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牛角掛書

2020-12-16 騰訊網

牛 角 掛 書

將書掛在牛角上,騎著牛一邊走一邊看。比喻讀書勤奮,學習刻苦。

近義詞:韋編三絕、懸梁刺股

出處

《新唐書·李密傳》:「聞包愷在緱(gōu )山,往從之。以蒲韉( jiān )乘牛,掛《漢書》一帙( zhì )角上,行且讀。」

譯文:

《新唐書·李密傳》:「李密聽說緱山住著一個叫包愷的飽學之士,就前去向他求學。於是騎上一頭牛出發了,牛背上鋪著用薄草編的墊子,牛角上掛著一部《漢書》,李密一邊趕路一邊讀書。」

故事

在隋朝的時候,有一個人叫做李密。字法主,京兆長安人,祖籍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南),祖上是北周和隋朝的貴族。而到了他這一代時,已經衰落了。

憑藉著祖上的蔭庇,李密大概在15歲的時候就得到了一個武職,在隋煬帝的宮廷裡當侍衛。

有一天,隋煬帝在儀衛中看見他,回宮後問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說:「剛才在左邊警衛隊裡的黑臉小孩是個什麼人?」

宇文述回答說:「他是已故蒲山公李寬的兒子,叫李密。」

隋煬帝說:「這個小孩顧盼的神態很不尋常,不要讓他在宮裡擔任警衛。」

後來,宇文述對李密說:「賢弟天資這麼好,應該憑才學獲得官職,宮廷警衛是個瑣碎差事,不是培養賢才的地方。」

李密非常高興,於是借病辭職,專心致志讀書,因以放牛為生,故此常坐在牛背上讀書。

一天,李密聽說緱(gōu )山住著一個叫包愷的飽學之士,,就前去向他求學。李密騎上一頭牛出發了,牛背上鋪著用薄草編的墊子,牛角上掛著一部《漢書》,李密一邊趕路一邊讀《漢書》。正巧當時的越國公楊素騎著馬在李密後面趕路,看到少年如此用功,便勒住馬讚揚道:「哪來的書生這般勤奮?」

李密在宮中當差時見到過越國公,於是趕緊從牛背上跳下來拜見。楊素問李密在讀什麼,李密告訴他自己正在讀《漢書》。

楊素與李密交談了一會兒,發現李密談吐不凡。回家後楊素對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這個人的學時才能,都在你們兄弟之上,你們可以和他交往一下。」後來楊玄感果真前來結交李密,兩人成為了好朋友。

而李密因「牛角掛書」的故亊卻得以留下勤奮刻苦讀書之美談。和「鑿壁借光」 「囊螢映雪」等故事一起成為《四季讀書歌》中「掛角負薪稱李密,囊螢映雪有孫康」的成語典故。

相關焦點

  • 牛角掛書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牛角掛書,比喻讀書勤奮。出自:《新唐書·李密傳》:「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牛角掛書是中性成語,可作定語;指勤奮讀書。牛角掛書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牛角掛書(niú jiǎo guà shū)成語釋義:比喻讀書勤奮。成語出處:《新唐書·李密傳》:「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 ​​朱文杰:牛角掛書
    牛角掛書朱文杰    「牛角掛書」的反映的是青年刻苦讀書的故亊,連騎牛外出時都不忘把書掛在牛角上,邊走邊讀。故亊的主人公是李密,就是《隋唐演義》《說唐》等書上說的隋末農民起義軍瓦崗寨的首領之一。意思是,用盡南山的竹子作竹簡也寫不完他的罪行,決開東海的水也洗不盡他的罪惡,為後世留下了「罄竹難書」的成語。    因李密勸翟讓迎擊隋悍將滎陽通守張須陀所統精卒,大敗隋軍,故翟讓命他分統一軍。李密軍令嚴肅,賞賜優厚,士卒樂意為他所用。他建議襲取興洛(後改洛口)倉,開倉賑濟,擴充隊伍,然後進取東都。大業十三年,瓦崗軍攻取洛口倉,招就食饑民幾十萬,起義隊伍迅速壯大。
  • 【成語故事 · 春秋】韋編三絕
    成語出處:《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成語釋義: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起來。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近義詞:懸梁刺股、三絕韋編、牛角掛書反義詞:不學無術、胸無點墨人物介紹: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zōu]邑(今山東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夏邑縣
  • 冷門成語大賞:酒店猛狗、盤龍之癖是啥玩意?
    有些成語膾炙人口,甚至是日常交流中的高頻詞彙;也有的成語卻很冷門,望文生義還可能鬧笑話,比如「酒店猛狗」、「一龍一豬」,是什麼意思,您可能一時真想不出來呢。
  • 成語故事-指鹿為馬
    指鹿為馬的故事示例東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鄰縱有責言,終難指鹿為馬。(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七)上期成語故事-望梅止渴輕輕鬆鬆學成語讓孩子愛上學習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一個寓意深遠的故事,蘊涵著豐富的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 學成語故事,玩成語填詞——望梅止渴的故事
    成語故事小課堂精彩繼續~ 今天鴨,牛牛君會帶著大家 學習成語故事,玩成語填詞遊戲 快來動動你的腦筋,看誰填的快!
  • 成語故事一鳴驚人
    成語解釋成語一鳴驚人
  • 成語故事雕蟲小技
    成語解釋成語雕蟲小技拼音diāo chóng
  • 成語故事孤掌難鳴
    成語解釋成語孤掌難鳴
  • 「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課文是一篇文言文,全文只有39個字,故事通過宋耕者「因釋其耒而守株」,最後「身為宋國笑。」從而讓學生明白兔子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不能作為必然事件,從而懂得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要想有收穫,必須付出勞動。故事內容學生大部分聽過、讀過,作為文言文更簡潔精煉。最近有同學問,「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呢?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這裡給大家來說一說。
  • 對牛彈琴| 成語故事
    對牛彈琴得故事出自牟融得《理惑論》,又名《牟子》。作者牟融學識淵博,年輕時曾被推舉為茂才,後來成為朝廷得重臣,政績出眾,受到大家得一致讚揚。在東漢時期,「茂才」就是秀才的意思。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原來,東漢的開國皇帝叫劉秀,為了避諱——不能直接說出皇帝的名字,東漢的「秀才」統一被改為「茂才」。
  • 竭澤而漁|成語故事
    ……▍素材來源:《芝麻講成語故事》,它是一套針對7~12歲兒童量身打造的集故事性、互動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的兒童國學讀本。本書特色如下:1.好看的成語故事+央視著名少兒欄目主持人芝麻原聲同步音頻,讓小讀者們不僅可以愉快的閱讀,還能通過掃碼聽芝麻講成語故事。
  • 捨生取義|成語故事
    ……▍素材來源:《芝麻講成語故事》,它是一套針對7~12歲兒童量身打造的集故事性、互動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的兒童國學讀本。本書特色如下:1.好看的成語故事+央視著名少兒欄目主持人芝麻原聲同步音頻,讓小讀者們不僅可以愉快的閱讀,還能通過掃碼聽芝麻講成語故事。
  • 大意失荊州 | 成語故事
    【成語】:大意失荊州【dà yì shī jīng zhōu】【基本釋義】本指關羽鎮守荊州時,因大意輕敵而導致荊州失守。
  • 來《成語天下》第二季,試講成語故事!
    龍印《成語天下》第二季第四期播出之後,贏得了網友新一波好評,因為這期節目再次激發了許多觀眾的答題參與度,也有很多精彩的成語故事為大家展露出來。隨著比賽進度的推移,選手之間的競技更上一層樓,節目看點越來越多~星羅棋布:你的成語庫存合格嗎?
  • 2020國考行測常識積累:100個有關歷史人物的成語(二)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國考行測常識積累:100個有關歷史人物的成語(二),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國家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在公務員考試的過程中經常會遇見成語考查,因為積累的不夠導致成語題時候正確率不是很高,今天寧夏人事考試網帶大家了解下
  • 成語故事:沆瀣一氣
    【成語】:沆瀣一氣【拼音】:hàng xiè yī qì【解釋】:沆瀣:指唐時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成語故事】:  沆瀣,是夜間的水氣,有人說是露氣,也有人說是夏天半夜裡上升的地氣。  例如《楚辭·遠遊》有「餐六氣而飲沆瀣」,王逸註:「沆瀣,夜半氣也。」《漢書·司馬相如傳》有「呼吸沆瀣兮餐朝霞,」應劭註:「沆瀣,北方夜半之氣也。」《列仙列》描寫仙人陵陽子的神話故事也說:「春食朝霞,夏食沆瀣。」
  • 成語故事——鞭長莫及
    【成語】: 鞭長莫及【解釋】: 及:到。原意是鞭子雖長,也不能打馬肚子。比喻相隔太遠,力量達不到。【成語故事】:  「鞭長莫及」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原意是說,馬鞭子雖然長,但是不能打馬肚子,即便有力量,也不能用在不應該用的地方。後來比喻雖然願意去做,但是力量達不到。
  •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成語故事
    ……▍素材來源:《芝麻講成語故事》,它是一套針對7~12歲兒童量身打造的集故事性、互動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的兒童國學讀本。本書特色如下:1.好看的成語故事+央視著名少兒欄目主持人芝麻原聲同步音頻,讓小讀者們不僅可以愉快的閱讀,還能通過掃碼聽芝麻講成語故事。
  • NIU活動 | 學成語故事,玩成語填詞——對牛彈琴的故事(第九期)
    成語故事小課堂精彩繼續~ 今天鴨,牛牛君會帶著大家 學習成語故事,玩成語填詞遊戲 快來動動你的腦筋,看誰填的快!