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裳與明教之戰:他們是如何結仇的?是否像六大派那樣遠徵西域?

2021-02-08 卓爾不群黃老邪

有朋友問,《射鵰英雄傳》中,黃裳因何與明教結仇,他與明教之戰,是否像六大派圍攻明教那樣?

黃裳是金庸先生筆下的一位大宗師,是武學寶典《九陰真經》的作者。

北宋年間,徽宗皇帝崇尚道教,自封「道君皇帝」,並下令收集天下道藏,雕版印行。收集而來的道藏,共有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稱之為《萬壽道藏》。

而被徽宗皇帝委派,負責雕版印行《萬壽道藏》之人,便是黃裳。

黃裳是朝廷一位文官,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一個遠離江湖,高居廟堂的人。他接到皇帝的旨意後,謹慎做事,以免出錯被皇帝砍頭,於是事事親力親為,將全部道藏讀熟,一一校對。

讀了幾年道藏後,黃裳竟因此精通了道教道術,不得不說他真是一位奇才,在此基礎上,竟然又悟出了道家武學中的高深原理,無師自通,修習內功、外功,練就了一身絕世武功。

《萬壽道藏》完成後,黃裳仍舊在朝廷為官,雖然有一身絕世武功,但卻不顯山不露水,遠離江湖紛爭。

黃裳本就不是江湖中人,正常情況下,他也不會捲入江湖鬥爭。但事出突然,多年後,他治下的地區出現了一個教派,名叫「摩尼教」,是從波斯傳入中土的,也叫「明教」,朝廷則稱之為「魔教」。

這個明教非法聚眾,不拜太上老君,只拜外國的大鬍子魔頭,徽宗皇帝崇尚道教,非常不喜歡他們,於是命黃裳率領官兵剿滅他們。

按照《倚天屠龍記》中的設定,徽宗年間的明教教主是方臘,曾在浙江聚集教眾起義,反抗朝廷統治。

黃裳奉徽宗皇帝之命,率領官兵去剿滅方臘的明教,雙方一場大戰下來,黃裳所率領的官兵不敵,被殺得丟盔卸甲,到處逃竄。

原來北宋末年,朝廷軍隊戰鬥力極差,加之沒有好的將領,讓黃裳這樣的文官去領兵打仗,使得軍隊更加不堪一擊。反觀明教一方,教徒都有堅定的信仰,打起仗來悍不畏死,而且教內高手眾多,能人眾多。

幾番交戰下來,黃裳所率領的官兵大敗而歸,根本不是明教的對手。

吃了敗仗,就要受到皇帝的處罰,黃裳心有不甘,一怒之下親自出手,獨自上門挑戰明教眾高手,大發神威殺了幾位使者、護法。

結果這事在江湖上激起了眾怒,那些被黃裳殺的人,其中有一部分是大門派弟子,他們所屬門派得知門徒被殺,紛紛派出高手圍攻黃裳,並罵他不講江湖規矩。

黃裳也很納悶,自己是當官的,怎麼懂江湖規矩,於是雙方一言不合又打了起來。

黃裳武功雖高,但雙拳難敵四手,寡不敵眾之下,負傷而逃。而那些人找不到黃裳,便遷怒於其家人,將他全家殺害。

另一邊黃裳得知自己家人被殺,獨自逃至深山老林,將敵人武功全部記下,一招一式的想辦法破解。

四十餘年後,黃裳終於破解了敵人全部武功,自信憑一己之力,也可能擊敗全部敵人,於是他重出江湖,準備找當年的仇人報仇。豈知四十多年間,他昔日的仇人均已逝世,只剩下一個將死的老太婆。

黃裳看著躺在床上的老太婆,想起當年她不過是一位十六七歲的小女孩,終於意識到自己也老了,藏在心底數十年的仇恨,瞬間煙消雲散,還暖心地餵仇人吃東西,送了她最後一程。

隨後他將這些年所想的武功寫成了一部經書,分為上下兩卷,取名《九陰真經》。經書完成之後,他找了一個地方將之藏了起來,隨後飄然遠去,不知所蹤。

黃裳與明教結仇,並非私人恩怨,而是身為朝廷命官,奉旨行事。至於他攻打明教,肯定不是像六大派那樣遠徵西域。

在《倚天屠龍記》中,中土明教的總部是在西域崑崙山光明頂,但北宋徽宗年間的明教,總部肯定不在光明頂。

首先,光明頂之戰後,陳友諒率領的丐幫將明教總部一把火燒了,當時小說中描述,光明頂是明教經營了百餘年的總部。

換言之,明教總部遷到西域光明頂,應該是在南宋末年。

其次,《倚天屠龍記》中還提到過,除了北宋末年方臘教主起義,還有南宋年間王宗石、餘五婆、張三槍等教主起義。

所以,明教之前的總部,應該是在南方,而非西域。

筆者猜測,明教應該是經過那幾位教主起義失敗後,成了眾矢之的,被朝廷和中原武林(以郭靖為代表的忠義之士)排斥,只能保留力量,將總部遷到了西域光明頂。

因為在張無忌出現之前,明教一直是不受中原武林待見的,同時也不受朝廷待見,包括大宋朝廷和元廷,都不喜歡他們。

而且,黃裳剿滅明教,是在自己治下,也就是北宋的管轄範圍內,而西域光明頂,顯然不是北宋能管轄到的地方。

綜上所述,黃裳與明教結仇,是奉旨行事,他與明教之戰,並非像六大派圍攻光明頂那樣從中原遠徵西域。所以,他們的戰場不在西域,而在南方。

當然,可能還有另一種情況,那就是明教的總部一直在西域光明頂,只不過他們起義是在中原地區(《倚天屠龍記》中明教義軍就是如此)。

但不論是哪種情況,都可以確定,黃裳與明教之戰,是在中原地區,絕非西域。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是黃老邪,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相關焦點

  • 武功不如逍遙二仙,地位不如四大法王,卻成就一人,挽救了明教
    明教源自波斯,原名「摩尼教」,以行善去惡為宗旨,因行事詭秘,被江湖同道視之為「魔教」,朝廷也有意打壓,《射鵰英雄傳》中,九陰真經的創始人黃裳就曾率兵攻打過明教,一口氣殺了好幾個法王、使者,嚴重削弱了明教的實力。
  • 金庸筆下傳奇大宗師黃裳,頂替達摩祖師,成為《九陰真經》新作者
    這些都是歷史上真實記載的事情,黃裳是確有其人,也的確雕版印行了《萬壽道藏》,精通道家養生之術,不過只能算是野路子出身的道家真人。 再看金庸先生杜撰的部分,是如何將黃裳寫成武學大宗師的? 按照小說中的設定,黃裳這人非常聰明,性格沉穩謹慎。
  • 明教逍遙二仙與四大法王聯手,對手趙敏手下六大高手,孰強孰弱?
    但成昆一直隱蔽在幕後,而且大部分時間都藏身於少林派,並不在汝陽王府待命,因此咱們不算成昆,將被張三丰一掌打死的剛相算入其中。 那麼汝陽王府的六大高手,即分別是鹿杖客、鶴筆翁、阿大、阿二、阿三、剛相。 明教中,武功最高之人一直都是教主,前有陽頂天,後有張無忌。
  • 光明頂之戰,生亦何歡死亦何苦?就算沒有張少俠,明教也個個英雄
    明報刊載倚天屠龍記光明頂之戰從讀者視野詮釋了正者未必正,邪者未必邪這一全書道義核心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看標題明顯是黑與白的渭涇分明的對決,實則所謂的六大派大部分使用了不光明的手段倚天屠龍電影劇照正邪只看人心,不看派系,此戰過後明教否極泰來,六大派則走上了下坡路,光明頂之戰,明教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六大派中只有武當一派既保留了正義,又保全了名聲,令江湖中人心服口服
  • 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時,光明右使範遙為何不出來,他對明教不忠嗎
    範遙之所以沒來,是因為一個人。陽頂天還在時,明教處於鼎盛時期,下設有光明左右使、四大法王,五行旗和五散人。而光明左右使可以算得上少年英雄,那時,也不過二十歲左右,相對四大法王而言,其實比較年輕,當然,四大法王裡,紫衫龍王也比較年輕。
  • 明教四大法王,武功高低如何排名?是否言過其實
    明教四大法王,分別是紫衫龍王黛綺絲,白眉鷹王殷天正,青翼蝠王韋一笑,金毛獅王謝遜,這四人的武功,均已登峰造極。然而孰強孰弱,始終未見分曉,其中殷天正的武功,我認為要強過韋一笑,首先這二人的內功,蝠王已然落了下風。其實他的武功,並非不堪一擊,若是六大派中的高手,也不敢小覷韋一笑。
  • 《九陰真經》的作者,黃裳最後去了哪裡?個人認為他破碎虛空而去
    黃裳十分神奇,他是一個文官,絲毫不會武功,過了花甲之年時,依舊是一個文弱書生,只不過,是一個老書生。此時的皇帝,就是除了皇帝做得不好,其他職業做得蠻好的宋徽宗,這個人是「道」的忠實粉絲,於是,他就給黃裳下了個命令,去把修一下道藏吧。
  • 你不看看他們缺少了什麼絕學
    火工頭陀自「火工頭陀事件」後,少林元氣大傷,已掉出了「第一梯隊」的行列,人才儲備豐厚的明教、與弟子數量眾多的丐幫,因「正邪之戰」而紛爭不斷,「相愛相殺」了近百年。一..結怨源自波斯的明教,宣揚平等論,以驅行善去惡,拯救世人為宗旨,吸收了大量信徒,只是因為行事詭秘,行為方式與一般武林人士不同,故被稱為「魔教」。朝廷的打壓、主流武林界的排斥,使得明教的生存空間很狹窄,天縱奇才的《九陰真經》創始人——黃裳就曾帶兵徵剿過明教,殺了好幾個法王、使者,明教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 光明頂挑戰六大門派
    因此,明教長期受到朝廷壓制,行事極為詭秘,有時也為江湖「白道」所誤解,貶稱明教為魔教,視明教中人如妖魔鬼怪,勢不兩立。明教與各派均結下深仇,如明金毛獅王謝遜掌斃少林空見神僧,明教旁支天鷹教教主之女累得武當五俠張翠山身死名裂,光明左使楊逍氣死峨眉派孤鴻子、害紀曉芙於絕地,謝遜還盜走崆峒派七傷拳譜,又傳說明教暗殺了華山派掌門人白垣等等,再加之混元霹靂手成昆的挑撥,於是六大門派遠徵西域,合力圍剿明教總舵光明頂。
  • 明教二使四王六大高手相比,教內地位如何排名?武功差距又如何?
    有朋友問,明教「左右光明使者」與「四大護教法王」相比,在教內的地位如何?武功差距又如何?金庸先生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明教是江湖第一大教,論整體實力,可算是江湖第一勢力,強於「天下第一大幫」丐幫,也強於「天下第一大派」少林派。
  • 光明頂一戰,六大派的陣容按整體實力該如何排名?
    倚天中,六大派圍攻光明頂的段落可謂精彩紛呈,雖然最後張無忌一己之力拯救了明教,但六大派的高手也讓他吃了不少苦頭。六大派這次派出的陣容雖然不是己方最強的陣容,但實力也是非常強勁的。如果看整體實力,那麼此次徵討明教的六大派陣容,該怎麼排名呢?
  • 王重陽武功是否超越了《九陰真經》?半路出家,不及黃裳科班出身
    「重陽遺刻」破解了玉女心經,然後又留下了「重陽一生,不弱於人」的自我評價,王重陽這番讓人哭笑不得的舉動背後有兩點讓人不可忽視:其一,《玉女心經》很強,發明這套武學的林朝英武功與五絕之魁的王重陽不相伯仲;其二,著名的重陽遺刻,只不過是王重陽從
  • 《射鵰英雄傳》中,最厲害的六大高手,王重陽排第五,第一暴打黃裳!
    像江湖上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和中神通王重陽,那在江湖上可以說是如雷貫耳。這五個人在當年的《九陰真經》爭霸賽中,成為了笑到最後的五個人,在華山論劍中,這五個人大戰了七天七夜,最終版王重陽更勝一籌,奪得了《九陰真經》。但是實際上在《射鵰英雄》中,其實比王重陽武功高的高手其實多了去了。
  • 明教何以走上覆滅的道路
    明教崇尚光明,主要教義繼承自祆教(拜火教),為「二宗三際論」,二宗即光明(善)與黑暗(惡),三際即初際(過去)、中際(現在)和後際(將來)。《倚天屠龍記》稱明教為霍山(山中老人)所創,實際上山中老人創立的是伊斯蘭教的秘密教派阿薩辛派,與明教沒有什麼關係。明教傳至中土,在西域崑崙山光明頂設下總壇,傳至陽頂天已歷三十三代。
  • 《倚天屠龍記》張無忌力挫六大派,當年的你是不是看得熱血沸騰
    還記得曾經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明教各教徒席地而坐,雙手合十喊出的明教宗旨嗎?故事的主人公出場總是會有一個鋪墊,張無忌的出現將明教眾員從六大派手中救下,而成明教教主。每一個版本的《倚天屠龍記》我們都會在意這一段張無忌力挫六大派的場景,這也是張無忌習得『九陽神功』跟『乾坤大挪移』後第一次跟各大派高手過招。每一次想起這段片段,總會想著再去看一遍,再去體會一下當年熱血沸騰的感覺。
  • 漢家鐵騎遠徵西域定天山 大唐帝國定高昌之戰
    直到唐朝的建立,在帝國強大武力打擊和政治威望的雙重作用下,西域地區才重新實現與中華祖國的大一統。唐朝對西域的統一是經歷了一系列大規模戰爭實現的。在這其中,有一場戰爭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和歷史意義,這就是大唐平定高昌之戰。正是由於平定了高昌,才使大唐帝國鑿開了進軍廣袤的西域內陸的大門,為後續的實現對整個西域地區的統一,尤其是對擊敗當時西方最強大的對手--西突厥汗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圍攻光明頂的六大派高手武功排名——滅絕排第四,第一名身份複雜
    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時,可謂盡遣主力,雖然少數高手鎮守本派未能前來,但派出的陣容依然足夠強大。那麼,參與圍剿明教之戰的六大派高手,武功排名是怎樣的呢?我們今天來看一下。十、殷梨亭殷梨亭位居武當七俠第六位,比唯一的師弟莫聲谷大不了幾歲,光明頂上他未曾出手,不過為了對付楊逍,他多年來苦練劍法,創出不少凌厲劍招。
  • 《九陰真經》:前續金庸<射鵰英雄傳> 主角為九陰真經創始人黃裳
    在《天龍八部》末尾蕭峰段譽虛竹等人在雁門關退萬敵成為武林英雄之時(1094年),50歲的黃裳尚在「知福州」,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做福州市市長。已過天命之年的黃裳大概自己也不認為自己這輩子會和武林、江湖等等扯上關係,可是世事就是這麼難料。黃裳刻書時(1111年)已然67歲。因害怕這部大道藏刻錯了字,皇帝發覺之後不免要治其死罪,所以就逐字逐句極為細心的校讀。
  • 六大派中華山派為何排名最後?和其他五派相比,他們有一最大硬傷
    倚天中,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是書中最精彩的篇章。六大派是當時武林名門正派的代表,無論是江湖地位還是聲望,都勝過其他門派。所以,這次圍剿明教的活動,還真不是誰都有資格參加的,比如滅絕師太在聽說此次圍攻光明頂的陣容中還有鄱陽幫這樣的小幫會時,就很不高興,認為他們沒資格和自己並肩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