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問,明教「左右光明使者」與「四大護教法王」相比,在教內的地位如何?武功差距又如何?
金庸先生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明教是江湖第一大教,論整體實力,可算是江湖第一勢力,強於「天下第一大幫」丐幫,也強於「天下第一大派」少林派。
明教武功最高的人是教主,先有陽頂天,後有張無忌。教主之下,有六大一流高手,分別是光明左使楊逍、光明右使範遙、紫衫龍王黛綺絲(金花婆婆)、白眉鷹王殷天正、金毛獅王謝遜、青翼蝠王韋一笑。
再之下,是「五散人」與「五行旗掌旗使」,不過他們不論是地位,還是武功,都及不上「左右光明使者」與「四大護教法王」。
實際上,明教「左右光明使者」與「四大護教法王」,不論是在教中的地位,還是武功,基本都差不多。論地位,雖有高低之分,但誰也不服誰,只聽教主的命令;論武功,也有高低之分,但最大差距不超過半籌,屬於同一水平高手。
接下來,咱們便結合小說中相關描述,聊聊明教「左右光明使者」與「四大護教法王」在教內地位的差距,以及武功的差距。
咱們先說明教「左右光明使者」與「四大護教法王」在教內的地位排名。
當年陽頂天在世時,明教極其興盛,教內能人眾多,教主之下,有「左右光明使者」、「四大護教法王」、「五散人」、「五行旗掌旗使」。
教主的地位,無疑是最高的,不論教內弟子,還是教內的長老,不論職務高低,都必須聽從教主的命令,這一點,與丐幫是一樣的。
教主之下,還有一個副教主的職位,地位僅次於教主,與丐幫的副幫主一樣的,但這個職位,經常都是空缺的。
副教主之下,以光明左使為尊,其次是光明右使,這兩個職位,是教主的使者,也是門面擔當。
比如,周顛曾說過,教主陽頂天失蹤後,教內以光明左使為尊。
周顛哈哈大笑,道:「楊逍,你不願推選教主,這用心難道我周顛不知道麼?明教沒教主,便以你光明左使為尊。哼哼,可是啊,你職位雖然最高,旁人不聽你號令,又有何用?你調得動五行旗麼?四大護教法王肯奉你號令麼?我們五散人更是閒雲野鶴,沒當你光明左使者是什麼東西!」……(新修版《倚天屠龍記》)
從周顛的話可以看出,教主之下,光明左使地位最高,但沒有教主,他也命令不了其他人。
韋一笑也曾說過,陽頂天安排「左右光明使者」排在「四大護教法王」之上。
韋一笑長嘆一聲,說道:陽教主將逍遙二仙排名在四大法王之上,確是目光了得。這等高明計謀,什麼鷹王、蝠王,都是想不出來的。」……(新修版《倚天屠龍記》)
從韋一笑的話,也可看出,「左右光明使」的地位在「四大護教法王」之上。
再比如,張無忌逃婚後,跟著趙敏跑了,期間明教群龍無首,是由楊逍、範遙二人施號發令,代教主調動教內弟子,趕往少室山救謝遜,當時殷天正、韋一笑及明教諸位高層都在。
少室山英雄大會(屠獅大會)上,也是由楊逍出場,調動五行旗操演,震懾群雄。
由此可見,「左右光明使者」的地位在「四大護教法王」之上,正常情況下,他們即代表教主,發布教主的命令,掌控五行旗。
因為他們不僅武功高強,還足智多謀,綜合能力更強,而且長得還帥。
當然,如果沒有教主,他們則調動不了五行旗,也命令不了「四大護教法王」與「五散人」,大家誰都不服誰,除非武功遠勝於餘人。
「左右光明使者」之下,便是「四大護教法王」,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武功高。
四大法王在小說中有清晰的排名,即「紫白金青」,依次是紫衫龍王黛綺絲、白眉鷹王殷天正、金毛獅王謝遜、青翼蝠王韋一笑。
綜合上述,明教「左右光明使者」與「四大護教法王」,在教內地位的排名,依次是光明左使楊逍、光明右使範遙、紫衫龍王黛綺絲、白眉鷹王殷天正、金毛獅王謝遜、青翼蝠王韋一笑。
說完明教「左右光明使者」與「四大護教法王」在教內的地位排名,咱們再來說說他們的武功差距。
前面說過,明教二使四王都是江湖上的一流高手,武功差距不大,不超過半籌,很難說到底孰強孰弱。
首先,楊逍是讀者比較公認的,明教第二高手,僅次於教主,因為他會明教的護教神功「乾坤大挪移」。
而且小說中有描述,楊逍的武功比青翼蝠王韋一笑要高出半籌。
如此支持了一盞茶時分,冷麵先生冷謙在旁冷眼旁觀,見韋一笑和四散人都神色緊張,楊逍卻悠然一若,心下好生懷疑:「楊逍武功雖高,但比韋一笑也不過稍高半籌,未必能勝得他多少,再加上說不得等四個人,楊逍萬萬抵敵不住,何以他以一敵五,反而似操勝算,其中必有古怪!」……(新修版《倚天屠龍記》)
楊逍曾以一敵五,對上韋一笑、周顛、說不定、彭瑩玉、張中五人,因為「乾坤大挪移」出其不意的效果,佔據了上風。
但這不意味著他能打過韋一笑等五人聯手,因為嚴格來說,這場比試,最先只有周顛出手,隨後其他人才相繼出手,被楊逍出其不意的制住。
若是五人一擁而上,楊逍武功雖高,難免會寡不敵眾,雙拳難敵四手。
除了楊逍,小說中還描述過,殷天正與謝遜的武功也要高於韋一笑。
張無忌一瞥之下,便見義父雖然雙目盲了,雖然以一敵四,雖然赤手空拳抵擋四件兵刃,卻絲毫不落下風。他從未見過義父與人動手,此刻只瞧了幾招,心下甚喜:「昔年金毛獅王威震天下,果然名不虛傳。我義父武功尚在韋蝠王之上,足可與我外公並駕齊驅。」……(新修版《倚天屠龍記》)
殷天正在六人中年紀最大,內力最深厚,明教救援武當山時,比腳力一段,已經說明,他的內力勝過楊逍。
謝遜雖雙目失明,但習得了「七傷拳」絕技,在冰火島武功大進,加上屠龍刀的削鐵如泥,足以與殷天正並駕齊驅。
範遙與楊逍齊名,合稱「逍遙二仙」,二人武功一直不相伯仲,少室山英雄大會時,張無忌最初的打算就是讓楊逍、範遙二人出馬。
黛綺絲武功與謝遜在伯仲之間,二人曾交過手,不相上下,不過從連載版到新修版來看,她的武功有點削弱,應該不及謝遜,與韋一笑差不多,或者略強於韋一笑。
這樣一看,倒是韋一笑的武功最弱,不過他輕功最高,幾乎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實際上,明教六大高手的武功差距極小,小說中只說明了楊逍、殷天正、謝遜三人的武功高於韋一笑,範遙則與楊逍齊名,而黛綺絲曾與謝遜交手不相上下。
其中讀者較為公認楊逍武功最高,小說中描述殷天正內力最為深厚、韋一笑輕功最高。
綜合上述,明教「左右光明使者」與「四大護教法王」武功差距極小,不超過半籌,而在金庸先生的小說中,半籌的差距,還不足以定勝負。因此六人如果交手,誰都有可能獲勝,至於武功排名,大致依次是楊逍、範遙、殷天正、謝遜、黛綺絲、韋一笑。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是卓爾不群黃老邪,歡迎關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