母沈女士
  • 這是來自80年前的《黃河大合唱》
    上世紀40年代,流落異國的冼星海,在哈薩克斯坦重新指揮演奏了《黃河大合唱》。「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響起的是第七樂章《保衛黃河》。雖然身在哈薩克斯坦,但這時浮現在冼星海眼前的,卻是1939年在延安演出的場景。這是電影《音樂家》的一個片段,而距離《黃河大合唱》第一次演出,已經過去80年了。
  • 追憶時代戰歌 《保衛黃河》(內附歌詞)
    《黃河大合唱作於1939年3月,並於1941年在蘇聯重新整理加工。      這部作品由詩人光未然作詞,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鬥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並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鬥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 濤鳴浪吼的壺口
    汽車在山腰間盤旋,山谷底部便是濁浪翻滾的黃河,是我一直仰慕之河,崇敬之河。有風從遠處而來,掠過河面,轟鳴作響,似乎有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匯聚於此。陡然,想起一首歌——《黃河大合唱》:「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 這時,前方傳來一陣緊似一陣的轟鳴聲,伴著無數的水霧升騰,不用問,這就是壺口瀑布了。
  • 《黃河大合唱》:自強不息的民族讚歌
    1939年,由詩人光未然作詞的《黃河大合唱》,經他譜曲,成了中華民族的音樂史詩。新華社發   「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黃河頌》中有這樣一句歌詞:「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
  • 振聾發聵地唱出民族堅強不屈精神的《黃河大合唱》是怎樣誕生的?
    著名抗日歌曲《黃河大合唱》自誕生後成為幾代中國人都熟悉的歌曲,這首歌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詞,1939年誕生。歌曲慷慨激昂、氣勢磅礴,振聾發聵地唱出了當時正處於抗日戰爭艱難時期的中國人民的堅強不屈的精神,雄壯的歌曲深深地打動了聽眾,讓聽者震撼和充滿前進的力量。這首經典歌曲是怎麼誕生的呢?
  • 「黃河邊 我的家 」少兒徵文二等獎(兒童組) 作品展示(七)
    保護黃河作者:王晨銘 舞鋼市第一小學 輔導老師:崔曉會都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我們的母親河,我卻沒有見過黃河。這也因此讓我對黃河有了一種莫名的崇敬,讓我對黃河產生了無限的好奇和遐想。於是我就去地圖上尋找黃河的蹤跡和身影。
  • 黃河之心,中華之魂!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被國家地理盛讚
    直到歌聲響起的那刻——「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震懾心魂,淚流滿面。奔騰咆哮、氣勢如虹的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的母親河,在某一處隘口。對,就是那道氣勢雄渾的瀑布,給予了九曲黃河一往無前的力量。使她千百年來持之以恆的濯洗著一切汙濁,衝刷出一片開闊、壯麗、明朗的前景,充滿了光明和希望。在未來,孕育出無限的可能性。
  •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
    荊棘鳥 紫利蘭折一朵微笑的花,念年少輕狂,別等到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才感嘆紅顏彈指老,青春的風拂過青蔥歲月,劃傷了我們純真而張揚的臉,卻刻下了難以抹煞地成長的痕跡。輕塵,你要走了,去太平洋的彼岸。我表面上心高氣傲地對你說我們不適合,實際上又欣喜又緊張。兩個星期後,你又來電話給我第二次機會,可是我那時太傻,我笨到跟你說要以學習為重,一說完又陷入無盡的後悔。可是我竟不知道你是這麼好的男孩,你笑著說我們還是好朋友,對吧。然而二年了,你都沒有和我聯繫。我知道傷你太深了,但願你不要忘了我。初二的夏天,第一次小學同學聚會。
  • 黃河在咆哮 澎湃一座城
    黃河作為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卡日曲的一股小清流流出之後,就再也無法控制體內的「洪荒之力」,從西向東奔騰而出,形成了「咆哮萬裡觸龍門」的景象。咆哮的黃河黃河不僅貫穿了中國的9個省份,而且還與每一座城市都形成了獨有的、不可複製的盛世景觀,而黃河流經蘭州,更是創造了獨一無二的景致。
  • 樂視視頻《奔跑吧》延安行 兄弟團黃河大合唱震撼來襲
    新一期飛行嘉賓將迎來喜劇活寶賈玲、甜美可人兒景甜和國際著名鋼琴家李雲迪三位大咖,他們和「兄弟團」們一起來到延安,吃地道美食,唱正宗民歌,甚至和李雲迪一起來了一場交響樂,眾人一起進行《黃河大合唱》,想知道他們唱的怎麼樣嗎?還有那些有趣的故事呢,值得期待!
  •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
    12年後,中國女排重登冠軍寶座!中國隊贏了!中國女排冠軍!有一種驕傲,叫中國女排!有一種精神,叫中國女排!郎平跟姑娘們說:「我們有上億球迷在遠方觀戰,我們不孤單,他們越噓我,我越要發好,拋好球,狠狠地打!」
  • 《黃河大合唱》誕生記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鮑宇雁 實習記者 劉徵宇】「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裡遊擊健兒逞英豪!」
  • 中國交響樂團《黃河》交響合唱音樂會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傾...
    12月6日晚,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禮堂歌聲嘹亮、氣氛熱烈,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與文化和旅遊部共同主辦的中國交響樂團《黃河》交響合唱音樂會在這裡傾情奏響。在譚利華先生的激情指揮下,《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憤》《保衛黃河》相繼奏響。音樂會分序曲、鋼琴協奏曲《黃河》和《黃河大合唱》,演出融合朗誦、獨唱、對唱、合唱等多種形式,抒發了中華兒女對黃河的熾熱情感,詮釋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 奔流在古詩詞裡的黃河,孕育5000年文明,咆哮1萬裡流程
    果爸小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5000年的燦爛文化,咆哮上10000裡流程,湧現了不計其數的壯麗詩篇。與黃河有關的古詩詞裡,有《木蘭辭》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這樣的思親懷鄉之句;有王維《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樣的孤獨寂寞之句;還有陸遊《秋夜將曉,出柴門迎涼有感》中「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這樣氣勢恢宏之句……下面
  • 80後的搞笑順口溜,90後、00後的你還在說嗎?
    80後是一群已經老了,卻一點也不服老的人。他們最大的已經40歲,最小的也到了而立之年。不服老,是80後這個群體叛逆和抗爭的一種體現。他們總是憋著一股子勁,要去創造一些全新的東西,塑造一種與眾不同的形象,但是他們又缺乏足夠的勇氣,父輩的唯唯諾諾膽小怕事或多或少在他們身上留下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