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一大早,隨著「嘭嘭嘭……」幾聲碰撞聲響,西向東沿著鄭州隴海高架行駛的幾輛車連續追尾,造成後方排起一度排到一馬路附近。
早上7點40多分,記者趕到事故現場——隴海高架未來路西向東往中州大道方向的轉彎處,不僅看到了連環追尾的車輛,還在採訪中偶然發現了一個特殊情況。
記者在事故現場看到,最左側車道接連停著追尾的7輛私家車,為首的是一臺新能源汽車,後保險槓有裂開變形情況,其後的6輛車頭和尾部均有不同程度的損毀。其中較為嚴重的是第5輛車後車窗玻璃全部碎裂掉落。
第6輛車車頭右側凹陷破碎,第7輛車前保險槓變形,進氣格柵全部掉落。
當事第2輛車駕駛員告訴記者,早上7點左右他行駛途中前方新能源車突然剎車停下,由於跟車較近踩剎車不及,導致他與前車追尾。沒想到的是,隨著「嘭」的一聲響,他又被後車追尾。
當事第7輛車駕駛員也表示,由於路段車多,前方是一輛麵包車車身較高,遮擋了自己的行車視線。前方發生事故時自己也剎車不及,控制不了車速,所以追了前車的尾。
一地碎片,被車輪碾壓發出「嘎嘣嘎嘣」的聲響。
到底為何第1輛新能源車會緊急剎車呢?記者採訪了當事駕駛員,她告訴記者當時路上車多行駛速度也比較快,她看到前車突然剎車自己也就趕緊踩下剎車,並表示,還好她是左腳控制剎車、右腳控制油門,所以反應更及時,否則可能她也會與前車追尾。該女士表示,雖然與大多數駕駛員用一隻腳交替控制油門和剎車來駕駛自動擋汽車的方式完全不同,她已用「左腳剎車、右腳油門」的控制方式開了8年車,此前從未出過事故。
受到該起事故影響,隴海高架西向東一度從未來路排隊到了一馬路。7點55分左右,連續追尾的7輛事故車在交警的引導下挪離事故現場進行進一步處理,路段通行壓力得到有效緩解。
雖然該起事故中,新能源車駕駛員不承擔責任,但她與眾不同的駕駛方式也是人產生了大大的疑惑。對此,河南廣播電視臺交通事業部汽車工作室主任表示,日常行車駕駛自動擋汽車時,左腳剎車右腳油門同時操作,存在很大安全隱患,同時由於左右腳力度不同,很容易一腳剎死,極易引發事故。提醒大家規範駕駛,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