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一年要吃8億隻雞,清遠雞居然…

2021-02-16 新清遠街

THIS IS QINGYUANGUY

本文為微信公眾號「地道風物」(ID:didaofengwu)授權轉載。「地道風物」是來自《中國國家地理》旗下的原創內容公眾號,這裡匯聚了一群熱愛山川美食的人,立志於「尋訪最佳物產、捕捉匠心民藝、分享最本真的生活方式。」

吃好雞,是廣東人對生活最後的倔強丨



- 風物君語 -

沒有哪頭驢,能活著離開保定
沒有哪只鴨,能活著遊出南京

同樣,

沒有哪只雞,能活著離開廣東


你每個月能吃夠3隻活雞嗎?廣州人可以。

 

依照廣州市2013年832萬人口來算。廣東年銷活雞8億隻,單是廣州市年消費活雞就有3億,粗略平均一下,每個月吃掉3隻雞的幸福日子,已是廣州人5年前的生活狀態。不只是廣州人,廣東各個地區的人簡直把雞當主食看待——家裡來客人了,即使自己家不殺只雞,也會到市場的熟食店買上一隻。

▲ 廣州熟食店,顏色較淺的是白切雞。圖 / 視覺中國

為何廣東人對雞如此熱衷?

今天的推文,你將被投餵 丨

 

湛江白切雞 東江鹽焗雞

客家豬肚雞 廣州清水煲雞

順德桑拿雞 清遠吊燒雞

普寧豆醬雞

如今的90後,房子是租來的,生活也是。平時處心積慮用最大的紅包叫個外賣吃頓雞,那也僅僅是果腹,談不上是生活。

 

雞,是有氣節的——那些為「快消」而生的籠養白羽雞(肯德基專用),基因決定了它快速成熟的特性。就算用再天花亂墜的調味料加以修飾,它的肉質依然如豆腐一般沒有韌勁,沒有雞的本味。

而那些為「滋味」而生的走地黃羽肉雞,天生長得慢,直到體內的胺基酸物質積累完備之後才會被售賣。這樣的雞,就算只有一把鹽,也能烹飪得又甜又韌,香味整間屋子都聞得到。廣東人會評價一句:「嗯!呢只雞好有雞味。」

根據《中國家禽品種志》記載,在全國27種地方名雞中,光是廣東省就坐擁了惠陽鬍鬚雞、清遠麻雞和肇慶杏花雞三種肉用型名雞。

▲ 從左至右,分別是清遠麻雞、惠陽鬍鬚雞、杏花雞。圖 / 網絡

 

民國時期的美食家張亦庵曾在《談雞》中盛讚道:「廣東所產普通的雞,也勝過上海的。這大概是因為土地的關係。氣候較熱的地方,土壤中的蟲類較為豐富,雞得大量的蟲類作飼料,營養自然較為充足,味道也自然較為鮮美。」

 

雞的每個成長階段,廣東人都有對應的方言和烹飪方法。好讓它們在「雞生」的每個時期都各得其所:

小時候,小編我吃不懂白切雞。這種用快開的水浸熟的吃法,除了抹在雞皮上的香油和一碟姜蔥汁做蘸料,雞本身不加任何調料,哪裡有香噴噴的炸雞好吃?

長大離開廣東,才知道白切雞的可貴——只有上好的走地雞,才能在如此簡單的烹飪方式下不覺腥臊,滑嫩鮮甜的餘味要靠細嚼慢咽才能獲得,像極了褪盡浮華、不疾不徐的人生態度。

▲ 白切雞。圖 / 匯圖網

 

只要是廣東傳統的祭拜活動,貢品必有白切雞。頸後夾著一片雞血的白切雞,或是臥在祠堂的供臺上,或是被人們挑著扁擔從這個山頭移到另一個山頭,寄託著子孫對先人的崇敬。祭拜活動結束,它會被洗淨,配上蘸料,再擺回宴席中供家族分享。

▲ 深圳坪山區客家圍屋舉行的春節祭祖儀式。圖 / 視覺中國

「浸煮」,是白切雞的烹飪手法。把雞放入微微冒著小泡的沸水中,先開火煮後關火浸泡,要的就是在雞熟的邊緣試探,來達到肉質極嫩的目的。浸好斬成塊,雞皮泛出金黃色的光澤,肉中透著汁水,雞骨頭中還能見血,才證明廚師沒有把它浸煮得過老,手藝恰到好處。

▲ 過冰水,讓雞皮收縮。圖 / 搜通天

家家戶戶都做的白切雞,為什麼湛江的更加優秀?原來,位於廣東最南端的湛江市,有著大陸唯一的北熱帶海岸。溫度高意味著植被豐富,樹林中的蟲子和果子,成為了湛江本地土雞的「風味補劑」。

同時,雷瓊火山在爆發後形成了如今湛江的土地。雞需要啄食砂礫幫助消化,土中的微量元素也讓湛江雞的味道更好。用湛江大閹雞做出的白切雞,配上當地人愛吃的紅蔥頭醬油或沙姜蘸料,再來一碗雞油拌飯,別提多享受了!

▲ 鹽焗雞。圖 / 視覺中國

《多情的東江水》裡有一句歌詞:翻過高山流過了田疇,流上深港樓外樓。東江是珠江的支流,流經客家地區梅州、河源和惠州。以鹽焗雞為代表的東江菜,屬於客家菜裡的水系流派。

▲ 惠州府,東江穿城而過。圖 / 視覺中國

嶺南天氣潮溼炎熱,要想把食材長久保存,鹽醃的方式再好不過。東江的中上遊南接珠三角,北連內陸,二十世紀初期,客家鹽商趁著天時地利富甲一方。他們用鹽毫不吝嗇,先把上好的三黃雞用沙姜和鹽醃製片刻,再用油紙包好,埋進滾燙的粗鹽中焗熟。粗鹽360°環繞導熱,把雞骨頭中的鮮香一一逼出。同時多虧油紙吸附了雞皮中多餘的油脂,在保持雞肉嫩滑的基礎上,使雞皮焦香微韌,吃起來有撕扯感。

▲ 用紗紙包裹雞肉。圖 / 《舌尖上的中國》

鹽焗雞有手撕和切塊兩種處理方法——傳統客家人愛手撕,這樣能避免雞肉纖維遭到破壞;斬塊的鹽焗雞連肉帶骨,吃起來更香。一般酒店會奉上一碟用雞油和沙姜粉混合的鹹味蘸料,保準你能多吃兩缽米飯;若是到了梅州街邊的焗鹽雞小店,店家還賣你一碗雞湯粉。吃雞肉,嚼雞雜,吸米線,喝雞湯,印證了客家人喜好「肥、鹹、熟、香」的飲食特點。

▲ 手撕鹽焗雞。圖 / 《舌尖上的中國》

你是否也跟我一樣,在喝下濃辣的胡椒豬肚雞湯後,嗝就一直打個不停?再不振的食慾,都能得到振奮。

▲ 加入紅棗調味的豬肚雞。圖 / 匯圖網

客家人生活在山區,閉塞的環境激發了他們在吃食方面無窮的創造力。即便是雞和豬這兩個如此普通的禽畜,都可以玩出「鳳凰投胎」的花樣——把蔥姜蒜和搗碎的白胡椒塞進雞腹內,再把整隻雞塞進豬肚裡,在泉水中慢燉2小時以上。待豬肚和雞肉的滋味交融,湯水渾白之後,撈出豬肚斬件,重新下回湯鍋中,加鹽加枸杞就大功告成了。

▲ 把整雞塞到豬肚裡。圖 / 食城記

比起潮汕牛肉火鍋,同樣是開到了全國各大城市,同樣是可以喝湯涮菜,客家豬肚雞始終與爆紅無緣。就像客家人勤懇敦實的性格,豬肚雞再怎麼創新,始終不會丟棄暖心暖胃的性格。

▲ 煮好的豬肚雞。圖 / 食城記

嶺南人吃一樣食物,就是要吃掉它生猛的靈魂。這跟他們自古以來就生活在水網密布,灘涂綿延,新鮮食材唾手可得的環境有關。

 

 ▲ 廣東鄉村 。圖 / 視覺中國

廣州城裡的雞煲店不少,但真正比拼的,還是食材的新鮮。有的街邊小店現宰雞,斬件端上來的時候,雞骨頭的血還沒有完全凝固。在高樓林立的鋼筋水泥城裡,沒有比它更生猛的了。

 ▲ 廣州一個小巷子裡無名的雞煲,晚上甚至沒有路燈,卻已開了15年。圖 / 每日人物

 

幾個碳爐幾口鍋,清湯水裡燉著紅棗、黨參或天麻等中藥材,清水雞煲無比簡單。雞肉涮一涮就好,蘸一蘸醬油,吃的就是極致的新鮮和原汁原味。肉吃得七七八八,涮一些綠葉蔬菜,葷素搭配的鮮雞湯,讓你忘卻外賣快餐的工業滋味。

▲ 酒店裡的清水雞煲,煮好湯汁已呈金黃色。圖 / 網絡

 

廣州人對活雞的崇拜,是廣東百姓對新鮮食材追捧的縮影。2013年H7N9禽流感肆虐,為了減少危害,政府開始在主要區域禁止活雞的售賣。這時「老廣」可坐不住了,海珠區的師奶和退休老人特地搭車到還可以售賣活雞的越秀區去,哪怕再奔波,買到一隻活禽也能稱心如意了。要刁鑽的廣東人向冰鮮雞心甘情願地點頭,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 2014年,廣州市內禁售活雞,不少市民跑到芳村百合園綜合市場購買活雞。圖 / 視覺中國

順德是佛山市的一個區,是珠江即將入海時衝積而成的河口三角洲平原。泥沙在這裡沉積,肥沃可想而知。這裡的吃食新鮮豐富,連吃三天三夜都不帶重樣。

▲ 順德桑基魚塘。圖 / 匯圖網

桑拿,這種聽上去更有「東莞風格」的烹飪方法,在順德被發揚光大。以桑拿雞舉例——爐灶直接搬到餐桌上,讓你吃到第一口鮮。廚師先將雞肉切成薄片,與蟲草花、陳皮、紅棗絲混合併簡單調味,雞骨、雞腳扔到蒸鍋的下層裡與清新中藥一同燉製。蒸鍋上層鋪魚塘裡採的荷葉或桑葉,鋪上醃製好的蟲草雞片。加蓋,靜待葉香與雞香的纏綿。

▲ 桑拿雞。圖 / 匯圖網

2分30秒,正是肉汁豐盈、肉質彈嫩的關鍵時間。迫不及待開鍋,一不留神雞肉就會被搶完。用這種吃法,幾個人可以輕鬆吃下一隻5、6斤的大騸雞。

▲ 烹飪好的桑拿雞。圖 / 網絡

 

雞搶完了沒關係,還有桑拿魚、桑拿蛇和桑拿蔬菜。一鍋食材的湯汁精華,順勢流到鍋底,品完肉之後飲湯,妙哉妙哉。一個小小的「桑拿房」,原來有那麼多的用處。

要說普寧豆醬你可能陌生,但說潮汕地區的沙茶醬想必你就聽過了。獨立於廣府菜和客家菜之外,以海鮮類為主的潮汕菜有著自己清奇的體系。沒了豆醬、魚露、橘油和梅醬等等醬,潮汕菜就缺了大半壁江山。

▲ 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神泉港開漁節10天後,漁船陸續回港。圖 / 視覺中國

「潮汕人的味噌」,是大家對普寧豆醬的愛稱。味噌和豆醬的母體都是黃豆,還都呈現出淺黃色。普寧市是潮汕地區揭陽市的下轄市,老一輩人出海捕魚,在船上用鮮魚做的魚飯,就必須配著普寧豆醬吃才夠味。不光是配海鮮,配肉類配蔬菜,鹹香帶甘的普寧豆醬都不在話下。

▲ 普寧豆醬雞。圖 / 百度百科

雞和普寧豆醬的聯姻,在潮汕已是必然。取一隻農家土雞,宰殺洗淨。將豆醬中完整的黃豆粒碾碎,混合上芝麻醬、糖和鹽,在雞的裡裡外外都抹上醃製,放入砂鍋裡煲熟就可以吃了。有別於廣東其他雞的清淡,豆醬雞色深味濃,噴香撲鼻。豆醬中的發酵物質軟化了雞肉的肉質,讓它從外到內都是入味的。

▲ 普寧豆醬。圖 / 網絡

普寧的小夥伴說,老一輩的主婦為了節省開支,會自己用被子悶黃豆,發酵做豆醬。做法雖比醬坊簡略,但親情的味道總是更令人懷念。只可惜我們這一代的人都不會做了。

 

吃好雞,才對得起生活的波折。這便是廣東人始終信奉的吃雞哲學。只有親身到了廣東,到了城裡的酒樓、沿街的鋪頭和江河上的船肆,才能領悟得到。

▲ 清遠洲心吊燒雞。圖 / 網絡

從廣州坐高鐵20分鐘,就可以到清遠山間漂流、享受溫泉和瘋狂吃雞。清遠麻雞作為名雞,大多被放養在山間,經常滿樹林找食物,肉質是好上加好。清遠人對雞不會妄加辜負——常見的白斬雞、蔥油雞、豉油雞,稍帶特色的母毛蟹煲雞、荷葉糯米雞、雞雜冬瓜湯,都可以在清遠吃到。

▲ 廣東清遠青龍峽漂流景區。圖 / 視覺中國

而廣東燒鵝的好夥伴——燒雞在清遠的洲心鎮有更深的造詣。一般的吊燒雞是抹上帶糖的皮水,用風吹乾再烤的。而清遠的吊燒雞是用鹽醃完後直接入爐,用炭火吊燒,成色亮紅誘人,雞皮夠脆夠入味,雞肉還有烤出來的焦香。

▲ 剛出爐的吊燒雞。圖 / 網絡

 

據說,洲心一直以做烤豬聞名。直到有一位老伯無意用烤豬的方法烤了清遠雞,發現也非常好吃,於是洲心吊燒雞就逐漸走紅。

可見在清遠,雞怎麼做,都好吃!


在清遠,還有什麼讓你值得回味的美食?

加入新清遠街群

跟街坊們一起聊聊吧~

進不了群的寶寶請後臺回復暗語「進群」

相關焦點

  • 世界第九大未解之謎:廣東人一年要吃多少只雞?
    朋友們,事情是這樣的:當我無意中用百度搜索「廣東人一年」時我看到以下聯想詞:然後我就點了第一項「廣東人一年要吃多少只雞」。結果出來了以下搜索結果:有說30億隻的:有說8億隻的:還有說25億隻的:看得我一愣一愣的。
  • 廣東人硬核吃雞,論雞的100種吃法
    廣東人吃雞究竟有多野?雞界傳說:一隻雞最幸福的事,就是被廣東人吃掉!在咱們中國,各地區飲食文化各不相同,皆有其特色所在,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些俗語。廣東人花式吃雞作為吃雞大省,廣東人均每年至少吃20隻雞,廣東常住人口有1億多人,全廣東一年要吃掉20多億隻雞。
  • 中國這個省份吃雞排名第一,一年竟然吃掉8億隻,想它在哪裡嗎?
    可以說,雞肉和豬肉是我們中國餐桌上最常見的肉類,由於豬肉價格的上漲,許多人開始選擇其他肉類代替,雞肉是最好的選擇,如果你關注歷史,你會發現,早在古代,人們就非常喜愛雞肉,發明了各種烹飪方法,大大增加了他們的食慾。
  • 廣東的雞,天下第一
    這裡的味並不是動物身上的氣味,而是廣東人對一隻雞最好的讚美。廣東的雞必須生活在好山好水中,體型小,生長慢,飼養時間長,通過在野外奔走,半野化生長。渴了喝泉水,餓了追蟲子吃草籽,直到體內的養分累積完畢,才被端上老廣的餐桌。正是這苛刻的養殖環境造就了廣東的四大名雞:龍門鬍鬚雞、封開杏花雞、清遠麻雞、信宜懷鄉雞。每一種都有獨特的「雞味」。
  • 我國每年吃300億隻雞腳,都怎麼吃的,這個省份的花樣最多
    要說我們國家的人對什麼食材最有感情,那雞腳當之無愧了,不僅作為零食可以吃,早餐中餐午餐沒有一個地方不可以摻上一手的,但是,你知道我們國家一年要吃多少只雞腳嗎?說出來可能有點誇張。根據資料,我們國家一年能吃300億隻雞爪, 也就是說,一年吃將近150億隻雞會被毒死, 根據資料,我們國家的雞根本不能吃, 很多是從外國進口的, 我們的國家是公雞大國,是愛吃雞的大國,這些雞爪經常被用來進各種酒店,也經常被用來做各種街角的小吃,其實有這樣的省份, 除了雞爪,除了吃以外還有很多花樣最多, 你知道是哪裡嗎?
  • 廣東人是這麼做雞的,外地人試了後都說好
    走地雞!而最具代表性的大概就是清遠雞了。清遠雞是廣東名雞,它以肉質滑嫩、皮脆、骨軟、鮮香聞名於世。早在宋代就被記入清遠縣誌。如同重慶人吃火鍋桂林人吃米粉湛江人吃生蠔吃雞已經是我們的日常那麼敢問各位你懂得用最正確的「姿勢」吃清遠雞嗎?
  • 這隻雞憑什麼撒野?就憑它是正宗清!遠!雞!
    講到雞呢件事應該所有廣東人都好有共鳴因為天底下的吃貨都一樣對於咩地方咩季節食咩都頭頭是道煮法簡單,擺落電飯煲焗距半個鐘,外脆內嫩,仲識滴汁蒸,可以最大限度保持距嘅「雞味」。係廣東人,都明嘅啦呢只雞,係探訪過好多間清遠雞檔之後,終於選到一個咁特別嘅雞架啦。  溫馨提示,蒸雞嘅碟用個大隻少少嘅,因為蒸下蒸下,會蒸出好多雞汁。  睇住D水係度撲騰,就好似我等食雞嘅心情咁,躁動不安。  各位觀眾,時間到,我要開蓋啦。  哇,望落去就感覺到距嘅肌膚入曬味。
  • 一隻雞在廣東是如何做到死無全屍的
    圖源@sohu在粵語區的影視劇裡,也是處處見雞。《新烏龍院》、《唐伯虎點秋香》……雞深深地刻在每個大廣東地區人民的腦子裡。要想理解廣東人,首先就要學會像廣東人一樣吃雞。圖源@食城記 但別以為知道廣東人什麼時候、什麼場合吃雞你就以為懂他們了。選一隻什麼口味的雞,讓廣東人覺得「雞有雞味」,才是廣東人吃雞最重要的法則。 喜好原汁原味?找白切雞,雞在熱水裡拖熟還要「過冷河」,澄黃油亮、皮爽肉滑,是每個廣東人都愛吃的基礎款;
  • 首批冷凍清遠雞「探路」澳門市場
    2020年1月13日,經清遠海關檢驗檢疫合格,由廣東天農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500隻冷凍清遠雞順利輸往中國澳門地區。這是清遠冷凍雞首次供應中國澳門市場。冷凍雞屬於動物源性食品,不僅對通關時效要求高,而且檢疫風險高,安全衛生指標多。
  • 聊一聊稱霸全國的9隻雞
    外地人初嘗廣東白切雞,一般都要猶豫一陣子。雞肉素麵朝天,骨髓中甚至泛著血紅,這怎麼能吃?但廣東人就是喜歡這種不加雕飾的本味。兩斤左右,沒下過蛋的「處女雞」,廣東稱其為「雞項」,是白切雞最好的原料。烹製的程序叫「浸雞」,一大鍋水燒至將開未開,水裡冒出蝦眼般的小泡泡時,就將整隻雞浸入,煮至剛熟,立即放入冰水中「過冷河」。
  • 在廣東,沒有一隻雞能活著走出去
    問:沒有雞,廣東人怎麼活?答:沒法活!因為廣東人的生活裡,早已經離不開這一隻雞、那一隻雞、湛江雞、清遠雞、杏花雞、懷鄉雞.....據說,廣東人一天就能吃掉160萬隻雞,關於雞的菜餚,就有200+道,關於雞的做法,更是數都數不過來。因為他們請客吃飯,要有雞;辦壽宴,得有雞;辦婚宴,沒有雞怎麼行;拜神,更得有雞...
  • 雞年當然要吃雞,這8種吃法才是雞年養生的正確打開方式!
    新的一年,祝大家:懷才抱德,聞雞起舞~~~適合那些體質偏寒,偏虛的人,例如剛生完孩子的產婦。在嶺南客家人傳統坐月子食譜裡,雞炒酒是必不可少的月子餐。剛生完孩子,人的身體比較虛,又要餵奶給孩子吃,不吃點補的食物怎麼行。雞肉補身,補氣血,加上自己釀的糯米甜酒,不僅可以幫助產後排出體內瘀血,活血化瘀。產後瘀血排乾淨了,到了更年期不容易得乳腺癌,子宮肌瘤等婦科重病。
  • 廣東有人被咬傷!此地有超大蟒蛇現身,吃了8隻雞……
    ,中山市三鄉鎮西山社區群眾在一處農田山邊,發現了一條超大蟒蛇在偷雞吃,趕忙向社區居委會報告。抓獲的大蟒蛇蜷縮在鐵籠裡面居委會把蛇移交給三鄉林業站隨後林業站把大蛇移交給中山市自然資源局森林防護科現場的居民反映,他家養在農田山邊的雞被大蛇總共吃了8隻,就在抓捕現場
  • 在廣東,做雞也太不容易了,一起來種草一波吧
    雞在廣東餐桌上佔了重要位置,廣東人會做各種各樣雞的美食,具體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白切雞在廣東,白切雞又叫白斬雞,是中國八大菜之一粵菜系雞餚中的一種。家裡來客人或者外面請客吃飯,都會有這道菜。白切雞一般選用三黃雞,用開水煮十幾到二十分鐘就撈起放涼,白切雞切開還會有紅血絲,外地人一般吃不習慣,這樣的雞才會嫩滑,保留雞的原汁原味,配以廣東特有的作料沙姜、醬油蘸著吃,沙姜的特殊味道配上雞的鮮味,好吃又營養。
  • 每天吃雞的你,能想像到有多少人被雞嚇哭嗎?-虎嗅網
    於是,怕雞的人躲雞,不怕雞的人搖搖頭,轉身就抓起一隻雞,幫他克服恐懼。「要我克服怕雞還不如推我去死!」@雞 」「雞年的春晚,滿屏雞,真的,太費命了,各種app都不敢更新, 全是雞。」「你敢信,當年還有公眾號寫過《幫你準備了77張雞圖迎接雞年》的文章,那一年,我手機都不能多碰一下,腦子裡有77隻雞跑出來啄我的畫面。」
  • 番禺「吃雞聖地」,人均50+嘆走地雞火鍋,團年飯就來這!
    煮至沸騰後要先關火焗2分鐘,雞肉剛好熟透又顯滑嫩,黃黃的雞皮,一看就是吃穀物的靚雞,雞皮彈嫩,吃起來還爽脆!雞肉份量多到感人!隨便一撈都是肉,雞肉飽吸湯汁,肉質緊實Q彈,廣東人吃了都不禁讚嘆「這隻雞有雞味!」…強烈建議蘸著薑蓉豉油吃,更加提鮮!最後一定要來一碗暖心雞湯,金黃透亮的湯汁,凝聚了走地雞滿滿的誠意。
  • 咕雞咕雞,吃雞吃雞
    跟豬豬年 Say goodbye 鼠年 is coming廣東的天氣很怪到了一月份冬天才慢慢的來
  • 正到過命的榴槤椰子雞開獎啦!這是我第101次想吃這隻雞!
    上期活動連結:正到過命的榴槤椰子雞煲吃一送一!還有霸王餐送送送~中獎名單這是我第101次想吃這隻雞!湯絲滑香濃,清甜鮮美雞肉緊緻有彈性每一口都細膩嫩滑~實在太太太太太好吃了!花膠椰奶雞搭配也是怎麼吃都不會出錯的選擇~豐富的膠原蛋白有種邊吃邊做面膜的感覺~
  • 新的一年,讓我們愉快地吃雞吧!
    ▐   棒棒雞 棒棒雞為什麼叫棒棒雞?小的時候跟著長輩去買菜,遠遠就能聽到棒棒雞攤位傳來「邦邦」的剁菜聲,於是就開始鬧著要吃「邦邦雞」。直到能認字了,才恍然大悟,棒棒雞的棒字,原來是剁菜師傅手裡那根敲在刀背上的棒子。
  • 從「輝師傅」到「雞老闆」,愛折騰的人又跨界了……
    最近一年,張洪輝被朋友和客戶稱為「雞老闆」。事實上,他當了15年「雞老闆」;往遠處說,與雞結緣超過27年。完成工業化前,東升鎮高沙村是典型的魚米之鄉。張洪輝在家裡排行老六,自幼跟隨父母和哥哥、姐姐幹農活。「家裡養過好長時間的豬和雞,10歲起,我就給禽畜配制飼料和獸藥,還未成年就成了養殖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