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池沉下,看臺席搭起…… 記者走進重慶大劇院打探不同坐席觀眾如何觀賞
舞臺和蓮花池。上遊新聞記者 高科 攝
春節長假後再次走進重慶大劇院大劇場,一切已變了模樣。前來探訪的記者對此地本無比熟悉,見到眼前的改變卻仍然詫異,不見了寬敞的舞臺、空曠的坐席,現在,整體下沉的舞臺中央成了四四方方一個凼凼,一樓千餘觀眾席被幕布蓋住,一座俯衝狀階梯形看臺席自中間升起。
座位工程近乎重建,可謂浩大,一切都是為了明天起上演的劇場史詩《如夢之夢》。「劇場改建和前期布置從12號開始,工程之巨大是重慶大劇院十年之最。「大劇院經理伍毅感慨道。
好戲就要開場,不同坐席觀眾如何欣賞?記者步入「蓮花池」提前「入夢」。
蓮花池 是觀眾更是戲中人
整個劇場改建、舞臺布景工程持續一周,如今還有一些收尾工作尚在進行。記者的探訪照例從後臺開始,還沒正式進入後臺,便在化妝間走廊注意到一個有趣細節:不同顏色膠布貼在地面成了方向箭頭和「東穿場大路」等字樣的路標,記者印象中,以往演出從沒有過如此情形。
「因為整個劇涉及30多演員100多角色,服裝更是上千套,原本的後臺在改建之後已經愈發狹小,容量不夠,劇組只能把整個化妝區規劃成後臺的延伸,演員們需要迅速穿梭完成換裝,因此會有這樣的指引標誌。」伍毅笑著介紹說,劇場史詩確實陣仗大,這架勢他也第一次見。
穿過後臺,眼前便是傳說中的《如夢之夢》「蓮花池」。這片座位區由主舞臺下沉1米而來,也就是說,該區域觀眾將在本屬於演員的位置觀賞,不但座椅可以360度旋轉,環形舞臺基本無死角,更有趣的是,一條紅毯貫穿池中央,演出時很多演員將走過紅毯,觀眾觸手可及。觀演位置的解構重置,也是該劇上演六年來不衰的話題。
「都說《如夢之夢》票難買,其實想坐蓮花池才是難上加難。」《如夢之夢》舞臺監督張瑞告訴記者,他隨劇組巡演多年,有過各個座位區的觀劇體驗,「坦白說並非蓮花池比其他位置優越,我覺得對于欣賞話劇來說,蓮花池中觀眾的特殊之處在於,因為被環形舞臺包圍,以及演員穿過座位區等因素,他們會感到自己除了看戲,也在演戲。事實也如此,對看臺席觀眾而言,蓮花池與環形舞臺是有機融合的,所謂人在戲中,前所未有的代入感,像是與演員一起做了一場長夢。」
看臺席 洞若觀火俯瞰眾生
不過身在戲中,也有代價,所謂「當局者迷」,與看臺席相比,蓮花池中觀眾總歸是很難顧及全局。這個觀看的缺憾,記者很快感受到了。在隨機選擇了蓮花池中幾個方位坐下後,記者發現,360度旋轉聽上去洋氣,但陷身其中的確會感受到某種束縛,你可以自由選擇視角,卻難以感知整體視野。不過,一抬頭也還有點額外福利——頭頂都有布景懸吊,這一點觀眾席無法看到!
要想收穫傳統的整體劇場體驗,還得爬上高高的看臺席。其實也並不高,記者數了數,新搭建的這塊區域大概有16排,每排28座,基本上從看臺席中間稍往上區域俯瞰正前方環形舞臺兼蓮花池區,不多不少,洞若觀火,演出全貌可以恰到好處收入眼底。
「我個人覺得看臺座位也很不錯,位置比較高,方便看到舞臺全貌,並且有些戲份的舞臺效果,也只有這個區域能最完美地看到。」張瑞舉例,比如劇中有個關鍵場景——古堡外的湖,在光影打造下,整個蓮花池都會顯現出波光粼粼的感覺,「這可是蓮花池觀眾看不到的效果哦,要提醒蓮花池觀眾的是,因為他們進場必須穿越舞臺區域,因此絕無遲到入場的可能。「
比看臺席更高的,還有大劇院本來的二樓與三樓數百個座位。記者目測之後有些擔心,似乎因為角度問題有所阻擋,最高處觀眾難以看到演出全景。伍毅說:「這一塊我們也考慮到了,在演出時,東西兩側的布景上方會安裝攝像機,舞臺臺口兩側會有兩塊幕布,視野遮擋部分的劇情將實時投影在幕布上,現場還有導播臺負責切換。」
他補充道,這些區域主要是低價學生票,「演出成本不低,但我們也希望最大程度為更多同學創造機會與高雅藝術近距離接觸。」張瑞也表示,從以往巡演經驗來看,不同坐席區觀眾都反饋良好,「話劇是種現場感極強的舞臺藝術,只要你在現場,一定會收穫自己的感動。」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