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演講當作自我展示舞臺,「同頻共振」才能深得人心

2020-12-23 一語隨行

吳軍在《見識》中寫到:語言能力是我們祖先現代智人區別於其他人類最明顯的特徵之一,人類文明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信技術和手段不斷進步的過程。通過講話交流想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能否成功。

對於現代職場人,無論是普通員工,還是團隊領導,能否掌握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是拉開差距的關鍵,因為所有的思想都是依靠語言進行傳播。但在所有的溝通表達中,有一種極為特殊,極具難度,但又極其重要,就是「演講」。

演講有別於其他公眾表達,它並不是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小範圍溝通,也不是普通的會議發言、商務談判、登臺朗讀,而是表達觀點、統一思想、贏得尊重和認可的重要途徑。

不論是在校園,還是在職場,我們每個人或許都經歷過登臺演講,你或許認為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只要提前寫好稿子,登臺時從容淡定,把稿子的內容全部念出來或背出來,就能贏得觀眾的掌聲。其實,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演講,頂多只能算是匯報或朗讀。如果用這樣的「套路」準備演講,還很容易陷入到自嗨模式中,自己講得很滿意,但觀眾並不感興趣,也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所以,演講看似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要真正抓住人心,起到表達觀點、統一思想的作用,仍然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

那麼,如何一開口就打動他人?如何掌握演講的方法技巧?

最好的學習途徑就是從經典的演講中摸套路,在著名的演講家中探規律。

著名演講家詹姆斯·C. 休姆斯作為美國總統的演講撰稿人,在經歷過為艾森豪、尼克森等五位美國總統撰寫演講稿後,總結提煉出來一套實用且新穎的演講秘籍。

在學習這些演講秘籍之前,我們必須弄清楚演講的本質,看清了本質,才能在正確的路上不斷深挖和精進。

一、演講的本質並非傳播信息,而是實現同頻共振

說到公眾表達的目的和意義,幾乎所有人想到的都是「傳遞信息,表達觀點」,也就是通過語言的交流,表達出內心的想法,以實現傳遞信息、表達情感的目標。

演講作為公眾表達的一種,它同樣具有這樣的目標,但除此之外,它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甚至可以說是和其它公眾表達本質上的一個區別,就是演講更加追求和聽眾此時此刻的同頻共振。換句話說,演講能夠擊破搖擺不定的情緒和左右為難的想法,讓人做出判斷和選擇,以及明確自己的方向。

比如,當你糾結於要不要辭職,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勇敢去做自己時,你剛巧聽到了一場與做自己有關的演講,此時你可能會受到演講者和演講內容的鼓舞,讓你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如果演講能夠實現這樣的效果,那麼這場演講才算是成功的。

所以,演講重在讓觀眾產生共鳴,和觀眾成為精神共同體,而非單純的傳遞觀點、表達情感,或者教授知識。換句話說,演講本質是實現同頻共振。

二、開場定「生死」,抓住最關鍵的三分鐘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演講亦是如此,如果不能在開場的三分鐘,引發觀眾的注意、留下深刻的印象,那麼即便後面的內容再精彩,都可能沒有人會認真聆聽。尤其是在注意力稀缺的今天,如果不能快速抓住人的眼球,人的注意力很快就會轉移到其他事情上。

那麼,怎麼才能創造一個特別的開場?有兩個技巧:

1、上臺之後不要說話,盯住臺下半分鐘

我們在構思一個演講時,會花費很多心思在第一句話上,因為如果第一句話足夠「震撼」,就能引發觀眾的好奇,進而激發認真聽下去的動力。然而,在演講中,最好的開場白並不是想一句震撼的話語,而是不說話。

如果你在登臺之後,能夠盯住臺下半分鐘,跟觀眾的目光一一對視,那麼這時候臺下會安靜下來,並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你的身上。同時,這樣做會帶來一種儀式感和鄭重感,向觀眾傳遞「這是一場經過深思熟慮的演講,而不是上臺背稿子」。

2、第一句話不要問好和致謝,要說出一句引起共鳴的話

當全場安靜並將注意力都轉移到了你的身上後,第一句話應該說什麼?按照正常邏輯,大家第一句話一定是問好和感謝。比如,各位觀眾們大家好,我是某某,很榮幸今天能站在這裡演講,首先我要感謝主辦方給予我這個機會……

這樣的開場看似是最為基本的「套路」,並且也很能表現出禮貌,但這樣的開場卻很難讓人記住。因為當所有人都以這樣的方式開場時,觀眾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套路感,覺得你是在故意討好他們,同時好不容易聚焦的注意力,可能也會因此而消失。

所以,演講中的第一句話一定不是客套話,而應該是能讓人產生強烈共鳴的話。比如,一個在場人都認同的主張,或者一個大家都沒有注意到的事實,或者一個極其自信的願景,這些都是很容易引發共鳴,將觀眾逐步帶進同頻共振之中。

三、把握三個要素,給演講快速加分

完成了精彩的開場,接下裡就要進入到演講的主題,這個部分的難點是如何把普通的內容講出彩,給整個演講加分。在此,可以使用三個方法技巧:

1、建立清晰的對象感

演講的本質是說的人和聽的人實現同頻共振。這就意味著,作為演講者不能從自己主觀的角度,悶頭準備演講稿,而要先清楚自己要講給誰聽,先明確演講的對象。然後根據他們的心理,準備演講的內容。

如果在準備演講時忽略了演講對象,所準備的內容很可能就是一場自嗨,並不能扎到觀眾的痛點,引發觀眾的共鳴,那麼在演講時,必然也不會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帶來深遠的影響。所以,要給演講加分,建立清晰的對象感很重要,先搞清楚自己要講給誰聽,再有針對性地準備演講內容。

2、巧妙引用名言警句

要讓演講出彩,引用名言警句是必不可少的,這就好像是寫文章,一篇文章如果能引入一兩句金句,整個文章就會展現出高級感。演講中如果引入一些名言警句,不僅會讓整個演講的檔次上升,還可以藉此製造出整個演講的高潮。但是要實現這樣的效果,有一定的技巧:

(1)引用自己熟悉的人的名言。引用名人的話語,首先要確保這個人是自己熟悉的,否則很容易因為讀錯名字、說錯背景等低級問題鬧笑話。

(2)引用的篇幅不能過多。演講中引用名言警句,是為了給平淡的演講製造一個浪花或高潮,所以越精闢越好,最好保持在一兩句話,而不是長篇大論的故事,因為這很容易讓演講的主題淹沒在引用的故事當中。

(3)加強引用的儀式感。引用往往是製造高潮的契機,增加儀式感則更能使整個演講推向高潮。而增加儀式感的方式很簡單,可以事先把要引用的話,寫在一個小卡片上,在引用時,再從口袋裡掏出小卡片,鄭重的念出來。除此之外,還可以在念名言時,刻意戴上眼鏡,或清嗓子,以表示「接下來是重點」,這樣演講的儀式感會更強,並且往往能成為演講中的點睛之筆。

3、用建模思維構築演講內容

引用通常可以製造高潮,但一個演講不能通篇都是引用,絕大多數演講內容還應該來自我們自己。所以,如何把普通的內容講得生動,把乾巴巴的概念或者一些枯燥的內容講得有趣,是演講中的重點,而建模思維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技巧。

所謂的建模就是我們常說的打比喻,將抽象的概念用比喻的方式,生動形象且具體的表現出來。運用建模思維構築演講內容,不僅能夠讓觀眾理解和記住抽象的概念,同時可以更形象地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林肯在1864年的總統連任競選中,很多人並不看好他,但是他有一個很大優勢,就是曾經擔任總統的經驗。為了讓大家看到並重視這個優勢,他當時用了這樣一個比喻:每一個農夫都知道,當你騎著馬過河時,千萬不要在河的中間換馬。言外之意,任何事情中途換人,都不會帶來好結果。結果,通過這個比喻,林肯在很大程度上,獲得了美國人,尤其是美國農民的認可。相比於平鋪直敘,建模可以讓語言更生動,表達更清晰,也可以讓觀眾理解的更深刻、更到位。

四、演講不僅是釋放的藝術,也是克制的藝術

演講不僅僅是一種關於表達,關於釋放的藝術,它也是一種關於克制的藝術。比如,很多演講家都不會輕易變化髮型,也不會三天兩頭換服裝造型,因為這些「克制」更容易被觀眾記住,同時形成自己的風格。除了這些外在的細節「克制」外,在演講中,有三件事情,我們必須學會克制,否則一場完美的演講,就會因此而搞砸。

1、不要過度依賴PPT

演講時過度依賴PPT,是很多人經常犯的錯誤,因為很多人錯誤的認為一圖勝千言。其實,過度依賴PPT會讓觀眾把焦點都放在PPT上,而過多的幻燈片,會讓觀眾昏昏欲睡。作為一個演講者,我們或許都不希望焦點不是我們自己,而是幻燈片。所以,在演講中不要過度依賴PPT,甚至不用,這樣才更能讓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身上。

2、演講的時間長短把控,並非越長越好

很多人都覺得,一個優秀的演講者,一定會精確控制時長,說講多長時間,一秒不差。其實,這是一個誤區,作為一個觀眾,最希望看到的並不是「準時下課」,而是「提前下課」。換句話說,如果給你20分鐘,你只用了5分鐘就把事情講清楚,並且讓人意猶未盡,那麼就沒有必要把剩下的15分鐘都用完。

3、限制主題的數量,一次只說一件事情

精彩的演講往往並非長篇大論,但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如果時間太短,內容會說不完。其實,好的演講不僅時間短,內容也足夠精簡。正如邱吉爾所說:演說就像一場交響樂,它可能有三個樂章,但主旋律只有一個。

簡單來說,演講一定要限定主題的數量,最好一次只說一件事情,這樣更能讓觀眾記住演講的主題。同時,還要保證內容和結構有足夠的彈性,針對這個主題,不論是給10分鐘,還是3分鐘,都能講明白。

總結

在我們認知中,演講只是一種個人表達,只要說出「我想說」就可以贏得認可,但是,這種演講往往是一場沒人聽、沒有鼓掌的自嗨。因為真正的演講,並不是自我展示,而是借演講者的嘴,說出大家心裡的話,只有達到同頻共振,才能深得人心。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巧用「同頻共振」原理,可以輕鬆撩到你的心上人
    什麼是同頻共振原理?同頻共振原理指的是那些具有同樣頻率的東西會共振,也會產生共鳴或走到一起。這是有物理效應所引申而來的,一物理系統在特定頻率下,往往會比其他頻率更大的振幅做振動!也被人們運用到個人的思想、意識等方面。同頻共振原理就好像心理學當中提到的「吸引力法則」又或者是群體的無形影響理論。
  • 心理學:兩個人是不是靈魂伴侶,「同頻共振效應」會告訴你答案
    其實兩個人是不是靈魂伴侶,"同頻共振效應"會告訴你答案,讓你明白真正的靈魂伴侶是如何感知如何相處的。什麼是同頻共振效應?同頻共振這個概念最先出現在物理學中,指的是物體達到相同頻率就會產生共振現象。而心理學家又賦予了同頻共振效應新的概念,往往指兩個人在思想、意識、言行、精神,觀念等方面的共鳴和協同狀態。同頻共振效應對於感情中的彼此其實存在一個引導作用,當兩個人在很多方面有相同點和共鳴點時,其實就證明了彼此之間的"共通性"。
  • 四禾丨嚴考風 家校共振 正學風 師生同頻--鄭州四禾美術學校高一...
    嚴考風 家校共振正學風 師生同頻鄭州四禾美術學校高一年級第一次月考綜述10月17日-18日,國慶節後剛從太行山寫生返校的高一年級迎來了學期第一次月考。
  • 宇宙真相:同頻共振,用愛改變世界
    這就是共振。共振就像一個紐帶,將萬物相連。 這看不見但卻真實存在的振動會相互影響,同頻相互吸引。在一個能量場比較混雜的場所,當出現少部分能量同頻共振的時候,會帶動整個能量場共振趨於統一,這些都已經過科學證實,以上視頻就是很好的實驗證明。
  • 「好書推薦」與時代同頻共振 ——讀《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好書推薦」與時代同頻共振 ——讀《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2020-01-05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跟主持人大賽學主持》白影:讓夢想瓜熟蒂落,與村民同頻共振
    聚光燈、高跟鞋、以及此刻閃耀的舞臺,這是我成為一名主持人曾經最嚮往的時刻。然而剛剛我想了一下,過去的30天,我5次走進杭州的鄉村,在那裡漸漸讀懂生活,理解夢想這個詞更準確的含義。最近的一次我們去到了杭州市臨安區湍口鎮的一個小山村,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迎豐村。
  • 聚焦| 同頻共振融合發展——畢節市旅遊市場復甦勢頭強勁
    聚焦 | 同頻共振融合發展——畢節市旅遊市場復甦勢頭強勁 2020-10-15 20: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雙尚科技致力於讓美麗與生命同頻共振新美業
    喚醒現代新女性的崛起能量,雙尚科技一直在致力於讓美麗與生命同頻共振的新美業領域乘風破浪,勇往前行。  雙尚科技與國際賽事合作,舉辦多屆選美大賽,帶領新時代女性走向世界舞臺,體現女性魅力價值,並且還積極投身助困助學公益事業,兩年來共資助13名學子完成求學夢。
  • 厚村「三化」建設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
    建陣地優服務增活力厚村「三化」建設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村部變整潔,服務更便民,幹部精氣神提升,群眾臉上笑容增多……這是黎川縣厚村鄉推進「三化」建設所帶來的變化。今年以來,該鄉積極推進黨建「三化」建設,通過建陣地、優服務、增活力,以「三化」建設推動基層黨建跑出「加速度」,實現了基層黨建「三化」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建陣地。該鄉緊緊圍繞「四個方面定標準、六個方面立規範、一張網絡聯整體」的要求,著力從活動場所、基本設施入手,打造各村黨群服務中心。
  • 產業和社會同頻共振促高水平就業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12月8日訊(記者 董魯皖龍 高靚)今天,教育部舉行的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上,針對社會關心的畢業生就業問題,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馬曉明表示,「與產業發展和社會需求同頻共振,是保持高水平就業的關鍵」。
  • 同頻共振的正向力量。14.4萬星際種子投生地球產生的能量效應
    這便是科學家們所發現,卻又無法現代科學所作出清晰解釋的意識共振現象,也就成為了著名的:第一百隻猴子效應。這個原本無心的實驗卻得到了令人意外的神奇結果,似乎是在告訴我們:生命與生命之間,意識和意識之間存在著一種無法用肉眼看到,也無法通過儀器偵測到的無形意識網絡,它會把相同族類的動物群體以我們還無法理解的某種方式緊密的關聯起來。
  • 成都高新區:黨建與產業同頻共振 點亮最美「紅色天際線」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共建立18個樓宇綜合黨委,樓宇內「兩新」黨組織超過700家,黨建與產業雙強發展同頻共振的格局正在形成。「除了樓宇黨建,成都高新區現有黨組織2128個、黨員35366名,其中『兩新』黨組織1256個、黨員11960名。
  • 同頻共振、同向共進,共育新機、共開新局!徐衣顯到市政協走訪調研...
    同頻共振、同向共進,共育新機、共開新局!徐衣顯強調,市政府將更加高度重視、支持服務政協工作開展,認真做好提案辦理工作,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全力配合市政協「三個一流、四個之家」建設,持續推動政協與政府工作同頻共振、同向共進,共育新機、共開新局。徐衣顯要求,要以市政協機關為示範標杆,在全市掀起加強機關黨建、建設模範機關的熱潮,不斷完善提升全市文明機關創建工作水平。
  • 長安大學校長沙愛民:與祖國同頻共振 從長安奮楫遠航
    校長沙愛民教授以《與祖國同頻共振 從長安奮楫遠航》為題,深情寄語2020屆畢業生。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沙愛民表示,國家正在由大國向強國邁進,學生們身處的時代是最好的時代。以下為沙愛民校長題為《與祖國同頻共振 從長安奮楫遠航》的發言全文——今天註定是一個特殊而難忘的日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們首次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畢業典禮,共同慶祝2020屆本科生和研究生順利完成學業,奔向人生的新旅程。在此,我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你們表示熱烈的祝賀!
  • 靈魂相似,能量同頻,咫尺天涯,終會相逢
    不卑不亢,不爭不辯,方能行穩致遠;淡如煙雲,定如磐石,才能遠離外界的喧囂。靈魂相似的人,咫尺天涯,即使翻山越嶺,也終會相聚在一起;磁場不合的人,即使朝夕相處,也不是一路人。穿上合腳的鞋去看風景,與合拍的人相伴同行。
  • 深論|讓教育與城市發展同頻,深圳行穩步健
    深論|讓教育與城市發展同頻,深圳行穩步健 2020-09-11 20: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汽:與國家大政方針同頻共振
    北汽集團以自身的社會責任、企業創新轉型和經營實踐為例,並結合報告中的提到的「關鍵詞」,表達出「中國製造」與全國人民同擔風雨、與國家大政方針同頻共振的節奏。
  • 「科技+人力」同頻共振,戶籍窗口高效便民,獲民贊!
    「太感謝您了楊警官,咱們章丘公安機關真是厲害,科技領先,民警的服務也到位,兩種力量好像是同頻共振了,合力把效率提高,為咱們章丘點讚。」12月5日8時許,群眾小李拿到了臨時身份證後對公安窗口的服務人員連聲道謝。
  • 河北:黨建引領業務跟進同頻共振
    一直以來,為破解「兩張皮」難題,河北省氣象部門始終堅持黨建與業務「一盤棋」,牢記黨建是「第一責任」,發展是第一要務,堅持「圍繞業務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確保黨建與中心工作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檢查、一起考核;將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貫穿體現在業務工作的全過程,實現黨建與業務的全面融合、相互促進、同頻共振。
  • 廣漢多措並舉 助力成德「同頻共振」
    人力資源服務方面:廣漢同新都聯合2次舉辦專場招聘會,同青白江每月舉辦一場網絡招聘會。   兒童關愛項目:廣漢民政部門向成德眉資四市的社會組織發出項目徵集公告,經過有關程序後,成都市青白江區義工聯合會等三個社會組織獲得項目立項資格。   政務服務方面:籤訂《青白江廣漢審批服務事項跨區域通辦協議》,33項審批服務在省內首先實現跨區域通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