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李白不愧是個瀟灑豁達之人,並不覺得被愚弄,反而被汪倫的真情所感動。李白和他志趣相投,一見如故,臨別以詩相贈:「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汪倫也寫詩,在歷史長河中沒有留下任何詩作,卻因為李白的一首贈送詩而青史留名。
共遊桃花潭
天寶年間三月的一天,正是桃花盛開的季節。涇縣桃花潭畔,一派鳥語花香。春風撲面,繁花處處,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瑩,翠巒倒映,煞是好看。
此刻,涇縣縣令汪倫便帶著「詩仙」李白來到了距縣城十裡外的桃花嶺下的桃花潭遊覽。
只見漫山遍野奼紫嫣紅,十分的鮮豔迷人。這桃花潭,方圓不過裡許,卻也奇怪,此處雖然名為桃花潭,但桃樹卻是不多,僅有七八株老桃樹而已。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桃花盛開於枝頭。如片片紅霞,與綠樹相襯映,形成桃紅柳綠的春日勝景。
這幾株桃樹自然格外引人注目。它們散發出淡淡的幽香,像美人般婀娜。春風拂來,朵朵桃花像一隻只蝴蝶,翩翩起舞。花瓣紛紛飄落,像仙女散花,令人賞心悅目,目醉神迷。
桃樹旁,桃花潭水波光瀲灩, 深不可測。這是一個碧綠的深潭,水面平靜得連一點兒皺紋也沒有,像是誰在巖洞邊遺下了一面鏡子,清晰地映出藍天白雲,紅花碧樹。
桃花瓣飄落在水面上,潭水泛起晶瑩的幾乎是不易覺察的細小漣漪,露出一個個笑靨,落紅點點,平添了無限詩意。偶爾有活潑的小魚遊過,背脊上反射出粼粼波光。陽光照射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星星點點。
遠處傳來餘韻悠長的山歌聲,使桃花嶺風光如人間仙境般美妙。李白似乎覺得桃花潭裡散發出了醇幽的酒香,令他陶醉、樂而忘返……
美酒好菜待貴客
時近中午,一行人遊玩得都有些餓了,便走進了不遠處僅有的一家酒店。店面不大,倒也乾淨整潔。
賓主落座,作為主人的汪倫便介紹道:「李大人,這店家釀的酒,叫『桃花酒』,是我們涇縣一絕。乃是取三月桃花潭水所釀,釀出的酒晶瑩碧透,香甜甘醇,綿潤醇厚,回味悠長。請大人品嘗!」
李白喝了一杯,的確如汪倫所言,連聲贊道:「好酒,好酒!」,贊罷又連幹三杯:「真是好酒啊!」
看著上來了紅燒桃花魚,汪倫繼續介紹道:「這店家做的『桃花魚』,也是涇縣名吃,此魚產自桃花潭,別處是吃不到的。桃花魚無鱗,色呈黃灰,有玉石之光。它少刺,肉細、味鮮,嫩如脂,入口即化,唇齒留香。此魚為桃花潭所僅有,此店在桃花魚的烹調上也獨具特色,使成菜紅亮、滑潤、鮮嫩、肥美。請大人品嘗!」
李白連夾數筷,口中嘖嘖稱讚:'嗯,好!美味!好吃!"
飯菜頗為豐盛:有桃花酒,有桃花魚,有山雞,有就地取材的野菜、山菇。雖不是山珍海味,卻也是色香味美,色味俱佳。這頓飯吃得有滋有味、賓主盡歡。
原來如此
酒至微醺,李白突然像想起來什麼似的,端著酒杯,兩眼緊盯著汪倫問道:「汪老弟,這桃花潭僅數株桃樹,風光就如此之好,直如人間仙境,不知老弟信中所言「十裡桃花」該是多麼盛大無限的風光啊,老哥我非常期待呢!」
汪倫卻面露難色,囁嚅著:「這個……」
李白卻渾若不見,繼續問道:「汪老弟,你知道我可是無美酒不歡。這一家小店酒菜就如此出眾,如此不凡,想那「萬家酒店」,酒菜定非凡品!老哥我可是非常、非常期待啊!」
這時,汪倫不僅面露難色,而且還滿臉通紅,屋裡不熱卻滿頭大汗,他再次囁嚅:「這個,這個……」
「怎麼了?」李白一臉疑惑:「天還有些涼呀?老弟你怎麼滿頭大汗呢?」
此時,汪倫知道自己騙李白的事再也瞞不住了。起身離席對著李白躬身一禮,索性說道:「李大人,不好意思,是我騙了您!此地並無十裡桃花和萬家酒店。我實在是仰慕大人,渴望一晤,才出此下策!今日得見,實乃汪某三生有幸。還望大人海涵!」
「十裡桃花,萬家酒店」的真相
原來,這汪倫家世顯赫,也是名門之後,時任涇縣縣令。為人豁達豪爽,是真正的性情中人。汪倫仰慕詩仙已久,極為渴望一晤。一天,汪倫得到消息:李白來到了南陵,暫居在其叔父家中。他非常興奮,覺得是個極好的機會,渴望請詩仙來家中做客,痛飲歡歌,傾述衷懷。
無奈他與李白素不相識,貿然相邀擔心李白不來,好在汪倫知道李白喝酒和他的詩一樣出名,不僅是一代詩仙,也是一代酒仙。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於是就發生了清代詩人袁枚在《隨園詩話》記載的一幕:
唐時汪倫者,涇川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云:「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裡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白平素最喜歡的就是旅遊和喝酒,當他看到汪倫信裡描繪的「十裡桃花、萬家酒店」時,頓時眼前一亮:「啊!十裡桃花,多麼富有詩情畫意的地方;還有萬家酒店,一家家喝過去,將是何等的暢快淋漓!」
於是李白欣然赴約。這便發生了方才的一幕。
李白聽罷汪倫的話,臉色陡變,一拍桌子,手指汪倫說道:「好你個汪倫啊,你,你,你真是膽大包天,竟敢矇騙本大人!」
汪倫一臉恐慌,誠惶誠恐、躬身行禮道:「請大人念汪某一片至誠,還望大人寬恕!」
李白沉吟片刻,擺手道:「也罷!你且說說看,你信中所說「十裡桃花、萬家酒店」是何來歷,再作定奪!」
汪倫尷尬地咳嗽了聲,小聲嘀咕道:「桃花者,即距城十裡之潭水名也,並無十裡桃花;萬家者,此酒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
峰迴路轉
「哈哈!哈哈!哈哈哈!」
李白聽後突然大笑不止,手指汪倫道:「原來如此十裡桃花、萬家酒店,妙啊,實在太妙了!」
汪倫被笑得一愣,但旋即明白了:「李大人您不生氣了?」原來先前那是故意的啊!哦,嚇死我了!汪倫不自覺地拍了拍胸脯,長出了一口氣。
李白卻不答話,捋了捋鬍鬚,雙手抱起一壇桃花酒,咕咚咕咚灌了幾大口,估計酒得下去一小半。弄得鬍鬚、衣襟上全是酒水,汪倫連忙拿巾帕擦拭。李白卻擺擺手,豪氣幹雲般說道:「生氣?我李白沒那麼小氣!有這般好酒好景好人,我李白高興還來不及呢,何氣之有?」頓了頓,李白又呵呵笑道:「呵呵,我早就知道了老弟的人品,接到老弟的信後,我還是做了功課的……」
李白不愧是個瀟灑豁達之人,並不覺得被愚弄,反而被汪倫的真情所感動。汪倫豁達豪爽,聰明有趣,是個重情重義的真正的性情中人。李白和他意趣相投,一見如故。
李白才華橫溢,抱負遠大。他朋友很多,但能真理解他的人很少,但汪倫懂李白。二人意氣相投,談起家事,國事,不由感慨萬千,尤其是安祿山造反給百姓帶來的災難,更是使李汪二人唏噓不已。李白痛飲美酒,終於喝得酩酊大醉,擊缶而歌: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邀我登雲臺,高揖衛叔卿。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
李白以縹緲仙境反襯中原地帶叛軍橫行,百姓遭難的殘酷景象,表達了對安史之亂的譴責,抒發了自己深深地憂國憂民之情。
知己朋友
汪倫與浪漫豁達,豪放俠氣的李白可謂志趣相投。從此,兩人成了知己朋友。對於李白說,汪倫是知音一般的存在。從古至今知音難覓,人生難得一知己足矣 。
當夜,李白就寢在汪氏別業。別墅依山而建,氣勢非凡。高牆大院裡面雕梁畫棟,曲徑通幽,宛若仙境。李白贊道:「汪生面北阜,池館清且幽。酒酣益爽氣,為樂不知秋。」
隨後,汪倫陪著李白騎馬坐轎,在涇川一路遊山玩水。一起登高山攬月,一起赴深潭觀魚。有汪倫一路相隨,每至一處,李白均留有詩文,似乎不寫點什麼,總覺得對不起涇川美景,端的是暢快盡興!那一首「涇川三百裡,若耶羞見之,佳境千萬曲,客行無歇時。」將李白漫遊數日後的真情實感,宣洩得淋漓盡致。
接下來一連數天,汪倫陪著李白遊山玩水,每天飲美酒,吃佳餚,聽歌詠,談詩論畫,抨擊時政,高談闊論,經常是通宵達旦,令人頻頻稱奇的是,兩人的觀點看法近乎一致,在好多事情上的看法不謀而合,這令兩人好不快活。李汪惺惺相惜,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臨別贈詩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快樂的日子總是短暫的,匆匆數日而過,轉眼間,李白離開的日子到了,分別之際,汪倫又將幾壇桃花酒派人給他送到船上。
二人灑淚而別。李白登上船,正將離岸之際,忽然一陣古老而又美妙歌聲傳來。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帶著村民,赤腳踏著節拍,唱著那古老的歌謠,用「踏歌」的方式在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李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不禁熱淚盈眶,思緒萬千,激動地揮筆寫下流傳千古的經典名作《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後記
汪倫也寫詩,在歷史長河中沒有留下任何詩作,卻因為李白的一首贈送詩而青史留名。可以說,能結識李白是汪倫的幸運。但李白能結識一個真正懂得自己的人,又何嘗不是他的幸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李白此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自有一種不期然而然之妙。把朋友間那種即將離別難捨難分的情誼,樸實無華地表達出來,卻收到直擊人心、浸人肺腑之效。《唐詩箋注》評:「相別之地,相別之情,讀之覺娓娓兼至,而語出天成,不假爐煉,非太白仙才不能。」
後來,四處漂流不定的李白多次回到涇川這個地方,來找汪倫喝酒、聊天。儘管他們並不常見,但兩人的情誼深厚且歷久彌新。
參考資料:《隨園詩話》、《贈汪倫》、《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