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角 掛 書
將書掛在牛角上,騎著牛一邊走一邊看。比喻讀書勤奮,學習刻苦。
近義詞:韋編三絕、懸梁刺股
出處
《新唐書·李密傳》:「聞包愷在緱(gōu )山,往從之。以蒲韉( jiān )乘牛,掛《漢書》一帙( zhì )角上,行且讀。」
譯文:
《新唐書·李密傳》:「李密聽說緱山住著一個叫包愷的飽學之士,就前去向他求學。於是騎上一頭牛出發了,牛背上鋪著用薄草編的墊子,牛角上掛著一部《漢書》,李密一邊趕路一邊讀書。」
故事
在隋朝的時候,有一個人叫做李密。字法主,京兆長安人,祖籍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南),祖上是北周和隋朝的貴族。而到了他這一代時,已經衰落了。
憑藉著祖上的蔭庇,李密大概在15歲的時候就得到了一個武職,在隋煬帝的宮廷裡當侍衛。
有一天,隋煬帝在儀衛中看見他,回宮後問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說:「剛才在左邊警衛隊裡的黑臉小孩是個什麼人?」
宇文述回答說:「他是已故蒲山公李寬的兒子,叫李密。」
隋煬帝說:「這個小孩顧盼的神態很不尋常,不要讓他在宮裡擔任警衛。」
後來,宇文述對李密說:「賢弟天資這麼好,應該憑才學獲得官職,宮廷警衛是個瑣碎差事,不是培養賢才的地方。」
李密非常高興,於是借病辭職,專心致志讀書,因以放牛為生,故此常坐在牛背上讀書。
一天,李密聽說緱(gōu )山住著一個叫包愷的飽學之士,,就前去向他求學。李密騎上一頭牛出發了,牛背上鋪著用薄草編的墊子,牛角上掛著一部《漢書》,李密一邊趕路一邊讀《漢書》。正巧當時的越國公楊素騎著馬在李密後面趕路,看到少年如此用功,便勒住馬讚揚道:「哪來的書生這般勤奮?」
李密在宮中當差時見到過越國公,於是趕緊從牛背上跳下來拜見。楊素問李密在讀什麼,李密告訴他自己正在讀《漢書》。
楊素與李密交談了一會兒,發現李密談吐不凡。回家後楊素對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這個人的學時才能,都在你們兄弟之上,你們可以和他交往一下。」後來楊玄感果真前來結交李密,兩人成為了好朋友。
而李密因「牛角掛書」的故亊卻得以留下勤奮刻苦讀書之美談。和「鑿壁借光」 「囊螢映雪」等故事一起成為《四季讀書歌》中「掛角負薪稱李密,囊螢映雪有孫康」的成語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