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亞洲金融合作協會(AFCA)
2020年12月3日,在廣州舉辦的亞洲金融智庫暨亞金協專委會2020年會期間,綠色金融合作委員會年度論壇以綠色金融分論壇形式成功召開。來自中國、日本、阿聯、沙烏地阿拉伯、哈薩克斯坦、泰國、緬甸、寮國、德國、英國、法國、美國等1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亞金協成員代表,以及政府機構、金融機構、相關國際組織、媒體的業界專家參加了會議。亞洲金融合作協會副秘書長龐魁霞女士主持會議。
亞金協綠金委執行副主任、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先生發布了《亞金協綠色金融實踐報告(2020)》的框架和主要內容。劉鋒介紹,報告針對疫情下亞洲綠色金融實踐現狀及面臨的問題,從激活綠色經濟市場活力、增強綠色金融產品開發針對性、金融科技在綠色金融的應用、疫情對綠色金融的催化,以及加強合作交流等方面提出促進亞洲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的建議。報告首先採用歸納總結的方法整理了以亞金協會員單位為主的機構所提供的61個綠色金融案例,統計了亞洲及歐盟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綠色金融產品發展規模,對涵蓋亞洲48個國家和地區的綠色發展現狀進行研究。第二,建立綠色金融政策評估建立綠色金融政策評估指標體系,研究亞洲綠色金融實踐在全球的佔比,採用對比分析的方法橫向對比亞洲國家和地區綠色金融投資佔比、綠色金融政策、綠色債券發行市場以及資源和環境。第三,建立以國家和地區為評價對象的綠色金融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採用雷達圖的方法詳細對比亞洲12個國家和地區綠色金融實踐。指標包括碳強度、人均可再生淡水資源、森林覆蓋率、一次能源中可再生能源佔比、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綠色金融體系完整性等。其中,報告案例包括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ABS、綠色基金、綠色保險以及其他綠色金融產品等7大產品類型,豐富詳盡地展示了亞洲各國和地區在綠色金融實踐方面所做的工作,也為區域綠色金融發展提供了樣板。
論壇還就「綠色金融推動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主題進行了深入討論。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周誠君先生、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政策研究局巡視員葉燕斐先生、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女士、興業銀行綠色金融部副處長趙建勳先生、普華永道中國可持續發展諮詢業務總監吳倩女士分享闡述了相關經驗、看法和建議。
周誠君:應對環境和氣候風險應成為硬約束,並對相關風險應對產品給予更多的政策鼓勵,形成正向激勵機制。周誠君提出了在高質量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應對環境和氣候風險的建議。他表示,環境和氣候風險是影響新一輪產業結構、供應鏈調整升級的一個重要變量,應對這一風險不能僅僅停留在情懷層面,而應成為硬約束,並對相關風險應對產品給予更多的政策鼓勵,形成正向激勵機制。對於一些具有準公共產品的產品,可通過補貼或稅收機制形成上述機制;或者根據科斯定理,更清晰地界定產權,促進其可交易、可定價,從而更多通過私人部門和市場機制來提供。一個可供選擇的政策思路是,對於商業銀行的綠色資產,比如其發放的綠色信貸,可在風險權重計量上給予更大優惠,降低商業銀行經濟資本佔用,提高綠色金融資產回報率。中國有條件實現這一點,一是政府、業界和學術界對鼓勵發展綠色金融有廣泛共識;二是標準清晰,對綠色信貸、綠色債券有明確的界定;三是對綠色信貸等有專項統計,有非常好的數據支撐基礎;四是綠色金融資產的質量相對較高,比如綠色信貸不良率較一般貸款明顯偏低,從而具有較好的業務基礎;五是中國有針對綠色金融的地區性改革創新試驗區,如果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有所顧慮,則可在六個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進行實驗和突破。
葉燕斐:監管部門需要發揮監管和引導職能,降低氣候融資可能帶來的系統性風險。葉燕斐圍繞「大力發展氣候融資促進全球綠色復甦和增長」發表觀點。他表示,氣候融資在緩解和促進氣候變化發揮重要作用,可促進低碳能源、新能源車、鐵路和軌道、綠色建築等方面健康發展,同時可促進位造業的綠色化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國有雄厚的製造業和工程承包業,在促進全球綠色復甦和增長具有巨大潛力;同時從銀行、保險、基金、債券、資本市場等不同角度分析了不同金融機構在促進氣候融資的相關作用。最後,他表示監管部門需要發揮監管和引導職能,降低可能的系統性風險;亞金協也可以發揮作為區域性國際組織的作用,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王遙:要健全有中國特色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並制定具體碳中和路線圖。王遙介紹了全球各國碳中和目標設立情況與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背景,並從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環境權益交易、綠色基金、綠色保險幾方面分析了綠色金融實踐發展情況。並指出,當前綠色金融發展在政策激勵、制度法規「剛性約束」、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存在挑戰,且金融機構對於環境和氣候風險的重視程度、綠色金融產品供給仍顯不足,相關學術理論體系建設大大滯後。她建議,要健全有中國特色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並制定具體碳中和路線圖,按部就班實現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同時,在推動ESG主流化、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加強國際合作與綠色金融科技創新等方面落實相關舉措。
趙建勳:中國需要為綠色金融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環境,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趙建勳介紹了興業銀行綠色金融助力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實踐經驗。長期以來,興業銀行綠色金融致力於主動服務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支持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槓桿作用,凝聚支持經濟綠色發展的合力,逐步構建完善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體系並融入授信全流程,切實防範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當前,中國綠色金融標準體系不斷完善和統一,對綠色發展的支持更加精準,積極服務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今後,中國需要為綠色金融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環境,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進一步增強綠色金融的盈利能力,為零碳經濟轉型提供綠色融資。
吳倩:銀行機構需要優先選擇信貸佔比高且風險高的行業進行試點評估來完善氣候與環境風險評估。吳倩介紹了金融機構開展氣候與環境風險評估的重要性,並結合氣候風險壓力測試的案例研究,對銀行業開展相關風險評估工作提出整體建議。她表示,開展環境與氣候風險評估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監管嚴格、風險種類多與敞口大、投資機會有待甄別。針對目前存在的評估模型不成熟、基礎數據不足等問題,銀行機構需要優先選擇信貸佔比高且風險高的行業進行試點評估來完善評估模型,逐步構建細緻的情景模型,並通過客戶問卷調查等方式,進一步完善相關數據和信息的收集,構建科學有效的數據管理系統。最後,她表示普華永道將以身作則踐行可持續發展,已於今年9月率先承諾2030年內實現全球淨零排放,並將在可持續發展與氣候變化相關領域繼續精耕細作,以專業服務獻策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
圖1.綠色金融合作委員會年度論壇全景
圖2.劉鋒先生發布報告
圖3. 周誠君先生分享觀點
圖4. 葉燕斐先生分享觀點
圖5. 王遙女士分享觀點
圖6. 趙建勳先生分享觀點
圖7. 吳倩女士分享觀點
亞金協簡介: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簡稱為亞金協,英文名稱為Asian Financial Cooperation Association,縮寫為AFCA。亞洲金融合作協會(AFCA)立足亞洲、開放包容,以「聯通合作、共治共享」為宗旨,致力於搭建亞洲金融機構交流合作平臺,促進地區金融機構經驗分享和業務交流,共同維護區域經濟金融穩定。協會會員以亞洲國家和地區有影響有意願的金融機構、金融行業組織及相關專業服務機構及在金融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行業管理者及資深專家為主體,同時歡迎區外同類機構及個人加入。截至目前,亞金協會員機構有120餘家,來自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非洲五大洲31個國家和地區,涵蓋銀行、證券、保險、基金資管、期貨、國際金融中心、行業協會、金融科技及金融服務等領域。歡迎區內外有影響有意願並擁護協會章程的機構及個人加入本協會。-----------------------------------------
(市場有風險,投資交易需謹慎。據此投資交易,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