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橋明月夜,是杜牧詩裡給我的揚州初印象。(美文)

2020-12-22 何不秉燭遊矣

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

揚州自隋唐以來,即處於大運河和長江航運的樞紐地位,這裡商賈雲集,百貨充斥;繁華,是它的代名詞。

唐朝著名詩人杜牧曾為淮南節度府掌書記,淮南道的治所設立在揚州。這也就決定了杜牧和揚州的不解之緣。他在這裡寫下的關於揚州的詩篇,到現在,依然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這是揚州給杜牧的初印象。唐代時的揚州經濟文化繁榮,時有「揚一益二」之稱。那繁華小城的十裡長街上,車水馬龍,花枝招展……這裡歌臺舞榭密集,珠簾翠幕下藏著佳人姝麗如雲。

無怪乎李白要說「煙花三月下揚州」,三月哪有不美的地方?更何況是揚州的三月,有瓊花的揚州三月!

揚州素來就有「月亮城」之美稱。古代吟詠揚州月亮的詩詞不要太多。極愛瓊花的隋煬帝楊廣冢上刻曰:「但求死看揚州月,不願生歸駕九龍」。

徐凝站在揚州的月光之下,感嘆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賞天下的月,怎能不看揚州呢?

若要看月,杜牧給找了個好地方——「二十四橋明月夜」,對於杜牧來說,江南佳景無數,然而留存在他記憶裡的最美初印象,大概就是揚州二十四橋上的明月夜色。

據說,該橋是因為古時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簫於橋上而得名為二十四橋。真假我們尚未可知,但無論如何,明月照在揚州名勝二十四橋上,這是多麼的如詩如畫、如夢如幻?這樣的月色和夜色多麼的浪漫而溫柔啊!

假如你去到揚州,去到二十四橋,你一定會被二十四橋所震撼!那潔白欄板上彩雲追月的浮雕,橋與水銜接處巧雲狀湖石堆疊,周圍遍植馥鬱丹桂,使人隨時看到雲、水、花、月,體會到「二十四橋明月夜」的妙境,從而遙想到杜牧當年的風流佳話。

沿階拾級而下,橋旁即為吹簫亭,亭臨水邊橋畔,小巧別致,亭前有平臺,圍以石座,若在月明之夜,清輝籠罩,波涵月影,畫舫拍波,有數十歌女。

淡妝素裹,在臺上吹簫弄笛,婉轉悠揚,天上的月華,船內的燈影,水面的波光融在一起,使人覺得好像在銀河中前行。

橋上簫聲,船上歌聲,岸邊笑聲匯在一起,此時再詠誦「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你定會為唐代詩人徐凝的精妙描寫撫掌稱絕。

杜牧的詩篇也影響了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揚州,他來了!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姜夔這首詞作於1176年,此時,金兵兩次南下,揚州遭到嚴重破壞,它早已不是當初那個風流繁華的揚州了。

站在此處,姜夔冷不丁地想起了杜牧,他想,假如這位多情的詩人今日再重遊故地,他也必定會為今日的揚州城感到吃驚和痛心。

杜牧算是個俊才情種,他有寫「豆蔻」詞的微妙精當,他有賦「青樓」詩的神乎其神。可是,當他面對眼前的凋殘破敗景象,他必不能寫出昔日的款款深情來!

揚州的名勝二十四橋仍然存在,水波蕩漾,冷峻的月光下,四周寂籟無聲。唉,試想下,儘管那橋邊的芍藥花年年如期盛放,可是到底還有誰有情思去欣賞它們的豔麗呢?

如果每一個城市都能擬人,那麼我想,揚州一定是一位溫柔又溫婉的大家閨秀,她永遠靜靜地佇立於長江淮水之間,青春華發,溫婉含情,風姿萬千。單純,明淨,卻又深邃無比。

她是實體的,也是虛擬的。沒有人難夠觸碰到她的內核、她的靈魂,但那內核卻伴著千年的風雨逐日成長。

揚州是什麼?我想,她是五亭橋畔的紅藥,是姜白石詞裡的玉人吹簫,是瘦西湖上的煙花明月,是三月大運河上的粼粼波光,是盧府前院的花木扶疏,是彈詞的少女。

如果城市也有精魂,那麼揚州的精魂必是深閨裡小姐青皮書中的墨香,也是青石小巷裡賣梔子小姑娘銀鈴般的笑聲。

完。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二十四橋明月夜,是橋名叫「二十四」還是揚州共有二十四座橋
    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寫過一首描寫揚州的詩,其中的千古名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讓世人對揚州充滿了嚮往。想要身臨其境看看揚州的橋,聽聽美人吹奏的音律。到底揚州有沒有這座「二十四橋」,還是揚州在唐代一共有24座橋沐浴在月光之下。這個問題還是需要研究分析一下,看看杜牧的詩中是寫實還是虛指。當代揚州有一座橋叫「廿四橋」,廿四就是二十四的意思。
  • 餐桌上的二十四橋明月夜
    那麼,到底「二十四橋明月夜」是一道什麼樣的菜餚呢?首先,我認為這道菜一定是淮揚菜。因為「二十四橋明月夜」句出自唐代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 浪漫黃龍之二十四橋明月夜
    在黃龍,有一句俗話叫做:「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在黃龍,有一種遇見叫做:「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看你。」在黃龍,有一種散步方式叫做:「人在橋上走,水在橋下流。橋上的人把橋當作了路,水裡的魚把橋當做了船。」
  • 揚州二十四橋告訴你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在揚州他留下了許多絕句,最出色的恐怕還要算那首《寄揚州韓綽判官》:青山隱隱永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韓綽名不見經傳,應該是杜牧在揚州時的同事和朋友,但卻是對杜牧有著影響力的一個人。韓綽死後、杜牧還寫了一首《哭韓綽》,可見兩人情濃於水。
  • 【國學趣聞】二十四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說到揚州二十四橋,就無法迴避一個千古之謎:它究竟是一座橋,還是二十四座橋?至今未能解得開。        二十四橋得名        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 「二分明月」醉揚州,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
    但在意識中,我並沒把它和維揚風光聯繫在一處。直到去年八月間,二下江南,才在夏夜的揚州城,領略到了落月搖情那獨特的意境,也才知道了,《春江花月夜》,寫的便是揚州景貌。
  • 唐詩名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玉人」指的誰?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是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從題目當中可以看出這是一首贈給別人的詩歌,所贈予的對象就是一個名叫韓綽的判官。此時的杜牧已經從揚州回到長安,秋風蕭瑟的季節,北方已經非常的寒冷,草木凋敝。
  • 《姬魔戀戰紀》二十四橋明月夜過關技巧!
    經過前兩關的攻略,艾斯等人終於來到了第三關二十四橋明月夜,這一關的主持人就是我們的靈喵孟獲了,那麼這關是怎麼玩法呢,快來一起看看吧!
  •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簡介】《寄揚州韓綽判官》是唐代詩人杜牧離開揚州以後懷念昔日同僚韓綽判官而作。此詩著意刻畫深秋的揚州依然綠水青山、草木蔥蘢,二十四橋月夜仍然樂聲悠揚,調侃友人生活的閒逸,表達了作者對過往揚州生活的深情懷念。全詩意境優美,清麗俊爽,情趣盎然。【注釋】⑴韓綽:事不詳,杜牧另有《哭韓綽》詩。判官:觀察使、節度使的屬官。時韓綽似任淮南節度使判官。
  • 二十四橋明月夜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汙力滿滿
    二十四橋明月夜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汙力滿滿時間:2020-07-14 16:40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十四橋明月夜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汙力滿滿 下一句是玉人何處教吹簫。 被一些用 下半身思考的 人用作所謂的汙梗。 因為吹簫在現在也有口交的意思。
  • 二十四橋尋舊夢
    月下裡獨坐,一杯茶從溫到涼綿綿入口,一顆心也從有到無被時光的這杯茶浸潤得無比清靜。人們常說: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那麼何不放下過往的纏綿惆悵,與未來的不可預測,在這個初冬的夜晚品讀淞雲的《卜算子》呢,看他上下四十四字,是如何寫盡人生的這杯苦茶的。憶杜郎,一個憶字,讓我想起當年初讀杜牧詩驚豔的感覺。「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 在詩詞中驚豔了千年的「二十四橋」她到底是誰?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更是意境優美、清麗俊爽、情趣盎然。這裡面都提到了「二十四橋」。那麼「二十四橋」到底是哪些橋呢?千百年來紛爭不已的「二十四橋」,有多種說法。二是排序編號說,「二十四橋」是揚州城裡排序編號為第24座的橋,指第24座橋,意思也是一座橋。三是24座橋說,隋朝時曾在揚州建24座橋梁,分布在當時揚州各個街道上。四是泛指說,採用誇張的方式來表達,如「白髮三千丈」、「飛流直下三千尺」、「九重天」、「十裡長亭」等,並非確數,來泛指揚州橋梁之多。
  • 詩考二十四橋(唐朝篇),二十四橋空寂寂,綠楊摧折舊官河
    《百度百科》對二十四橋的描述大意是:二十四橋是揚州的一座古橋,建造年代不詳,滄海桑田,橋已不在,近年重修。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析:杜牧的詩,在寫出了揚州山清水秀、綽約多姿,把二十四橋描繪得美輪美奐。這首詩的問世,使二十四橋一舉成名,又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千古謎團,二十四橋位於揚州的何處?到底指的是幾座橋?如果是一座橋,何來「二十四」之名?
  • 古鎮匠心|走過二十四橋 品味福壽文化
    「 二十四橋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簫 」杜牧筆下的揚州二十四橋,是對老友的調侃,是對江南的懷念。
  • 沉溺在青樓裡的晚唐才子,十年一覺揚州夢,只因廣陵有佳人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這首《贈別·其一》,道不盡詩人對揚州的喜愛,吟不完對青樓紅顏知己的垂青。因為有了杜牧,揚州才擁有鮮豔光彩的靈魂;因為有了揚州,杜牧才找到了突然的本真自我。
  • 揚州:春風忽過五亭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詩人杜牧筆下的美妙意境,不知讓多少文人墨客情牽揚州。煙花三月美景佳人芳氣沁人,隋煬帝修建大運河和乾隆皇帝七下江南的傳說,又不知為揚州之繁盛披上了多少傳奇色彩。  「城在綠中,園在城中,人在景中」成為我對揚州揮不去的記憶。如果有人問我,你對揚州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我會脫口而答:瘦西湖所展現的獨具一格的揚州園林文化。
  • 「跟著詩詞走江蘇」活動走進揚州
    本報訊 (通訊員 揚臺軒 記者 張玉菁) 「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揚州的秋天,總能引發詩人的無限遐想與詩情。日前,兩岸網絡大V「跟著詩詞走江蘇」活動走進揚州,8位來自海峽兩岸的知名網絡大V及詩詞專家,沿著詩詞古蹟,尋訪歷史文化,實地體驗中華文脈傳承,並通過微博、Facebook、Ins等社交媒體平臺傳播江蘇文化。揚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以來便有無數詩人創作過關於揚州的詩詞,或哀婉或豔麗,或惆悵或激蕩,展現了揚州的歷史變遷與精神內核。
  • 姜夔《揚州慢》:曾經的揚州很美,宋朝時被金兵洗劫後只剩遺憾
    對於姜夔而言,揚州的美是: 是橋邊初開的芍藥; 是瘦西湖上的煙花明月;是詩詞裡的玉人吹簫。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揚州慢 淮左名都》宋 姜夔 揚州自古是著名的都會城市,這裡有著著名的遊覽勝地竹西亭。我騎馬從這裡路過,解下馬鞍稍做停留。曾經繁華熱鬧的揚州路如今已經長滿了青青的薺麥,一片荒涼,再沒有了往日的繁華。
  • 動了我的芳心!華幹林揚州春詞十首
    清明雨絲織得幾多愁,客裡芳春已半休。杜宇一啼千滴淚,喚回舊夢憶唐劉。註:唐劉,我的故鄉。紫藤紫蔓藤花臨閣開,春風留我獨徘徊。紅亭可記當年事?牽手憑欄對月猜。橋頭再誦揚州慢,詩興簫聲明月魂。註:「春色闌珊,芍藥花開。廣陵芍藥,與洛陽牡丹齊名。」唐人杜牧:「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宋人姜夔《揚州慢》:「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 姜夔,揚州慢,兵燹之後揚州城
    廿四橋明月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玉人何處淮左名都:指揚州。宋時設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揚州是淮南東路的府衙所在,故稱淮左名都。左,古時方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